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339发布日期:2018-09-18 20:1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排水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在两条管廊交叉处雨污水排出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



背景技术:

为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利于道路纵坡,将雨污水等重力流管线以及其他市政管线纳入综合管廊集中管理布置。对于常规的排水管线一般以重力流的方式敷设,因此对于含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为满足排水坡度,在两条管廊交叉处要求排水舱平接,其他舱室就需要避让排水舱,这会引起基坑埋深加大,风险加的同时也会加大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它可以解决排水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在两条管廊交叉口处雨污水的排出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包括主线管廊以及与主线管廊相交的支线管廊,所述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均包括排水舱和至少一个非排水舱,排水舱为雨污水组合箱涵舱,其特征在于位于主线管廊第一侧的支线管廊非排水舱通过第一接入段下穿主线管廊,并与主线管廊形成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接着又通过第二接入段连接至位于主线管廊第二侧的支线管廊非排水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两侧的主线管廊排水舱通过排水舱节点段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支线管廊排水舱水平连接至排水舱节点段,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下游的支线管廊另起排水舱。

进一步地,在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中间层板预留洞口,并布置钢梯,方便人员通行,同时为上下层管线连通预留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支线管廊和主线管廊垂直设置,沿主线管廊方向,在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上层结构两侧设主线管廊非排水舱接入口与主线管廊非排水舱连接,沿支线管廊方向,在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下层结构两侧设主线管廊非排水舱接入口分别与第一接入段和第二接入段连接,排水舱节点段设置在主线管廊排水舱一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向段、主线平行段和第二斜向段,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主线管廊排水舱与第一斜向段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下游的主线管廊排水舱与第二斜向段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支线管廊排水舱则与主线平行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斜向段和第二斜向段底部设扶壁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侧壁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支线管廊排水舱底部设扶壁与第一接入段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当第一接入段或第二接入段坡度超过10%时,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台阶或防滑地坪。

进一步地,在第一接入段或第二接入段靠近支线管廊一侧伸缩缝处设置枕梁,在第一接入段或第二接入段靠近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处设置剪力键。

进一步地,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伸缩缝处,布置一道中埋橡胶止水带,在每个非排水舱单独布置一道可更换内置止水带。

通过本发明的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形成了既有平交的排水舱部分,又有其他舱下穿立体交叉的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形式,解决了传统排水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在两条管廊交叉处雨污水的排出问题;解决了两条管廊交叉处人员通行,管线连通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是对带排水舱管廊交叉处雨污水排出方式的一次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主线管廊标准断面布置图。

图2 为支线管廊标准断面布置图。

图3为交叉节点H1标高平面布置图。

图4为交叉节点H2标高平面布置图。

图5为交叉节点H2+ H3- H1标高平面布置图。

图6 为A-A剖面图。

图7为 B-B剖面图。

图8 为C-C剖面图。

图9为第一接入段平面布置图。

图10为D-D剖面图。

图11为E-E剖面图。

图12为 F-F剖面图。

图13为 G-G剖面图。

图14 为H-H剖面图。

图15为第二接入段平面布置图。

图16为 I-I剖面图。

图17 为J-J剖面图。

图18 为图3中K-K剖面图。

图19 为图3中L-L剖面图。

图20 为主线管廊伸缩缝处止水带布置图。

图21为支线管廊第一接入段伸缩缝处止水带布置图。

图中:1-主线管廊标准断面、2- 支线管廊标准断面、3-污水箱涵舱、4-雨水箱涵舱、5-雨污水组合箱涵舱、61-第一接入段、62-第二接入段,7-交叉节点处雨污水组合箱涵舱扶壁、8-预留洞口、9-钢梯、10-中粗砂、11-剪力键、12-枕梁、13-台阶或防滑地坪、14-接入段处雨污水组合箱涵舱扶壁、15-污水舱端头封板、16-中埋橡胶止水带、17-可更换内置止水带、18-支线管廊排水舱的污水箱涵舱、19-排水舱节点段污水箱涵舱、20-支线管廊排水舱的雨水箱涵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书要求,本发明的要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主线管廊标准断面包括排水舱和两个非排水舱(a1舱和b1舱),所述排水舱包括雨水箱涵舱4及位于雨水箱涵舱一侧上部的污水箱涵舱3,雨水箱涵舱4和污水箱涵舱3合并称为雨污水组合箱涵舱5;支线管廊标准断面包括排水舱和两个排水舱(a2舱和b2舱),所述排水舱也包括雨水箱涵舱4及位于雨水箱涵舱一侧上部的污水箱涵舱3,雨水箱涵舱4和污水箱涵舱3合并称为雨污水组合箱涵舱5。

如图所示,一种结合排水舱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包括主线管廊以及与主线管廊相交的支线管廊,所述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均包括排水舱和至少一个非排水舱,排水舱为雨污水组合箱涵舱5,雨污水组合箱涵舱5包括雨水箱涵舱4及位于雨水箱涵舱一侧上部的污水箱涵舱3,其特征在于位于主线管廊第一侧的支线管廊非排水舱通过第一接入段61下穿主线管廊,并与主线管廊形成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接着又通过第二接入段62连接至位于主线管廊第二侧的支线管廊非排水舱,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两侧的主线管廊排水舱通过排水舱节点段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支线管廊排水舱连接至排水舱节点段,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下游的支线管廊另起排水舱继续收集沿线下游雨污水。

进一步地,所述支线管廊和主线管廊垂直设置,沿主线管廊方向,在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上层结构两侧设主线管廊非排水舱接入口与主线管廊非排水舱连接,沿支线管廊方向,在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下层结构两侧设主线管廊非排水舱接入口分别与第一接入段和第二接入段连接,排水舱节点段设置在主线管廊排水舱一侧,管廊节点外形呈八字形,排水舱节点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向段、主线平行段和第二斜向段,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主线管廊排水舱与第一斜向段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下游的主线管廊排水舱与第二斜向段连接,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上游的支线管廊排水舱则与主线平行段连接。

图中主线管廊标准段的顶板标高为H1,主线管廊标准段的底板标高为H2,支线管廊标准段的顶板标高为H1,支线管廊标准段的底板标高为H3,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底板标高为H2+H3-H1,中板标高为H2,顶板标高为H1,支管管廊污水箱涵舱3的底部标高为h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

1. 交叉节点在两条管廊标准断面基础上,外扩一定尺寸,保证两条管廊内部管线连通与巡检人员通行,外扩尺寸可根据两条管廊容纳管线管径、数量、人行通道尺寸调整。

2.根据城市地势以及排水规划,确定排水主线管廊。在两条管廊交叉节点处,主线管廊的排水舱沿节点弯折形成排水舱节点段污水箱涵舱,支线管廊的排水舱与排水舱节点段污水箱涵舱平交,将支线交叉节点上游收集的雨污水通过排水舱节点段污水箱涵舱全部汇入主线管廊排水舱,沿着主线管廊的排水路径排出。为防止主线管廊污水箱涵舱3中的污水进入支线雨水箱涵舱4,在支线管廊雨水箱涵舱和排水舱节点段污水箱涵舱连接处,在排水舱节点段污水箱涵舱设置污水舱端头封板15,如图19所示。

3.支线管廊其他舱室通过第一接入段61下穿与主线管廊形成两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在支线管廊其他舱通过第二接入段62回到标准段后,另起排水舱继续收集沿线下游雨污水。其中在第一接入段61,通过接入段处雨污水组合箱涵舱扶壁14将雨污水组合箱涵舱荷载传至底板。当第一接入段或第二接入段坡度超过10%时,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台阶或防滑地坪。

4.在第一接入段61或第二接入段62靠近标准段一侧伸缩缝处设置枕梁12,靠近交叉口处设置剪力键11,用以防止伸缩缝处两侧不均匀沉降。在交叉节点处,通过交叉节点处扶壁7将主线管廊雨污水组合箱涵舱荷载传至交叉节点底板。

5.根据两条管廊舱数、管线走向,在管廊交叉节点中间层板预留楼梯洞口8,保证巡检人员上下层不同舱全部走通。洞口四周翻口设置不锈钢栏杆,平时洞口用满足3小时耐火极限的防火盖板覆盖。

6. 根据两条管廊管线走向、数量,在管廊交叉节点中间层板预留洞口8,保证上下层管线连通。洞口四周翻口设置不锈钢栏杆,平时洞口用满足3小时耐火极限的防火盖板覆盖。

7. 在交叉节点伸缩缝处,布置一道中埋橡胶止水带16,另外,在其他舱单独布置一道可更换内置止水带17,防止雨污水组合箱涵舱中的水渗入其他舱室。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