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9511发布日期:2018-12-01 01:3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用沉箱基础,特别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旧楼加装电梯的大力推广,有很多楼距和空间较小、地形地势较高,阻碍了施工的顺利进展,车辆和吊机无法进入现场。然而,在实地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和模板支护、现浇作业都无法确保工程质量,对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装电梯是高危行业,对安全要求十分苛刻,基坑施工尤为重要。由于室外作业受现场环境影响较大,工期很长,导致劳动成本、材料消耗提高,同时施工噪音也引发居民投诉,给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加装电梯进行的难度。

针对目前技术现状和发展障碍,有必要研发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可现场装配的沉箱基础,保障施工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可适应路况复杂的老旧小区的安装电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及其施工方法,以达到安装轻量化、结构简单,质量可控,安全可靠,进入施工现场灵活方便,作业效率高,止水密封性好,承载力强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由两块或四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拼接而成,所述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底部伸出有预留钢筋,顶部伸出有连接丝杆,所述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拐角柱和拐角臂,相邻的拐角臂与拐角柱拼接形成箱体结构;相邻的拐角臂与拐角柱形成的拼接面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拼接面,所述拼接面上开设可拼接成横截面为菱形的止水槽,所述拐角柱与拐角臂交界处开设与竖直的拼接面上的止水槽联通的灌浆孔一,位于上方的拐角臂上开设与水平的拼接面上的止水槽联通的灌浆孔二。

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由四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拼接而成,位于对角线上的两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相同,第一、三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拐角臂位于拐角柱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二、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拐角臂位于拐角柱的上端两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由两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拼接而成,左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拐角臂位于拐角柱的下端两侧,右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拐角臂位于拐角柱的上端两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灌浆孔一内贯穿有锚固螺杆,所述锚固螺杆底部通过螺母与预留钢筋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拐角柱和拐角臂的两侧端部均设有预埋件,相邻的拐角柱和拐角臂的预埋件之间通过连接板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埋件包括分别位于拐角柱或拐角臂侧面的两块预埋板,两块预埋板之间通过连接钢筋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埋件包括伸出拐角柱或拐角臂两侧面的四根螺杆,所述螺杆上位于拐角柱或拐角臂内部设置有与螺杆垂直的止水板,相邻的拐角柱和拐角臂连接的连接板上开设用于穿过螺杆的安装孔,连接板和螺杆之间通过螺母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丝杆上端伸出拐角柱顶部,下端与预留钢筋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顶部设置吊环,所述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底部连接有止水钢板。

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需要加装电梯的建筑外挖基坑,在基坑内铺设垫层,保证垫层上表面水平;

第二步,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确定先组装沉箱基础,再使用吊具将组装好的沉箱基础下放到基坑内;或者先用吊具将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分别下放到基坑内,再进行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第三步,在沉箱基础底部铺设现浇层钢筋,与沉箱基础底部的预留钢筋进行连接固定;

第四步,向灌浆孔一和灌浆孔二中浇筑止水连接材料,向沉箱基础底部浇筑混凝土;

第五步,向沉箱基础四周的基坑内回填土,完成沉箱基础的安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由两块或四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拼接而成,便于运输以及现场安装;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拼接面为直角拐角形状,提高了沉箱基础的稳固性;拼接面上的止水槽横截面为菱形结构,延长了水渗透的路径,提高了防渗水效果;位于对角的两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相同,这样可以方便现场施工安装,安装时可先安装第一、三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然后再安装第二、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止水槽内通过灌浆孔一和灌浆孔二浇筑水泥砂浆等止水材料,可以保证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密封效果,结构强度高,防渗水效果好;相邻的拐角柱和拐角臂的预埋件之间通过连接板焊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沉箱基础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沉箱基础可以工厂化批量生产,质量可靠有保证,避免了现场施工作业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带来的施工质量问题;分体设置便于运输及安装,降低了对起吊设备和运输设备的要求;整体强度高,防水效果好,对于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公开的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公开的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所公开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施工状态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所公开的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正面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第一、二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拐角臂局部剖视图(第一种结构的预埋件);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拐角臂局部剖视图(第二种结构的预埋件);

图8为连接第二种结构的预埋件的连接板示意图。

图中,1、第一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第二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3、第三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4、第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5、预留钢筋;6、拐角柱;7、拐角臂;8、止水槽;9、灌浆孔一;10、灌浆孔二;11、锚固螺杆;12、螺母;13、连接丝杆;14、吊环;15、预埋件;16、连接板;17、预埋板;18、连接钢筋;19、锚固螺栓;20、基坑;21、垫层;22、现浇层钢筋;23、止水钢板;24、左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5、右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6、螺杆、27、止水板;2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如图1或图2所示,该沉箱基础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装运输方便,非常适合于既有建筑现场施工需求。

如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一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由四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1、2、3、4拼接而成,位于对角线上的两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相同,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底部伸出有预留钢筋5,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分别位于箱体四个角落的拐角柱6,第一、三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1、3的拐角柱6下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体成型的向外延伸的拐角臂7,第二、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4的拐角柱6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体成型的向外延伸的拐角臂7,相邻的拐角臂7拼接形成箱体结构;相邻的拐角臂7形成的拼接面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拼接面,拼接面上开设可拼接成横截面为菱形的止水槽8,拐角柱6与拐角臂7交界处开设与止水槽8联通的灌浆孔一9,第二、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4的拐角臂7上开设与水平的拼接面上的止水槽8联通的灌浆孔二10。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装配式沉箱基础,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由两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拼接而成,左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4的拐角臂位于拐角柱的下端两侧,右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25的拐角臂位于拐角柱的上端两侧。其余拼接面以及止水槽等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3和图4所示,灌浆孔一9内贯穿有锚固螺杆11,锚固螺杆11底部通过螺母12与预留钢筋5固定连接,顶部通过锚固螺栓19固定于灌浆后的止水槽8上方,锚固螺杆11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沉箱基础在纵向上的结构强度。拐角柱6内上下贯穿有连接丝杆13,连接丝杆13上端伸出拐角柱6顶部,连接丝杆13下端与预留钢筋5固定连接,上端的连接丝杆13用于与电梯钢构框架连接。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顶部设置吊环14,方便施工吊装。

拐角柱6和拐角臂7的两侧端部均设有预埋件15,第一种形式的预埋件如图6所示,相邻的拐角柱6和拐角臂7的预埋件15之间通过连接板16焊接在一起,保证四块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后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强度。预埋件15包括分别位于拐角柱6或拐角臂7侧面的两块预埋板17,两块预埋板17之间通过连接钢筋18连接。

第二种形式的预埋件如图7所示,预埋件包括伸出拐角柱6或拐角臂7两侧面的四根螺杆26,螺杆26上位于拐角柱或拐角臂内部设置有与螺杆26垂直的止水板27,相邻的拐角柱和拐角臂连接的连接板16上开设用于穿过螺杆26的安装孔28,连接板16和螺杆26之间通过螺母12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底部连接有止水钢板23,止水钢板23分别位于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四条边的中线上,且一半位于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内部,一半伸出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如图3所示,在需要加装电梯的建筑外挖基坑20,在基坑内铺设垫层21,保证垫层21上表面水平;根据现场作业空间及吊具承重等因素决定先组装沉箱基础还是下放到基坑内进行组装,若现场条件允许,可先组装沉箱基础,然后使用吊具将组装好的沉箱基础下放到基坑内;若现场条件不允许,针对实施例一的沉箱基础,则先用吊具将第一、三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下放到基坑内,然后下放第二、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这样第二、四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拐角臂7可直接堆放到第一、三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拐角臂7上,便于安装。针对实施例二的沉箱基础,则先用吊具将左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下放到基坑内,然后吊装右侧拐角混凝土预制构件。之后,安装连接板16将相邻的预埋件15进行连接,然后,将锚固螺杆11安装到灌浆孔一9和灌浆孔二10中,底部固定于预留钢筋5上,然后在沉箱基础底部铺设现浇层钢筋22,与沉箱基础底部的预留钢筋5进行连接固定。最后,向灌浆孔一9和灌浆孔二10中浇筑止水连接材料,待凝固后在锚固螺杆11顶部加装锚固螺栓19,向沉箱基础底部浇筑混凝土,向沉箱基础四周的基坑内回填土,完成沉箱基础的安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