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9348发布日期:2018-11-27 23:5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主要应用于为通信基站提供电力与备电。



背景技术:

基站是重要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所有的通信终端都需要与基站进行无线电信号连接,才能有效的收发无线电信号,才能实现可靠的通信。为保持通信不间断,基站的工作需要电力的不间断支持。为此,每个基站都需要单独配备一个供备电设备。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基站旁设置室外供电柜,内置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系统模块,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通过线缆与基站上的通信设备连接。室外供电柜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专门安排放置地点。对于人口众多、道路拥挤、建筑密集的城市而言,空间限制较多,基站的建设寻址难度较高,如果继续在每个基站旁设置室外供电柜,会导致基站建设寻址更加困难。而在可预计的未来,城市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要求达到WIFI全覆盖,会要求进一步提高基站密度,因而基站建设寻址的问题会进一步突出。针对室外供电柜的问题,产生了地埋式供电柜的方案:将供电柜做好防潮措施后埋入基站旁的地下。但在城市中,可供埋入供电柜的地面屈指可数。而且供电柜埋入地下后,通风散热等问题也难以很好的解决。

中国专利文献CN207048391U于2018年2月27日公开了“井盖基站”,包括井盖和基站主体,井盖的底部设有连接机构,基站主体包括基站机柜和天线,基站机柜通过连接机构设置在井盖的底部,天线设置在基站机柜的外壳上,基站机柜和天线通过馈线相连。解决现有的基站安装在地面上,占用地面空间以及不美观的问题。检查井的井室标准高度不过180CM,井口直径大者150CM,小者仅70CM。在该技术方案中,要想将基站和配套的供备电设备一起置于井盖下,基站和供备电设备的尺寸必然受限,功率必然很小。以日本的类似技术方案为例,即使井盖和井座都换用了对无线信号无阻挡的FRP复合材料,在实际测试中,其信号也仅能覆盖水平直径90米、高度15米的范围。如果采用这样的基站进行布局,基站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会显著提升,不利于通信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高层建筑15米以上就成为了信号盲区,而这个高度仅相当于普通民居5层楼的高度。这样的解决方案显然不能满足目前的通信需求。国家提出共享社会资源的理念并已开始实施,比如共享市政路灯杆、市政监控杆、传输杆、电力塔等进行通信基站部署或补盲,就近供备电成为了利用社会杆塔部署基站时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保持基站功率不变的情况下,为基站供备电设备寻找一个合适的放置位置,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将基站供备电设备设置在检查井的井盖下,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包括检查井,检查井的井座固定在地面上,井座上适配放置有井盖,井盖下安装有下机柜,下机柜内安装有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下机柜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基站的通信设备连接。

在前文的背景技术段落中已经论述了,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和基站供备电设备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之间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方案设计的基站供备电设备被放置在检查井下。以常规的污、雨水预留支管检查井为例,井口直径为100CM,中心位于道路红线外绿化带内距绿化带外边线1M,井室深度180CM。在这样的检查井下安置基站供备电设备,空间有保证,不占用地面上的空间,隐蔽性好。基站供备电设备中的核心部件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都被放置在下机柜中,而下机柜以适配的形状尺寸安置在检查井下,可以与井盖固定,随井盖取出后操作,也可以独立固定在井下,打开井盖后操作。下机柜的输入输出的导线从下机柜中引出,可以沿井旁的线管走线,然后使输入端通过诸如路灯杆等市电设施与市电连接,输出端导通到基站上,与基站的通信设备连接,从而实现对基站的有效供电,同时又无需占用地面空间。此外本方案还有一个意外的优势,检查井位于地面下,上面又有井盖盖住,因此检查井内的温度波动幅度相对周围气温波动幅度要小的多,通常情况能做到冬暖夏凉,因此对基站供备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有好处,尤其是蓄电池模块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利于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延长。

作为优选,井盖下方设有中空的上机柜;上机柜的顶面与井盖共面,底面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下方连接下机柜;下机柜的底部和侧壁均封闭,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适配的置于下机柜中;上机柜的底面中间高,周围低,连接口位于上机柜底面的中间位置,在上机柜底面的最低点设有导通至上机柜外的排水孔。作为井下的电气设施,防水防潮是关系到安全用电的重要问题。本方案设计中在井盖和下机柜之间设计有上机柜。上机柜的重要作用是将可能出现的漏水排出,防止滞留。因此上机柜的底面中间高,周围低,连接口位于上机柜底面的中间位置。同时,在上机柜底面的最低点设有导通至上机柜外的排水孔,可以将可能产生的积水排出,保持内部干燥。

作为优选,还设有连接口上盖;连接口上盖的水平投影形状覆盖连接口的水平投影形状。连接口上盖覆盖在连接口上,进一步阻挡了上方滴水进入下机柜的可能。

作为优选,连接口上盖的顶面为斜面。这样可以使上方滴落的水沿斜面流至上机柜的底面,最终被排出,而不会滞留在连接口上盖的上方。

作为优选,连接口的形状为矩形;上机柜的底面贯通的设有一对通风孔,通风孔分别位于连接口矩形的其中一对侧边外;连接口上盖设有密封的顶壁和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同时覆盖连接口和一对通风孔。在本方案中,在上机柜的底面贯通的设有一对通风孔,而连接口上盖被设计为底部开口的5面形结构,以其底部开口同时覆盖连接口和一对通风孔。通风孔的下方是井内空气, 而井底铺设的管道是沟通各个检查井的,因此在井下系统中,空气通过井底的管道形成内部的循环流动。利用这种流动的井内空气,将其通过一个通风孔引入连接口上盖,通过下机柜后再从另一个通风孔流出,可以形成一个气流通道,对下机柜内的电源控制模块及蓄电池模块形成自然散热。

作为优选,电源控制模块中包括强制风冷装置,可对电源控制模块自身及蓄电池模块进行强制风冷。电源控制模块上也可以安装有强制风冷设备,在高强度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风冷设备启动,实现快速降温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下机柜的截面为与连接口相同的矩形;下机柜的底部和侧壁材质为良好热导体,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紧贴下机柜的底部和侧壁。可以将下机柜设计为矩形的空间体,并用良好的导热材料做底部和侧壁,使下机柜通过底部和侧壁也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就可以将蓄电池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紧贴下机柜的底部和侧壁固定安装,提高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基站供备电设备设置在检查井的井盖下,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机柜和连接口上盖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其中:1井座,2井盖,3下机柜,4蓄电池模块,5电源控制模块,6上机柜,7连接口,8排水孔,9连接口上盖,10通风孔,11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本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所在的检查井的井座1固定在地面上,井座上适配放置有井盖2,井口直径100CM,井室深度180CM。本例中,井下不包括无线电收发装置,因此井座、井盖沿用传统材质,无需特别定制。井盖下方的空间内设有上机柜6。本例的上机柜独立固定在井内,形状为圆筒形,上端开口,顶面与井盖共面。上机柜的底面中间高,周围低,最低点设有导通至上机柜外的排水孔8。在上机柜底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的连接口7,通过连接口连接下方的下机柜3。下机柜的顶面与上机柜的底面共面。下机柜的截面为与连接口相同的矩形;下机柜的底部和侧壁材质为密封的不锈钢材质,导热良好,防水达到IP65要求。在下机柜中紧贴底部和侧壁适配的安装有蓄电池模块4和电源控制模块5,下机柜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基站的通信设备连接,输入输出导线从上方的连接口向上延伸,然后通过过线孔11引出上机柜,再通过地下管线分别与路灯杆上的市电和基站上的通信设备连接,形成市电至基站供备电设备至基站的完整电路。

上机柜的底面贯通的设有一对通风孔10,通风孔分别位于连接口矩形的其中一对侧边外。在连接口上还覆盖有连接口上盖9,连接口上盖的水平投影形状覆盖连接口的水平投影形状,连接口上盖的顶面为斜面。连接口上盖设有密封的顶壁和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同时覆盖连接口和该对通风孔。本例的连接口和通风孔的相应位置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口沿,连接口上盖的侧壁适配的扣合在口沿外。

本例的基站供备电设备的电源控制模块中还包括强制风冷装置,在自动温控程序控制下工作,可对电源控制模块自身及蓄电池模块进行强制风冷。

本例的一种检查井基站供备电设备,设置在检查井的井盖下,既能够满足基站的用电需求,又能够不占用有限的地面空间;还能有效利用井下的温度和气流进行高效散热,使设备运行稳定高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