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园林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1268发布日期:2018-07-20 20:10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园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态园林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园林在都市建筑中占用重要地位,并且已经成为衡量都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园林绿化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为了匹配园林中的绿化带,通常需要增设相应的给水管路。现有常用节水灌溉方法包括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均为人为控制灌溉时机和灌水量,属于“被动式”灌溉模式。近年来研究出了新的灌溉技术,即痕灌模式,痕灌通过特殊的结构形式使出水末端可实时响应作物需水触动信号,改变现有的“被动式”灌溉模式,实现作物实时适量地“主动式”取水。

痕灌的技术原理是,灌溉水由储水箱依靠水重力输送到地埋毛管内,经过毛管中的控水头自动将水或者营养液输送到植物根系区,控水头一端的毛细管束置于土壤中,利用土壤毛细力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自动吸取水分,以极小的速率植物可以连续不断地获得水分或营养液,满足生长需要,不产生灌溉水地下渗漏,也不产生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

现有技术中痕灌系统主要包括储水箱、地下毛管、控水头组成,储水箱置于地面上实现水依靠水重力输送到地下毛管中,储水箱主要由地面水源例如自来水系统供水。但是在下雨天时,大量的雨水直接直接渗透至地下,没有合理的利用,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园林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达到收集雨水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园林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痕灌系统,所述痕灌系统包括设于地面的储水箱和与所述储水箱连通且设于于地面土壤下的地下毛管,还包括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于地面下的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所述储水箱之间设有抽水管和驱动所述抽水管的水泵,所述抽水管一端位于所述集水池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水箱内,雨水从所述集水池顶部进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时的雨水,从地面渗透至土壤下,流入至集水池内,水泵通过抽水管将集水池内水抽至储水箱内,储水箱向地下毛管供水,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循环利用,同时痕灌系统能较好地保证水资源的吸收利用,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了收集雨水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集水池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顶盖上铺设有石英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英砂层对渗透的雨水起一定的过滤作用,使得流入集水池内的水相对更干净,且有效地避免阻塞进水孔影响收集雨水。

优选的,所述石英砂层上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隔挡相对较大的杂物和泥块,避免杂物和泥块影响石英砂层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石英砂层与所述顶盖之间设有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渗透经过石英砂层过滤后再经由活性炭层过滤,进一步使得流入至集水池内的水的水质更好,同时进一步能有效地防止进水孔被堵塞。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地下毛管通过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内设有活性炭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内设有活性炭过滤层,对流至地下毛管的水进行过滤,尽可能地减少水中杂质,进而使得不易堵塞地下毛管,有效地延长地下毛管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与所述水泵电连接且控制所述水泵的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池内水位到达预定值时,触发浮球开关,浮球开关控制水泵开启,将集水池内的水抽至储水箱内,抽水一定时间后水泵关闭,实现自动将集水池的水抽至储水箱内。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位于集水池内的端部距离所述集水池底部的距离为所述集水池高度的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滤流入集水池时仍然可能夹杂一定的杂质,水静置时部分杂质沉淀在集水池底部,抽水管距离底部一定距离能有效避免将底部积沉的杂质抽至储水箱内。

优选的,所述浮球开关触发且控制所述水泵开启的条件为所述集水池内水位高于所述集水池高度的五分之四到十分之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部分空间,能有效避免在雨水量较大时集水池瞬间灌满溢出。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且与所述浮球开关串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传感器时刻感应储水箱内的水位,当储水箱内水位低于预定值且集水池内水位高于预定触发浮球开关时,水泵开启抽水管将集水池内水抽至储水箱内,储水箱内水位高于预定值时不向储水箱内抽水,避免储水箱内水满溢出造成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下雨天时的雨水,从地面渗透至土壤下,流入至集水池内,水泵通过抽水管将集水池内水抽至储水箱内,储水箱向地下毛管供水,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循环利用,同时痕灌系统能较好地保证水资源的吸收利用,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了收集雨水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目的;

二、过滤网、石英砂层和活性炭层的设置,使得对流入至集水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使得收集的水的水质更好;

三、当集水池内水位到达预定值时,触发浮球开关,浮球开关控制水泵开启,将集水池内的水抽至储水箱内,抽水一定时间后水泵关闭,实现自动将集水池的水抽至储水箱内;

四、雨水经过滤流入集水池时仍然可能夹杂一定的杂质,水静置时部分杂质沉淀在集水池底部,抽水管距离底部一定距离能有效避免将底部积沉的杂质抽至储水箱内;

五、预留部分空间,能有效避免在雨水量较大时集水池瞬间灌满溢出;

六、水位传感器时刻感应储水箱内的水位,当储水箱内水位低于预定值且集水池内水位高于预定触发浮球开关时,水泵开启抽水管将集水池内水抽至储水箱内,储水箱内水位高于预定值时不向储水箱内抽水,避免储水箱内水满溢出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水箱;2、地下毛管;3、集水池;31、顶盖;311、进水孔;4、抽水管;5、水泵;61、石英砂层;62、过滤网;63、活性炭层;7、出水管;71、活性炭过滤层;8、浮球开关;9、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痕灌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痕灌系统包括设于地面的储水箱1和设于地面土壤下的地下毛管2,地下毛管2与储水箱1连通,且储水箱1内的水由于水重力向地下毛管2供水。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于地面下的集水池3,集水池3与储水箱1之间设于抽水管4和驱动抽水管4将集水池3内的水抽至储水箱1内的水泵5。雨水从集水池3的顶部流入至集水池3内,抽水管4一端位于集水池3内,另一端位于储水箱1内。下雨天时的雨水,从地面渗透至土壤下,流入至集水池3内,水泵5通过抽水管4将集水池3内水抽至储水箱1内,储水箱1向地下毛管2供水,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循环利用,同时痕灌系统能较好地保证水资源的吸收利用,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集水池3顶部设有顶盖31,顶盖31开设有若干进水孔311。顶盖31上铺设有石英砂层61,石英砂层61对渗透的雨水起一定的过滤作用,使得流入集水池3内的水相对更干净,且有效地避免阻塞进水孔311影响收集雨水。在石英砂层61上设有过滤网62,过滤网62隔挡相对较大的杂物和泥块,避免杂物和泥块影响石英砂层61的过滤效果。在石英砂层61和顶盖31之间设有活性炭层63,雨水渗透经过石英砂层61过滤后再经由活性炭层63过滤,进一步使得流入至集水池3内的水的水质更好,同时进一步能有效地防止进水孔311被堵塞。

储水箱1底部设有出水管7,地下毛管2通过出水管7与储水箱1连通,储水箱1内的水经由出水管7流至地下毛管2。出水管7内设有活性炭过滤层71,对流至地下毛管2的水进行过滤,尽可能地减少水中杂质,进而使得不易使得地下毛管2堵塞,有效地延长地下毛管2的使用寿命。

集水池3内设有浮球开关8,浮球开关8与水泵5电连接且控制水泵5的启闭。当集水池3内水位到达预定值时,触发浮球开关8,浮球开关8控制水泵5开启,将集水池3内的水抽至储水箱1内。抽水一定时间后,水泵5关闭。抽水管4位于集水池3内的端部距离集水池3底部的距离为集水池3高度的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雨水经过滤流入集水池3时仍然可能夹杂一定的杂质,水静置时部分杂质沉淀在集水池3底部,抽水管4距离底部一定距离能有效避免将底部积沉的杂质抽纸储水箱1内。浮球开关8触发且控制水泵5开启的条件为集水池3内水位高于集水池3高度的五分之四到十分之九,预留部分空间,能有效避免在雨水量较大时集水池3瞬间灌满溢出。

出水箱内设有水位传感器9,水位传感器9与水泵5电连接且与浮球开关8串联。水位传感器9时刻感应储水箱1内的水位,当储水箱1内水位低于预定值且集水池3内水位高于预定触发浮球开关8时,水泵5开启抽水管4将集水池3内水抽至储水箱1内,储水箱1内水位高于预定值时不向储水箱1内抽水,避免储水箱1内水满溢出造成浪费。

工作原理:下雨天时,雨水渗透至地面下土壤中,经由过滤网62、石英砂层61和活性炭层63的过滤,从进水孔311流入至集水池3内。当集水池3内水位高于预定值触发浮球开关8,且储水箱1内水位低于预定值时,水泵5开启通过抽水管4将集水池3的水抽至储水箱1内。储水箱1内的水经由出水管7时,经过活性炭过滤层71过滤后流入至地下毛管2内,地下毛管2箱土壤中植物的根部供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