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溢下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0117发布日期:2018-09-07 22:4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下水器,具体涉及防溢下水器,属于ipc分类第e03c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下水器在厨房卫浴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离不开下水器。现有的下水器因与面盆或清洗台匹配,因此,在结构上会带有一个溢水口,即起到防溢作用。

在下水器的下水口被面子关闭时,水可以放满面盆以及清洗台,在面盆或清洗台的侧壁上会设有一个溢水口,如水龙头一直不关闭,此时,满上来的水就可以从溢水口流入设于下水器侧边距离下水口一定距离的溢水孔,水从溢水孔流入下水器相连接的下水管排掉,就不会发生水龙头的水溢满厨房或卫生间的情况。

现有下水器的结构主要包括下水器主体、上防水密封圈、下防水密封圈、固定件等,上防水密封圈固定于面盆或清洗台下方下水器安装孔的边沿,下防水密封圈由固定件固定于面盆或清洗台底部背面下水器安装孔的边沿,分别用于密封隔离面盆或清洗台内水与溢水腔之间、以及溢水腔与面盆或清洗台下方三个空间,上、下防水密封圈之间位于下水器上的溢水孔则被密封限位于面盆或清洗台的溢水腔内。

上、下防水密封圈如果在安装时不仔细,可能会存在间隙,这样,水可能会从间隙溢出,就会出现漏水现象。整个下水器如果要固定好,固定件通过内螺纹匹配下水器下方外螺纹而在旋转时,使得下水器向下拉从而实现压实上、下防水密封圈的作用。也因此在下水器上所设置的外螺纹设置范围很大,都设置到了溢水孔的下方对应溢水腔的范围。

这种外螺纹结构的设置非常具有致命性,因该部分的外螺纹是存在于溢水腔范围内的,溢水腔内的水会顺着螺纹的走向很轻易地穿过下防水密封圈而漏到外面。因此在安装时,有些人会在外螺纹上缠绕一些生料带,用于增加防漏防溢的作用,并且也能使固定件与外螺纹套接更加紧密。只不过,这样做就显得比较麻烦了。

另外,在下水器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如因一些原因而需要维修,拆开之后再装上,上、下防水密封圈与面盆或清洗台表体的接触就会存在间隙。这是因为上、下防水密封圈的结构以及物理性老化变硬导致的,这样就可能需要对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防溢下水器的安装时的不足,以及上、下防水密封圈结构以及物理性变硬等原因导致维修之后出现间隙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维修之后仍发挥正常功能的防溢下水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溢下水器,包括壳体,上、下防水密封圈、固定件,以及在壳体上所设溢水孔和外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设置区域不处于壳体安装后所对应防溢腔的范围;所述下防水密封圈的内壁环与壳体平行,且在内壁环上设有至少一道防漏凸纹,所述下防水密封圈的底部外缘在被固定件固定时陷限于固定件上表面所设的限位环槽内。

所述固定件所设限位环槽的底部还设有若干吸槽,通过吸槽内的空气在限位环槽槽底与下防水密封圈接触时,配合固定件在外螺纹上旋转压紧下防水密封圈时增加间隙之间的紧密性。

所述吸槽的剖面呈倒梯形。

所述固定件内侧环壁的底部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螺纹,内侧环壁上方向外倾斜,在上表面限位环槽限位下防水密封圈后形成一腔室。

所述下防水密封圈的内壁与壳体外表面平行,在防漏凸纹下方设有坡面,使得下防水密封圈底部与内壁在陷入固定件所设限位环槽内时形成一定的倾斜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固定件旋紧下防水密封圈时,其上所设限位环槽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对下防水密封圈施加向内及向上的力,并且在下防水密封圈内壁环设防漏凸纹的作用下形成密封和防漏的效果,而无需使用生料带对外螺纹进行缠绕,安装方便。

而且通过限位环槽以及防漏凸纹的设置,使得下水器维修之后也不会因为下防水密封圈因物理性老化变硬而失去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展示意图;

图5是固定件与下防水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至图5,防溢下水器,包括壳体1,上、下防水密封圈2、3、固定件4,以及在壳体1上所设溢水孔11和外螺纹12,所述下水器壳体1内可设置跳阀,无跳阀时在下水器上端排水口处设置翻盖。

所述外螺纹12设置区域不处于壳体1安装后所对应防溢腔的范围a内,即外螺纹12远离溢水孔,不出现在下水器安装在面盆或清洗台上后溢水孔11所处的溢水腔空间内。所述下防水密封圈3的内壁环31与壳体1平行,且在内壁环31上设有至少一道防漏凸纹32,所述下防水密封圈3的底部外缘33在被固定件4固定时陷限于固定件4上表面所设的限位环槽41内。

在本发明实施时,所述防漏凸纹32为三道。在实际测试中,因固定件4旋压下防水密封圈3不够紧密时,如发生漏水,水漏过第一道至第二道时即不再通过,防漏效果明显。

本发明实现原理如下:

将下水器壳体1上的下防水密封圈3以及固定件4从壳体1上旋转退出,擦净面盆或清洗台底部的下水器安装孔即排水口上方以及下方安装孔背部边沿。然后将带着上防水密封圈2的下水器壳体1从安装孔塞入,从面盆或清洗台底部的背面伸出,然后从下水器壳体1下方将下防水密封圈3和固定件4依次套入,将下防水密封圈3顺着壳体1下方撸至面盆或清洗台底部背面安装孔的边沿,旋转固定件4至下防水密封圈3紧压下防水密封圈3与安装孔边沿间隙,即完成了下水器的安装。

继续参阅图3,在这个过程中,下防水密封圈3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的外表面被固定件4向上的推力挤压在安装孔的边沿,且有部分圈体会进入安装孔内。安装孔向下对下防水密封圈3的表面有反作用力,此时,下防水密封圈3的外缘33会向外侧变形延伸,而又因固定件4所设限位环槽41会使得下防水密封圈3的外缘33保持原有状态,在两力的作用下,下防水密封圈3就会紧密的箍于壳体1表面。

而且,下防水密封圈3的内壁环31还设有防漏凸纹32,防漏凸纹32使得内壁环31与壳体1之间在上述作用力下提供挤压变形的足够空间,且防漏凸纹32在与内壁环31之间的小空间内遇水后较内壁环31更加易膨胀,能增加防漏凸纹32与壳体1的接触,使的密封效果更佳。

另外,在下水器维修之后,因下防水密封圈3与固定件4的结构,即便是下防水密封圈3出现老化情况,对于防漏水而言其防漏凸纹32可以弥补老化而缺失的防漏性。

继续参阅图5,进一步,做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固定件4所设限位环槽41的底部还设有若干吸槽42,通过吸槽42内的空气在限位环槽41槽底与下防水密封圈3接触时,配合固定件4在外螺纹12上旋转压紧下防水密封圈4时增加间隙之间的紧密性。

在本发明中,吸槽42在固定件4旋压下防水密封圈3于安装孔上时,下防水密封圈3的下表面挤压吸槽42多余的空气,使得吸槽42内流失大部分的空气,也因此产生一定的负压,在下防水密封圈3经固定件4旋压向上顶起时增加下防水密封圈3与限位环槽41间隙的紧密。

进一步,做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吸槽42的剖面呈倒梯形。

进一步,做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固定件4内侧环壁43的底部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螺纹44,内侧环壁43上方向外倾斜,在上表面限位环槽41限位下防水密封圈3后形成一腔室5。所述腔室5为下防水密封圈3的内壁环31下方部分提供在受挤压时变形的空间,并且在腔室5的侧边是固定件4向外倾斜的内侧环壁43不设螺纹的上方部分,这种设计可使固定件4在壳体1外螺纹11上旋进时更加省力省时,只需旋转几圈即可将固定件4从外螺纹11上退出,也只需旋转几圈就可以将固定件4推挤着下防水密封圈3密封于安装孔边沿。

另外,做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下防水密封圈3的内壁与壳体1外表面平行,在防漏凸纹32下方设有坡面34,使得下防水密封圈3底部与内壁在陷入固定件4所设限位环槽41内时形成一定的倾斜支撑。

该设计在受力上使限位环槽41反作用力和下防水密封圈3上表面被安装孔边沿挤压下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对下防水密封圈3的内壁更加有针对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