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7730发布日期:2018-11-17 01:1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生命周期的运营以及城市业态布局的调整,城市改建和更新成为永恒的话题和矛盾的焦点。城市道路下、居民社区内、商场、企业等地下存有大量密集的雨污水等重力式管道需要改建和更新。

一般地,雨污水管道的改建和更新技术主要采取“先新建,后拆除或报废”的方式。然而,这种改建和更新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管线使用长时间临停、新排管线临时占地影响大、重复破坏路面等等,造成社会生活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改建和更新技术存在管线使用长时间临停、新排管线临时占地影响大、重复破坏路面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改建或更新过程中能够确保原有管道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且能够降低由于改建和更新造成的不便的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

一种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流体管网的管道分为多个待修段,所述待修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污水井和第二污水井;

步骤二,提供预制管和污水提升装置,所述预制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污水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水提升装置连接,所述污水提升装置一端与所述预制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污水井连接;

步骤三,开启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将所述第二污水井内的水泵入所述第一污水井内;

步骤四,将所述待修段的两端截流,对所述待修段进行改造或更新;

步骤五,拆除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和所述预制管,完成所述流体管网的改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复所述步骤二到所述步骤五,完成所有所述待修段的改造和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四中,将所述待修段的两端截流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待修段的管道内采用砖砌240mm厚的砖墙进行堵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管为钢管或塑料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提升装置为污水提升泵。

上述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利用污水提升装置和预制管临时替代待修段的功能,即,在待修段的两侧配置临时跨接设施,利用临时跨接设施担负待修段的使用功能后,对待修段的管道进行拆除、更新、通管或者并网作业,待修段更新或改造完成后再拆除污水提升装置和预制管,恢复待修段的使用功能。由于预制管和污水提升装置设置在地面以上,无需重新开挖路面,并且占地面积小。因此,上述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能够确保原有管道系统功能正常发挥,并且能够降低改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一实施例的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的应用方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般地,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的排水组织形式为树杈结构形式,即,多个收集点经管网多级合流至排出口,其流向为重力坡度线,具有单向性。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可以为地下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或者废水管道等等。如图1-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流体管网的管道10分为多个待修段100,待修段10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污水井110和第二污水井120。如图1所示,流体管网的管道10一般具有多节管道和多个污水井。以下以虚线框所示位置为待修段100为例对本案的改造方法进行说明。待修段100的两侧设有第一污水井110和第二污水井120,其中,待修段100内的水流方向是自第二污水井120流向第一污水井110。另外,“第一”和“第二”只是出于便于说明的需要,并不是对污水井顺序的限制。

步骤二,提供预制管20和污水提升装置30,预制管20一端与第一污水井110连通,另一端与污水提升装置30连接,污水提升装置30一端与预制管2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污水井120连接。如图2所示,在待修段100的两侧设置临时跨接设施。其中,预制管20是用于输送污水,污水提升装置30是用于将第二污水井120中的水泵入第一污水井110中。即,污水提升装置30将第二污水井120中的水泵入预制管20内,然后再经预制管20输送到第一污水井110中。利用污水提升装置30和预制管20可以替代待修段100的使用功能,保证原有管道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管20为钢管或塑料管。根据不同的污水类型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预制管20。例如,当污水的腐蚀性较强时,可以选择耐腐蚀性比较好的钢管。当污水没有腐蚀性时,可以选择比较轻的塑料管,方便预制管20的搭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污水提升装置30为污水提升泵。

步骤三,开启污水提升装置30,将第二污水井120内的水泵入第一污水井110内。当污水提升装置30与预制管20连接好以后,启动污水提升装置30,第二污水井120内的污水经过预制管20流入第一污水井110内。

步骤四,将待修段100的两端截流,对待修段100进行改造或更新。将待修段100的两端封堵截流,防止污水流入待修段100内,此时,如图3所示,便可以对待修段100进行拆除、更新或通管作业。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将待修段100的两端截流的方法包括:在待修段100的管道内采用砖砌240mm厚的砖墙进行堵截。一般地,红砖的长宽高分别为240mm、115mm、53mm。采用砖砌240mm厚的砖墙进行堵截,可以方便施工,并且也有利于后续的拆除。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对待修段100进行截流,只要能够保证没有污水流入待修段100即可。

步骤五,拆除污水提升装置30和预制管20,完成流体管网的改造。当待修段100完成更新或通管作业后,移除待修段100的截流设施,将更新后的待修段100’并网,然后将污水提升装置30和预制管20拆除,完成该待修段100的改造,改造完成后,第二污水井120内的污水经更新后的待修段100’流入第一污水井110中。

更进一步地,当流体管网的管道10存在多个待修段100时,重复步骤二到步骤五,完成所有待修段100的改造和更新。即,往复上述操作,逐段对整个流体管网的管道10进行改建和更新,直至全部管线完成更替。

上述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将整个流体管网的管道10划分成若干待修段100,通过设置污水提升装置30和预制管20,在待修段100上形成临时跨接段对待修段100进行截断,一次性对待修段100内的管道进行新老更替并恢复其功能,然后,再逐段式对整个管道进行改建和更新。上述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在确保原有管道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改建、更新而引发的系列问题。另外,污水提升装置30和预制管20可以设置在地面以上,避免了路面的重复破坏。同时,上述重力式排放的流体管网改造方法能够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场合,扩展了管线改建和更新的使用范围,并且缩短了施工周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