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1676发布日期:2018-12-12 00:05阅读:1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态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泥浆场地的生态处理,具体的是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市区都有大量在建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废弃泥浆也在大量增加。由于砖瓦厂生产需大量粘土,则会挖出大量的深坑,大量的泥浆填入坑中形成泥浆池,闲置的泥浆池不仅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会产生不良影响,还会严重危害周围生态环境,另外国家又对环保问题施以重压,所以后续如何安全处置堆填的泥浆池,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棘手的难题。现有的周边回填技术浪费大量的土方,且面对大面积泥浆池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的方法,该方法结合表层排水,浅层基本固化等处理后,可与泥浆隔离,并在覆水后可进行养殖、种藕等农渔业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的方法,包括底层土工布,竹筋网,顶层无纺土工布和黏土层;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1)施工前准备。

(2)铺设首层土工布。排水后由于泥浆的表层承载力不高,铺设首层土工布可以有效增强泥浆表层的面承载力。并且可采用高压水进行冲平的方式(带水的泥浆会自动流向低处)平整场地。

(3)铺设承压竹网。

(4)铺设顶层无纺土工布,无妨土工布可将上部土体重力分担均匀,另外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车轮沾土打滑。

(5)机械进场,按设计分块堆填,堆填顺序为对称堆填,由于泥浆含水率高,流动性强,所以对称堆填可有限防止泥浆拱起,造成工程危险。

(6)查漏补缺,表层平整,轻微压实。由于场地堆填完成后,高低不平或留有裂缝,需要表层平整后进行轻微压实。

施工前准备包括勘清周边道路情况、规划堆土场地、设计分块堆土区域、人员机械安排、统计工作量、施工组织设计等。

回填土的厚度应在1m~1.5m,土太薄,覆水后,起不到隔离水与泥浆的作用;土太厚,竹网结构承压大,造成破裂。

竹网材料为毛竹,现场采用扎丝绑扎成型,纵横双向网格形布置,间距不大于80cm,可有效承压回填土体重力。双层土工布之间的承压竹网可以起到很好地加筋效果。

顶层土工布为无妨土工布,材料要求重量200~300g/m2,厚度≥2.4mm,断裂强力≥9.5kn/m。

机械包括:小型挖掘机与小型运输车,机械重量不大于5t。

步骤(4)中铺设编织土工布时,泥浆池边分区域进行铺设;编织土工布拼接采用手提工业缝纫机进行缝合,采用包缝方式在场地内将土工布缝接成满足需要大小的大幅土工布,按选定方向依次平铺,接缝宽度≥5cm;编制土工布的断裂强力≥9.5kn/m,撕破强力≥0.24kn/m。

步骤(5)中,竹网是由直径不小于5cm的毛竹捆扎而成的,多根毛竹利用扎丝捆扎成均匀分布有网格的竹排;网格的长、宽均为50cm-80cm,网格的规格优选为60cm×60cm~70cm×70cm,竹排的规格为3~5mm×3~5m;竹排与竹排之间的接头用扎丝绑牢,接头的长度不小于5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的堆填废弃泥浆的生态处理方法,通过回填生态黏土+回覆净水,高效、快速、便捷地进行泥浆生态处理,恢复生态环境。

(2)黏土隔层能有效隔阻原泥浆与水体、保证水体安全,能同时满足业主提出的运行安全、生态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泥浆池原状示意图;

图2为断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1:淤泥污水,2:泥浆,3:黏土层,4:顶层无纺土工布,5:竹网,6:底层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实施例1

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方法,以绍兴某泥浆池为例,泥浆储池为原砖厂取土池,施工所产生的废弃泥浆很多,如附图1所示,处理面积125688平方米,池水方量201547.1立方米,储存的泥浆厚度约2~15m。长约300m,宽400m;泥浆池表层为泥浆污水1,下部为承载力极低的泥浆2,若人员机械落入,则生命财产必回受到重大损失,且泥浆池内污染严重,动植物无法自然生存,为保证安全,恢复生态环境,则需对泥浆池进行生态处理。

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方法,包括底层土工布,竹筋网,顶层无纺土工布和黏土层;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前准备。其中包括:勘清周边道路情况、规划堆土场地、设计分块堆土区域、人员机械安排、统计工作量、施工组织设计等。

(2)铺设底层土工布6,排水后由于泥浆2的表层承载力不高,铺设底层土工布6可以有效增强泥浆表层的面承载力。并且可采用高压水进行冲平的方式(带水的泥浆会自动流向低处)平整场地。

(3)铺设承压竹网5。竹网5材料为毛竹,现场采用扎丝绑扎成型,纵横双向网格形布置,间距不大于80cm,可有效承压回填土体重力。双层土工布之间的承压竹网可以起到很好地加筋效果。

(4)铺设铺设顶层无纺土工布4。无妨土工布材料要求重量200~300g/m2,厚度≥2.4mm,断裂强力≥9.5kn/m,无妨土工布可将上部土体重力分担均匀,另外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车轮沾土打滑。

(5)机械进场,按设计分块堆填,堆填顺序为对称堆填。机械包括:小型挖掘机与小型运输车,机械重量不大于5t;按设计分块堆填,堆填顺序为对称堆填,由于泥浆含水率高,流动性强,所以对称堆填可有限防止泥浆拱起,造成工程危险。

(6)查漏补缺,表层平整,轻微压实。由于场地堆填完成后,高低不平或留有裂缝,需要表层平整后进行轻微压实。

(7)由于黏土层3的隔离性,可定期对水质进行检验,完全可以进行生态作业,例如养鱼、莲藕,恢复生态环境。处理后的池底接近平底,水深1~2m,可保证安全。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大面积泥浆场地回填土的方法,主要针对泥浆池生态处理后表层回填土,实施步骤包括:(1)施工前准备;(2)铺设首层土工布;(3)铺设承压竹网;(4)铺设防滑无纺土工布;(5)机械进场,按设计分块堆填,堆填顺序为对称堆填;(6)查漏补缺,表层平整,轻微压实。本发明方法可保证在泥浆池生态处理后,经过表层回填土,可与泥浆隔离,并在覆水后可进行养殖、种藕等农渔业活动。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慧明
技术研发日:2018.08.10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