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349发布日期:2018-12-14 22:5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闸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新型布置型式的闸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泵闸合建的布置型式主要由两种:“泵+闸”型式和“泵+闸+泵”型式。其中,采用“泵+闸”型式布置的闸站有利于泵站单侧布置,管理运行方便,但存在泵闸流态差,泵闸前宜产生淤积等问题。采用“泵+闸+泵”型式布置的闸站对泵闸流态相对较好,但泵站分布两侧,管理运行相对不便,并且一般泵的底板较水闸底板低,基坑开挖两侧深中间浅,开挖及基坑围护工程量大,实施难度高,不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情况。此外,以上两种布置型式的闸站均存在闸上空间利用不足,需单独布置泵站副厂房,增加占地的情况。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传统的闸站布置型式存在空间利用不足、泵闸流态差、易产生淤积、管理运行相对不便、施工难度大、影响周边环境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流流态好、功能集成性高、管理运行方便、占地空间小、施工难度较低的采用“闸+泵+闸”的新型布置型式的闸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闸站结构,包括:

站身,所述站身的下部横向并列安装有若干泵站机组,在所述站身的上部内位于所述若干泵站机组的上方构成有一闸站主厂房;

对称布置在所述站身两侧的左、右闸首,所述左、右闸首的下部内分别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左、右水闸闸门,在所述左、右闸首的上部内位于所述左、右水闸闸门的上方构成有一检修间和/或一配电控制室,所述检修间和/ 或配电控制室分别与所述闸站主厂房贯通;以及

架设在所述站身和左、右闸首的上部的用于对所述站身内的若干泵站机组和所述左、右闸首内的左、右水闸闸门进行集中管理起吊检修的桥式起重机。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左、右闸首的水闸闸孔两侧对称布置,左、右闸首的水闸闸门对称开启后水流顺畅,出水流态对称,流速相对闸孔集中布置明显减小,流态均匀,回流区范围较小;站身居中布置,机组运行时出水流态最好;总体流态较好,利用排水通道冲淤减淤,不会引起泵闸前过度淤积;

2、本实用新型的水闸闸门与泵站机组横向并列布置,上部建筑贯通布置,并采用一台桥式起重机集中管理水闸闸门与泵站机组的起吊检修,管理运行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站身居中布置,集中管理运行的同时,分别利用左、右闸首的上部空间分别布置安装检修间和配电控制房,节省空间;

4、本实用新型的站身的基坑较左、右闸首的基坑偏深,基坑开挖中间深、两边浅,采用盆式开挖施工,最大程度减小基坑支护工程量,降低实施难度;

5、本实用新型采用“闸+泵+闸”的新型布置型式,解决了以往传统闸站布置形式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水流流态好、功能集成、管理方便、占地少、投资节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站身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闸首或右闸首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闸站结构,包括站身100、左、右闸首200a、200b以及桥式起重机300。

站身100居中布置,站身100的下部内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泵站机组400,在站身100的上部内位于若干泵站机组400的上方构成有一闸站主厂房110。

左、右闸首200a、200b对称布置在站身100的两侧,左、右闸首200a、 200b的下部内分别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左、右水闸闸门210a、210b,在左、右闸首200a、200b的上部内位于左、右水闸闸门210a、210b的上方构成有一检修间220a、220b和/或一配电控制室230a、230b,检修间220a、220b 和/或配电控制室230a、230b分别与站身100上部的闸站主厂房110贯通。

桥式起重机300架设在站身100和左、右闸首200a、200b的上部内,其用于对站身100内的若干泵站机组400和左、右闸首200a、200b内的若干左、右水闸闸门210a、210b进行集中管理起吊检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