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放灌溉渠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8389发布日期:2019-01-29 17:3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放灌溉渠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利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放灌溉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中的水利灌溉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收与否,因此,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灌溉水渠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一种,实现的是最后一公里灌溉。传统的灌溉水渠大多通过采用现场混凝土浇建方式,缺点是修建成本高,工期长,也严重破坏生产环境,且易损坏而不易维修。后来,开始有人使用预制混凝土水渠或者预制塑料水渠建造灌溉水渠。

现有的预制式灌溉渠包括步骤为:(1)施工准备;(2)渠槽开挖;(3)混凝土u型槽预制;(4)混凝土u型槽放置在渠槽中;(5)两段混凝土u型槽之间通入钢筋进行连接,形成混凝土u型槽组合段;(6)混凝土u型槽组合段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7)灌溉渠外观检测及放水试验;(8)交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两段混凝土u型槽连接,需对开挖的渠槽进行压平整,但是渠槽的底面无法完全达到平整状态,存在一定的高度误差,当两段混凝土u型槽之间通入钢筋进行连接时,混凝土u型槽与渠槽的底面可能存在虚接触,导致整段灌溉渠承载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吊放灌溉渠施工方法,能消除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的高度误差带来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渠段能完全作用在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上,进而使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相互连接牢固,提高整段灌溉渠的承载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放灌溉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施工准备;

b、土方开挖,形成灌溉渠施工段,再对灌溉渠施工段进行土壤回填并压实平整;

c、混凝土渠段预制:先在定型模板的底部放置两块相互平行的钢板,再在定型模板中灌入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一体成型;

d、混凝土渠段与渠段对接装置安装:先切割出等长的底板,底板的长度与混凝土渠段的长度相同,再在每根底板的两端均焊接扣块,接着在不同块的底板的相邻两个扣块之间安装对接调整机构,对接调整机构包括对接底座和对接板,将对接底座的螺纹杆通入到扣块的第一通孔中,再在螺纹杆上拧入螺母,然后在不同块的底板的相邻两个扣块之间焊接连接板,完成渠段对接装置的安装,再将渠段对接装置的底板与混凝土渠段的钢板之间焊接固定,形成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

e、逐个对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清水冲洗;

f、在灌溉渠施工段中放置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采用吊车将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逐个放置到灌溉渠施工段上,再对放置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阿拉伯数字标号;

g、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按照标号顺序进行连接,先对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调整位置,再对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向下敲打,然后对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底座的螺纹杆在扣块的第一通孔中转动,使得对接板保持竖直状态,再将螺纹杆上的螺母拧紧在扣块的内侧上,然后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调整位置,将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连接板与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连接板紧贴,再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向下敲打,然后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底座的螺纹杆在扣块的第一通孔中转动,使得对接板保持竖直状态,再将螺纹杆上的螺母拧紧在扣块的内侧上,然后将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板在对接底座上进行竖向位置调整,然后用顶紧螺丝将对接板固定在对接底座上,同时将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板在对接底座上进行竖向位置调整,使得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板的顶面与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板的顶面齐平,然后用顶紧螺丝将对接板固定在对接底座上,再在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板的安装孔与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板的安装孔之间通入钢筋,并将钢筋与对接板进行焊接固定,完成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和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连接,采用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和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的连接方式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和3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进行连接,如此循环,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

h、在混凝土渠段与灌溉渠施工段之间的区域填入土壤,并压实整平,再在土壤层的最外侧浇筑混凝土,作为垫层;

i、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区域中设置模板,再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对接段;

j、在处于灌溉渠施工段最左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设置模板,再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进水端部,同时在处于灌溉渠施工段最右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设置模板,再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排水端部;

k、放水试验,合格后进行交工验收。

进一步,在步骤f中,在采用吊车将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逐个放置到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处前,在灌溉渠施工段处放置隔板,相邻两块隔板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两块隔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总长度,当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均放置在灌溉渠施工段中的相邻两块隔板之间区域中时,将隔板进行回收。设置隔板目的是为了圈出放置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区域,使得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吊放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操作距离。

进一步,在步骤f中,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40cm之间,避免吊放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时出现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之间碰撞现象。

进一步,在步骤g中,当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均连接完成后,在扣块的第二通孔中通入连接杆,再将连接杆与扣块进行焊接,然后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杆之间绕设铁丝,使得连接杆之间连接。不但能进一步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连接,增加整体性,而且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区域浇筑混凝土时,连接杆、扣块和混凝土能良好地结合,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区域的混凝土强度。

进一步,在步骤g中,当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均连接完成后,在混凝土渠段与灌溉渠施工段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渠段的底面紧贴,支撑板的底部插入到灌溉渠施工段的土壤中。支撑板对混凝土渠段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在混凝土渠段与灌溉渠施工段之间的区域的最外侧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混凝土渠段与渠段对接装置安装,形成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将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作为做基础的施工单元。为了使得混凝土渠段与渠段对接装置安装牢固,在定型模板的底部放置两块相互平行的钢板,再在定型模板中灌入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一体成型,然后将渠段对接装置的底板与混凝土渠段的钢板之间焊接固定,形成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吊车的作用点作用在渠段对接装置的底板上,防止在吊放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时混凝土渠段出现损坏现象,而且通过在扣块上施力,便于控制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处于吊放时的平衡性。

本发明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时,将处于左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与处于右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连接板相互连接。本发明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时,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倾斜,可将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对接底座的螺纹杆在扣块的第一通孔中转动,使得对接板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再将螺纹杆上的螺母拧紧在扣块的内侧上。当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不平整而存在一定的高度误差时,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存在高度差,此时可将对接板在对接底座上进行竖向位置调整,使得处于左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连接板上的安装孔与处于右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连接板上的安装孔相互对准,再在安装孔之间通入钢筋,并将钢筋与对接板进行焊接固定,完成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本发明能消除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的高度误差带来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渠段能完全作用在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上,进而使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相互连接牢固,提高整段灌溉渠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混凝土渠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渠段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底板与扣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对接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混凝土渠段与渠段对接装置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两块对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灌溉渠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渠段;2-钢板;3-底板;4-扣块;5-对接调整机构;6-连接板;7-对接底座;8-对接板;9-螺纹杆;10-螺母;11-安装孔;12-顶紧螺丝;13-第二通孔;14-第一通孔;15-钢筋;16-连接杆;17-垫层;18-混凝土对接段;19-混凝土进水端部;20-混凝土排水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吊放灌溉渠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工准备: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配,同时对施工工具和施工材料进行准备,并对施工周期进行具体规划。

b、土方开挖,形成灌溉渠施工段,再对灌溉渠施工段进行土壤回填并压实平整。

c、混凝土渠段1预制:先在定型模板的底部放置两块相互平行的钢板2,再在定型模板中灌入混凝土,钢板2与混凝土一体成型。

d、混凝土渠段1与渠段对接装置安装:先切割出等长的底板3,底板3的长度与混凝土渠段1的长度相同,再在每根底板3的两端均焊接扣块4。接着在不同块的底板3的相邻两个扣块4之间安装对接调整机构5,对接调整机构5包括对接底座7和对接板8,将对接底座7的螺纹杆9通入到扣块4的第一通孔14中,再在螺纹杆9上拧入螺母10,然后在不同块的底板3的相邻两个扣块4之间焊接连接板6,完成渠段对接装置的安装。再将渠段对接装置的底板3与混凝土渠段1的钢板2之间焊接固定,形成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

e、逐个对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清水冲洗。

f、在灌溉渠施工段中放置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采用吊车将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逐个放置到灌溉渠施工段上,可通过在扣块4上施力,便于控制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处于吊放时的平衡性。再对放置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阿拉伯数字标号。

在采用吊车将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逐个放置到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处前,在灌溉渠施工段处放置隔板,相邻两块隔板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两块隔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总长度,当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均放置在灌溉渠施工段中的相邻两块隔板之间区域中时,将隔板进行回收。设置隔板目的是为了圈出放置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区域,使得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吊放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操作距离。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40cm之间,避免吊放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时出现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之间碰撞现象。

g、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按照标号顺序进行连接,先对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调整位置,再对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向下敲打,然后对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底座7的螺纹杆9在扣块4的第一通孔14中转动,使得对接板8保持竖直状态,再将螺纹杆9上的螺母10拧紧在扣块4的内侧上。然后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调整位置,将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连接板6与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连接板6紧贴,再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向下敲打,然后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底座7的螺纹杆9在扣块4的第一通孔14中转动,使得对接板8保持竖直状态,再将螺纹杆9上的螺母10拧紧在扣块4的内侧上。然后将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板8在对接底座7上进行竖向位置调整,然后用顶紧螺丝12将对接板8固定在对接底座7上,同时将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板8在对接底座7上进行竖向位置调整,使得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板8的顶面与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板8的顶面齐平,然后用顶紧螺丝12将对接板8固定在对接底座7上,再在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右端的对接板8的安装孔与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左端的对接板8的安装孔11之间通入钢筋15,并将钢筋15与对接板8进行焊接固定,完成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和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连接。

采用1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和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的连接方式对2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和3号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进行连接,如此循环,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连接。

当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均连接完成后,在扣块4的第二通孔13中通入连接杆16,再将连接杆16与扣块4进行焊接,然后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杆16之间绕设铁丝,使得连接杆16之间连接。不但能进一步将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进行连接,增加整体性,而且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区域浇筑混凝土时,连接杆16、扣块4和混凝土能良好地结合,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区域的混凝土强度。

当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均连接完成后,在混凝土渠段1与灌溉渠施工段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渠段1的底面紧贴,支撑板的底部插入到灌溉渠施工段的土壤中。支撑板对混凝土渠段1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在混凝土渠段1与灌溉渠施工段之间的区域的最外侧浇筑混凝土。

h、在混凝土渠段1与灌溉渠施工段之间的区域填入土壤,并压实整平,再在土壤层的最外侧浇筑混凝土,作为垫层17。

i、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连接区域中设置模板,再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对接段18。

j、在处于灌溉渠施工段最左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左端设置模板,再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进水端部19。同时在处于灌溉渠施工段最右侧的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的右端设置模板,再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混凝土排水端部20。

k、放水试验,合格后进行交工验收。

本发明能消除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的高度误差带来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渠段1能完全作用在灌溉渠施工段的底面上,进而使相邻两个混凝土渠段组合单元相互连接牢固,提高整段灌溉渠的承载能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