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9373发布日期:2018-06-30 09:4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利坝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



背景技术:

也称导水堤或引水坝。用以平顺引导水流或约束水流的建筑物。有平行线形、扩散形及弯曲形。用土石料或砌石等筑成。在不稳定河道上,为保证灌溉取水,常采用导流堤式渠首,在引水口下端筑堤,并向河道上游主流方向延伸,能集中、束缩、平顺引导水流进入进水闸。如河流不稳定而又多泥沙时,用导流堤形成稳定的引水弯道式取水渠首,并能造成人工环流,将表层水导入进水闸而将含沙量较大的底流导入冲沙闸,起引水防沙作用。设置在泄水、冲沙或其他过水建筑物的进口或出口,可以分隔、约束、平顺、引导水流进出,避免干扰、淤积及保护岸坡或其他建筑物不受冲刷。在水利工程中应用较广。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类似结构,如中国发明申请专利201310196958.8号,提到的防波堤,包括防波堤堤身,其特征是:所述防波堤堤身由壁桩框架结构构成连续的堤身,所述壁桩框架结构主要由预制混凝土框架和若干预制桩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包括导梁、连系梁及立柱,所述导梁和连系梁构成方框,由上下两个所述方框通过立柱构成整体预制混凝土框架,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前后导梁上轴向设有若干预留桩孔,所述预留桩孔中贯穿若干根预制桩,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置于预制桩上部,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与若干预制桩整体构成防波堤壁桩基础。

还例如中国发明申请专利201410443617.0号,所提到的堤坝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板,预制混凝土板下表面设有隔水道,预制混凝土板宽度与隔水道宽度相等,预制混凝土板上表面分别设有滑板及止水带,滑板下表面设有拦水道,拦水道及止水带均穿过预制混凝土板延伸在隔水道内,止水带为两个,两止水带之间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顶部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板下表面,其底部设置在隔水道内底面上,两止水带与连接件之间分别安装有斜支撑板,斜支撑板倾斜角度在三十度至四十五度之间,斜支撑板分别与止水带及连接件固定连接。

上述发明在使用时,无法对水流内部垃圾以及泥沙进行有效的处理,容易影响水流的正常使用,并且当泥沙堆积过多时,容易影响水流流通状况。

上述所提到的二号发明,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对水体流速进行调节,对湍急的水流缓冲能力较差,容易导致自身产生破损,影响堤坝的正常运转。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以解决现有对水流内部垃圾以及泥沙处理效果较差,容易影响水流的正常使用,并且当泥沙堆积过多时,容易影响水流流通状况;功能较为单一,对水体流速调节效果较差,并且对湍急的水流缓冲能力较差,容易导致自身产生破损,影响正常运转的问题。

本发明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包括河道、主河道、导流河道、分隔坝、底座、坝体装配槽、底座固定孔、网体装配槽、支撑柱装配槽、固定柱、导流网、网体顶端固定槽、支撑柱、堤坝、导流道、挡水槽、挡水块和插块,所述河道中间部位安装有一处分隔坝,且河道通过分隔坝分为主河道和导流河道两部分,所述底座安装在河道内部右侧部位,且底座顶部端面后端开设有三组十二处坝体装配槽,所述底座顶部端面前端开设有六处网体装配槽,且底座顶部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十二处支撑柱装配槽,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结构,且固定柱位于底座底部,所述支撑柱为六处,且支撑柱前端面均安装有一处插块,并且支撑柱通过插块安插在导流网后端面所开设的网体顶端固定槽中,所述堤坝为梯形结构,且堤坝位于导流河道前端,并且堤坝上开设有挡水槽,所述插块为四十处,且插块分为长方形结构与正方形结构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坝尾部为圆弧形结构,且分隔坝前端与堤坝后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前端为阶梯状结构,且底座前端为向主河道部位倾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八处底座固定孔,且每处底座固定孔中都安装有一处固定柱,并且支撑柱底部深插在河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网为五处,且五处处导流网均安装在底座顶部端面上,并且导流网为倾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堤坝为三处,且三处堤坝均为倾斜状态放置在底座顶部端面上,并且三处堤坝相互间隔有两处导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块为两处,且两处挡水块分别安插在堤坝所开设的挡水槽内,并且挡水块顶部为锁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底部安装有两处插块,且支撑柱底部通过两处插块安插在底座所开设的支撑柱装配槽内,所述导流网底部安装有两处插块,且导流网底部通过两处插块安插在底座所开设的网体装配槽内,所述堤坝底部安装有四处插块,且堤坝底部通过插块安插在底座所开设的坝体装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分隔坝的设置,有利于导流河向右侧变道,使水流可排入其他水渠或河道内,方便人员生活灌溉使用,并且配合底座的设置,因底座前端为倾斜状阶梯结构,可将河道底部运动的泥沙进行阻挡,使泥沙通过倾斜端面排入主河道内,避免泥沙流入堤坝位置,影响水流正常流通状况。

支撑柱和导流网的设置,有利于对河流内部的水流中的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使水体保持洁净,方便人员正常生活使用,并且因导流网为倾斜结构状态,可将拦截下来的杂质随倾斜端面移动到主河道内,随河道内水流排走,避免杂质堵塞导流网,影响水流正常流通状况。

固定柱的设置,有利于对装置底部进行固定,使装置稳定的矗立在河道内,并且配合倾斜堤坝的设置,使水流垂直冲击改变为斜向冲击,可降低水流对堤坝的冲击强度,提升堤坝的防护效果。

插块的设置,有利于使各部件之间可以快捷的拼接成为一体,不仅保障了装置自身强度,还降低的施工难度,提升了工程效率,并且配合两处挡水块的使用,方便人员对导流河道内的水体流量大小进行调节,避免水位过高影响正常生活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堤坝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导流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导流网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河道-1,主河道-101,导流河道-102,分隔坝-2,底座-3,坝体装配槽-301,底座固定孔-302,网体装配槽-303,支撑柱装配槽-304,固定柱-4,导流网-5,网体顶端固定槽-501,支撑柱-6,堤坝-7,导流道-701,挡水槽-701,挡水块-8,插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包括河道1、主河道101、导流河道102、分隔坝2、底座3、坝体装配槽301、底座固定孔302、网体装配槽303、支撑柱装配槽304、固定柱4、导流网5、网体顶端固定槽501、支撑柱6、堤坝7、导流道701、挡水槽701、挡水块8和插块9,所述河道1中间部位安装有一处分隔坝2,且河道1通过分隔坝2分为主河道101和导流河道102两部分,所述底座3安装在河道1内部右侧部位,且底座3顶部端面后端开设有三组十二处坝体装配槽301,所述底座3顶部端面前端开设有六处网体装配槽303,且底座3顶部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十二处支撑柱装配槽304,所述固定柱4为圆柱形结构,且固定柱4位于底座3底部,所述支撑柱6为六处,且支撑柱6前端面均安装有一处插块9,并且支撑柱6通过插块9安插在导流网5后端面所开设的网体顶端固定槽501中,所述堤坝7为梯形结构,且堤坝7位于导流河道102前端,并且堤坝7上开设有挡水槽701,所述插块9为四十处,且插块9分为长方形结构与正方形结构两种。

其中,所述分隔坝2尾部为圆弧形结构,且分隔坝2前端与堤坝7后端相连,具体作用,将导流河道102变道,使导流河道102向右侧方向流动,以便人员将水流引入其他水流渠道中。

其中,所述底座3前端为阶梯状结构,且底座3前端为向主河道101部位倾斜状态,具体作用,对河道1底部泥沙进行阻挡,使泥沙通过底座3前端的倾斜端面排入主河道101内,避免导流河道102内堆积泥沙过多,影响水流正常流通状况。

其中,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八处底座固定孔302,且每处底座固定孔302中都安装有一处固定柱4,并且支撑柱6底部深插在河道1内,具体作用,对底座进行固定,使底座3在河道中更加稳固,避免水流冲击强度过大,导致底座3移位,影响堤坝7整体导流效果。

其中,所述导流网5为五处,且五处处导流网5均安装在底座3顶部端面上,并且导流网5为倾斜状态,具体作用,可对水流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使杂质随导流网5的倾斜端面,流入河道1左端的主干河流中,避免杂质通过堤坝7流入导流河道102内,对水流造成污染,影响水流正常的使用。

其中,所述堤坝7为三处,且三处堤坝7均为倾斜状态放置在底座3顶部端面上,并且三处堤坝7相互间隔有两处导流道701,具体作用,通过倾斜放置堤坝7,使上游流动下来的水流冲击到堤坝7时,水流向左侧倾斜,降低了水流自身的冲击强度,避免水流速度过快对堤坝7造成损害。

其中,所述挡水块8为两处,且两处挡水块8分别安插在堤坝7所开设的挡水槽701内,并且挡水块8顶部为锁环结构,具体作用,方便工作人员对水体流量的大小进行调节,以便导流河道102内的水流,能够满足人员正常的使用需求。

其中,所述支撑柱6底部安装有两处插块9,且支撑柱6底部通过两处插块9安插在底座3所开设的支撑柱装配槽304内,所述导流网5底部安装有两处插块9,且导流网5底部通过两处插块9安插在底座3所开设的网体装配槽303内,所述堤坝7底部安装有四处插块9,且堤坝7底部通过插块9安插在底座3所开设的坝体装配槽301内,具体作用,通过模块化的安装方法,不仅保障了装置自身强度,还降低的施工难度,提升了工程整体的进度。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工作人员先将分隔坝2安装在河道1中间部位,将河道1分为主河道101和导流河道102两部分,而后将底座3铺设到导流河道102前端,底座3铺设好后,通过外部设备向河道1底部打孔,将底座3底座固定孔302处的固定柱4底部埋入河道1内,对底座3底部进行加固,接下来施工人员将三处堤坝7通过起重机抬起,安装在底座3所开设的坝体装配槽301内,对堤坝7进行固定,而后将支撑柱6分别安装在堤坝7所开设的支撑柱装配槽304内,对支撑柱6进行固定,最后施工人员将导流网5底部垂直插入堤坝7所开设的网体装配槽303内,并将导流网5后端面与支撑柱6前端面相互贴合,即可完成安装工作;当水流从河道1流入时,底座3将河流底部泥沙进行阻挡,使泥沙倾斜端面排入河道1左侧,导流网5对河道1右侧水流进行过滤,并将过滤下来的杂质排入河道1左侧,使水体更加洁净,而后水流通过堤坝7形成的两处导流道701,流入导流河道102内,分隔坝2将导流河道102向右弯转,使导流河道102改道,以便施工人员导流河道102引入其他水渠内,方便人员使用,当河水湍急时,工作人员可将挡水块8插入导流道701内,阻止大量水流涌入导流河道102内,影响水位平衡,倾斜状态的堤坝7将冲击力较大的水流随倾斜端面排入主河道101内,保证堤坝7的正常运转。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