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基础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0024发布日期:2019-05-03 21:42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河道基础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基础砖。



背景技术:

砖是一种建筑材料,外观呈长方体小块状,是构成墙体主要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材质的砖应用于不同领域。为了便于清理和保护河道或沟渠,人们会在河道或沟渠的底部铺砖,目前,大都采用混凝土砖、混凝土壁或砌砖为主施工,这是优先重视土壤稳定和倾斜面保护的结果。现有的混凝土砖一般为方块的实心形,其内部没有孔隙,一般由水泥、骨料、砂和水制成。混凝土浇筑是将两块砖之间浇注水泥使其两者连接成一体,砖为实心重量较重,操作不便,也不容易拆除,所产生的成本较高,建造工程巨大所花费的时间也较长,且因浇注成一体使得强度不高,稳定性差,使用寿命较短;年久水土流失变窄变浅,淤泥横灌,荆棘纵横,有的河道已堵塞,有的地方鱼虾绝种。河道底部基础都是现场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受地下水位影响,需要净水处理;当铺设在河道或沟渠底部的砖,经过河道或沟渠中河水长时间的冲刷,水泥容易被地下水稀释;现场施工现浇,产生污染,工程进度为野外作业,受环境影响大,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混凝土板使水体与地下水体完全隔离,不利于生态的交换,同时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中国专利cn201610338992.8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防渗结构和施工方法,包括河道边坡防渗结构和河道底部防渗结构,河道边坡防渗结构包括基础层、黏性土层和护坡砖层,由自下而上设置在河道边坡上的基础层、黏性土层和铰接式护坡砖层,河道底部防渗结构采用混凝土结构或膨润防水毯,膨润防水毯包括基层、防渗层和保护层,由自下而上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基层、防渗层和保护层。河道底部防渗结构在河道底部平铺,防渗结构与泥土结合牢固度不够,施工难度大,常年受河水冲击,容易老化损坏,将河水与泥土分离,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中国专利cn201220743371.5公开了一种河道地面砖,包括第一矩形砖体,第一矩形砖体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起的第一卡耳或凹下的第一卡槽。砖体安装困难,砖体完整没有孔隙,安装时淤泥不利于排出,费时费力,同时将河水与泥土隔开,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铺设在河道或沟渠底部,并且不会被水冲走,现场安装快捷,安全稳定,带有生态通道的河道基础砖。所述河道基础砖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内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为外凸设置;所述上表面设有贯通孔(6);其中,安装时,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靠近所述迎水面的一侧设有阻滑埂(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或所述第二侧面内部设有加强筋(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8)底部设有锥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靠近所述迎水面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后挡土面的一侧设有凹槽(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两端设有圆弧形阻滑埂(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迎水面和/或所述后挡土面设有通孔(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或所述第二侧面设有通孔(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表面至少部分被挖空,所述河道基础砖具有空腔。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河道基础砖组成的基体。所述基体为可弯曲的。

本发明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最新设计标准,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现场安装快捷,安全稳定,保养周期长,节省安装维护成本;

2.结构设计科学,两块砖之间通过内凹和外凸设置,贴合紧密,抗水流冲击能力强;

3.河道基础砖下端设有加强筋,提高承压能力;

4.贯通孔设计,安装时可以将河床上多余的淤泥挤压出来,安装平整;

5.通孔贯穿设计,形成一个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的生态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主、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h-h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g-g的剖面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i-i的剖面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装配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g-g的剖面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仰视图;

图1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后视图;

图1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左视图;

图1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右视图;

图20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河道基础砖的装配视图。

附图说明:1、凹槽;2、圆弧形阻滑埂;3、圆弧外凸面;4、圆弧内凹面;5、阻滑埂;6、贯通孔;7、通孔;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地或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0所示,一种河道基础砖,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迎水面、后挡土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内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为外凸设置。其中,安装时,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形成一个整体。

如图1和图11所示,上述第一侧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后侧面(又称为后侧),上述第二侧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前侧面(又称为前侧),上述迎水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左侧面(又称为左面),上述后挡土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右侧面(又称为右面),上述上表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上表面,上述下表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下表面(又称为底部)。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上”、“下”、“左”、“右”、“前”和“后”仅为了便于描述,并不构成限制。例如,上述迎水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右侧面,上述后挡土面可以为河道基础砖的左侧面。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一种河道基础砖后侧采用内凹圆弧设计,例如,圆弧内凹面4;河道基础砖前侧为外凸圆弧设计,例如,圆弧外凸面3。

安装时,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例如,第一河道基础砖和第二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外凸面3和圆弧内凹面4相互配合使得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形成一个整体。具体地,第一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外凸面3可以卡进第二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内凹面4。进而,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的圆弧半径可以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锁扣,圆弧内凹面4设有凸起(附图中未标记),圆弧外凸面3设有凹扣(附图中未标记),凸起和凹扣相配合。

应当理解的是,三块以上的河道基础砖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如图10所示,多块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外凸面3和圆弧内凹面4可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基体。基体为可弯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可以根据河道弯曲的情况,相应地弯曲。

河道基础砖的下表面被挖空,从而河道基础砖内部具有空腔。安装时,河道底部的淤泥等物质可以进入河道基础砖的内部,从而使河道基础砖的安装更加稳固。

河道基础砖上表面设有贯通孔6。安装时,河道底部的淤泥等物质可以从贯通孔6溢出,使河道基础砖安装地更平整。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表面可以设有多个贯通孔6,例如四个。

河道基础砖的左面和右面内部可以设有加强筋8。加强筋8用于提高单体承重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8上端为弧形结构,圆弧半径与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的半径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8下端可以设有锥度,便于河道基础砖插入河道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河道基础砖的左面和右面可以设有相同数量的加强筋,例如三个。

河道基础砖上表面左右两侧可以设有凹槽1,圆弧内凹面4两端设有圆弧形阻滑埂2,圆弧形阻滑埂2用于安装时河道基础砖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河道基础砖左右面可以设有通孔7,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设有通孔7。通孔7贯穿整个河道基础砖,纵横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的生态通道。

实施例2

如图11-20所示,一种河道基础砖后侧采用内凹圆弧设计,例如,圆弧内凹面4;河道基础砖前侧为外凸圆弧设计,例如,圆弧外凸面3。

安装时,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例如,第一河道基础砖和第二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外凸面3和圆弧内凹面4相互配合使得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形成一个整体。具体地,第一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外凸面3可以卡进第二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内凹面4。进而,相邻两块河道基础砖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的圆弧半径可以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锁扣,圆弧内凹面4设有凸起(附图中未标记),圆弧外凸面3设有凹扣(附图中未标记),凸起和凹扣相配合。

应当理解的是,三块以上的河道基础砖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0所示,多块河道基础砖的圆弧外凸面3和圆弧内凹面4可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基体。基体为可弯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可以根据河道弯曲的情况,相应地弯曲。

河道基础砖的下表面被挖空,从而河道基础砖内部具有空腔。安装时,河道底部的淤泥等物质可以进入河道基础砖的内部,从而使河道基础砖的安装更加稳固。

河道基础砖上表面设有贯通孔6。安装时,河道底部的淤泥等物质可以从贯通孔6溢出,使河道基础砖安装地更平整。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表面可以设有多个贯通孔6,例如四个。

河道基础砖的左面和右面内部可以设有加强筋8。加强筋8用于提高单体承重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8上端为弧形结构,圆弧半径与圆弧内凹面4和圆弧外凸面3的半径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8下端可以设有锥度,便于河道基础砖插入河道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河道基础砖的左面和右面可以设有多个加强筋,例如三个。

河道基础砖上表面靠近迎水面(即,右面)的一侧设有阻滑埂5。阻滑埂5可以防止河道基础砖滑动。

以上均为本发明的优选的部分实施例,凡常规的替代或者能够实现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参数变更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