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高位雨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1061发布日期:2018-08-04 13:2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雨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式高位雨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缺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时空条件的影响,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华北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沧州与衡水等地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或断裂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目前全国面临着水质型缺水,各大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优质的供水水源地逐年减少。城市规模的增长导致了下垫面硬质化面积迅速扩大,周围水系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雨水管网内洪峰超前产生,导致了多地市区出现大面积内涝。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体现,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及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渗透、滞留、调蓄以及净化作用,实现对径流与污染物控制的新型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地缓解快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水问题,改善水生态系统,补充地下水,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等。雨水净化回用技术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降低城市内涝发生概率,减少防洪排涝建设工程量,减轻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净化是实现雨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高位雨水(包括屋面雨水)与地面雨水相比,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自身存在较高的位能。利用高位雨水位能的技术设备业已出现,如屋面雨水发电系统。然而,利用位能对自身进行净化的设备系统还未出现,目前的收集净化装置多需人为的输入能量,并且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传统灰色屋顶屋面雨水中含有大量粉尘,溶解性气体等大气污染物,初期雨水水质较差,酸度较强。部分屋面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对屋面雨水不加处理直接收集,导致了设备出现腐蚀,系统内部发生堵塞,运行效果下降。同时,雨水内部的溶解性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管网系统。对此,在雨水收集系统前端设置预处理装置成为了改进方向。其中包括添加格栅拦截,沙石过滤,活性炭吸附层等设施,使系统变得更为繁杂,建设成本与运行费用逐渐增加。针对于水体净化部分,技术上多采用外加能量的方式来实现,因此,能耗成为了当前净化技术必然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重力式高位雨水净化系统,实现外界零能量输入的分离效果,工艺设计简单,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良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排水管网洪峰提前的问题,实现内涝的治理。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力式高位雨水净化系统,包括高位雨水收集箱、立管、雨水立管、膜组件净化系统和清水箱,雨水立管设置于高位雨水收集箱外部一侧,高位雨水收集箱的上端连接有集水管,立管上端与高位雨水收集箱的下端连接,立管的下端与膜组件净化系统的进口连接,膜组件净化系统的净化出口通过管道与清水箱连接,膜组件净化系统的污水出口通过管道与雨水立管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膜组件净化系统分别与清水箱和雨水立管之间均设有闸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立管上依次设有闸阀和减压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高位雨水收集箱的顶部设有人孔。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高位雨水收集箱正方的集水管上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上设有防尘帽。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高位雨水收集箱的底部与膜组件净化系统的高度差大于10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立管的进水口设置于高位雨水收集箱内,高于高位雨水收集箱的箱底,立管的进水口设有防尘帽。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高位雨水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泄水管,泄水管与雨水立管相连,泄水管上设有闸阀。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高位雨水收集箱的底部设有集泥斗,泄水管的进水口与集泥斗的底部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管前端连接有软水管或穿孔管,软水管或穿孔管埋设于栽植土层下部,栽植土层作用为雨水截留预处理,栽植土层设置于屋面复合层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高位雨水的位能作为雨水在膜分离净化过程中的驱动力,实现外界零能量输入的分离效果,本系统的工艺设计简单,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良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一定程度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排水管网洪峰提前的问题,实现内涝的治理,尤其适用于屋顶。

2.本发明将绿色屋顶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屋顶本身的高位势能净化雨水,并为屋主供水,即美观又节能,便于其他系统的直接对接使用,如中水回用系统,绿地灌溉系统等,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一定程度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重力式高位雨水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屋面前端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管,2-防尘帽,3-高位雨水收集箱,4-泄水管,5-立管,6-闸阀,7-减压阀,8-膜组件净化系统,9-溢流口,10-人孔,11-雨水立管,12-清水箱,13-女儿墙,14-挡土墙,15-卵石缓冲带,16-植被层,17-种植土,18-透水软管或穿孔管,19-屋面复合层,20-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重力式高位雨水净化系统,包括高位雨水收集箱3、立管5、雨水立管11、膜组件净化系统8和清水箱12,雨水立管11设置于高位雨水收集箱3外部一侧,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上端连接有集水管1,立管5上端与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下端连接,立管5的下端与膜组件净化系统8的进口连接,膜组件净化系统8的净化出口通过管道与清水箱12连接,膜组件净化系统8的污水出口通过管道与雨水立管11连接,膜组件净化系统8产生的渗透液由清水箱12收集,浓缩液排入雨水立管11。

进一步地,膜组件净化系统8分别与清水箱12和雨水立管11之间均设有闸阀。

进一步地,立管5上依次设有闸阀6和减压阀7。

进一步地,减压阀7的安装位靠近膜组件净化系统8,调节减压阀7,控制膜组件净化系统8内部压强约0.1mpa,防止压力过大或过小导致膜组件无法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顶部设有人孔10;便于人工清洗与维护。

进一步地,高位雨水收集箱3正方的集水管1上设有溢流口9,溢流口9上设有防尘帽2。

进一步地,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底部与膜组件净化系统8的高度差大于10m;该落差可保证膜组件内部的驱动力,实现高位雨水箱内水体的净化。

进一步地,立管5的进水口设置于高位雨水收集箱3内,高于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箱底,立管5的进水口设有防尘帽2。

进一步地,可焊接于水箱侧壁,亦可在箱底设置超高,管口设置方向为任意方向,当管口方向向上时安装防尘帽2,防止泥土碎石颗粒落入立管5。

进一步地,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底部连接有泄水管4,泄水管4与雨水立管11相连,泄水管4上设有闸阀;高位水箱检修前需由泄水管4排空内部积水,泄水管4设有坡度,防止沉积物残留于管道内壁发生堵塞。

进一步地,高位雨水收集箱3的底部设有集泥斗,泄水管4的进水口与集泥斗的底部连接;集泥斗便于沉积物排出。

进一步地,膜组件净化系统8内设有相互并联的多个膜组件,保证运行过程中的跨膜压差。

进一步地,膜组件内分离膜主要为微滤膜和超滤膜,平均孔径不宜低于20nm。膜组件形式可为管式、中空纤维、板式、盘式或卷式。

进一步地,每个膜组件进水管路上设置闸阀,便于组件更换维护;膜组件的过滤方式采用死端过滤法,当组件发生浓差极化时,打开死端阀门,调节减压阀7,增加系统压强,对膜面进行强制冲洗;膜组件的渗透速率宜控制在300~1000l/(m2·h),保证运行效果的同时亦可防止组件损坏。

进一步地,集水管1前端连接有软水管或穿孔管,软水管或穿孔管埋设于栽植土层下部,栽植土层作用为雨水截留预处理,栽植土层设置于屋面复合层19上;即栽植土层设置于屋顶上,复合层下方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0。

进一步地,栽植土层下方依次设有屋面复合层19和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0,软水管或穿孔管设置于复合层上方,栽植土层包括种植土17和植被层16,植被层16设置于种植土17上,种植土17的端部设有挡土墙14,挡土墙14与种植土17之间设有卵石缓冲带15,栽植土层可由格栅或沙石过滤层等过滤设施代替,防止大颗粒杂物进入高位雨水收集箱3;所述集水管1前端位于屋面栽植土层下部,铺设于沙石层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雨水首先经过屋顶栽植层过滤,截留其中夹杂的气体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同时,与栽植土壤相互作用稳定水质,提升ph至中性。所述集水管1位于栽植层底部,周围由碎石填充,填充方式与市政道路分隔带下方透水软管设计方式一致,收集过滤后的稳定渗滤液。所述高位雨水收集箱3与集水管1连接,用于存储过量渗滤液。雨水收集箱底部设置集泥斗,便于水体中不容颗粒收集与排放。所述减压阀7通过立管5与高位雨水相连接,通过控制阀门实现对膜组件净化系统8内部压力的控制。所述膜组件净化系统8其核心构件为分离膜,分离膜的对流入系统内的水体实现分离净化,主要去除水体中的胶体以及溶解性大分子。经过净化后的水体由清水箱12存储,以便作为他用。

根据《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试行)中屋面绿化种植剖面结构设计,透水软管或穿孔管18安装位置宜在15~20高凹凸性排(蓄)水层内,上部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植被层16,100~300厚种植土17,150~200g/cm2无纺布过滤层。降水经植被层16与种植土17过滤,内部粉尘,有机物及酸性物质得到了分解与中和。下渗雨水穿过无纺布过滤层,经由透水软管或穿孔管18收集,最终通过集水管1导入高位雨水收集箱3。所述集水管1上端设置溢流口9,其附加作用为连通大气,稳定高位水箱内部压力,防止出现负压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所述高位雨水收集箱3底部设计坡度宜介于5‰-10%之间,满足沉淀物自行滑落至集泥斗,亦不影响箱内检修工作。所述泄水管4上设置闸阀,泄水管4排水口与雨水立管11连接,坡度不低于1%,防止管内发生淤积堵塞。所述立管5底部安装闸阀与减压阀7,顶端位于高位雨水收集箱3内设置100超高,防止高位雨水收集箱3底部淤积物进入立管5。所述膜组件进水端安装压力表,便于及时控制组件内部运行压力。浓缩液出水端与雨水立管11连接,其内部主要成分为腐殖酸与富里酸等天然有机物,对水体环境无影响。渗透液连接清水箱12以备他用。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