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481发布日期:2018-07-31 20:4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一种地漏芯。



背景技术:

地漏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地漏芯是地漏的核心部件,地漏芯用于保证地漏具备排水快、防臭味、防堵塞和易清理等特性。

关于地漏的相关文献较多,如自动密封式地漏(授权公告号CN2856198Y)、自动密封式地漏(授权公告号CN201554081U);该类型的地漏采用磁性复位密封盖。现有的磁性复位地漏芯存在着密封盖运动稳定性不足,导致密封不严密的问题,以及存在着磁铁易锈蚀,影响磁力,进而影响密封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地漏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地漏芯防臭味性能以及提高磁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地漏芯包括外壳,外壳的侧壁中下部具有过水孔;外壳内设有筒体、密封盖、导向杆和导向座,筒体的外侧面与外壳的上部固定连接,密封盖位于筒体的下方;导向杆内封装有第一磁铁且导向杆的上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导向杆穿设在导向座上,导向座与外壳固定连接;外壳的底板内封装有与第一磁铁处于相斥状态的第二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地漏芯中第一磁铁位于导向杆内,第二磁铁位于外壳的底板内,避免磁铁与水相接触,进而避免磁铁逐渐锈蚀,换言之有效地保证地漏芯中磁力长期稳定。

本地漏芯中第二磁铁位于第一磁铁的正下方,该布置结构能有效地保证两块磁铁相互作用力最大,进而保证密封盖与筒体之间密封性。

本地漏芯具有优异的防臭味性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地漏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地漏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地漏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a、过水孔;1b、卡槽;1c、封装槽;2、筒体;3、密封盖;4、导向杆;5、导向座;5a、侧翼连杆;6、密封圈;7、第一磁铁;8、第二磁铁;9、封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地漏芯采用塑料制成。本地漏芯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部外侧面上具有螺纹,进而本地漏芯可通过该螺纹与地漏中呈漏斗状的本体相连接;外壳1的侧壁中下部具有过水孔1a;使得外壳1的中下部与排水管道系统相连接,即使水能顺畅地排走,又避免产生死腔而影响排水顺畅性。

外壳1内设有筒体2、密封盖3、导向杆4和导向座5,换言之,外壳1能有效地保护密封盖3和导向杆4等活动部件。

筒体2呈管状,筒体2的上端外侧面与外壳1的上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根据实际情况,筒体2与外壳1之间也可采用胶水粘接或紧配合连接。

筒体2的下缘部套设有密封圈6,密封盖3位于筒体2的下方。密封盖3的下板面上具有呈柱状的连接部,导向杆4的上端面具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安装有第一磁铁7,连接部插入连接孔内,且连接部与连接孔的内侧面密封固定连接,进而第一磁铁7被封装在导向杆4内。

导向座5上具有导向孔,导向杆4穿设在导向座5的导向孔内。导向座5与外壳1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导向座5具有多根侧翼连杆5a,说明书附图给出侧翼连杆5a的数量为2根;外壳1的内侧面上具有卡槽1b,侧翼连杆5a的端部嵌入卡槽1b内;侧翼连杆5a的端部具有限位倒钩,外壳1的内侧面上具有与限位倒钩相匹配的限位凸起。安装导向座5时,将侧翼连杆5a嵌入卡槽1b内且迫使限位倒钩越过限位凸起,由此该固定连接结构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

外壳1的底面上开有封装槽1c,封装槽1c内安装有第二磁铁8,封装槽1c的槽口安装有封盖板9,由此第二磁铁8封装在底板内。第二磁铁8与第一磁铁7处于相斥状态。

在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的磁力作用下,密封盖3始终具有向上运动趋势。第二磁铁8位于第一磁铁7正下方结构具有提高密封盖3抵靠在密封圈6上作用力的优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密封性。同时由于密封盖3受力增大,使得密封盖3复位运动更顺畅。

通过阐述排水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地漏芯的结构,水从外壳1的顶口流入,之后流入筒体2内;当聚在密封盖3上的积水重量大于磁力时,迫使密封盖3脱离密封圈6,积水从密封盖3与密封圈6之间间隙排走,排走的水经过水孔1a进入排水管道系统。当聚在密封盖3上的积水重量小于磁力时,磁力使密封盖3重新与密封圈6相抵靠,防止臭味翻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导向杆4注塑包裹在第一磁铁7外。外壳1的底板注塑包裹在第二磁铁8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