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3096发布日期:2018-11-24 13:3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

背景技术

滨岸带岸坡作为连接水体和缓冲带的廊道,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以及物种流的通道;同时也是生物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能够保证生物如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生活史完整,起到调节河流微气候的作用。

近年来,围垦造田活动破坏了河流滨岸带原有的沼泽、湿地以及林地等,使得岸坡土壤水土保持能力变差、含沙量增大;河道采砂显著地改变了河流水动力,导致岸坡粗砂含量增加,土质疏松;以及天然河流蜿蜒演变过程中,凹岸下端的岸坡存在一定的冲刷,亦会在滨岸带形成砂质陡坡。砂质陡坡本身蓄水保土能力差,加上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陡坡及与之相连的河岸带水土流失严重,崩岸现象时有发生,生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影响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需求,我国已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河岸带环境介质改造及生物栖息地保护工程。但某些工程措施采用了造价昂贵的生态袋、生态护坡基材等,尽管取得一定固岸护坡的作用,却因成本造价较高而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鉴于上述描述,亟待有一种成本低且效果显著的滨岸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秸秆束捆截蓄水土、多个活体柳枝段扩繁为灌木层及抗旱草种形成草本层相结合方式,快速高效地构建滨岸带沙质岸坡内的网状交织根系环境,“三位一体”地达到生态固护岸坡的目的。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坡面上挖设间距均匀的多个扦插坑穴,且多个扦插坑穴成列排设,并于多个扦插坑穴内分别置入扦插钵以备后续操作使用;

步骤二、沿成列排设的多个扦插坑穴的上端开口铺设多个秸秆束捆,且多个秸秆束捆的长度方向与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延伸方向具有<30度的夹角;

步骤三、将多个活体柳枝段贯穿多个秸秆束捆后一一对应扦插入多个扦插坑穴内;以及

步骤四、在多个秸秆束捆之间的裸露的坡面上均匀挖设多个播种坑穴,在多个播种坑穴内底部铺设秸秆碎絮、在秸秆碎絮的上方播种抗旱草种。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秸秆束捆通过以下方法步骤制作:

将至少三株硬质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成束摆放,其中,至少一株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的形态学上端与其他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的形态学上端反向摆放;

用韧性秸秆捆扎固定成束摆放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使得捆扎固定的秸秆束捆的横截面为近三角形结构;其中,韧性秸秆为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或薯类秸秆。

优选的是,所述扦插钵中填充有沙质土壤和壤土;

且,所述扦插钵包括:

主钵体,其为一圆柱形杯体结构,且所述主钵体的高度与其上端开口直径的比例为5:1-8:1,所述主钵体的高度至少为25cm;

内钵体,其为一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且所述内钵体与所述主钵体同轴的设置在所述主钵体内,所述内钵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平齐,所述内钵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钵体高度的1/2,所述内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半径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半径的比例为1:2-1:3,内钵体下端开口的边沿向主钵体的内侧壁延伸并形成一环形网状挡片,且环形网状挡片的外周缘固定至主钵体的内侧壁上,以在内钵体和主钵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且所述环形网状挡片朝向所述主钵体的中心线方向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倾斜角度为30-50度;其中,所述环形空间内填充壤土,剩余所述主钵体内填充沙质土壤;以及

双层可降解片,其水平间隔开设置在所述主钵体内,且双层可降解片设置在所述内钵体的下方,以在双层可降解片和主钵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柱形容纳空间,柱形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粉碎秸秆和有机肥料的混合填料,且相对位置靠近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可降解片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

优选的是,还包括:

多个连接片,其以所述内钵体的轴线为圆心呈发散状固定在所述主钵体和所述内钵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且多个连接片对应的两个边沿分别固定在所述主钵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内钵体的外侧壁上,多个连接片的下端边沿延伸至所述环形网状挡片处并固定;

多根纤维条,其一端固定至所述环形网状挡片上,且所述多根纤维条均匀间隔开悬挂在所述环形网状挡片的下方,多根纤维条中任一根纤维条的长度为5-8cm。

优选的是,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直径与所述主钵体的底部的直径的比例为5:2-3:1。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四中在多个播种坑穴的秸秆碎絮上方置入播种有混合抗旱草种的草本植物种植装置;

其中,草本植物种植装置包括:

种植钵,其为一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容纳槽的底部的直径,所述容纳槽内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

多条缓释肥纵肋,其均匀分散开设置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任一缓释肥纵肋沿着所述种植钵的侧壁自下向上延伸设置;任一条缓释肥纵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ⅰ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ⅰ内的缓释肥填料;以及

多条缓释肥斜肋,其成列自上向下均匀间隔开排布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每一列缓释肥斜肋倾斜设置在两两相邻的缓释肥纵肋之间;其中,任一条缓释肥斜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ⅱ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ⅱ内的缓释肥填料。

优选的是,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设置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将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分割成偶数个弧形区域,其中,在一对对应分布的两个弧形区域内不设置成列的缓释肥斜肋。

优选的是,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为半圆柱形结构,且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与可降解外壳ⅱ的横切面直径的比例为2-3:1,其中,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不超过3cm;

种植钵、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的材质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优选的是,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任一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角度为30-50度;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间隔1-2cm距离,且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成型为相对于种植钵的侧壁的外侧倾斜的斜面。

优选的是,所述种植钵的侧壁为三层叠加结构,三层叠加结构的内层和外层均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三层叠加结构的中间层为厚度不超过1.5cm的粉碎的作物秸秆层;

所述种植钵的底部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具体为带有多个孔洞的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借助“秸秆束捆生态降低坡度、秸秆碎絮生态改良岸基、植物群落生态稳固岸坡”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能快速高效地达到岸坡生态固护目的;贴坡小仰角斜置秸秆束捆通过改变地表水沙径流的流向和重力势能,可有效阻止砂质岸坡水土流失作用;秸秆碎絮富含纤维素等有机物,可提高砂质岸坡基质的营养组分和水分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柳树等植物的枯枝败叶也可作为改良基质的有机腐殖质;柳枝段分生形成的柳树种群及耐旱型植物群落,其叶冠层可直接减弱雨滴等对对表层土壤的撞击程度,落叶层起到滞缓、过滤和分散地表径流的作用,网状交织根系层可团结土壤、增强土壤抗蚀强度,从而稳固岸坡。

综上,本发明方法简便,见效快,原料常见,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固护。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坡面上秸秆捆束、多个扦插坑穴和多个播种坑穴的分布示意图;

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一活体柳枝段扦插入内钵体内,且深入主钵体的中部;

图5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一活体柳枝段扦插入内钵体内,且深入主钵体的中部;

图8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半圆状微平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钵处于折叠状态;

图11根据图10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钵处于折叠状态;

图13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钵处于折叠状态;

图1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钵的侧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坡面1上挖设间距均匀的多个扦插坑穴2,且多个扦插坑穴成列排设,并于多个扦插坑穴内分别置入扦插钵以备后续操作使用;扦插坑穴用于置入扦插钵,扦插钵用于承载扦插用土,可采用向其中填充客土、腐殖质等的方式,为活体柳枝段提供分化生长的营养物质,且可以避免扦插用土流失过快;

步骤二、沿成列排设的多个扦插坑穴的上端开口铺设多个秸秆束捆3,且多个秸秆束捆的长度方向与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延伸方向具有<30度的夹角;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为29度、25度、22度、18度等角度;多个秸秆束捆近平行的排列设置,相邻两个秸秆束捆之间的距离可以为80cm、90cm、100cm甚至110cm,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该步骤中,贴坡小仰角斜置秸秆束捆通过改变地表水沙径流的流向和重力势能,可有效阻止砂质岸坡水土流失作用,而且,由于多个秸秆束捆覆盖在多个扦插坑穴的上端开口上,能够有效避免扦插钵内的客土或腐殖质等的流失,保证多个活体柳枝段的扦插效果,提高成活率;扦插柳枝还能够对多个秸秆束捆进行直接的固定;为了提高活体柳枝段的成活率,及对多个秸秆束捆的固定效果,优选采用土著型柳树2-3年生柳枝、柳枝段直径为1.0-2.0cm;

步骤三、将多个活体柳枝段贯穿多个秸秆束捆后一一对应扦插入多个扦插坑穴内;多个活体柳枝段的长度可以是25cm、28cm或30cm;相邻两个扦插坑穴之间的距离为30cm、35cm、40cm、45cm或50cm;在实际使用中,扦插初期,为了保护活体柳枝段,避免折断,也可向多个秸秆束捆内钉入辅助固定的木桩,木桩的直径为2.5cm、2.8cm或3cm等;以及

步骤四、在多个秸秆束捆之间的裸露的坡面上均匀挖设多个播种坑穴4,在多个播种坑穴内底部铺设秸秆碎絮、在秸秆碎絮的上方播种抗旱草种。

播种坑穴的深度在18-22cm、直径约18-22cm,其中,播种坑穴内底部秸秆碎絮的厚度可以为8-10cm,而种植坑穴上部可覆盖厚度为8-12cm的土层;秸秆碎絮可以是玉米、高粱以及水稻等植物秸秆碎絮,覆盖土取自禾本科、菊科等草本植物群落下方的0-5cm深表土层,其能发挥种子库的作用,不需要另行播种;禾本科等植物种优先选取土著耐旱型物种,且具备一定耐旱、耐土壤贫瘠以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因此,可借助后期形成的植物群落减弱水体流失作用;

对活体柳枝段的扦插及管理:1)整地挖坑——每年4-5月,在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坡面上修整复杂、多样化的地形地貌,进行降平沙包、填平沙坑处理;待坡面平整完毕,每隔30cm开挖1处直径和深度均为20cm的穴坑;2)选树剪枝——开展整地挖坑工作的同时,挑选枝条繁密、茁壮无病虫害的2龄及以上卷边柳植株,自2-3年生枝条剪取20cm长、1-2cm粗的柳枝段作为扦插体;3)傍晚日落时,将多个活体柳枝段贯穿多个秸秆束捆后一一对应扦插入多个扦插坑穴内;4)保湿育苗——柳枝段扦插完毕时,每株扦插体立即补浇水500-1000ml;此后的非降雨天气,每隔一天的傍晚重复补浇水,浇水量与前述方法一致,补浇水过程持续至扦插体分生出幼叶为止;

本发明方法借助“秸秆束捆生态降低坡度、秸秆碎絮生态改良岸基、植物群落生态稳固岸坡”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能快速高效地达到岸坡生态固护目的;贴坡小仰角斜置秸秆束捆通过改变地表水沙径流的流向和重力势能,可有效阻止砂质岸坡水土流失作用;秸秆碎絮富含纤维素等有机物,可提高砂质岸坡基质的营养组分和水分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柳树等植物的枯枝败叶也可作为改良基质的有机腐殖质;柳枝段分生形成的柳树种群及耐旱型植物群落,其叶冠层可直接减弱雨滴等对对表层土壤的撞击程度,落叶层起到滞缓、过滤和分散地表径流的作用,网状交织根系层可团结土壤、增强土壤抗蚀强度,从而稳固岸坡。综上,本发明方法简便,见效快,原料常见,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固护。

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所述多个秸秆束捆通过以下方法步骤制作:

将至少三株硬质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成束摆放,其中,至少一株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的形态学上端与其他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的形态学上端反向摆放;

用韧性秸秆捆扎固定成束摆放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使得捆扎固定的秸秆束捆的横截面为近三角形结构;其中,韧性秸秆为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或薯类秸秆。

在本方案中,秸秆束捆由3棵、4棵、5棵、6棵、甚至7棵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或甘蔗秸秆等植株体细长、硬挺态秸秆经韧性高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等捆绑而成,其横剖面呈三角形,玉米等秸秆等以“2正1反”首尾相对方式排放;秸秆束捆铺设时,其单面贴靠岸坡,并经活体柳枝段固定于坡面。

如图3、4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所述扦插钵中填充有沙质土壤和壤土;

且,所述扦插钵包括:

主钵体10,其为一圆柱形杯体结构,且所述主钵体的高度与其上端开口直径的比例为5:1-8:1,所述主钵体的高度至少为25cm;

内钵体20,其为一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且所述内钵体与所述主钵体同轴的设置在所述主钵体内,所述内钵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平齐,所述内钵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钵体高度的1/2,所述内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半径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半径的比例为1:2-1:3,内钵体下端开口的边沿向主钵体的内侧壁延伸并形成一环形网状挡片201,且环形网状挡片的外周缘固定至主钵体的内侧壁上,以在内钵体和主钵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202;其中,所述环形空间内填充壤土,剩余所述主钵体内填充沙质土壤;以及

双层可降解片30,其水平间隔开设置在所述主钵体内,且双层可降解片设置在所述内钵体的下方,以在双层可降解片和主钵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柱形容纳空间301,柱形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粉碎秸秆和有机肥料的混合填料,且相对位置靠近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可降解片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

在本方案中,所述主钵体和内钵体为可降解植物纤维材质。可降解植物纤维材质为:小麦秸秆、竹纤维或玉米秸秆等压缩成型的可降解植物纤维材质。

主钵体的长径比相对较大,结构与以往的营养钵结构不同,主要适用于将且快速的将扦插有一活体柳枝段40的扦插钵安插入滨岸带沙质土壤区的坑穴内,方便实用;

内钵体与主钵体之间的环形空间用于填充壤土,用于给一活体柳枝段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且由于其位于主钵体的上半部分,减少主钵体内沙质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有效阻挡沙质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水效果好;

其中,如图6或图7所示,所述环形网状挡片还可朝向所述主钵体的中心线方向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倾斜角度为30-50度;环形网状挡片倾斜设置,增加了环形网状挡片的整体面积,缓解了上方壤土给其增加的压力,且当向内钵体内填充入沙质土壤时,能够更顺利的将环形网状挡片下方的空间填满,不留死角。倾斜角度可以为30度、35度、40度、45度或50度等;

沙质土壤内孔隙较大,结构相对松散,有利于活体柳枝段生根,在保水保肥效果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活体柳枝段的成活率;

双层可降解片之间填充有粉碎秸秆和有机肥料的混合填料,其中的营养物质可通过可降解片逐渐扩散在周围的沙质土壤环境中,供生根后的活体柳枝段吸收,促进活体柳枝段的根快速向下伸展,提高其成活率;实际应用中,所述柱形容纳空间的高度可以为3cm、4cm或5cm,所述双层可降解片中任一可降解片的厚度为3mm、4mm、5mm、6mm、7mm或8mm;

活体柳枝段为2-3年生枝条,储存有大量营养物质,能为活体柳枝段分化形成幼苗提供足够养分和能量;柳属包括卷边柳、松江柳、朝鲜柳等500余种;以卷边柳为例,在扦插前,将扦插钵备好,将卷边柳枝条截为20cm长的活体柳枝段,能在保证成苗率前提下,实现卷边柳枝条资源的充分利用,获得最大量的活体柳枝段;将活体柳枝段插入内钵体内15cm,可最大化地降低活体柳枝段水分丧失量,并保障足够长地上枝段发芽、生叶;小粒径沙质土壤培植活体柳枝段,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保证活体柳枝段的水分需求;每天傍晚日落时补浇水,利于活体柳枝段在夜间汲取利用水分,避免白天土壤大量蒸发水分,促进卷边柳的活体柳枝段的高成苗率、高成活率。由于相对位置靠近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可降解片与主钵体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而活体柳枝段的下端距离主钵体的底部至少为10cm,活体柳枝段的下端并不会直接碰触到可降解片,因此,活体柳枝段在最初插入内钵体内时,具有足够的生根空间。综上,扦插钵的结构简单,见效快,可广泛应用于沙质土壤区柳属种群的快速构建、恢复及扩繁,辅助快速实现对滨岸带沙质岸坡的生态固护。

如图5、7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还包括:

多个连接片50,其以所述内钵体的轴线为圆心呈发散状固定在所述主钵体和所述内钵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且多个连接片对应的两个边沿分别固定在所述主钵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内钵体的外侧壁上,多个连接片的下端边沿延伸至所述环形网状挡片处并固定;

多根纤维条501,其一端固定至所述环形网状挡片上,且所述多根纤维条均匀间隔开悬挂在所述环形网状挡片的下方,多根纤维条中任一根纤维条的长度为5-8cm。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连接片,一方面用于固定内钵体和主钵体,加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稳定,另一方面多个连接片有助于吸附水分及营养元素,避免水分和营养流失。在实际应用中,多个连接片可以为液体肥浸泡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布。多个连接片经预处理后,不仅在结构上提供固定支撑,还能为活体柳枝段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多根纤维条的规格为:长度为5cm、6cm、7cm或8cm等,宽度为4mm、5mm、6mm、7mm或8mm,厚度为3mm、4mm、5mm、6mm、7mm或8mm;其主要用于增加沙质土壤的保湿效果,且可将土壤中的水或营养物质引导并均匀分布在活体柳枝段周围,促进其生根发芽。

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直径与所述主钵体的底部的直径的比例为5:2-3:1。主钵体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有利于保水,并且在本方案中,进一步具体限定了二者的适宜比例,比如可以为5:2、14:5或3:1等。

如图8、9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在多个播种坑穴的秸秆碎絮上方置入播种有混合抗旱草种的草本植物种植装置,一般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上端开口与播种坑穴的上端开口平齐,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草本植物种植装置的保水保土效果,在坡体的播种坑穴位置可设置上表面为半圆状微平坡5,半圆状微平坡为部分砂质岸坡经平整后的小面积砂质平台,其半径r为20cm,相邻半圆状微平坡间距d为1m,而播种坑穴则设置在半圆状微平坡的中部,播种坑穴的上端开口小于半圆状微平坡的半径;

其中,草本植物种植装置包括:

种植钵60,其为一上端开口601的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容纳槽的底部的直径,所述容纳槽内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上端开口相对较大的种植钵结构更有利于装置收集更多降雨以及使得水分快速渗透入缓释肥中,进而促进抗旱植物种子萌发和根部的营养吸收;

多条缓释肥纵肋70,其均匀分散开设置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任一缓释肥纵肋沿着所述种植钵的侧壁自下向上延伸设置;任一条缓释肥纵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ⅰ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ⅰ内的缓释肥填料;以及

多条缓释肥斜肋80,其成列自上向下均匀间隔开排布在所述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且每一列缓释肥斜肋倾斜设置在两两相邻的缓释肥纵肋之间;其中,任一条缓释肥斜肋包括可降解外壳ⅱ和填充在可降解外壳ⅱ内的缓释肥填料。根据实际需要,每一列缓释肥斜肋设置为至少包括三条缓释肥斜肋,相邻两条缓释肥斜肋之间的距离为2-4cm,具体可以为2cm、3cm或4cm;

如图10、11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设置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偶数个缓释肥纵肋将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分割成偶数个弧形区域,其中,在一对对应分布的两个弧形区域内不设置成列的缓释肥斜肋。

在本方案中,一个种植钵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4条、6条或8条缓释肥纵肋,相邻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的距离为3-6cm;具体可以为3cm、4cm、5cm或6cm。

种植钵结构通过一对对应的两个弧形区域可折叠的设置,可方便的存储或运输种植钵,为了方便折叠,种植钵的一对对应的两个弧形区域及种植钵的底部可预先设置折痕。比如,一对对应的两个弧形区域内连通底部设置向种植钵轴线方向折入的“v”形折痕,而底部602设置向种植钵内折叠的“w”形的折痕,在种植钵内未填充土壤时,自然处于折叠状态。

如图9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为半圆柱形结构,且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与可降解外壳ⅱ的横切面直径的比例为2-3:1,其中,可降解外壳ⅰ的横切面直径不超过3cm;

种植钵、可降解外壳ⅰ和可降解外壳ⅱ的材质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在本方案中,种植钵为一容纳槽,在容纳槽中填充有混合抗旱草种的土壤,为抗旱草种提供适宜的土壤及生长环境,可实现草种的快速生根、生长及繁殖;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本地沙质土壤区植物群落,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各植物种根系等形态特征、植物种耐旱性等生理特征及植物种繁殖特征,筛选出适于在营养贫乏、含水率低的砂质土壤生活的种子繁殖式土著植物;待植物种子成熟脱落后,自目标植物种种群/群落着生区采取表层土壤,以此完成种子库构建过程。在向种植钵中填充土壤时,保持土壤原湿度前提下,翻拌混匀含植物种子的土壤;土壤分装量以土壤刚好与种植钵的上端开口平齐为宜,种植钵中土壤不进行压实操作。多条缓释肥纵肋和多条缓释肥斜肋不仅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肥料,还能够为种植钵的侧壁提供硬性支撑,进而方便向种植钵内填充土壤,因此,种植钵可以是相对较软的可降解塑料材质,透气性好,为抗旱植物根部提供良好的呼吸条件,进一步促进抗旱植物根部吸收养分,进而实现快速生长繁殖。多条缓释肥纵肋和多条缓释肥斜肋可直接成型在种植钵的外侧壁上,也可以单独成型之后再套设在种植钵的外侧壁上。缓释肥填料为常用缓释肥,比如:包膜颗粒肥料、基质复合肥料、脲甲醛、其它脲醛缩合物、金属磷铵盐或部分酸化磷酸盐等。

如图12、13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任一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角度为30-50度;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间隔1-2cm距离,且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成型为相对于种植钵的侧壁的外侧倾斜的斜面。在本方案提供的种植钵中,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设置,使得相邻两列缓释肥斜肋与夹设在其中的纵肋之间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更有利于支撑种植钵,及保持种植钵的圆柱形结构,在保持种植钵透气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种植钵的承重能力。任一条缓释肥斜肋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两条缓释肥纵肋之间间隔1-2cm距离,在种植钵发生折叠的时候,相邻的缓释肥斜肋与缓释肥纵肋之间不会发生挤压,保存良好。

如图14所示,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中,所述种植钵的侧壁为三层叠加结构,三层叠加结构的内层603和外层604均为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三层叠加结构的中间层605为厚度不超过1.5cm的粉碎的作物秸秆层;作物秸秆层提高种植钵的保水保肥效果,厚度适中,也不会影响种植钵的透气性;

所述种植钵的底部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具体为带有多个孔洞的聚丙交酯或淀粉塑料。

单层的种植钵的底部同样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多个孔洞可提高透水性,避免抗旱植物烂根。任一孔洞的直径可以为2mm、3mm或4mm。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