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7506发布日期:2018-11-17 01:10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施工多标高、不同深度的复杂地下室结构时,通常先施工深层地下室(底层地下室)再施工浅层地下室(上层地下室)。深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施工完成后再依次施工防水、回填土,最后施工浅层地下室结构。此类传统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施工时间长,不利于流水施工,不满足有限工期要求;冠梁支护结构仅在前期深层地下室施工期间起支护作用,形成较大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多层地下室施工存在施工时间长、冠梁支护结构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包括:

底层地下室外墙;

支护桩,设置于所述底层地下室外墙的外侧,所述支护桩的顶部浇筑有冠梁;

底层地下室顶板,形成于所述底层地下室外墙的顶部,所述底层地下室顶板延伸至所述冠梁并与所述冠梁连成一体;以及

上层地下室外墙,形成于所述冠梁上并与所述冠梁连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地下室顶板具有水平钢筋,所述水平钢筋锚固于所述冠梁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具有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锚固于所述冠梁内。

进一步的,所述冠梁中设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一端锚固于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中,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二端锚固于所述底层地下室顶板中。

本发明提高一种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支护桩,并于所述支护桩上浇筑冠梁;

于所述支护桩的靠近基坑的一侧施工底层地下室外墙;

于所述底层地下室外墙上施工底层地下室顶板,使得所述底层地下室顶板延伸至所述冠梁并与所述冠梁连成一体,同时,于所述冠梁上施工上层地下室外墙,使得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与所述冠梁连成一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提供水平钢筋,在浇筑所述冠梁时,将所述水平钢筋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冠梁中;在施工所述地下室顶板时,将所述水平钢筋的第二端浇筑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提供竖向钢筋,在浇筑所述冠梁时,将所述竖向钢筋锚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冠梁内;在施工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时,将所述竖向钢筋的第二端浇筑于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提供连接钢筋,在浇筑所述冠梁时,将所述连接钢筋浇筑于所述冠梁内,使得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一端伸至所述冠梁的上方、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二端伸至所述冠梁的靠近所述基坑的一侧;

在施工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时,将所述冠梁第一端浇筑于所述上层地下室外墙中;

在施工上述底层地下室顶板时,将所述连接钢筋的第二端浇筑于所述底层地下室顶板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通过于支护桩上的冠梁上施工上层地下室的外墙,使得底层地下室结构与上层地下室结构可以同时施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期;另一方面,将冠梁作为上层地下室外墙的条形基础(永久利用)后,不再单独设置上层地下室外墙的条型基础,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了冠梁的利用率,避免了冠梁支护结构仅在前期底层地下室施工期间起支护作用形成较大资源浪费。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底层地下室顶板和上层地下室外墙通过冠梁实现整体刚性连接,底层地下室外墙又通过底层地下室顶板和冠梁实现与支护桩的刚性连接,使得整个地下室结构形成一个稳定的结合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冠梁与上层地下室外墙、底层地下室顶板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冠梁与上层地下室外墙、底层地下室顶板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包括:底层地下室外墙1、支护桩2、冠梁3、底层地下室顶板4和上层地下室外墙5。

支护桩2设置于底层地下室外墙1的外侧。支护桩2的顶部浇筑有冠梁3。底层地下室顶板4形成于底层地下室外墙1的顶部。底层地下室顶板4延伸至冠梁3并与冠梁3连成一体。上层地下室外墙5形成于冠梁3上并与冠梁3连成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通过于支护桩上的冠梁上施工上层地下室的外墙,使得底层地下室结构与上层地下室结构可以同时施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期;另一方面,将冠梁作为上层地下室外墙的条形基础(永久利用)后,不再单独设置上层地下室外墙的条型基础,降低工程造价,避免了冠梁支护结构仅在前期底层地下室施工期间起支护作用形成较大资源浪费。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底层地下室顶板和上层地下室外墙通过冠梁实现整体刚性连接,底层地下室外墙又通过底层地下室顶板和冠梁实现与支护桩的刚性连接,使得整个地下室结构形成一个稳定的结合体。

在本实施例中,底层地下室顶板4具有水平钢筋41。水平钢筋41锚固于冠梁3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层地下室外墙5具有竖向钢筋51。竖向钢筋51锚固于冠梁3内。

在本实施例中,冠梁3中设有连接钢筋31。连接钢筋31的第一端锚固于上层地下室外墙5中。连接钢筋31的第二端锚固于底层地下室顶板4中。

在冠梁施工时,预留底层地下室顶板的水平钢筋和上层地下室外墙的竖向钢筋,底层地下室顶板的水平钢筋与上层地下室外墙的竖向钢筋均按照设计与规范要求锚入深基坑的冠梁内,上层地下室外墙的底部500mm高范围内与冠梁同时施工并埋置止水钢板作为防水措施。

本阀门提供了一种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支护桩2,并于所述支护桩2上浇筑冠梁3。

s11于深基坑的边缘施工支护桩2。

s12于支护桩2上浇筑冠梁3。

s121在浇筑冠梁3时,提供水平钢筋41,将水平钢筋41水平设置,并将水平钢筋41的第一端浇筑(锚固)于冠梁3内,使得水平钢筋的第二端伸至冠梁3的靠近深基坑的一侧。

s122在浇筑冠梁3时,提供竖向钢筋51,将水平钢筋41竖向设置,并将竖向钢筋51的第一端浇筑(锚固)于冠梁3内,使得竖向钢筋的第二端伸至冠梁3的上方。

s123在浇筑冠梁3时,提供连接钢筋31,将连接钢筋31浇筑于冠梁3内,使得连接钢筋31的第一端伸至冠梁3的上方、连接钢筋31的第二端伸至冠梁3的靠近深基坑的一侧。

s2:于支护桩2的靠近基坑的一侧施工底层地下室外墙1。

于支护桩的靠近深基坑的一侧施工底层地下室外墙1,使得底层地下室外墙1与支护桩2之间形成回填空间,并于回填空间内回填加气混凝土。

s3:于底层地下室外墙1上施工底层地下室顶板4,使得底层地下室顶板4延伸至冠梁3并与冠梁3连成一体,同时,于冠梁3上施工上层地下室外墙5,使得上层地下室外墙5与冠梁3连成一体。

在施工上层地下室外墙5时,将连接钢筋31的第一端浇筑(锚固)于上层地下室外墙5中;将竖向钢筋的第二端浇筑(锚固)于上层地下室外墙5中。

在施工底层地下室顶板4时,将连接钢筋31的第二端浇筑(锚固)于底层地下室顶板4中;将水平钢筋41的第二端浇筑(锚固)于底层地下室顶板4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地下室的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于支护桩上的冠梁上施工上层地下室的外墙,使得底层地下室结构与上层地下室结构可以同时施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期;另一方面,将冠梁作为上层地下室外墙的条形基础(永久利用)后,不再单独设置上层地下室外墙的条型基础,降低工程造价,避免了冠梁支护结构仅在前期底层地下室施工期间起支护作用形成较大资源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