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振动平板夯用铸造夯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752发布日期:2018-09-14 20:3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应用于小型工程机械的一种新型振动平板夯用铸造夯底板。



背景技术:

传统振动平板夯用夯底板采用板材焊接或铸造式底板与振动箱体通过螺栓连接的结构,易出现螺栓松动、安装接触面异常磨损等故障问题;此外,传统振动平板夯用夯底板的加强筋布置不合理,在铸造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易出现夯底板底面变形、磨损、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振动平板夯用铸造夯底板,制造成本低,且质量稳定、结构强度高,可避免出现夯底板底面变形、磨损、开裂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振动平板夯用铸造夯底板,所述夯底板的上表面具有网状加强筋,且前端部具有一体成型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室,以所述容纳腔室作为振动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设置所述夯底板的四周外沿除尾部外均具有翻边,实现所述夯底板在尾部处形成开放式结构。

所述凸出部为一横置在所述夯底板上表面上的圆柱体,并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通孔,以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容纳腔室。

所述网状加强筋是由交错设置的多根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构成。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夯底板在其上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凸出部,且凸出部内部中空用于放置振动箱体,相较于传统的采用板材焊接或铸造式底板与振动箱体通过螺栓连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有效避免了传统设计中出现的螺栓松动、安装接触面异常磨损等故障问题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夯底板的上表面具有网状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可解决夯底板底面的变形和开裂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夯底板尾部采用开放式设计,无翻边结构,有利于振动平板夯作业时的泥土、砂石的向后排出,具有底板自清洁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铸造夯底板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铸造夯底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夯底板;2凸出部;3通孔;4尾部;5横向加强筋;6纵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新型振动平板夯用铸造夯底板,是以高强度球墨铸铁为材质,具有足够的耐磨性,从而使其在高硬度砾石路基上不会造成夯底板1的损伤。

夯底板1的上表面的中后部具有网状加强筋,且前端部具有一体成型的凸出部2,该凸出部2为一横置在夯底板1上表面上的圆柱体,并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通孔3,以通孔3形成容纳腔室,以容纳腔室作为振动箱体。

本实施例舍弃了现有技术的采用板材焊接或铸造式底板与振动箱体通过螺栓连接的结构,通过在与夯底板1一体成型的凸出部2上设置贯穿的通孔3,并以该通孔3形成容纳腔室并作为振动箱体,大幅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避免了传统夯底板1与振动箱体螺栓连接产生的螺栓松动、接触面异常磨损和开裂故障的情况发生。

且,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的新型振动平板夯用铸造夯底板为模具铸造成型,模具可长时间使用,相比较常见的焊接式夯底板1,物料准备时间减少,工艺简单,成本降低,质量稳定。

此外,设置夯底板1的四周外沿除尾部4外均具有翻边,实现夯底板1在尾部4处形成开放式结构,有利于振动平板夯作业时的泥土、砂石的向后排出,具有底板自清洁的功效。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网状加强筋是由交错设置的多根横向加强筋5和纵向加强筋6构成,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且使夯底板1的底面平面度好,可有效消除压实接痕,提高施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