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节能卫浴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9093发布日期:2018-10-30 16: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浴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节能卫浴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卫生间洗脸盆和马桶分开设置,占地面积比较大,浪费卫生间空间;各自都与自来水管进行连接,对杂物进行冲洗,下水系统连通,但不能实现水循环使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废水的二次循环利用且可以节约占地面积及节约占用卫生间空间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节能卫浴厕,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洗脸盆、水箱和马桶,所述洗脸盆的底端设有第一下水管,所述水箱包括自来水箱和废水箱,所述废水箱的顶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自来水箱的进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箱和废水箱的底端出口相连且设有第二下水管,所述马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三下水管,所述第一下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下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下水管与总下水管连接;所述洗脸盆和所述马桶分别与所述柜体铰接;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柜体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水管、第二下水管和所述第三下水管均设为伸缩软管。

优选的,所述洗脸盆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为框形,所述洗脸盆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柜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水平贯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键连接,所述柜体的内壁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轴承座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一旋转臂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臂铰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柜体铰接。

优选的,所述洗脸盆的顶端设有除水装置,所述除水装置包括滚筒、安装架、连杆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所述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滚筒与所述洗脸盆的顶端接触;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滚筒的顶端一侧设有耳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电机通过法兰与所述柜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安装于所述柜体的侧壁,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从动齿轮远离所述柜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耳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所述悬臂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悬臂插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滚筒之间,所述安装架安放在所述悬臂上,所述悬臂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垂直于所述悬臂。

优选的,所述马桶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为框形,所述马桶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柜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安装座内水平贯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键连接,所述柜体的内壁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二轴承座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臂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有第二连接块(46),所述第二连接块(46)远离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臂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柜体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旋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内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设有u型叉,所述u型叉远离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设为开口,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u型叉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轴承座且露出所述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u型叉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下水管靠近所述马桶处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下水管和所述马桶的出口粘接密封,所述软管插入所述u型叉内。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顶端设有花洒,所述花洒安装于所述柜体的外侧,所述柜体的侧面设有手持式喷淋头,所述手持式喷淋头位于所述水箱的侧旁。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可实现对废水的二次循环利用,达到节水环保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约占地面积及节约占用卫生间的空间。

2.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洗脸盆和马桶无论是在水平状态还是竖直状态都可以保持稳定,这样方便使用的同时还可节约卫生间的空间。

3.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在洗脸盆向上翻转前可吸干上沿留有的积水,方便下面的马桶的使用。

4.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在马桶上下翻转的同时,实现对软管的开和闭;即既可以防止排污管道内的臭气倒流,又能方便使用,节约用水。

5.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通过柜体将花洒、喷淋头、洗脸盆和马桶组合成一个整体,将洗脸盆和马桶向上翻转90度后,沐浴者可站在花洒的下方进行洗澡,极大地方便了使用,有效地利用了卫生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的左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体化节能卫浴厕的向上翻转后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d向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c-c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马桶向上翻转后的剖视图;

11-柜体;12-洗脸盆;13-水箱;131-自来水箱;132-废水箱;14-马桶;15-第一下水管;16-第一进水口;17-第二下水管;18-第二进水口;19-第三下水管;21-第一支架;22-第一安装座;23-第一转轴;24-第一轴承座;25-第一旋转臂;26-第一电动推杆;27-第一连接块;28-滚筒;29-安装架;30-轴;31-耳座;32-电机;33-主动齿轮;34-从动齿轮;35-第一连杆;36-第二连杆;37-第三连杆;38-悬臂;39-挡块;40-第二支架;41-第二转轴;42-第二安装座;43-第二轴承座;44-第二旋转臂;45-第二电动推杆;46-第二连接块;47-第一齿轮;48-第三轴承座;49-第三转轴;50-u型叉;51-第二齿轮;52-软管;53-斜支架;55-刮板;56-花洒;57-手持式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一体化节能卫浴厕,如图1-图2所示,包括柜体11,所述柜体11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洗脸盆12、水箱13和马桶14,所述洗脸盆11的底端设有第一下水管15,所述水箱13包括自来水箱131和废水箱132,所述废水箱132的顶端设有第一进水口16,所述自来水箱131的进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箱131和废水箱132的底端出口相连且设有第二下水管17,所述马桶1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18和第三下水管19,所述第一下水管15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6连接,所述第二下水管17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8连接,所述第三下水管19与总下水管连接;所述洗脸盆12和所述马桶14分别与所述柜体11铰接;所述水箱13安装于所述柜体11中。柜体11的背面可贴墙设立且与墙面固定,洗脸盆12处可设有水龙头,平时经洗漱后用过的废水,可经第一下水管15流入水箱13;水箱13可包括一个小的自来水箱131和一个大的废水箱132,平时经洗漱后用过的废水,可经第一下水管15流入废水箱132,废水箱132的侧壁上可设有溢流管,当废水箱132的水达到一定的贮存体积时,通过溢流管流入总下水管,方便使用;自来水箱131的进口可与自来水管直接相连,自来水箱131内可设有浮球开关,以控制自来水箱131的进水,废水箱132和自来水箱131的下方出口可均设有电磁阀,两个电磁阀的出口与三通连通,经第二下水管17流入马桶14,这样可先用废水箱132里的大量废水冲洗马桶14,可再用自来水箱131里的少量自来水冲洗洗马桶14,以防止马桶14里存在的少量废水会产生异味,另外当水箱里无存储的废水时也可用自来水冲洗马桶14,方便使用;废水箱132可贮存一定的废水,废水可经第二下水管17流入马桶14,进而冲洗马桶14,然后流入总下水管,进而实现对废水的二次循环利用,达到节水环保的效果;将洗脸盆12和马桶14上下设置,可以节约洗脸盆12和马桶14的占地面积,洗脸盆12和马桶14可分别与柜体11铰接,当不使用时,往上或往下翻转90度,就可以节约占用卫生间的空间。洗脸盆12和马桶14在使用状态时(即处于水平状态),均伸出柜体11的外侧,马桶14的高度可设置于离地面的距离为400mm,洗脸盆12的高度可设置于离地面的距离为850mm,马桶14的长度可设为350mm,这样马桶14向上翻转90度时不受洗脸盆12的干涉,洗脸盆12的长度可设为450mm,这样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也方便使用。

所述第一下水管15、第二下水管17和所述第三下水管19均设为伸缩软管。第一下水管15、第二下水管17和第三下水管19均设为伸缩软管,这样方便洗脸盆12和马桶14往上或往下翻转90度。

如图3所示,所述洗脸盆12上设有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设为框形,所述洗脸盆12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21上,所述第一支架21靠近所述柜体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座22,所述第一安装座22设于所述第一支架21的顶端,所述第一安装座22内水平贯穿设有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3与所述第一安装座22通过键连接,所述柜体11的内壁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24,所述第一转轴23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轴承座24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座24转动配合。洗脸盆12可采用pvc材质或不锈钢等制作,洗脸盆12可设有上沿,洗脸盆12嵌入安装在第一支架21上,与第一支架21可制作成一体;将第一支架21往上翻转90度,此时洗脸盆12正好嵌入柜体11内,洗脸盆12的底面可设计为镜子做装饰,美化卫生间,且可节约卫生间的空间。

所述第一转轴23上设有第一旋转臂25,所述第一旋转臂25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22与所述第一轴承座24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臂25与所述第一转轴23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25远离所述第一转轴2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电动推杆26,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6的伸出端设有第一连接块27,所述第一连接块27远离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5铰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6与所述柜体11铰接。第一连接块27的一端可与第一电动推杆26采用螺纹连接,当顺时针启动第一电动推杆26,推杆伸出时,推动第一旋转臂25向下旋转90度,洗脸盆12处于水平状态,这时候使用者可打开水龙头使用;当用完后,逆时针启动第一电动推杆26,推杆收缩,拉动第一旋转臂25向上旋转90度,此时洗脸盆12处于竖直状态,洗脸盆12正好嵌入柜体11内,当第一电动推杆26失电时具有自锁作用,使洗脸盆12无论是在水平状态还是竖直状态可以保持稳定,这样方便使用的同时还可节约卫生间的空间。

洗脸盆12经使用后,通常在洗脸盆12的四周会留有少量的积水,如果此时将洗脸盆12往上翻转,会导致积水往下滴,影响下面马桶的使用及地面上会流淌积水,造成不便,针对该问题,本申请中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

如图4-图5所示,所述洗脸盆12的顶端设有除水装置,所述除水装置包括滚筒28、安装架29、连杆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滚筒28的两端分别设有轴30,所述轴30与所述安装架29转动连接,所述滚筒28与所述洗脸盆12的顶端接触;所述安装架29远离所述滚筒28的顶端一侧设有耳座3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32、主动齿轮33和从动齿轮34,所述电机32通过法兰与所述柜体11的侧壁连接,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33通过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34安装于所述柜体11的侧壁,所述主动齿轮33与所述从动齿轮34啮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5、第二连杆36和第三连杆37,所述第一连杆35与所述从动齿轮34的中心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从动齿轮34远离所述电机32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3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5和所述第三连杆37铰接,所述第三连杆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36和所述耳座铰接。滚筒28可采用海绵等吸水材料包裹在滚筒28的外周,当洗脸盆12的上沿留有积水时,启动电机32,主动齿轮33带动从动齿轮34旋转,第一连杆35的一端可采用螺栓固定于从动齿轮34的中心,这样第一连杆35与从动齿轮34同步旋转,在第一连杆35的牵引下,第二连杆36和第三连杆37带动滚筒28往返运动,从而将脸盆12的上沿留有的积水吸干,安装架29靠近第一转轴23的一侧可设有刮板55,刮板55垂直向下伸入洗脸盆12内,刮板55可将洗脸盆12的侧边缘的积水刮除,同时刮板55可对滚筒28的往返运动具有导向作用,使滚筒28在洗脸盆12的上沿往返水平运动。

所述第一转轴23上设有悬臂38,所述悬臂38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22之间,所述悬臂38与所述第一转轴23通过键连接,所述悬臂38插入所述安装架29与所述滚筒28之间,所述安装架29安放在所述悬臂38上,所述悬臂38上设有挡块39,所述挡块39垂直于所述悬臂38。当洗脸盆12往上翻转90时,悬臂38与第一转轴23同步旋转,这样悬臂38将滚筒28向上举起,通过挡块39的设计能有效防止安装架29与滚筒28在垂直状态不会从洗脸盆12的上沿脱落,也不至于在洗脸盆12翻转的时候对其挤压,洗脸盆12位于垂直状态时,由于滚筒28始终位于洗脸盆12的上沿,即使洗脸盆12有积水滴出,正好滴在滚筒28上,被滚筒28吸收,这样可以不影响下面的马桶14的使用。

如图2-图3所示,所述马桶14上设有第二支架40,所述第二支架40设为框形,所述马桶14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40上,所述第二支架40靠近所述柜体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座42,所述第二安装座42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0的顶端,所述第二安装座42内水平贯穿设有第二转轴41,所述第二转轴4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2通过键连接,所述柜体11的内壁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轴承座43,所述第二转轴41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二轴承座43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座43转动配合。马桶14可采用pvc材质或不锈钢等制作,可与第二支架40做成一体,将第二支架40向上翻转90度,就可以使马桶14变为竖直状态,可节约卫生间的空间。

所述第二转轴41上设有第二旋转臂44,所述第二旋转臂44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2与所述第二轴承座43之间,所述第二旋转臂44与所述第二转轴41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臂44远离所述第二转轴4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动推杆45,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5的伸出端设有第二连接块46,所述第二连接块46远离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臂44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5与所述柜体11铰接。当顺时针启动第二电动推杆45,推杆伸出时,推动第二旋转臂44向上旋转90度,马桶14处于竖直状态,;当需要使用马桶14时,逆时针启动第二电动推杆45,推杆收缩,拉动第二旋转臂44向下旋转90度,此时马桶14处于水平状态,此时马桶14处于使用状态,当第二电动推杆45失电时具有自锁作用,使马桶14无论是在水平状态还是竖直状态可以保持稳定,这样方便使用的同时还可节约卫生间的空间。另外在柜体11的底端可固定设有斜支架53,马桶14处于水平状态时,斜支架53对马桶14起到支撑的作用,斜支架53的中心可设有豁口,当马桶14向上转动90度时,以方便第三下水管19的伸缩滑动通过。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转轴41远离所述第二旋转臂4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47,所述第一齿轮47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2与所述第二轴承座43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转轴41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0的底端设有第三轴承座48,所述第三轴承座48内设有第三转轴49,所述第三转轴49的一端设有u型叉50,所述u型叉50远离所述第三转轴49的一端设为开口,所述第三转轴49远离所述u型叉5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轴承座48且露出所述第三轴承座48,所述第三转轴49远离所述u型叉5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51,所述第二齿轮51与所述第一齿轮47啮合;所述第三下水管19靠近所述马桶14处设有软管52,所述软管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下水管19和所述马桶14的出口粘接密封,所述软管52插入所述u型叉50内。传统的马桶的排污管道设计成一个向上弯曲之后再向下弯曲的复杂形状,当马桶使用完毕后,要把污物冲出排污管道,这时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马桶,要让污物越过高于马桶底部大约50mm的排污管道才能冲出,否则污物将滞留在马桶内,这是现有的马桶耗水的原因,因此本申请中将软管52倾斜地设置在马桶14的出口,利于将污物冲入下水管道,这样能节约用水,当马桶使用完毕后,如果不关闭软管52,会导致排污管道内的臭气通过马桶倒流到室内;软管52可采用橡胶等材料制作,材质柔软,可以任意弯曲,截断气流,当马桶14处于水平状态,此时马桶14处于使用状态,软管52插入u型叉50内,软管52与u型叉50垂直,软管52处于打开状态,马桶14经冲水后,不使用时,向上翻转90度,此时顺时针启动第二电动推杆45,推杆伸出时,推动第二旋转臂44向上旋转90度,第二转轴41同时转动90度,带动第一齿轮47旋转90度,第二齿轮51与第一齿轮47啮合,这样第二齿轮51也旋转90度,第三转轴49与第二齿轮51通过键连接,从而带动u型叉50转动90度,u型叉50呈水平状态,软管52关闭,就可以防止排污管道内的臭气倒流;第一齿轮47可设为略大于四分之一圆周长,u型叉50与第二转轴41实现同步转动,达到控制软管52的开和闭,同时与马桶14的上下翻转动作相结合,方便使用,使得结构简单紧凑,由于第二电动推杆45失电时具有自锁作用,u型叉50不易松动,使得软管52关闭严实,不易漏气。

所述柜体11的顶端设有花洒56,所述花洒56安装于所述柜体11的外侧,所述柜体11的侧面设有手持式喷淋头57,所述手持式喷淋头57位于所述水箱13的侧旁。花洒56安装于柜体11的顶端且位于柜体11的外侧,将洗脸盆12和马桶14向上翻转90度后,沐浴者可站在花洒56的下方进行洗澡,花洒56可选用固定式或可转动式的花洒,以方便使用;手持式喷淋头57可采用卡块安装于柜体11的侧面,手持式喷淋头57可连接有伸缩软管,以方便使用;柜体11的底端可设有下水孔,废水经由下水孔流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