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9948发布日期:2018-06-26 19:3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式检查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每逢强降雨,各大城市内涝严重,地下水管道在市政建设中愈显重要,而这些管道每隔一段距离均要设置检查井,这些检查井井底多设有沉泥处,雨水流经,将所带泥沙杂物在此沉降,日积月累,这些淤泥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管道的通畅。

公告号为CN2037828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检查井除淤装置,包括:一固定于井盖下表面的固定部件;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与所述连接部件另一端连接的筒体,所述筒体上布满筛孔;设于筒体内表面的过滤层。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检查井除淤装置将布满筛孔的筒体置于井底,筒体内壁设有过滤层。但是由于沉淀在筒体的杂物不是均匀分布,使得筒体一侧较重,一侧较轻,导致操作者通过连接部件提升筒体时,筒体倾斜并与井壁抵住,使得筒体提升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其优点是:减小了筒体在被提升时的倾斜程度,给操作者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位于井体两侧且与井体连通的雨水管和位于井体底部用于沉淀杂物且带有滤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筒底转动连接有竖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筒体底部的一端连接有与转动轴轴心线垂直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筒体底部倾斜延伸的固定杆,所述井体上设有驱动转动轴转动的转动件,所述筒体远离井底的一端周向阵列有若干细绳二,若干所述细绳二远离筒体的一端相交且在相交处连接有细绳一,所述细绳一远离筒体的一端连接在井体内壁上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提升筒体时,首先利用转动件驱动转动轴旋转,从而带动固定杆转动,固定转动时将筒体内的杂物搅拌,进而使杂物在分散在筒体内,此时再通过细绳一将筒体提出井体外时,减小了由于筒体过度倾斜而与井体内壁卡住,给操作者带来不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在转动轴远离井底一端的六角连接柱,所述井体内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延伸出井体,另一端开设有与六角连接柱相适配的内六角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转动轴转动时,首先将驱动杆伸入井体内,使六角连接柱插入内六角槽中,然后转动驱动杆即可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杆进行搅拌工作,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上端设有沉槽,所述井体在沉槽内设有圆盘,所述圆盘上开设有供驱动杆伸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与转动轴轴心对应,所述圆盘上开设有观察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驱动杆插入通孔后在伸入井体内,此时通孔给驱动杆提供了一个导向作用,方便了六角连接柱与内六角槽的对接,节省了时间;而观察窗则方便了操作者观察筒体内杂物的分散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相对两槽壁间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井体内壁上开设有供转轮部分伸入且沿井体高度方向移动的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对转轮的移动提供了一个导向作用,即使操作者对细绳一施加的拉力方向不处于竖直状态,筒体也能沿着井体内壁移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高度大于雨水管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筒体上升至雨水管管口处时,由于筒体的高度大于雨水管的直径,使得筒体始终有一部分与井体内壁抵触,减小了筒体的倾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盘上方设有用于封闭井口的井盖,所述井盖位于沉槽内,所述井盖上设有将井盖固定在沉槽内的固定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件将井盖固定在沉槽内,减小了大暴雨时道路积水将井盖冲走,导致行人掉入井体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若干沿井盖圆心阵列的嵌入块,若干嵌入块均与井盖滑动连接,所述沉槽槽壁上开设有供嵌入块插入的嵌入槽,所述嵌入块通过螺栓与井盖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井盖固定在沉槽中时,滑动嵌入块并使嵌入块插入嵌入槽中,然后用螺栓将嵌入块固定连接在井盖上,结构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伸出圆盘的一端连接有与驱动杆长度方向垂直的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了操作者转动驱动杆,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操作者通过驱动杆转动转动轴,带动固定杆对筒体内的杂物进行搅拌分散,从而使杂物较均匀的分布在筒体内,减小了筒体在提升过程的倾斜,给操作者提供了方便;

2.通过滑槽对转轮的导向作用,使筒体保持沿井体高度方向移动,进一步方便了操作者提升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连杆和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体;11、雨水管;12、筒体;121、细绳二;13、凹槽;131、转轮;132、滑槽;14、滤孔;2、转动轴;21、连杆;211、固定杆;22、细绳一;23、六角连接柱;24、驱动杆;241、内六角槽;242、把手;3、沉槽;31、圆盘;311、通孔;32、观察窗;33、井盖;331、嵌入块;332、嵌入槽;3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如图1所示,包括井体1、位于井体1两侧且与井体1连通的雨水管11和位于井体1底部用于沉淀杂物且带有滤孔14的筒体12,筒体12的高度大于雨水管11的直径且筒体12的外壁与井体1内壁抵触,筒体12的筒底转动连接有与筒体12同轴心且竖直的转动轴2(如图3),转动轴2远离筒体12底部的一端连接有与转动轴2轴心线垂直的连杆21(如图2),连杆21远离转动轴2的一端连接有向筒体12底部倾斜延伸的固定杆211(如图2),井体1上设有驱动转动轴2转动的转动件。

如图2,在提升筒体12时,操作者首先通过转动件驱动转动轴2旋转,通过连杆21带动固定杆211转动,固定杆211绕着转动轴2旋转时将筒体12内的杂物搅拌分散,筒体12远离井底的一端周向阵列有若干细绳二121,若干细绳二121远离筒体12的一端相交且在相交处连接有细绳一22(如图1),细绳一22远离筒体12的一端连接在井体1内壁上端,操作者抓住细绳一22将筒体12向上提升,由于杂物被固定杆211搅拌后,在筒体12内分散的较均匀,因此减小了筒体12的倾斜程度,方便了筒体12的提升。

如图3所示,驱动件包括设置在转动轴2远离井底一端的六角连接柱23,井体1内设有驱动杆24,驱动杆24的一端延伸出井体1,另一端开设有与六角连接柱23相适配的内六角槽241,井体1上端设有沉槽3(如图2),井体1在沉槽3内设有圆盘31,圆盘31上开设有供驱动杆24伸出的通孔311,通孔311与转动轴2轴心对应,将驱动杆24从通孔311插入井体1内,通过圆盘31上开设的观察窗32(如图5)观察驱动杆24下端的位置,并使六角连接柱23插入内六角槽241中,驱动杆24伸出圆盘31的一端连接有与驱动杆24长度方向垂直的把手242(如图5),操作者抓住把手242并转动驱动杆24,即可带动转动轴2转动,从而使固定杆211开始搅拌分散工作,方便快捷。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操作者提升筒体12,筒体12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3(如图4),凹槽13相对两槽壁间转动连接有转轮131(如图4),井体1内壁上开设有供转轮131部分伸入且沿井体1高度方向移动的滑槽132(如图4),转轮131与滑槽132槽底抵触。操作者拉住细绳一22对筒体12进行提升时,通过滑槽132对转轮131的一个导向作用,即使操作者对筒体12施加的拉力方向不是在竖直方向上,筒体12也能沿井体1内壁移动,减小了筒体12的倾斜。

此外,当大暴雨路面积水时,如图5所示,圆盘31上方设有用于封闭井口的井盖33,井盖33位于沉槽3内,井盖33容易被大水冲出沉槽3,若行人不注意便会掉入井体1中,由此带来安全隐患,为此井盖33上设有将井盖33固定在沉槽3内的固定件,固定件则包括若干沿井盖33圆心阵列的嵌入块331,若干嵌入块331的上表面均与井盖33的端面齐平,且若干嵌入块331均与井盖33滑动连接。操作者滑动嵌入块331,使嵌入块331沿井盖33的径向移动,将嵌入块331插入沉槽3槽壁上开设的嵌入槽332中,嵌入块331上螺纹连接有螺栓34,拧紧螺栓34并使其穿过嵌入块331与井盖33螺纹连接,从而将嵌入块331与井盖33固定在一起,将井盖33固定在沉槽3中,结构简单实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