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40284发布日期:2018-12-28 20:5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桩、方桩、异形桩等预制桩、复合桩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存在桩打压(振)不下去、爆桩等沉桩困难,采用普通的空心桩技术,又影响桩的承载力;施工工艺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效果好的桩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就位、沉管、植入预制桩、填充空隙步骤;所述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是:

所述填充空隙是填充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空心桩内预制桩外侧的空隙空间;具体方法:a)上拔外管护筒,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预制桩外侧间的空隙空间逐渐显露出来,填入的填充料通过空腔通道下落、填充空隙空间。

填充空隙时,在步骤a)后,还进行步骤b)操作,步骤b)为:下插外管护筒,压实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预制桩外侧的填充料。

填充空隙时,在步骤b)后,还进行步骤c)操作,步骤c)为:交互步骤a)、b),挤密预制桩周边的土体。

步骤a)中所述填入的填充料通过空腔通道下落、填充空隙空间的具体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方法之一:

(1)外管护筒上部环设匹配的投料斗,投料斗下端接布置在外管护筒外侧的空心钢管,形成外管外空腔;填充料经投料斗、空心钢管下落下来,填充空隙空间;

(2)外管护筒内壁与空心桩内的预制桩顶部与外管护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进料口、所述预制桩下部外侧与外管护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出料口,外管护筒上端为投料口,投料口也可为开设在外管护筒侧面的形式;填充料经投料口、进料口、出料口下落下来,填充空隙空间;

(3)在预制桩上设置填充料下落空腔或在外管护筒壁上设置填充料下落空腔,在所述填充料下落空腔的上下部分别设置进料口、出料口,填充料经进料口、填充料下落空腔、出料口下来,填充空隙空间。

步骤(1)中所述空心钢管下端开口处,设置活瓣或塞;外管下沉进入土体时,土体顶住活瓣或塞;外管上升离开土体时,活瓣或塞因自重或外力打开,形成出料口。

步骤(1)中所述空心钢管的下端出料口设在外管外侧;或空心钢管的下端进入外管后,出料口位于外管内侧。

在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时,采用内沉管系统吊紧、顶紧、抱紧或压紧预制桩,以保证预制桩的垂直同心度。

所述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是:上提外管内的内沉管系统出外管护筒,形成外管护筒的空心桩,再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在填充空隙时,还进一步进行注浆操作,填充空隙。

本发明在沉管(采用內夯交互法或内压交互法或其他现有方法)后形成的空心桩植入预制桩,解决了地层变化引起桩打压振不下去的沉桩困难,又避免了预制桩沉桩过程中的爆桩;通过填充压实挤密外管护筒成孔土壁与空心桩内预制桩外侧的空隙空间,以土为本,处理好预制桩外侧与周边土体的关系,保证和提高了桩侧摩擦力;通过內夯、内压、內夯内压交互工艺,內夯、内压、填充、压实、挤密、置换、封底、扩底,处理好预制桩端与桩端土体的关系,保证和提高了桩端承载力;可根据施工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各种材料,选配性价比高的填充料,改良土体。本发明因地制宜,继承了传统工艺好的部分,解决了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了施工方便、效果优良的管桩、方桩、异形桩等预制桩的施工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就位、沉管、植入预制桩、填充空隙步骤;所述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是:上提外管内的内沉管系统出外管护筒,形成外管护筒的空心桩,再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在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时,采用内沉管系统吊紧、顶紧、抱紧或压紧预制桩,以保证预制桩的垂直同心度。

所述就位、沉管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方法或已公开专利文献中的方法;

所述填充空隙是填充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空心桩内预制桩外侧的空隙空间;具体方法:a)上拔外管护筒,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预制桩外侧间的空隙空间逐渐显露出来,填入的填充料通过空腔通道下落、填充空隙空间。

填充空隙时,在步骤a)后,还进行步骤b)操作,步骤b)为:下插外管护筒,压实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预制桩外侧的填充料。

填充空隙时,在步骤b)后,还进行步骤c)操作,步骤c)为:交互步骤a)、b),挤密预制桩周边的土体。

步骤a)中所述填入的填充料通过空腔通道下落、填充空隙空间的具体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方法之一:

(1)外管护筒上部环设匹配的投料斗,投料斗下端接布置在外管护筒外侧的空心钢管,形成外管外空腔;填充料经投料斗、空心钢管下落下来,填充空隙空间;

(2)外管护筒内壁与空心桩内的预制桩顶部与外管护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进料口、所述预制桩下部外侧与外管护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出料口,外管护筒上端为投料口,投料口也可为开设在外管护筒侧面的形式;填充料经投料口、进料口、出料口下落下来,填充空隙空间;

(3)在预制桩上设置填充料下落空腔或在外管护筒壁上设置填充料下落空腔,在所述填充料下落空腔的上下部分别设置进料口、出料口,填充料经进料口、填充料下落空腔、出料口下来,填充空隙空间。

步骤(1)中所述空心钢管下端开口处,设置活瓣或塞;外管下沉进入土体时,土体顶住活瓣或塞;外管上升离开土体时,活瓣或塞因自重或外力打开,形成出料口。

步骤(1)中所述空心钢管的下端出料口设在外管外侧;或空心钢管的下端进入外管后,出料口位于外管内侧。

在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时,可以采用内沉管系统吊紧、顶紧、抱紧或压紧预制桩,以保证预制桩的垂直同心度。

所述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是:上提外管内的内沉管系统出外管护筒,形成外管护筒的空心桩,再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在填充空隙时,还进一步进行注浆操作,填充空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就位、沉管、植入预制桩、填充空隙步骤;所述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是:上提外管内的内沉管系统出外管护筒,形成外管护筒的空心桩,再植入预制桩至空心桩内;所述填充空隙是填充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空心桩内预制桩外侧的空隙空间;具体方法:a)上拔外管护筒,外管护筒外侧成孔土壁与预制桩外侧间的空隙空间逐渐显露出来,填入的填充料通过空腔通道下落、填充空隙空间。本发明施工方便、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新;刘建刚;余淑芬;曹建彬;薛晓红;童金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建新
技术研发日:2018.09.17
技术公布日:2018.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