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030发布日期:2018-07-18 00:3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河道、湖泊大多长期都毗邻绿地、园路、道路或广场等,造成水体环境质量普遍降低,且城市有机废弃物数量巨大,尤其是大型城市,人为造成的氮转移在地表中的转移途径,将直接影响水体环境的污染,如大气中的氮化工合成NH4、CO(NH2)2和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耗氧量)等,家禽喂养变成动物蛋白氮,后由其排泄变成养殖废水,再排至河流最后进入湖泊;桔梗腐烂流入河流通过地表流经进入河流至湖泊等。

因城市运输过程、自然风沙扬尘、城市市政雨水排放、自然降雨等会对河道及周边岸坡、广场、道路、及绿地、土壤产生污染,如自然降雨、城市雨水系统排放河道、船舶运输产生废气污染、水体边植物掉叶、风浪产生漂流物等污染已十分普遍。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湖泊、河道等水体及土壤污染的修复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水体重金属超标是水质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重金属因其本身固有特性,在水体中迁移性很小,要减小水体中重金属的绝对含量,操作所需成本巨大,难以承受。

河道、人工湖泊岸边通过自然过滤功能和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生植物可以减少风浪对驳岸泄洪、防洪、水土保持不流失的生态优化,但普及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由堤岸至河内的基础土层依次分为堤坡段、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和河底段,每相邻的两个段落之间设有固土挡板;所述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和河底段均没于河内,且所述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和河底段的基础土层上填铺有改良土层;

所述河底段的河面上设有浮水喷泉,所述浮水喷泉包括浮水平台、喷头、高压水泵和水箱,所述浮水平台浮于水面,所述喷头设于所述浮水平台的中心位置且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所述高压水泵从所述水箱内抽水,所述水箱内接有供水管道;

所述堤坡段上种植陆生植物,所述第一过渡段上种植挺水生植物,所述第二过渡段上种植耐水生植物,所述河底段上种植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水生植物。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中,所述浮水喷泉旁周向设有种植水生植物的生态浮岛。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中,所述生态浮岛的底部坠有多根生物绳。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中,所述河底段设有所述浮水喷泉处的河底平面高于河底最低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中,所述固土挡板为滤水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中,所述第一过渡段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河道结构耐久性较好,维护成本主要体现在植物养护;结构用材常规,后期替换修复便捷;固土挡板的滤水能力即使失效,对结构安全稳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大面积种植水生和陆生植物,生态性能优越,外部结构景观效果一致。同时,设有的浮水喷泉既保证了河道的活水性能又增加了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堤坡段、2-第一过渡段、3-第二过渡段、4-河底段、5固土挡板、 61-基础土层、62-改良土层、7-浮水喷泉、71-浮水平台、72-喷头、73-高压水泵、74-水箱、75-供水管道、81-陆生植物、82-挺水生植物、83-耐水生植物、 84-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水生植物、91-生态浮岛、92-生物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由堤岸至河内的基础土层61依次分为堤坡段1、第一过渡段2、第二过渡段3和河底段4,每相邻的两个段落之间设有固土挡板5,固土挡板5能够限制植物根系的蔓延并避免风浪袭击造成土壤流失。第一过渡段2、第二过渡段3和河底段 4均没于河内,且第一过渡段2、第二过渡段3和河底段4的基础土层61上填铺有改良土层62,改良土层62利用于水生植物的生长。进一步地,固土挡板5 为滤水板。第一过渡段2的高度高于第二过渡段3的高度,提高堤坡段1渗滤的污水过滤效果。固土挡板5的最高端高于相邻的土层边缘。

河底段4的河面上设有浮水喷泉7,浮水喷泉7包括浮水平台71、喷头72、高压水泵73和水箱74,浮水平台71浮于水面,喷头72设于浮水平台71的中心位置且与高压水泵73相连,高压水泵73从水箱74内抽水,水箱74内接有供水管道75。通过供水管道75向水箱74内注入含化合物的分解水,并利用高压水泵73向河道内喷洒,通过化合物反应降低河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净化水质,在本实施例中,河底段4设有浮水喷泉7处的河底平面高于河底最低端。

同时,堤坡段1上种植陆生植物81,第一过渡段2上种植挺水生植物82,第二过渡段3上种植耐水生植物83,河底段4上种植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水生植物84。进一步地,浮水喷泉7旁周向设有种植水生植物的生态浮岛91。生态浮岛91的底部坠有多根生物绳92。进一步地,河内放养有鱼类和微生物群落,鱼类和微生物群落可以根据河道的实际面积限数量、限种类的养殖,可完善水体中的生物链,促进各生物互相制约,共生共荣,维护水体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附着在生物绳92上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以及捕食浮游藻类,河道内的鱼类能轻易的捕食附着在生物绳92上的微生物,生物绳92能固定和促进浮游物质沉降。

挺水生植物82主要是用于净化水质和减少风浪对岸边的洗刷,同时达到景观的设计效果;耐水生植物83主要是用于净化水质,利用不同品种的植物生长特性,增加色彩和观感,同时也达到景观的设计效果;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水生植物84主要是吸收水里的富营养成分进行生长,同时也稳固河底泥土的变化。

作为优选的,在本申请中,陆生植物81为芦苇、茭草或香蒲,挺水生植物 82为荷花、黄菖蒲或水葱,耐水生植物83为浮萍、大薸或水芹菜,沉水植物和浮叶水生植物为苦草或金鱼藻。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基于水质优化的多维度河道景观,河道结构耐久性较好,维护成本主要体现在植物养护;结构用材常规,后期替换修复便捷;固土挡板5的滤水能力即使失效,对结构安全稳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大面积种植水生和陆生植物81,生态性能优越,外部结构景观效果一致。同时,设有的浮水喷泉7既保证了河道的活水性能又增加了美观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