早熟禾生物沙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8753发布日期:2018-08-21 19:0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沙障,属于荒漠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沙漠化治理通常采用通过设置工程沙障网或秸秆沙障方格达到阻沙种植的目的。工程沙障网是利用沙障网的防风阻沙作用,在沙障网内建植桥、灌木,达到沙漠化治理的目的,但存在成本高,工程沙障材料难以分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秸秆沙障方格虽具有自行降解,成本低的优点,但设置后作用持续时间短,难以达到长期治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沙障,通过对现有沙生作物的研究筛选,确定以早熟禾与秸秆、条带沙障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各自特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防风固沙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沙障,由带状沟、秸秆网、早熟禾网构成;所述带状沟横纵交错形成网格状;所述秸秆网是由秸秆插入带状沟内所形成的屏障结构;所述早熟禾网是由种植于带状沟底部的早熟禾生长所形成的生物活体屏障结构。

所述带状沟的尺寸可根据沙地实际情况而定,通常要求为:宽 5-8cm,深度3-8cm,带状沟间隔为30-100cm。

所述秸秆可直接插入、以V字形且垂直于带状沟方向插入或其它有利于阻沙的方式插入带状沟底部,并形成屏障结构。所述秸秆长度以30-50cm为宜。此外,为了提高阻沙效果,在将秸秆均匀设置的同时还可将秸秆两端高出地面5-8cm,且与地面呈30-45度角,以提高秸秆屏障的稳固性,同时更好保护带状沟及网格内早熟禾的生长,进一步提高阻沙效果。

为了获得更好的阻沙效果,可在每一个带状沟形成的网格内种植早熟禾,进一步加强阻沙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由如下方法设置,包括:

(1)将早熟禾种子浸润于水中;

(2)将浸润后的早熟禾种子、腐熟有机肥、磷酸二铵混匀,均匀撒播在带状沟内;

(3)将秸秆插入带状沟底部,填实,压实。

步骤(2)中,所述早熟禾种子、腐熟有机肥、磷酸二铵按质量比(10-12):(1.5×104-2×104):(135-150)混合。

步骤(2)中,所述磷酸二铵中N含量为(24.3-27)kg/hm2、P2O5含量为62.1-69kg/hm2

步骤(2)中,所述腐熟有机肥选自青海余禾有机肥厂,主要成分为:羊板粪、饼粕、米糠、红砂糖、酵素菌、草炭以及适量的氮、磷、钾元素组合,酵素有机肥料:Q/YHC001—2010总养分(N+P2O5+K- 2O)≥4%,≥6%,≥8%,≥10%,≥12%,≥15%,有机质≥35%,水分≤30%,有效活菌数≥3×107个/克。

步骤(3)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插入秸秆后适当浇灌。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秸秆网、条带沙障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早熟禾作为生物活体沙障,三者在地上共同形成网状生物活体结构,显著提高了防风固沙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秸秆网在生物沙障设置的第1-2 年能够形成屏障先行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并同时保护早熟禾生物活体幼苗,为早熟禾的出苗、发育、越冬提供必要的养分及环境条件,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后,早熟禾成活率可达85%以上;在生物沙障设置后的第2-6年期,早熟禾逐步发育成熟,在地下能够形成稳定的根系结构,地下部分根系达到20-35cm,从而与秸秆一起有效固定沙丘,同时在地上部分,早熟禾高度达到25-30cm,可与秸秆一起形成网状生物活体结构,进一步巩固防风固沙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可有效替代现有化学材料,降低成本、减小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沙障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沙障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带状沟;2、秸秆;3、早熟禾;4、沙丘地表;5、由秸秆、早熟禾组成的地上部分;6、由秸秆、早熟禾根系组成的地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沙障的设置方法,包括:

第一步:早熟禾种子使用国家标准1级种子。按照GB6142—1985 《禾本科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执行。将早熟禾种子浸入清水中进行浸润,浸润时间为30-60min即可。

第二步:按照早熟禾种子(10-12)kg/hm2,腐熟有机肥(1.5-2) ×104kg/hm2、磷酸二铵(135-150)kg/hm2(含纯N:(24.3-27)kg/hm2、 P2O5:(62.1-69)kg/hm2)均匀混匀。

第三步:在沙丘上,利用铁锨或开沟器开宽度为5-8cm,深度为 3-8cm的带状沟,在开沟时,带状沟间的间隔为30-100cm,带状沟间隔不能大于100cm,否则形成的地上防风带会丧失阻沙效果。

第四步:将种子及肥料在开好的沟内均匀撒播。

第五步:在第四步开展的同时,将长度为30-50cm的秸秆均匀横放在开好的沟上,秸秆中心与开好的沟中心位置一致。

第六步:通过铁锨或镇压器将秸秆中间部分插入到开好的沟中。在有条件的实施区域,插入沟后可以适当灌水。插入好后进行填实,压实。

效果验证

试验1利用不同沙障设置+早熟禾效果试验

实验对象为:试验组(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对比例1(沙网+早熟禾)、对比例2(石块+早熟禾)

试验组、对比例1、对比例2中形成的网格尺寸、沙障尺寸基本保持一致。

表1不同沙障处理+早熟禾种植后3年高度比较

试验2不同沙障处理下早熟禾3年不同土层根系生物量

实验对象为:试验组(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对比例1(沙网+早熟禾)、对比例2(石块+早熟禾)、空白对照(早熟禾)、 SEM。

试验组、对比例1、对比例2中形成的网格尺寸、沙障尺寸基本保持一致。

表2不同沙障处理下早熟禾3年不同土层根系生物量

试验3秸秆+不同草种种植3年盖度比较

实验对象为:试验组(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对比例1(秸秆+扁穗冰草)、对比例2(秸秆+垂穗披碱草)

试验组、对比例1、对比例2中形成的网格尺寸、沙障尺寸基本保持一致。

表3秸秆+不同草种种植后3年年盖度比较

试验4秸秆+不同草种种植3年产量比较

实验对象为:试验组(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沙障)、对比例1(秸秆+扁穗冰草)、对比例2(秸秆+垂穗披碱草)

试验组、对比例1、对比例2中形成的网格尺寸、沙障尺寸基本保持一致。

表4秸秆+不同草种种植3年产量比较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