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6802发布日期:2019-01-05 09:4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是目前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施工工序。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室进行排水及防水处理。现有技术中在这一道工序上所做的工序不够,使排水防水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后续建筑的施工进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挖地下室;

设置排水孔:在地下室的地面的角落处向下开设排水孔,排水孔具有至少2m的深度;

排水:静置,使排水孔周边土壤内的积水渗入排水孔中;

取水:将排水孔中的积水取出;

防水设置:向排水孔内浇筑混凝土将排水孔封堵并与地下室地面平齐,在地下室地面进行防水处理。

进一步优选为,设置排水孔后在排水孔内设置排水管,排水管的侧壁具有漏水孔。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管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具有环形的片状的挡片,所述挡片放置在地下室的地面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管自上而下分为渗水区及集水区,渗水区高度为集水区高度的3-4倍;所述漏水孔设于渗水区的侧壁;

将排水管设置入排水孔后在排水管内放置集水桶,集水桶的开口朝上设置,且集水桶的顶部边缘置于渗水区以下;排水管具有半圆形的底部,在集水桶的底部贴合有吸水棉;

将集水桶设置入排水管后,在排水管内设置导流圈;导流圈为环形结构,导流圈的断面为弧形,导流圈的顶部外径较大、底部外径较小,且导流圈的外径与排水管的内径适配,导流圈的内径小于集水桶的内径;设置导流圈时,将导流圈向下插入排水管,将导流圈向下推入渗水区下方,使导流圈的上部位于集水桶的上方,导流圈的下部位于集水桶顶部边缘的下方;使积水沿导流圈的侧壁流入集水桶内;

导流圈顶部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个收缩缝;

在取水时,向下推动导流圈使导流圈的顶部边缘卡入集水桶的内部,用钩状工具伸入排水管勾住导流圈的边缘将导流圈及集水桶取出排水管,并排出集水桶内的积水以及吸水棉内的积水。

进一步优选为,导流圈用金属制成。

进一步优选为,进行防水处理时包括在地下室地面铺设防水卷材的步骤。

进一步优选为,在地下室地面与墙面的交接处做圆角形防水结构。

进一步优选为,排水及取水的步骤重复2-3次。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排出房屋建设过程中地下室部位的积水,进行防水处理后使地下室部位在使用时不容易反水。这种施工使地下室部位积水排出,更有利于地下室部位的干燥,同时使地基部位具有更稳定的沉降效果,也能够使上部建筑结构更容易建设,建设后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中用到的排水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中用到的集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中用到的导流圈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中用到的导流圈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在排水;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中用到的导流圈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在取水;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开挖地下室11;设置排水孔12;排水13;取水14;防水设置15;排水孔16;排水管17;漏水孔18;挡片19;渗水区20;集水区21;集水桶22;吸水棉23;导流圈24;收缩缝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排出房屋建设过程中地下室部位的积水,进行防水处理后使地下室部位在使用时不容易反水。这种施工使地下室部位积水排出,更有利于地下室部位的干燥,同时使地基部位具有更稳定的沉降效果,也能够使上部建筑结构更容易建设,建设后更为稳定。

如图1所示,这种地下室防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挖地下室11;

设置排水孔12:在地下室的地面的角落处向下开设排水孔16,排水孔16具有至少2m的深度;

排水13:静置,使排水孔16周边土壤内的积水渗入排水孔16中;

取水14:将排水孔16中的积水取出;

防水设置15:向排水孔16内浇筑混凝土将排水孔16封堵并与地下室地面平齐,在地下室地面进行防水处理。

上述步骤只是地下室防排水13施工步骤的其中一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常规的步骤在其中。

这种施工方法中,在地下室设置排水孔,使得地下室下方土壤内的积水能够渗透并流向阻力较小的排水孔16处,有利于土壤内积水的快速排出,方便后续建设施工的进展。

在排水13及取水14后,进行防水的设置,一系列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房屋、地下室等主体建筑结构的施工。

设置排水孔后在排水孔16内设置排水管17,排水管17的侧壁具有漏水孔18。排水管17为金属管材,设置在排水孔16内,使积水穿过漏水孔18流入排水管17中,方便积水的流动,同时方便积水的收集,使深入排水孔16的积水不会继续向下渗透。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管17为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排水管17的顶部具有环形的片状的挡片19,所述挡片19放置在地下室的地面上。

将排水管17设置为具有挡片19的结构,使其方便放置,并且在排水13及取水14结束后方便将排水管17从排水孔16内取出,并且设置在排水孔16内之后不容易倾倒。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管17自上而下分为渗水区20及集水区21,渗水区20高度为集水区21高度的3-4倍;所述漏水孔18设于渗水区20的侧壁;

将排水管17设置入排水孔16后在排水管17内放置集水桶22,集水桶22的开口朝上设置,且集水桶22的顶部边缘置于渗水区20以下;排水管17具有半圆形的底部,在集水桶22的底部贴合有吸水棉23;

将集水桶22设置入排水管17后,在排水管17内设置导流圈24;导流圈24为环形结构,导流圈24的断面为弧形,导流圈24的顶部外径较大、底部外径较小,且导流圈24的外径与排水管17的内径适配,导流圈24的内径小于集水桶22的内径;设置导流圈24时,将导流圈24向下插入排水管17,将导流圈24向下推入渗水区20下方,使导流圈24的上部位于集水桶22的上方,导流圈24的下部位于集水桶22顶部边缘的下方;使积水沿导流圈24的侧壁流入集水桶22内;

导流圈24顶部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个收缩缝25;

在取水14时,向下推动导流圈24使导流圈24的顶部边缘卡入集水桶22的内部,用钩状工具伸入排水管17勾住导流圈24的边缘将导流圈24及集水桶22取出排水管17,并排出集水桶22内的积水以及吸水棉23内的积水。

通过将排水管17分为两个不同区域,有利于积水的流动,方便积水的收集。漏水孔18设置在渗水区20,同时将集水桶22设置在渗水区20的下方,使积水流入排水管17后能够流入下方的集水桶22内。部分积水沿着排水管17的侧壁流入排水管17的底部,将排水管17底部设置为半圆形,并在集水桶22底部设置吸水棉23,使流入排水管17底部的积水能够较为彻底地被吸水棉23所吸收,从而更为彻底地将积水清除。

导流圈24设置在排水管17内,并位于渗水区20及集水区21之间。导流圈24顶部边缘与排水管17内壁贴合,导流圈24底部边缘伸入集水桶22内部,使流入排水管17的积水能够更为彻底地沿着导流圈24的边缘流动,进而流入集水桶22内。通过这样的设置,使积水能够更为彻底地被清除,同时集水桶22与排水管17之间的间隙能够设置的较为宽松,有利于集水桶22的放置及取出。

导流圈24顶部设置的收缩缝25,使导流圈24的顶部直径能够改变,方便进入集水桶22内。在本施工方法中,在需要取出集水桶22时,向下推动导流圈24使其进入集水桶22内部,使导流圈24及集水桶22形成一体结构。通过钩状的工具能够方便地勾住导流圈24的底部边缘,向上拉动工具就能够将集水桶22及导流圈24一起带出。带出排水管17后,由于导流圈24进入集水桶22的深度较小,因此能够方便地将导流圈24从集水桶22内取出,之后将集水桶22内的积水倒出,拧干吸水棉23上的积水。再将集水桶22放入排水管17,再将导流圈24放置初始位置,继续积水的收集。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积水能够彻底流入集水桶22进而排出,同时又方便导流圈24及集水桶22的取出,同时又能够循环地进行积水的收集,使排水13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且集水桶22取出的时间较短,积水不会在排水管17底部堆积过多,有利于积水的彻底排出。

导流圈24用金属制成。金属制成的导流圈24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韧性,能够产生形变并具有弹性。

进行防水处理时包括在地下室地面铺设防水卷材的步骤。设置防水卷材能够起到防水作用。

在地下室地面与墙面的交接处做圆角形防水结构。圆角形防水结构有利于对地面与墙面处进行放水保护,防水效果好。

排水13及取水14的步骤重复2-3次。重复多次之后使得地下室区域的积水能够较为彻底地排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