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7029发布日期:2019-01-14 19: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针对大流域泄洪河道生态防洪调蓄,国内外都有相应的研究及应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保护泄洪河道下游洪泛区概念。世界各国提出了洪泛区保护法规,如美国的洪泛区定义为100年重现期洪水的淹没范围。洪泛区的保护从广义上来说是后续泄洪河道设计的一个指导准则,而针对目前城市泄洪河道,尤其是人类活动侵占原有大部分洪泛缓冲植被区后,具体的泄洪方式也因为河道情况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

目前大部分城市滨河泄洪道植被调蓄必然是需要结合现有的泄洪防护边坡,因此可以看到沿泄洪河道生态调蓄系统包括了人工湿地调蓄系统,如雨洪公园;沿河护坡绿化;小型植物浮岛净化等。这些技术旨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但在实际运用中植被的净化调蓄效果并不理想,如人工湿地功能退化、护坡绿化单一、植被净化效果不明显等都大大影响了实际调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包括:沼泽湿地植物调蓄系统、组合型生态浮岛植物调蓄系统、复合型生态绿坡调蓄系统,

所述沼泽湿地植物调蓄系统设置于河道两侧以及河道底部,根据水位高度来种植植物;

所述组合型生态浮岛植物调蓄系统设置于河道中,其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生态浮岛载体、植物种植篮、、水下固定装置、多种水生植物以及附着在生态浮岛载体上的微生物;

所述复合型生态绿坡调蓄系统设置在岸边上以及靠近岸边的河道中,其包括常水位以上的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调蓄系统、常水位以下的生态护石块护坡调蓄系统。

优选的是,所述沼泽湿地植物调蓄系统中种植植物包括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浮岛载体是由抗氧化防uv的pe材料制成,且在其表面覆盖有供微生物附着的生物膜。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浮岛载体为正六边形,且在其边缘间隔设置有外凸卡扣和内凹自嵌锁槽,外凸卡扣与内凹自嵌锁槽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浮岛载体上开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内均分设置有3个l型卡槽。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种植篮外部设置有3个凸块,通过所述凸块与所述l型卡槽配合,所述植物种植篮嵌入在所述生态浮岛载体上的圆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水下固定装置包括埋入水底的镀锌钢管,以及随水体的浮力在所述镀锌钢管内自由升降的pvc管。

优选的是,所述pvc管与所述生态浮岛载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调蓄系统包括植物生态混凝土浇筑的菱形护坡结构以及在菱形内部种植的植物。

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护石块护坡调蓄系统中的护石块为互锁式结构,内部设置有散体材料填充孔及植生孔,护石块表面设置有植生槽,护石块之间采用竖向连接螺杆连接成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切实达到净化水质,在河道常水位或枯水期为沿河生物提供水源,在丰水期能够有效调蓄洪水,从而能够高效恢复河道生态、缓解雨洪,形成生态、友好的滨河空间,同时可以美化河道周围的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调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生态护石块护坡调蓄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复合型生态浮岛单个生态浮岛载体的结构图;

图6为图5中b处另一视角的放大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复合型生态浮岛植物种植篮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2—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上的植物;3—生态护石块护坡;4—挺水植物;5—沉水植物;6—漂浮植物;7—生态浮岛载体;8—镀锌钢管;9—pvc管;10—植物种植篮;11—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上菱形边框结构;12—菱形中间种植的植物;13—护石块;14—散体材料填充孔;15—竖向护石块连接锚杆;16—植生槽;17—护石块内植生孔;18—预埋螺杆;71—生态浮岛载体上的外凸卡扣;72—生态浮岛载体上的内凹自嵌锁槽凹槽;73—生态浮岛载体上的圆孔;74—生态浮岛载体上l型卡槽;101—种植篮上的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泄洪河道植被调蓄系统,包括:沼泽湿地植物调蓄系统、组合型生态浮岛植物调蓄系统、复合型生态绿坡调蓄系统,沼泽湿地植物调蓄系统设置于河道两侧以及河道底部,根据水位高度来种植植物。

如图1所示,沼泽湿地植物调蓄系统中种植植物包括漂浮植物6、挺水植物4、沉水植物5。漂浮植物6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以营养生长为主,故对水中氮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要高;挺水植物4根系发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水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吸收都比较丰富,其中挺水植物4的根部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沉水植物5用作湿地沼泽植物调蓄系统中强化稳定植物,以提高出水水质。

如图1所示,组合型生态浮岛植物调蓄系统设置于河道中,其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生态浮岛载体7、植物种植篮10、水下固定装置、多种水生植物以及附着在生态浮岛载体上的微生物。

如图5-7所示,生态浮岛载体7是由抗氧化防uv的pe材料制成,且在其表面覆盖有供微生物附着的生物膜,以该生物膜为载体的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另外投放鱼类、底栖动物及浮游动物建立微生物系统;生态浮岛载体7为正六边形,且在其边缘间隔设置有外凸卡扣71和内凹自嵌锁槽72,外凸卡扣与内凹自嵌锁槽形状相适配,配合形状为燕尾型槽或者t型槽,这样使生态浮岛载体7连接紧密,不容易被水流冲散或者发生碰撞,使生态浮岛在河流中更稳固;生态浮岛载体7上开设有若干圆孔73,圆孔73内均分设置有3个l型卡槽74,植物种植篮10外部设置有3个凸块101,植物种植篮10中的凸块101沿生态浮岛载体7上l型卡槽74中竖直槽放入圆孔73中,植物种植篮10放到最底下时,旋转植物种植篮10,使植物种植篮10中的凸块101卡在l型卡槽74的水平槽内,这样不仅安装简单,而且使植物种植篮10与生态浮岛7连接更加紧固,不会因为水流波浪增大而脱离生态浮岛7;生态浮岛7下面在河道底部埋入镀锌钢管8,镀锌钢管8中设置有在镀锌钢管中可伸缩的pvc管9,随着水位的改变,pvc管9镀锌钢管8内自由升降;pvc管9与生态浮岛载体7固定连接,使得生态浮岛固定在该河道,不会随河流飘动。

如图1所示,复合型生态绿坡调蓄系统设置在岸边上以及靠近岸边的河道中,其包括常水位以上的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调蓄系统、常水位以下的生态护石块护坡调蓄系统。

如图2-3所示,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1用生态混凝土浇筑成菱形状,通过生态混凝土的自重,使得整个护坡结构更加稳固,利用菱形中间种植植物12,利用植物的根系的力学效应,深根锚固和浅根加筋,使植物根系在土体中形成盘根错节的立体结构,让护坡结构更加稳定;菱形边框设置成一边凸起的形状,下雨时,可以起到削弱溅蚀和控制径流的效果,防止水土流失。

如图5所示,生态护石块护坡3采用透水混凝土砌筑水下混凝土挡墙,砌筑时在挡墙临水侧垂直于墙面均匀预埋螺杆18,透水混凝土挡墙养护完成后,在预埋螺杆18上安装护石块13,护石块13采用混凝土预制,为互锁式结构,表面4开凿植生槽16,安装时在散体材料填充孔14内填充碎石,增强结构稳定性,并在护石块内置植生孔17内种植相关水生植物,最后通过竖向护石块连接锚杆15将护石块13连接成整体。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