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6983发布日期:2018-09-21 23:1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属于矿山挖石臂领域。



背景技术:

矿山设备是用于矿物开采和富选等作业的机械,其上的挖石臂是直接挖取矿石的组件,一般配有大功率电机。

但现有矿山挖石臂多为挖石齿设备,切割面积有限,用法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地貌,且挖石齿极易磨损变钝,需及时更换挖石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以解决现有矿山挖石臂多为挖石齿设备,切割面积有限,用法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地貌,且挖石齿极易磨损变钝,需及时更换挖石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其结构包括挖石装置、主臂、推土板、转轴、履带、连接轴块、动力底座、工具箱、散热窗、座椅、支架、灯具、挡板、辅助拉杆,所述主臂底部与转轴内部为活动连接,所述动力底座左端与推土板右端通过液压杆相连接,所述推土板右端与履带左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履带内壁与连接轴块外壁相贴合,所述连接轴块左端与动力底座侧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底座底部与履带顶部为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底座顶部中端与工具箱底部相焊接,所述工具箱顶部与座椅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窗后端与动力底座前端为卡槽连接,所述支架底部与动力底座顶部相焊接,所述支架左端上侧与灯具右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外壁与支架左端中侧相黏合,所述转轴右端与挖石装置右端通过辅助拉杆相连接;所述挖石装置由电磁装置、升降架结构、动力装置、液压装置、挖石结构、外框架组成,所述电磁装置右端与外框架内部右端相贴合,所述升降架结构侧端与外框架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右端与外框架内部右端相贴合,所述液压装置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挖石结构底部与外框架底部相贯通。

显著的,所述电磁装置由电磁控制器、从动轮、主动轮、从动活塞、左油管、固定管、右油管、主动活塞、牵引式伸缩杆、电磁电源、电磁铁组成,所述从动轮顶部与主动轮底部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器顶部与电磁电源正极为电连接,所述电磁铁顶部与电磁电源负极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主动轮内环与从动活塞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从动活塞外壁与左油管内壁相贴合,所述左油管右端与右油管左端通过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右油管内壁与主动活塞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主动活塞底部与牵引式伸缩杆顶部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牵引式伸缩杆底部与电磁铁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从动轮内环与升降架结构相连接。

显著的,所述升降架结构由外螺纹杆、内螺纹座、支撑架、伸缩架、承重杆、固定座、防装杆、承重板、缓冲块、旋转轮、动力座组成,所述外螺纹杆底部与固定座中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侧端与外框架内壁相焊接,所述固定座顶部与支撑架底部通过伸缩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架中端与内螺纹座外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螺纹座内壁与外螺纹杆外壁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与承重板顶部通过承重杆固定连接,所述防装杆底部与承重板顶部相贯通,所述承重板底部与动力座顶部通过缓冲块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座内部与旋转轮后端为动力连接,所述外螺纹杆顶部与电磁装置相连接。

显著的,所述电磁装置左端与升降架结构顶部相连接,所述电磁装置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内环与升降架结构为机械连接,所述升降架结构设有外螺纹杆,所述从动轮内环与外螺纹杆顶部通过皮带相连接。

显著的,所述动力装置由电机固定座、控制盒、电机、电机齿轮、动力电源、动力转盘组成,所述电机底部与电机固定座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右端与电机齿轮底部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电机齿轮后端与动力转盘前端下侧相啮合,所述动力电源正极与电机顶部为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源负极与控制盒顶部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动力转盘内环与液压装置相连接。

显著的,所述液压装置由动力活塞、动力油管、连接管、控制弹簧、出油阀门、出油控制球、过滤网、进油控制球、进油阀门组成,所述动力活塞左端与动力油管内壁为过盈配合,所述动力油管左端与进油阀门顶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出油阀门顶部与进油阀门顶部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油阀门内部与进油控制球底部通过控制弹簧相连接,所述出油阀门内部与出油控制球顶部通过控制弹簧相连接,所述动力活塞右端与动力装置相连接。

显著的,所述动力装置左端与液压装置右端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设有动力转盘,所述动力转盘内环与液压装置为机械连接,所述液压装置设有动力活塞,所述动力转盘内环与动力活塞右端通过连杆相连接。

显著的,所述挖石结构由油箱、基座、压杆活塞、压杆、钻头连接座、钻头、缓冲连杆、伸缩杆、滑块、滑轨组成,所述油箱外壁与基座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外壁与基座内部侧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块外壁与滑轨内壁为卡槽连接,所述滑块中端与缓冲连杆侧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滑块侧端与伸缩杆侧端为机械连接,所述压杆活塞顶部与油箱内壁相贴合,所述压杆活塞底部与压杆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压杆底部与钻头连接座顶部相焊接,所述钻头连接座底部与钻头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显著的,所述进油阀门底部与油箱顶部相贯通。

显著的,所述油箱侧端与出油阀门底部通过过滤网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结构上设有挖石装置,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履带紧贴地面,检查推土板连接情况,及动力底座的运行状况,若无异常,坐在座椅,将挖石机开到指定位置,控制挖石装置对准矿石,启动电磁控制器,电磁电源为电磁铁供电,此时牵引式伸缩杆连同主动活塞向上伸展,右油管内部的油受挤压,流经固定管进入左油管,此时从动活塞向左滑动,主动轮逆时针转动,从动轮顺时针转动,带动外螺纹杆转动,由于固定座固定不动,内螺纹座连同支撑架受力向下滑动,伸缩架收缩,使支撑架稳定下降,此时承重杆推动承重板连同缓冲块往下滑动,此时若启动动力座带动旋转轮转动,即可转动钻头角度,将使钻头贴紧矿石后,通过控制盒使动力电源为电机供电,电机齿轮带动动力转盘转动,使动力活塞左右往复滑动,动力活塞左滑时,油液受挤压,流经动力油管、连接管、进油阀门进入油箱,此时进油控制球克服控制弹簧下滑,进油阀门打开,压杆活塞受挤压,压杆下滑,使钻头连接座连同钻头往下撞击矿石,同时滑块紧贴滑轨缓缓滑动,缓冲连杆配合伸缩杆伸展,充分分散压杆所受冲击力,使其不易变形断裂;动力活塞右滑时,油液流经油箱、过滤网、出油阀门、连接管,回到动力油管,钻头回缩,装置采用液压杆钻头,同时采用缓冲架装置,使挖石步骤更为稳定,动力更为充沛,不会出现滑齿现象,同时保证压杆的使用寿命,避免变形断裂,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挖石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装置的动作图;

图4为本发明液压装置的剖面图。

图中:挖石装置-1、主臂-2、推土板-3、转轴-4、履带-5、连接轴块-6、动力底座-7、工具箱-8、散热窗-9、座椅-10、支架-11、灯具-12、挡板-13、辅助拉杆-14、电磁装置-101、升降架结构-102、动力装置-103、液压装置-104、挖石结构-105、外框架-106、电磁控制器-1011、从动轮-1012、主动轮-1013、从动活塞-1014、左油管-1015、固定管-1016、右油管-1017、主动活塞-1018、牵引式伸缩杆-1019、电磁电源-10110、电磁铁-10111、外螺纹杆-1021、内螺纹座-1022、支撑架-1023、伸缩架-1024、承重杆-1025、固定座-1026、防装杆-1027、承重板-1028、缓冲块-1029、旋转轮-10210、动力座-10211、电机固定座-1031、控制盒-1032、电机-1033、电机齿轮-1034、动力电源-1035、动力转盘-1036、动力活塞-1041、动力油管-1042、连接管-1043、控制弹簧-1044、出油阀门-1045、出油控制球-1046、过滤网-1047、进油控制球-1048、进油阀门-1049、油箱-1051、基座-1052、压杆活塞-1053、压杆-1054、钻头连接座-1055、钻头-1056、缓冲连杆-1057、伸缩杆-1058、滑块-1059、滑轨-10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设备挖石臂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挖石装置1、主臂2、推土板3、转轴4、履带5、连接轴块6、动力底座7、工具箱8、散热窗9、座椅10、支架11、灯具12、挡板13、辅助拉杆14,所述主臂2底部与转轴4内部为活动连接,所述动力底座7左端与推土板3右端通过液压杆相连接,所述推土板3右端与履带5左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履带5内壁与连接轴块6外壁相贴合,所述连接轴块6左端与动力底座7侧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底座7底部与履带5顶部为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底座7顶部中端与工具箱8底部相焊接,所述工具箱8顶部与座椅10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窗9后端与动力底座7前端为卡槽连接,所述支架11底部与动力底座7顶部相焊接,所述支架11左端上侧与灯具12右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3外壁与支架11左端中侧相黏合,所述转轴4右端与挖石装置1右端通过辅助拉杆14相连接;所述挖石装置1由电磁装置101、升降架结构102、动力装置103、液压装置104、挖石结构105、外框架106组成,所述电磁装置101右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右端相贴合,所述升降架结构102侧端与外框架106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03右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右端相贴合,所述液压装置104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挖石结构105底部与外框架106底部相贯通,所述电磁装置101由电磁控制器1011、从动轮1012、主动轮1013、从动活塞1014、左油管1015、固定管1016、右油管1017、主动活塞1018、牵引式伸缩杆1019、电磁电源10110、电磁铁10111组成,所述从动轮1012顶部与主动轮1013底部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器1011顶部与电磁电源10110正极为电连接,所述电磁铁10111顶部与电磁电源10110负极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主动轮1013内环与从动活塞1014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从动活塞1014外壁与左油管1015内壁相贴合,所述左油管1015右端与右油管1017左端通过固定管1016固定连接,所述右油管1017内壁与主动活塞1018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主动活塞1018底部与牵引式伸缩杆1019顶部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牵引式伸缩杆1019底部与电磁铁10111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从动轮1012内环与升降架结构102相连接,所述升降架结构102由外螺纹杆1021、内螺纹座1022、支撑架1023、伸缩架1024、承重杆1025、固定座1026、防装杆1027、承重板1028、缓冲块1029、旋转轮10210、动力座10211组成,所述外螺纹杆1021底部与固定座1026中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026侧端与外框架106内壁相焊接,所述固定座1026顶部与支撑架1023底部通过伸缩架1024相连接,所述支撑架1023中端与内螺纹座1022外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螺纹座1022内壁与外螺纹杆1021外壁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1023底部与承重板1028顶部通过承重杆1025固定连接,所述防装杆1027底部与承重板1028顶部相贯通,所述承重板1028底部与动力座10211顶部通过缓冲块1029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座10211内部与旋转轮10210后端为动力连接,所述外螺纹杆1021顶部与电磁装置101相连接,所述电磁装置101左端与升降架结构102顶部相连接,所述电磁装置101设有从动轮1012,所述从动轮1012内环与升降架结构102为机械连接,所述升降架结构102设有外螺纹杆1021,所述从动轮1012内环与外螺纹杆1021顶部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03由电机固定座1031、控制盒1032、电机1033、电机齿轮1034、动力电源1035、动力转盘1036组成,所述电机1033底部与电机固定座1031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033右端与电机齿轮1034底部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电机齿轮1034后端与动力转盘1036前端下侧相啮合,所述动力电源1035正极与电机1033顶部为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源1035负极与控制盒1032顶部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动力转盘1036内环与液压装置104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104由动力活塞1041、动力油管1042、连接管1043、控制弹簧1044、出油阀门1045、出油控制球1046、过滤网1047、进油控制球1048、进油阀门1049组成,所述动力活塞1041左端与动力油管1042内壁为过盈配合,所述动力油管1042左端与进油阀门1049顶部通过连接管1043相连接,所述出油阀门1045顶部与进油阀门1049顶部通过连接管1043固定连接,所述进油阀门1049内部与进油控制球1048底部通过控制弹簧1044相连接,所述出油阀门1045内部与出油控制球1046顶部通过控制弹簧1044相连接,所述动力活塞1041右端与动力装置103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03左端与液压装置104右端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03设有动力转盘1036,所述动力转盘1036内环与液压装置104为机械连接,所述液压装置104设有动力活塞1041,所述动力转盘1036内环与动力活塞1041右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挖石结构105由油箱1051、基座1052、压杆活塞1053、压杆1054、钻头连接座1055、钻头1056、缓冲连杆1057、伸缩杆1058、滑块1059、滑轨10510组成,所述油箱1051外壁与基座1052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0510外壁与基座1052内部侧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块1059外壁与滑轨10510内壁为卡槽连接,所述滑块1059中端与缓冲连杆1057侧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滑块1059侧端与伸缩杆1058侧端为机械连接,所述压杆活塞1053顶部与油箱1051内壁相贴合,所述压杆活塞1053底部与压杆1054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压杆1054底部与钻头连接座1055顶部相焊接,所述钻头连接座1055底部与钻头1056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进油阀门1049底部与油箱1051顶部相贯通,所述油箱1051侧端与出油阀门1045底部通过过滤网1047相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控制弹簧1044采用弹簧钢材质,弹簧钢指的是制造各类弹簧及其他弹性元件的专用合金钢。按性能要求、使用条件可分为普通合金弹簧钢和特殊合金弹簧钢。

在进行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履带5紧贴地面,检查推土板3连接情况,及动力底座7的运行状况,若无异常,坐在座椅10,将挖石机开到指定位置,控制挖石装置1对准矿石,启动电磁控制器1011,电磁电源10110为电磁铁10111供电,此时牵引式伸缩杆1019连同主动活塞1018向上伸展,右油管1017内部的油受挤压,流经固定管1016进入左油管1015,此时从动活塞1014向左滑动,主动轮1013逆时针转动,从动轮1012顺时针转动,带动外螺纹杆1021转动,由于固定座1026固定不动,内螺纹座1022连同支撑架1023受力向下滑动,伸缩架1024收缩,使支撑架1023稳定下降,此时承重杆1025推动承重板1028连同缓冲块1029往下滑动,此时若启动动力座10211带动旋转轮10210转动,即可转动钻头1056角度,将使钻头1056贴紧矿石后,通过控制盒1032使动力电源1035为电机1033供电,电机齿轮1034带动动力转盘1036转动,使动力活塞1041左右往复滑动,动力活塞1041左滑时,油液受挤压,流经动力油管1042、连接管1043、进油阀门1049进入油箱1051,此时进油控制球1048克服控制弹簧1044下滑,进油阀门1049打开,压杆活塞1053受挤压,压杆1054下滑,使钻头连接座1055连同钻头1056往下撞击矿石,同时滑块1059紧贴滑轨10510缓缓滑动,缓冲连杆1057配合伸缩杆1058伸展,充分分散压杆1054所受冲击力,使其不易变形断裂;动力活塞1041右滑时,油液流经油箱1051、过滤网1047、出油阀门1045、连接管1043,回到动力油管1042,钻头1056回缩。

本发明解决现有矿山挖石臂多为挖石齿设备,切割面积有限,用法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地貌,且挖石齿极易磨损变钝,需及时更换挖石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挖石装置,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履带紧贴地面,检查推土板连接情况,及动力底座的运行状况,若无异常,坐在座椅,将挖石机开到指定位置,控制挖石装置对准矿石,启动电磁控制器,电磁电源为电磁铁供电,此时牵引式伸缩杆连同主动活塞向上伸展,右油管内部的油受挤压,流经固定管进入左油管,此时从动活塞向左滑动,主动轮逆时针转动,从动轮顺时针转动,带动外螺纹杆转动,由于固定座固定不动,内螺纹座连同支撑架受力向下滑动,伸缩架收缩,使支撑架稳定下降,此时承重杆推动承重板连同缓冲块往下滑动,此时若启动动力座带动旋转轮转动,即可转动钻头角度,将使钻头贴紧矿石后,通过控制盒使动力电源为电机供电,电机齿轮带动动力转盘转动,使动力活塞左右往复滑动,动力活塞左滑时,油液受挤压,流经动力油管、连接管、进油阀门进入油箱,此时进油控制球克服控制弹簧下滑,进油阀门打开,压杆活塞受挤压,压杆下滑,使钻头连接座连同钻头往下撞击矿石,同时滑块紧贴滑轨缓缓滑动,缓冲连杆配合伸缩杆伸展,充分分散压杆所受冲击力,使其不易变形断裂;动力活塞右滑时,油液流经油箱、过滤网、出油阀门、连接管,回到动力油管,钻头回缩,装置采用液压杆钻头,同时采用缓冲架装置,使挖石步骤更为稳定,动力更为充沛,不会出现滑齿现象,同时保证压杆的使用寿命,避免变形断裂,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