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7507发布日期:2018-08-24 07:0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基坑内的建筑的安全或者安全施工,需要在基坑的内侧壁处设置砼支护桩,由于受到基坑的内侧壁的压力,砼支护桩的结构必须稳定,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砼支护桩还容易开裂,这样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现有的砼支护桩均为圆形或方形,圆形的砼支护桩与基坑的接触面积小,这样基坑还是容易倾斜,方形的砼支护桩虽然与基坑的基础面积大,但是浪费资源。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砼支护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所述砼支护桩包括碳纤维配筋,所述砼支护桩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均设置有碳纤维配筋;所述砼支护桩为柱状结构,靠近土层一侧竖直方向的截面积不小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竖直方向的截面积。

所述砼支护桩在高度方向上,上部碳纤维混凝土,下部为水泥混凝土。

所述碳纤维混凝土的高度范围为0.8-1.2m。

所述砼支护桩靠近土层处的碳纤维配筋的密度大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的浓度。

所述砼支护桩从靠近土层一侧在远离土层的方向上竖直方向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砼支护桩上表面为梯形部和弧形部的结合,所述梯形的上底边用与两侧边相切的弧形替换,下底边靠近土层。

所述砼支护桩上表面为矩形部和弧形部的结合,所述矩形部远离土层且与土层面平行的侧边作为弧形部的直径,所述弧形部为半圆形。

砼支护桩还包括钢配筋,所述碳纤维配筋和钢配筋交替设置,弧形处均设置碳纤维配筋。

所述砼支护桩还包括沿支护桩轴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箍筋,所述碳纤维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内的箍筋材料均与碳纤维配筋材料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碳纤维配筋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料,并加入辅助剂经拉挤工艺和表面处理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优点是耐腐蚀、强度高,重量轻,作为支护桩的配筋大大提高了支护桩的抗裂能力。

砼支护桩形状的设置在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增大了砼支护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碳纤维配筋和位置的设置可以增强砼支护桩的抗裂能力。

(2)由于砼支护桩的上部桩头连接上部冠梁形成闭合的基坑支护体系,上部桩头使用碳纤维混凝土使得桩头强度加强,利于整体受力。

(3)本发明中碳纤维混凝土的高度范围和混配比的设置是经过多次试验后在最节省资源的情况下的最优结果。

(4)砼支护桩的外边缘为平滑状,这样制作更加方便,也防止拐角处应力集中。

(5)砼支护桩内配筋密度的设置可以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保证砼支护桩的抗裂能力。

(6)本发明中的配筋使用碳纤维配筋和钢配筋交替,这样可以节省碳纤维配筋,从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砼支护桩的俯视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砼支护桩11-梯形部12-弧形部13-矩形部

14-碳纤维混凝土15—水泥混凝土

2-碳纤维配筋3-钢配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砼支护桩1为柱状结构,靠近土层一侧竖直方向的截面积不小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竖直方向的截面积,砼支护桩1包括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沿支护桩轴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箍筋(图中未示出),砼支护桩1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均设置有碳纤维配筋2。从靠近土层一侧在远离土层的方向上竖直方向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在该实施例中,砼支护桩1上表面为梯形部11和弧形部12的结合,梯形的上底边用与两侧边相切的弧形替换,下底边靠近土层。砼支护桩1的外边缘为平滑状,梯形部11的下底边和两侧边的夹角处为内切圆。砼支护桩1靠近土层处的碳纤维配筋2的密度大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的浓度,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交替设置,弧形处均设置碳纤维配筋2,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保证砼支护桩1的抗裂能力。

砼支护桩1在高度方向上,上部碳纤维混凝土14,下部为水泥混凝土15。该实施例中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0.8m。碳纤维混凝土14包括碳纤维,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重量的1%。由于砼支护桩1的上部桩头连接上部冠梁形成闭合的基坑支护体系,上部桩头使用碳纤维混凝土14使得桩头强度加强,利于整体受力。

碳纤维混凝土14和水泥混凝土15内的箍筋材料均与碳纤维配筋材料相同。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砼支护桩1为柱状结构,砼支护桩1靠近土层一侧竖直方向的截面积不小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竖直方向的截面积,砼支护桩1包括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沿支护桩轴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箍筋(图中未示出),砼支护桩1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均设置有碳纤维配筋2。在该实施例中,砼支护桩1上表面为矩形部13和弧形部12的结合,矩形部13远离土层且与土层面平行的侧边作为弧形部12的直径,在该实施例中弧形部12为半圆形。砼支护桩1的外边缘为平滑状,矩形部13的垂直夹角用内切圆替代。砼支护桩1靠近土层处的碳纤维配筋2的密度大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的浓度,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交替设置,弧形处均设置碳纤维配筋2,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保证砼支护桩1的抗裂能力。

砼支护桩1在高度方向上,上部碳纤维混凝土14,下部为水泥混凝土15。该实施例中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1.2m。碳纤维混凝土14包括碳纤维,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重量的2%。由于砼支护桩1的上部桩头连接上部冠梁形成闭合的基坑支护体系,上部桩头使用碳纤维混凝土14使得桩头强度加强,利于整体受力。

碳纤维混凝土14和水泥混凝土15内的箍筋材料均与碳纤维配筋材料相同。

实施例3

与对比文件1不同的在于,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1m,碳纤维混凝土14中的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玄武岩混凝土重量的3%。

实施例4

与对比文件2不同的在于,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1m,碳纤维混凝土14中的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玄武岩混凝土重量的3%。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砼支护桩为柱状结构,所述砼支护桩靠近土层一侧竖直方向的截面积不小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竖直方向的截面积,所述砼支护桩包括碳纤维配筋,所述砼支护桩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均设置有碳纤维配筋。该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碳纤维配筋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料,并加入辅助剂经拉挤工艺和表面处理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优点是耐腐蚀、强度高,重量轻,作为支护桩的配筋大大提高了支护桩的抗裂能力。砼支护桩形状的设置在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增大了砼支护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碳纤维配筋和位置的设置可以增强砼支护桩的抗裂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吴平;费广清;柯宅邦;高坤;崔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18.04.19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