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7625发布日期:2019-01-05 09:4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偏远山区,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饮用水短缺,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作为自然界中的优质淡水资源,回收利用雨水不仅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还能缓解水资源危机。然而雨水中含有杂质、泥沙、重金属、有机物和细菌,氨氮的含量也较多,直接使用雨水还是存在水质太差的问题。现有的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大多数只是单纯的收集,或者回收得到的雨水的水质不达标,从而导致回收得到的雨水的使用范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解决目前回收的雨水水质太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雨水净化单元和雨水过滤单元,其中,

所述雨水净化单元包括蓄排水层、无纺布滤水层、种植层、容器,所述容器上端开口、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蓄排水层、无纺布滤水层、种植层由容器底部至其开口端依次层叠内置于所述容器;

所述雨水过滤单元包括滤料层、分流过滤器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净水管道相通,所述滤料层、分流过滤器由壳体底部至顶部依次层叠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分流过滤器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正对所述滤料层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净化层和滤料层的过滤,污染物去除率较高,保证了收集的雨水的水质;能有效利用收集的雨水,实现大部分生活杂用水的供给,减少的自来水的引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雨水净化单元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雨水过滤单元的剖视图。

上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雨水管道、2-雨水净化单元、3-雨水过滤单元、4-杂质出口、11-雨水管道出水口、21-种植层、22-无纺布滤水层、23-蓄排水层、24-容器、31-分流过滤器、32-滤料层、33-壳体、34-净水管道、311-入水管、312-支管、313-除渣管、321-岩石层、322-瓜米石层、323-椰壳活性炭层、324-粗砂层、325-石英砂层、326-竹炭层和327-石棉网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雨水管道1、雨水净化单元2和雨水过滤单元3,雨水管道1将雨水导向雨水净化单元2,雨水净化单元2和雨水过滤单元3通过管道相连,雨水经过雨水净化单元2和雨水过滤单元3的净化和过滤,净水通过净水管道流向蓄水单元。

如图2所示,雨水净化单元2包括蓄排水层23、无纺布滤水层22、种植层21、容器24,容器24上端开口、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水口,蓄排水层23、无纺布滤水层22、种植层21由容器底部至其开口端依次层叠内置于容器24;

如图3所示,雨水过滤单元3包括分流过滤器31、滤料层32和壳体33,壳体33的底部与净水管道34相通,滤料层32、分流过滤器31由壳体底部至顶部依次层叠内置于壳体内;分流过滤器的一端设有入水管311,与出水口相连,分流过滤器31另一端设有支管312,支管312正对滤料层32上表面;初滤水经过滤料层32的过滤,沿净水管道33流向蓄水单元。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雨水过滤单元3还包括一除渣管313,其一端与分流过滤器的除渣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滤料层32和壳体33;除渣管313与杂质出口4相通,将杂质排出。

雨水管道出水口11将雨水导向种植层21,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雨水管道出水口11最底端比种植层21高3~5cm,使雨水沿雨水管道出水口11导向种植层21时减少水流的冲力。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雨水管道的出水口11沿竖直向下倾斜45°,以降低雨水管道中雨水的流速,保证出水口水流不冲散土壤。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容器24为土工膜形成的一端开口容器,土工膜将蓄排水层23、无纺布滤水层22和种植层21的周面包裹,出水口沿蓄排水层23的周面开设。土工膜为pe聚乙烯土工膜,可保证容器的延伸性强、防渗隔水效果好。

种植层21位于水平地面,其下方依次为无纺布滤水层22、蓄排水层23。种植层21可采用千屈菜、紫花地丁等喜湿润、不择土壤、适应性强的植物;若选用千屈菜,则种植密度为16~25株/平方米;若选用紫花地丁,则种植密度为40~50株/平方米。无纺布滤水层22采用60g/平方米的聚酯无纺布;蓄排水层23采用pp材质蓄排水板。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无纺布滤水层水平铺于种植层下方10~15cm处。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容器24侧壁底部开设的出水口为直径10cm的圆形出水口。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分流过滤器31一侧的入水管311为沿水平方向向上倾斜5°的入水管,以保证较纯净雨水在流经入水口后沿管壁流下。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滤料层32为多层结构,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岩石层321、瓜米石层322、椰壳活性炭层323、粗砂层324、石英砂层325和竹炭层326,每层之间均设置有石棉网隔层327。石棉隔层327的采用既增加了分层效果,使滤料层32不易于相互穿透,又增加了滤料对微生物的附着能力,拆卸更换方便,易于管理维护。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岩石层321的厚度为40cm,瓜米石层322的厚度为30cm,椰壳活性炭层323的厚度为5cm,粗砂层324的厚度为20cm,石英砂层325的厚度为20cm,竹炭层326的厚度为5cm,石棉网隔层327的厚度为5~10cm,滤料层32总厚度为145~170cm,岩石层321、瓜米石层322、椰壳活性炭层323、粗砂层324、石英砂层325、竹炭层326以及五层石棉网隔层327的总厚度不超过滤料层32总厚度。通过调整滤料层32内的填料填充率和密实度、填充种类和顺序等,使填料在装置内具有一定的滚动、摩擦效应,能促进滤料的物理过滤效果,应用天然原料椰壳活性炭和竹炭,使装置的过滤和吸附效果更强,滤出水质更好。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岩石层321由卵石和/或砾石组成,卵石和砾石的粒径为16.0~32.0mm,瓜米石层322中瓜米石的粒径为2.0~16.0mm,粗砂层324中粗砂的粒径为1.18~2.36mm,石英砂层325中石英砂的粒径为0.3~1.0m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滤料层32底部的净水管道为直径为5cm的圆形管道,净水通过净水管道34流向蓄水单元,滤料层32与净水管道34相连接处设有网状金属板,网状金属板的周向与净水管道34的内壁相抵接,以覆盖净水出口,防止滤料层32最下层的竹炭颗粒漏出。

滤料层32和雨水过滤单元3底部之间的空间采用不透水的材料材料填充,只要保证水不会流出滤料层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分流过滤器31采用中国专利cn106760260a中的一种集雨型快速滤过装置作为分流过滤器,初滤水经过管道流进分流过滤器,沿管壁留下的初滤水通过分流过滤器的支管312流进滤料层32,杂质及泥沙掉通过分流过滤器的除渣端掉进除渣管313进入滤料层32中心的管道内,进而通过杂质出口4排出。

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种植层21以下部分均为覆土式。

工作原理: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管道1导向种植层21,雨水经过种植层21、无纺布滤水层22和蓄排水层23的净化,再通过入水管311将初滤水导入分流过滤器31中,分流过滤器31通过一支管312将初滤水导入滤料层32,经过滤料层32的层层过滤,将干净的水通过净水管道34流向蓄水单元;而杂质及泥沙掉则通过除渣管313,再通过杂质出口4排出。

初期雨水经过本装置的一系列过滤处理,使雨水中杂质、泥沙的去除率高达97%。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0%,细菌总数去除率在50%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也较好,保证了所收集雨水的水质。本装置的结构简单、不占用空间,操作易行运行,过程中无需外加动力装置,具备节能环保优势,在生态居住区及广大农居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