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8067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桩,目前广泛用于桥梁、码头、房屋等从小型到大型建筑物的桩基础中,无论起吊运输或是沉桩接桩都很方便,其特点是承载力高,目前的钢管桩一般是中空筒状,其施工方法为采用打桩设备和打桩锤钻入地层中,该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钢管桩不容易被钻入至地层中,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

目前有部分专利记载有关于设置有螺旋状叶片的钢管桩,并采用该钢管进行施工,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369327b的发明专利“钢管桩和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钢管桩,其具有:中空的第一钢管;和在从第一钢管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的方向上、在第一钢管的外周以一定且相等的间距螺旋状地形成至少一周以上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钢管桩,其具有:中空的第二钢管;和在从第二钢管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的方向上、在第二钢管的外周以一定的相等间距而螺旋状地形成至少一周以上的第二螺旋叶片,在上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侧、将上述第一钢管的全周中的一部分周部沿上述第一螺旋叶片切除而成的第一切口部;以及在上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侧、将上述第一切口部的始端部和终端部连结而将上述第一钢管的全周中的上述一部分周部以外的其他部分周部切除而成的第二切口部。施工方法包括:将上述第一钢管桩和上述第二钢管桩连接而成的钢管桩旋转压入埋设地点的步骤;以及在将上述钢管桩旋转压入地基时,调整压入速度以使上述钢管桩的上述第一螺旋叶片和上述第二螺旋叶片在地基中通过大体相同路径的步骤。该钢管桩和钢管桩的施工方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且能部分减少对周围地层的扰动,但该钢管桩采用切口的方式不利于保持钢管桩的整体垂直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能依靠连续的螺旋叶片旋转压入地层中,大大加快施工的速度,且有利于保证钢管桩的垂直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带旋压驱动装置的打桩设备就位,将外周面上有连续螺旋叶片的旋压扩头钢管桩配套安装至打桩设备的旋压驱动装置上,对准桩的设计位置,调整钢管桩的垂直度;

s2.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管桩旋转向下钻入地层中,直至钻至该钢管桩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将打桩设备与钢管桩分离;

s3.判断是否还需要续桩,如果不需要,则完成钢管桩的施工,如果需要,则进入步骤s4;

s4.将钢管桩与延长钢管桩桩身连接,然后把延长钢管桩桩身安装至打桩设备的旋压驱动装置上,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管桩与延长钢管桩桩身旋转向下钻入地层中,直至钻至该延长钢管桩桩身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将延长钢管桩桩身与打桩设备分离;

s5.判断是否还需要续桩,如果不需要,则完成钢管桩的施工,如果需要,重复步骤s4,直至钻至钢管桩整体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钢管桩旋转向下钻入地层的初始阶段,用防桩偏移装置套在钢管桩的外围,直至钢管桩前端旋转压入地层0.5~2m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的前端部的底部和/或侧部设置有孔;

在步骤s2、s3、s4、s5至少一个步骤中,钢管桩旋转贯入地基中,刚到达承载层或进入承载层后,在钢管桩前方的承载层制造出空间,从钢管桩前端部的孔把混凝土压入钢管桩前方的空间中。更优选的,在混凝土压入钢管桩前方的空间之后,钢管桩向前旋转钻入,使螺旋叶片搅拌混凝土与周围的地层混合凝固。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的前端部的底部和/或侧部设置有孔;

在步骤s2、s3、s4、s5至少一个步骤中,钢管桩旋转贯入地基中,有颗粒状的障碍物阻碍时,从钢管桩前端部的孔送入高压水,送入的高压水颗粒状的障碍物。

进一步的,当钢管桩后端头的位置设定在施工地表面的下方时,将钢夹的后端与旋压驱动装置连接,钢管桩/延长钢管桩桩身后端头与钢夹的前端连接,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夹和钢管桩旋转向下钻入地层中,直至钻至钢管桩整体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包括桩基主体,所述螺旋叶片在所述桩基主体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连续设置;且沿着桩基主体的外周面向长度方向螺旋卷绕,所述螺旋叶片的起始处与桩基主体的前端头留存有一定的距离。

更优选的,在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

进一步的,所述掘削刀包括内掘削刀和外掘削刀;所述内掘削刀在桩基主体的径向上不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所述外掘削刀在桩基主体的径向上部分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

进一步的,至少有一个所述掘削刀具有倾斜的刃部,所述刃部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相反面;

拆除旋压扩头钢管桩包括以下步骤:

带旋压驱动装置的打桩设备就位,将钢管桩/延长钢管桩桩身的后端头配套安装至打桩设备的旋压驱动装置上,向钢管桩旋转钻入地层时相反的方向旋转,掘削刀倾斜的刃部将钢管桩向上推,使钢管桩从地层中旋转拔出。

以上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应用了旋压驱动装置的打桩设备以及具有连续螺旋叶片的钢管桩,钢管桩采用旋转的方式钻入地层以下,螺旋叶片会触发巨大的垂直方向作用力,促进钢管桩旋压入地盘中,且螺旋叶片还能将砾石等障碍物排到螺旋叶片外侧或上方,因此,通过旋转的钻入钢管桩,能大大提高钢管桩的施工效率。

(2)本发明进一步在钢管桩旋转向下钻入地层的初始阶段,用防桩偏移装置套在钢管桩的外围,从而保证了钢管桩前端头、防桩偏移装置以及旋压驱动装置三点连成一线,进而保证了本发明钢管桩施工的垂直度。

(3)本发明进一步在钢管桩的前端部设置有孔,从该孔压入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来加固地基的承载层,以及稳固承载层与钢管桩的连接关系,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本发明钢管桩的抗拔出性能和支撑性能。

(4)本发明进一步通过在钢管桩的前端部设置的孔,增加了喷入高压水的选择,送入的高压水去除砾石等颗粒状的障碍物,如此可实现在钢管桩旋转钻入的同时,同步进行钢管桩前方的清孔工作,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了掘削刀,提高了钢管桩钻入时对前方地层的垂直作用力,从而又更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6)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同时保证钢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垂直度和品质,在建筑施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下桩基的下方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上方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箭头ⅳ方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箭头ⅴ方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箭头ⅵ方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4的箭头ⅶa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图8(b)是图4的箭头ⅶb方向看到的底面图,图8(c)是图4的底板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桩基的二点锁线切断后,箭头ⅷ方向看到的部分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的桩基的二点锁线切断后,箭头ⅸ方向看到的部分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图2的桩基的内侧掘削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b)是内侧掘削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图2的桩基的外侧掘削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2(b)是外侧掘削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及附图。

结合图1所示,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带旋压驱动装置的打桩设备2就位,即如图1(a)部分所示,将外周面上有连续螺旋叶片的旋压扩头钢管桩配套安装至打桩设备2的旋压驱动装置上,对准桩的设计位置,调整钢管桩的垂直度,即如图1(b)所示;

s2.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管桩旋转向下钻入地层中,即如图1(c)所示,直至钻至该钢管桩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将打桩设备2与钢管桩1分离;

s3.判断是否还需要续桩,如果不需要,则完成钢管桩1的施工,如果需要,则进入步骤s4;

s4.将钢管桩与延长钢管桩桩身连接,然后把延长钢管桩桩身3安装至打桩设备2的旋压驱动装置上,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管桩1与延长钢管桩桩身3旋转向下钻入地层中,即如图1(d)所示,直至钻至该延长钢管桩桩身3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将延长钢管桩桩身3与打桩设备2分离,即如图1(e)所示;

s5.判断是否还需要续桩,如果不需要,则完成钢管桩的施工,如果需要,重复步骤s4,直至钻至钢管桩整体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

实际施工时所采用的打桩设备,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带有桅杆导向的打桩车,也可以是采用没有桅杆导向的反铲车或立杆车等小型施工机械进行施工

为进一步保证钢管桩的垂直度,步骤s2中,在钢管桩旋转向下钻入地层的初始阶段,用防桩偏移装置套在钢管桩1的外围,直至钢管桩前端旋转压入地层0.5~2m的深度,防桩偏移装置可以采用一个圆环形的抱箍,该抱箍可以开合,以方便套在钢管桩1的外围,防桩偏移装置一端可以固定在打桩设备2上。

在上述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管桩1旋转向下钻入地层的过程中,根据地层的坚硬程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施加压力,以保证钢管桩1顺利旋入地层中。

为进一步加强钢管桩的稳定性,钢管桩1的前端部的底部和/或侧部设置有孔;由于设置有孔可用于注浆,在步骤s2、s3、s4、s5至少一个步骤中,钢管桩旋转贯入地基中,刚到达承载层或进入承载层后,在钢管桩1前方的承载层制造出空间,从钢管桩前端部的孔把混凝土压入钢管桩前方的空间中,混凝土凝结后可加固周围地层,并与钢管桩1的前端部很好的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钢管桩1的稳定性。为达到更好的咬合效果,在混凝土压入钢管桩1前方的空间之后,钢管桩1向前旋转钻入,使螺旋叶片20搅拌混凝土与周围的地层混合凝固。在钢管桩1前方的承载层制造出空间的方式,可以是钢管桩1到达一定深度后,又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钢管桩向上提升20~60cm,即可以制造出一定的空间注入混凝土。

为进一步提高钢管桩的施工效率,钢管桩1的前端部的底部和/或侧部设置有孔;由于设置有孔可用于送入高压水,在步骤s2、s3、s4、s5至少一个步骤中,钢管桩1旋转贯入地基中,有颗粒状的障碍物阻碍时,从钢管桩1前端部的孔送入高压水,送入的高压水去除颗粒状的障碍物,该颗粒状的障碍物包括砾石、硬土块等,如此可实现在钢管桩1旋转钻入的同时,同步进行钢管桩前方的清孔工作,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进一步的,当钢管桩1后端头的位置设定在施工地表面的下方时,将钢夹的后端与旋压驱动装置连接,钢管桩/延长钢管桩桩身后端头与钢夹的前端连接,旋压驱动装置旋转,带动钢夹和钢管桩1旋转向下钻入地层中,直至钻至钢管桩1整体施工要求的设计深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示出了上述方法可采用的一种钢管桩结构,结合图2和图3所示,包括桩基主体10、螺旋叶片20、掘削刀41、掘削刀42组合而成的钢管桩,通过桩基主体10的旋转来推进地层,埋设到指定位置(深度),作为构造物或建筑物的基础桩被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以下所说的建筑物这个词语,也可以代表为构造物。本实施例采用的桩基主体10是,长筒方向直线状延展的筒状(这里是圆筒状)。

在桩基主体10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20;更详细的,螺旋叶片20的外径大于桩基主体10的外径,固定于桩基主体10前端部的外周面,在施工时与桩基主体10一同旋转,旋转时将桩基主体10旋压入地层中。螺旋叶片20可以是使用钢板切断成型,向桩基主体10外周面的外侧突出,同时沿着桩基主体10的外周面向长度方向螺旋状卷绕在桩基主体10上,外周面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a)所示,基于普通的地层环境,螺旋叶片20从桩基主体10的长管方向看,正投影是呈现圆形状,螺旋叶片20在桩基主体10的外周连续的卷绕了1圈,外径是桩基主体10的外径的2~3倍为佳,这样既可以减少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又能保证螺旋叶片和周围地层能较好的咬合在一起;图4所示的螺旋叶片20的行程l,在旋转一圈时恰好是旋压入地层的距离范围为佳。而根据地层的硬度情况,螺旋叶片20的长度和外径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桩基主体10的长管方向看螺旋叶片20在桩基主体10的外周连续的卷绕了1~3圈,螺旋叶片的外径是桩基主体的外径的1.2~3.5倍,都是较优的选择。由于设置了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旋压入地下时,伴随着螺旋叶片20的旋转,倾斜的螺旋叶片20与地盘的咬合并伴随着巨大的垂直作用力会促使螺旋叶片20旋钮进地层中,推进桩基主体10进入地层,通过旋压驱动装置将桩基主体10压入地层,和螺旋叶片20一同旋转的桩基主体10将朝着地层中纵向方向下方推进,将钢管桩1埋设到地层的指定位置(深度)。

为进一步提高钢管桩的垂直性,同时更好的配合初始阶段的钢管桩前端部先配套防桩偏移装置压入地层,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为进一步在施工时保持钢管桩整体的垂直度,螺旋叶片20的起始处与桩基主体的前端头留存有一定的距离,形成桩本体10的前端附近11,也呈筒状,该距离设置为螺旋叶片外径0.1~2倍为较好的选择。设置该距离有利于在施工时保持钢管桩1整体的垂直度,而不受螺旋叶片20有一定倾斜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前端部的预先钻进,在旋压开始时对整个钢管桩1能起到稳定作用,提高了钢管桩1的垂直性,也能极大的减少螺旋叶片20对周围地层的扰动,从而增加本发明钢管桩的支撑力和抗拔能力。

另外,为提高钢管桩1的掘进效果,在桩基主体10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和图8(b)所示,掘削刀包括内掘削刀41和外掘削刀42;内掘削刀41在桩基主体10的径向上不突出于桩基主体10的外圆周,外掘削刀42在桩基主体10的径向上部分突出于桩基主体10的外圆周。内掘削刀41不突出于桩基主体10的外圆周,有利于增强垂直方向的导向功能,且在地层为粘土土质时,有利于避免粘土在钢管桩前端形成团状物影响钢管桩的钻进,外掘削刀42部分突出于桩基主体10的外圆周,有利于在施工完成后与周围的地层进行咬合,防止施工后钢管桩进一步旋压入土层中,起到锚固的作用。钢管桩1向下钻入时,内掘削刀41、外掘削刀42会随着桩基主体10的旋转移动,在桩基主体10的下端做圆周运动从而挖掘桩基主体10下方的地层,内掘削刀41会将钢管桩前部的沙土挖掘并软化,使其不断流动并推出旋转范围的外侧。同时,旋转移动的外掘削刀42会在底板30的中央部将沙土挖掘并软化,使其不断流动,并将旋转范围内的沙土以及内掘削刀41带出来的沙土等,进一步推出桩基主体10的外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固定掘削刀,图8(c)是钢管桩的底板30单独取出时的底面图示意图。底板30是匹配桩基主体10的外径成型的钢板,即位于桩基主体10的前端头,与桩基主体10的前端同心对接,接触边缘可用焊接固定。增设有底板30,内掘削刀41和外掘削刀42即固定在底板30的下面,内掘削刀41突出于底板30下面,外掘削刀42部分突出于底板30边缘处,本实施例中内掘削刀41和外掘削刀42分别设置有2个,都可以是用焊接固定。为使外掘削刀42更牢固的固定在底板30上,底板30的外圈有两处凹槽31,这两处凹槽31就是对应2个外掘削刀42嵌合焊接的地方。各外掘削刀42的侧面与底板30焊接固定,同时后端头又与桩基主体10的前端头焊接固定在一起。这样一来外掘削刀42就能很稳固的装置在底板30上。底板30和外掘削刀42将桩基主体10的下端开口完全封闭了起来。

进一步的,图11(a)、11(b)分别是内掘削刀41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内掘削刀41在钢管桩1的最下端位置,钢管桩1在进行地层埋设时,位于推进方向(图4的下方向)的最前端位置,沿着桩基主体10的旋转轴心为中心,对周围的地层进行挖掘。内掘削刀41是在轴方向上的,从底板30突出的前端处设置有倾斜的刃部41a,内掘削刀41的刃部41a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相反面。同样的,外掘削刀42是在轴方向上,外掘削刀42突出的前端处设置有倾斜的刃部42a,外掘削刀42的刃部42a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相反面。内掘削刀41、外掘削刀42都可以使钢管桩1在旋压进入地层时保持与前方地层先接触的面是呈平面状。拆除旋压扩头钢管桩包括以下步骤:带旋压驱动装置的打桩设备2就位,将钢管桩1/延长钢管桩桩身3的后端头配套安装至打桩设备2的旋压驱动装置上,向钢管桩1旋转钻入地层时相反的方向旋转,掘削刀倾斜的刃部将钢管桩向上推,使钢管桩从地层中旋转拔出。

按照上述方法操作,使得施工以及使用后如果不再需要用到钢管桩时,可以借助刃部的作用向与施工时的相反的方向旋转,从地层中退出钢管桩,掘削刀的刃部在退出地层时于旋转方向成倾斜角度,因此刃部与地盘的咬合力更容易抵消,并且旋转时倾斜面会发挥把钢管桩向上推的作用力,使得钢管桩的退出更加有效率;可见,本发明的钢管桩可重复多次利用,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节能能源。当然,此种情况不适用于钢管桩1前方地层已注入混凝土的情况。

为进一步考虑掘削刀的掘进效果,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对掘削刀进行了设计。各内掘削刀41靠近桩基主体10前端头中心(或是底板30中心)的一端高度h1大于远离桩基主体10前端头中心(或是底板30中心)的一端的高度h2。图8(b)所示,从钢管桩1的前端处看的情况下,两个内掘削刀41相对桩基主体10前端头(或是底板30)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内掘削刀41为两个,也可以说是相对桩基主体10前端头(或是底板30)的中心呈两点对称位置排列。各内掘削刀41在底板30的中心较近侧与较远侧比,在钢管桩1旋压入地层中时是排列在先行位置上的。因此,内掘削刀41在挖掘时,随着钢管桩1的旋转更容易将沙土从钢管桩1的中心朝径向方向的外侧排出。

图12(a)、12(b)分别是外掘削刀42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各外掘削刀42靠近桩基主体10前端头中心(或是底板30中心)的一端高度h3大于远离桩基主体10前端头中心(或是底板30中心)的一端的高度h4。图8(b)所示,从钢管桩1的前端处看的情况下,两个外掘削刀42相对桩基主体10前端头(或是底板30)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外掘削刀42为两个,也可以说是相对桩基主体10前端头(或是底板30)的中心呈两点对称位置排列。各外掘削刀42在底板30的中心较近侧与较远侧比,在钢管桩1旋压入地层中时是排列在先行位置上的。因此,内掘削刀41将挖掘出来的沙土朝径方向外侧排出时,外掘削刀42会更容易的将挖掘出来的沙土径向方向的外侧排出。图8(b)所示,外掘削刀42是在桩基主体10的径外侧突出的部分。

内掘削刀41靠近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h1与远离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h2的高度差,大于外掘削刀42靠近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h3与远离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h4的高度差。安装后的状态是,内掘削刀41的高度大于外掘削刀42的高度,更具体的说是,内掘削刀41的底板30的接近中心处高度比外掘削刀42的底板30的接近中心处高度要高。一对内掘削刀41的排列方向和一对外掘削刀42的排列方向为钢管桩1的旋转方向,交错排放。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不需要对地层进行先行挖掘,实际上不会产生挖出来的泥土。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在转入钢管桩的时候能把地层损坏控制在最低程度。因此施工后桩本体10和地层之间的周面摩擦良好,可以发挥基础桩的高支撑力。另外也不会损坏螺旋叶片20下侧的地层,大面积的螺旋叶片20获得下侧地层的支撑,可发挥巨大的垂直方向的支撑力。从结论上讲,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钻入的钢管桩作为基础桩使用的时候,可以发挥极大的支撑力。

本发明的钢管桩1的桩本体10的前端和螺旋叶片20在轴方向隔离,桩1开始回转转入地层的时候,螺旋叶片20下侧延出的直线状的桩本体10的部分容易转入地层。因此先行进入地层的呈圆筒状的桩本体10前端部分就起到了导向作用,开始回转转入的时候钢管桩1的姿势稳定,提高了垂直性及施工效率。可以把对施工对象地层的损坏控制在最低限度。从结论上讲,施工后的钢管桩拥有高垂直度的高品质特性。

地震、强风、台风时,会对作为支撑建筑物的基础桩的钢管桩产生向上的拉拔力。在这个点上,本发明钻入的钢管桩1拥有大直径的螺旋叶片20,而且不会损坏螺旋叶片20上侧的地层。即使钢管桩1受到了向上拉拔方向的力,而受大面积的螺旋叶片20上方的坚硬地基垂直向下的反作用力影响,使钢管桩1可以产生极强的对抗拉拔方向的作用力。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钢管桩1可以起到极高锚定作用。因此,使用本发明钻入的钢管桩1,可以有效地防止台风时基础桩及基础桩支撑的建筑物的上浮。

螺旋叶片20是连续的螺旋状,施工时及使用后不需要钢管桩1的时候,钢管桩1可以和施工时的逆方向旋转,螺旋叶片20发挥把钢管桩1向上推的力量,桩1可以从地中取出,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种情况不适用于螺旋叶片被混凝土固定住的情况。

另外根据上述,外掘削刀42拥有突出桩本体10的外周和径向上外侧的部分。钢管桩1埋入地中后,钢管桩1被施加荷重,螺旋叶片20产生了使钢管桩1回转的力量,桩本体10的外周和径向上外侧突出的外掘削刀42的部分和钢管桩1周边的坚固地层咬合,所以可以发挥防止钢管桩1往转入方向回转的力量。特别是外掘削刀42和钢管桩1转入时的回转方向是平面,能起到有效的防止回转的效果。

另外内掘削刀41和外掘削刀42各自有和钢管桩1转入地中的旋转方向相反面的倾斜面。因此施工及使用后不要的钢管桩1要从地中拔除时,向相反方向旋转,内掘削刀41、外掘削刀42和地层的咬合容易消解,而且回转时倾斜面41a、42a可以发挥将桩1向上推的力量,提高取出钢管桩1的效率。

本发明不单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照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想到的各种变形和修正例,此变更和修正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