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及其建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8608发布日期:2018-07-13 19:5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开发水域是解决建设用地紧缺的出路之一,但现有的水域开发绝大部分是采用填河、填湖和填海造陆方式,直接占用水下的空间,排挤掉原来的生态环境,因此造陆开发水域对于生态环境破坏极大,甚至对某些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为了使水域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在传统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应加入对水中生态的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我国水域开发中存在对水生态严重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水生态低影响甚至有正面增殖影响的水中建筑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包括用于承载上层建筑的上底和设置于水中的水中分层结构,所述水中分层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底的下方,所述水中分层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水生物附着物的水生物附着层,所述水生物附着层按附着物种类设置于不同深度。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围堰和加固结构的围护构筑物,所述围护构筑物设置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的外围,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一起构成用于存储水体的空间。

进一步,所述围护构筑物上设置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设置于所述围护构筑物的侧壁并在所述通水口上设置有用于隔断水流的开关阀门。

进一步,所述围护构筑物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形成整体受力结构的连接体。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向上抬升所述围护构筑物的顶升设备和作为所述顶升设备的受力支点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的受力柱体的侧面并向外突出,所述顶升设备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进一步,所述围护构筑物顶部设置有用于被所述顶升设备抬升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与围护构筑物稳固连接并作为受力点设置于所述顶升设备上方。

一种建造上述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的建筑方法还包括用于围堰和加固结构的围护构筑物,所述建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围堰施工区域插打所述围护构筑物并加固堰体,所述围护构筑物的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水面位置;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区域内建造所述水中分层结构,在最顶层的所述水生物附着层中设置挡水墙,所述挡水墙顶端低于涨潮时的水面位置;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和所述水中分层结构之间架设用于将两者形成整体受力结构的连接体;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的侧壁上打出通水口和用于控制所述通水口中水流通断的开关阀门;

在所述水中分层结构的顶层以所述上底为基础建造用于人类活动的水上部分建筑层。

一种应用上述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的建筑方法还包括用于围堰的围护构筑物,所述建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围堰施工区域插打所述围护构筑物并加固堰体,所述围护构筑物的顶部高于水面位置;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区域内建造所述水中分层结构;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的侧壁上打出通水口和用于控制所述通水口中水流通断的开关阀门;

在所述水中分层结构的受力柱体的侧面加固一个向外突出的支撑结构,在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用于向上抬升所述围护构筑物的顶升设备;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的顶部加固一个用于被所述顶升设备抬升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的设置于所述顶升设备的上方;

以所述上底为基础建设用于人类活动的水上部分建筑层;

施工完成后利用所述顶升设备将所述围护构筑物抬升以回收所述围护构筑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水中建筑的水下部分设置水下分层,在水下分层中修建比如鱼礁、人工水草、小鱼避难体和水生物人工繁殖设施等,改善和提升原住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带来环境增益,本发明的建筑结构解决了水域开发中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负面问题,将水下建筑空间划分给水下生态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作为第一实施例,一种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整体采用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建造,包括用于承载上层建筑的上底1、设置于水中的水中分层结构2和用于围堰和加固结构的围护构筑物4,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设置于所述上底1的下方,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包括多个设置有水生物附着物的水生物附着层,所述水生物附着层按附着物种类设置于不同深度,所述围护构筑物4设置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的外围,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构成用于存储水体的空间,所述围护构筑物4上设置通水口3,所述通水口3设置于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侧壁并在所述通水口3上设置有用于隔断水流的开关阀门31,所述围护构筑物4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的各层地板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构成整体受力结构的连接体6,加固整体建筑结构;同时在最顶层的所述水生物附着层中设置低于涨潮时的水面位置14的挡水墙5。

本实施例中水中分层结构2包括多层水生物附着层,按水中深度依次设置有:人工沙滩10(层面为人工斜面和沙石)、贝壳附着层11(层面为岩石砼和/或粗砂)、小鱼避难体附着层12(层面为假山)和人工水草附着层13(层面为细砂和人工水草)等,根据水中环境需要,还可以设置水生生物人工繁殖设施(层面为鱼池)等,值得注意的是,功能相近的水生物附着层可以互换,或可以在一层水生物附着层中集成多种附着物而实现多种功能。

建造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建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围堰施工区域插打所述围护构筑物4并加固堰体,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水面位置14;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4区域内建造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在最顶层的所述水生物附着层中设置挡水墙5,所述挡水墙5顶端低于涨潮时的水面位置14;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4和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之间架设用于将两者形成整体受力结构的连接体6;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侧壁上打出通水口3和用于控制所述通水口3中水流通断的开关阀门31;

在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的顶层以所述上底1为基础建造用于人类活动的水上部分建筑层。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利用水中分层结构2结构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将人类的居住和活动环境和水中生物的居住和活动环境分隔开来,并在水中分层结构2中构建水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了原住水生生物;在此基础上,将围堰所用的围护构筑物4作为加固建筑的其中一个部件,将围护构筑物4通过连接体与建筑本身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有利于使水中建筑结构更稳定。

参照图2所示作为第二实施例,一种生态环保的水中建筑结构,整体采用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建造,包括用于承载上层建筑的上底1、设置于水中的水中分层结构2和用于围堰的围护构筑物4,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设置于所述上底1的下方,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包括多个设置有水生物附着物的水生物附着层,所述水生物附着层按附着物种类设置于不同深度,所述围护构筑物4设置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的外围,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构成用于存储水体的空间,所述围护构筑物4上设置通水口3,所述通水口3设置于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侧壁并在所述通水口3上设置有用于隔断水流的开关阀门31,还包括用于向上抬升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顶升设备8和作为所述顶升设备8的受力支点的支撑结构7,所述支撑结构7设置于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的受力柱体的侧面并向外突出,所述顶升设备8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7上,所述围护构筑物4顶部设置有用于被所述顶升设备8抬升的加固结构9,所述加固结构9与围护构筑物4稳固连接并作为受力点设置于所述顶升设备8上方。

本实施例中水中分层结构2同样包括多层水生物附着层,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建造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建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围堰施工区域插打所述围护构筑物4并加固堰体,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顶部高于水面位置14;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4区域内建造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侧壁上打出通水口3和用于控制所述通水口3中水流通断的开关阀门31;

在所述水中分层结构2的受力柱体的侧面加固一个向外突出的支撑结构7,在所述支撑结构7上设置用于向上抬升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顶升设备8;

在所述围护构筑物4的顶部加固一个用于被所述顶升设备8抬升的加固结构9,所述加固结构9的设置于所述顶升设备8的上方;

以所述上底1为基础建设用于人类活动的水上部分建筑层;

施工完成后利用所述顶升设备8将所述围护构筑物4抬升以回收所述围护构筑物4。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利用水中分层结构2结构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到围堰所用的围护构筑物4的回收利用,在建筑外壁设置顶升设备8,可以将围护构筑物4整体抬升,减轻吊机负担,使围堰拆除更简单。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