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能与保护顶部共同提升和下降的盘片组件的地面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948发布日期:2019-06-05 21:5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具有能与保护顶部共同提升和下降的盘片组件的地面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加工机,例如铣路机、回收机、稳定机或露天采矿机,其具有行驶机构和由该行驶机构承载的机器框架,其中,地面加工机具有用于地面加工的作业装置,并且其中在机器框架上设有驾驶台,驾驶台具有驾驶台底部以及具有用于控制地面加工机的至少一个功能装置的至少一个操纵装置,其中地面加工机具有在经提升的运行位置和下降的运输位置之间可相对于驾驶台底部提升和下降的保护顶部,其中地面加工机具有包括盘片的盘片组件,盘片组件具有较靠近保护顶部的上部的边缘、与上部的边缘间隔的距离保护顶部更远的下部的边缘和跨接在上部的边缘和下部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的两个侧边缘,其中盘片组件在相比于其下部的边缘更靠近其上部的边缘的上部的连接区域中与保护顶部连接并且在相比于其上部的边缘更靠近其下部的边缘的下部的连接区域中与固定在机器框架上的或/和固定在驾驶台底部上的连接基部连接。



背景技术:

申请人的呈大型铣路机形式的这种地面加工机通过名称“w200”已知。对于该地面加工机,保护顶部经由前部的和后部的连接框架如此与机器框架连接,使得保护顶部与连接框架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传动机构。前部的和后部的连接框架可分别围绕在机器横向方向(平行于俯仰轴线)上延伸的机器框架枢转轴线铰接地与机器框架连接并且可围绕与其平行的保护顶部枢转轴线铰接地与保护顶部连接。为了连接框架以及保护顶部都可在运输位置中尽可能扁平地置于机器框架上或贴靠在机器框架上,对于每个基本平坦的连接框架,机器框架枢转轴线和保护顶部枢转轴线彼此具有相同的间距。加工机的高度延伸(平行于偏转轴线)由此可明显减小,这对于在运输机器时维持最大的运输外部尺寸是有利的。

w200的保护顶部在运输位置和运行位置之间移动期间实施通过两个连接框架引导的平移运动,该平移运动沿着例如四分之一圆的运动轨道行进。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保护顶部不仅朝驾驶台底部下降或从其提升,而且同时随着靠近驾驶台底部或随着从驾驶台底部提升而沿着机器纵向方向(平行于滚动轴线)运动。

因为w200的连接框架分别承载盘片组件,随着保护顶部与驾驶台底部的间距的改变,盘片组件与驾驶台底部的间距随之改变。因为已知的w200的盘片组件与承载其的连接框架共同地围绕上述的与俯仰轴线平行的机器框架枢转轴线枢转,基本上只有盘片组件的位于机器框架枢转轴线和保护顶部之间的区域与驾驶台底部的间距随着保护顶部与驾驶台底部的间距而改变。盘片组件的紧挨机器框架枢转轴线的区域相对于驾驶台底部的间距没有改变或只是以可忽略的程度变化,甚至以与保护顶部变化相反的变化方向进行改变。但是这没有改变由连接框架承载的盘片组件的重心在已知的w200的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期间远离驾驶台底部或靠近该驾驶台底部。

在保护顶部位于运输位置中时,地面加工机的高度尺寸如此减小或可经由通过行驶机构使机器框架朝支座地基下降而如此减小,使得需要为运输维持的最大运输外部尺寸实际上也可被保持。例如在德国经装载的运输半挂车在没有特许的情况下总高度不允许超过4m。

在地面加工机中在未注意到的非使用阶段中受到破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此,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建筑工地并对停在那里的机器进行干扰。在此,有些人还试图进入到地面加工机的驾驶台中。这些人通常不是出于技术上的好奇心,而是被破坏欲驱使,因此需要使未经授权的人员很难进入驾驶台,并且还要保护可以轻易破坏的构件、例如透明的盘片以尽可能得到保护免受破坏者的攻击。

原则上通过使保护顶部从运行位置下降到运输位置中就难以进入到驾驶台中。由于保护顶部的所阐释的运动学,在已知的w200中在保护顶部的运输位置中驾驶台的盘片组件是敞开的,因此受到破坏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如此改进开头所述的地面加工机,使得其驾驶台的主要部件、诸如上述盘片组件可比在现有技术的机器中的情况更好地得到保护以免受破坏攻击。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地面加工机实现,其中盘片组件可与保护顶部共同地提升和下降,其中,盘片组件可以其下部的边缘靠近驾驶台底部并且可远离驾驶台底部地容纳在地面加工机上。

与已知的w200的上述盘片组件不同,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加工机的盘片组件在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期间不仅仅旋转地运动、即围绕上述机器枢转轴线枢转。盘片组件至少也平移地运动。因此,于是盘片组件的每个点当保护顶部处于运输位置中时比当保护顶部处于运行位置中时更靠近驾驶台底部。在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时盘片组件也可单纯地做平移运动。

在此不应排除的是,盘片组件的平移运动与旋转运动叠加,例如为了避免在盘片组件中的机械的弯曲或扭转应力。然而,通过盘片组件朝驾驶台底部的平移运动,盘片组件在保护顶部处于运输位置中时可部分地或者甚至完全地被隐藏。因此当保护顶部处于运输位置中时从外部不可接近到盘片组件并因此不能或只能以明显更大的耗费进行攻击。

在此,盘片组件可包括透明的盘片或为透明的盘片,透明的盘片例如由玻璃或由透明的塑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构成。在此,透明的塑料通常具有比玻璃更小的密度以及更不易于破裂,对此,玻璃通常是防划伤的。然而,例如当盘片组件布置在机器驾驶员的作业视野之外的区域中时,盘片组件也可作为盘片状的壁构造成不透明的(blickdicht)。

盘片组件可具有包围盘片的框架,这在运行中可使可能作用到透明的盘片上的弯曲或/和扭曲负荷减小,因为在保护顶部和机器框架之间出现的力或引起力的变形可通过盘片框架接收并且无需或至少无需完全地被盘片接收。在此,术语“盘片”理解为构型规格件(gestaltangabe)并且称为面式构件,即,基本上在一个盘片面、优选盘片平面中延伸且其厚度方向与盘片面正交地延伸。盘片沿着盘片面的尺寸在此比其厚度尺寸大四倍。

尤其盘片组件的上述侧边缘可由盘片本身形成,这有利地增大了透过盘片的视野。然而,为了使盘片组件一方面在上部的连接区域中与保护顶部连接以及另一方面在下部的连接区域中与连接基部连接,通常将需要连接装置。这种连接装置可构造在盘片框架上或与其连接。

盘片组件的下部的连接区域可与固定在机器框架上的、即基本上为了共同运动而与机器框架连接的支承构件连接或可与固定在驾驶台底部上的、即为了共同运动而与驾驶台底部连接的支承构件连接。在驾驶台底部本身与机器框架固定时,于是无需这种区分,因为于是为了共同运动而与驾驶台底部连接的每个构件也都为了共同运动而与机器框架连接。但是在驾驶台整体以及驾驶台底部布置成可相对于机器框架移位时,于是盘片组件在其下部的连接区域中优选与为了共同运动而与驾驶台底部连接的支承构件连接,从而盘片组件、保护顶部和驾驶台底部一起可为驾驶台的一部分且可与驾驶台共同地相对于机器框架移位。为了能够在本申请中检测两种情况而提及连接基部,该连接基部可根据地面加工机的设计为与机器框架固定的或/和与驾驶台底部固定的。但是因为可相对于机器框架移位地布置的驾驶台底部形成特殊情况,机器框架优选是连接基部。在本申请的意义下,在中间布置减振器的情况下只是被动微运动地与机器框架连接的驾驶台底部是与机器框架固定的驾驶台底部。

在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盘片组件在保护顶部的运行位置中并且在运输位置中以及在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中不仅与保护顶部而且与连接基部连接。优选地,盘片组件持久地、即与保护顶部相对于驾驶台底部占据的高度位置无关地与保护顶部和连接基部连接。

在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期间应能够确保盘片组件的尽可能限定的运动。这尤其适用于下部的连接区域的运动。因此根据优选的改进方案,盘片组件在其下部的连接区域中经由在保护顶部提升或下降时引导下部的连接区域相对于连接基部的远离和靠近运动的线形引导部与连接基部连接。

在此,线形引导部的引导件、优选引导轨道固定地与连接基部连接。引导件形成上述与机器框架或驾驶台底部固定的支承构件。线形引导部的另一引导件、优选可在第一引导件上移动地引导的引导车或引导块或滑块等与盘片组件的下部的连接区域连接。在此,两个引导件可沿着由线形引导部预先给定的引导轨道相对彼此运动地联接。只是为了完整应指出的是,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运动学反转中,盘片组件也可固定地与引导轨道连接。因此于是引导车或引导块或滑块等根据机器的设计与机器框架固定或/和与驾驶台底部固定。

在此,线形引导部不是一定要沿着直线的引导轨道引导盘片组件的下部的连接区域。引导轨道也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的轨道区域。但是引导轨道的曲率在其存在的情况下比在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四分之一圆的引导轨道的情况优选表现得明显更小。但是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导轨道是直线的,以便可实现保护顶部和盘片组件上的尽可能简单的运动关系。

与已知的w200不同地,优选地,驾驶台底部的可由保护顶部覆盖的面在运输位置中没有比在运行位置中更小。在此,该覆盖度可通过沿着机器的偏转轴线将保护顶部和驾驶台底部投影到与偏转轴线正交的投影平面上而带有疑虑地确定。

为了简化保护顶部的提升和下降运动,优选沿着直线的运动轨道进行所述提升和下降运动。为了确保对驾驶台底部的充分覆盖,直线的运动轨道优选平行于偏转轴线或相对于该偏转轴线倾斜不大于10°、优选不大于7.5°。在运动轨道相对于偏转轴线倾斜时,于是该运动轨道优选围绕平行于俯仰轴线的倾斜轴倾斜,尤其优选朝向前行驶方向倾斜,使得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中比在运输位置中更靠近地面加工机的前端。为了使保护顶部与盘片组件共同地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尽可能简单且未受负荷地运动,一方面盘片组件且另一方面保护顶部的下部的连接区域的运动轨道优选平行地或相对彼此至少以不大于5°围绕与俯仰轴线平行的倾斜轴倾斜。

替代性地,在移动保护顶部时保护顶部的轨道至少局部稍微地弯曲。不管保护顶部的运动轨道是否弯曲或倾斜,优选的是,运动轨道的沿着滚动轴线延伸的分量不大于沿着偏转轴线延伸的分量的25%、优选不大于20%、特别优选不大于12%。由此可确保,保护顶部不仅在运输位置中而且在运行位置中遮盖驾驶台底部的大部分、即大于一半。

原则上可想到的是,将盘片组件的上部的连接区域刚性地与保护顶部连接或/和将盘片组件的下部的连接区域刚性地与线形引导部的配属于其的部分连接。在行驶或/和地面加工运行中可使机器本体弹性变形的力作用到机器框架上,这又可作为负荷作用到盘片组件上。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可通过以下方式使这种不期望的负荷得到减小,使得盘片组件的下部的连接区域可围绕与保护顶部的提升和下降运动的运动轨道正交的、优选与俯仰轴线平行的侧向运动轴线相对于保护顶部转动地与保护顶部连接。因此,在保护顶部和盘片组件之间不会传递围绕侧向运动轴线的弯曲力矩。

附加地或替代性地,盘片组件的下部的连接区域可围绕与侧向运动轴线平行的横向运动轴线相对于连接基部转动地与连接基部连接。这使得,在连接基部和盘片组件之间不可传递围绕横向运动轴线作用的弯曲力矩。为了清楚需要提及,当下部的连接区域可围绕横向运动轴线相对于连接基部转动地与其连接时,于是横向运动轴线的轨迹指示下部的连接区域的运动轨道。

此外,设置针对盘片组件与保护顶部或与连接基部的可围绕侧向或/和横向运动轴线转动的连接的附加方案或替代方案,上部的连接区域可沿着侧向运动轴线相对于保护顶部平移移动地与保护顶部连接,或/和下部的连接区域可沿着横向运动轴线相对于连接基部平移移动地与连接基部连接。由此不仅可防止在保护顶部和盘片组件之间或/和在连接基部和盘片组件之间的平行于侧向或横向运动轴线的力传递。盘片组件的上部的连接区域与保护顶部的具有平移的运动自由度的连接允许机器驾驶员使保护顶部相对于盘片组件沿着侧向运动轴线移位。下部的连接区域与连接基部的具有平移的运动自由度的连接允许机器驾驶员使盘片组件相对于连接基部以及相对于保护顶部移位。

优选地,上部的和下部的连接区域不仅可沿着侧向运动轴线和横向运动轴线平移运动而且可围绕侧向运动轴线和横向运动轴线旋转运动地与保护顶部或连接基部连接。这可在结构上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使用一对滚动体套筒、尤其球套筒和引导杆以连接盘片组件与保护顶部以及连接基部来实现。滚动体套筒不仅可沿着引导杆平移移位,而且可围绕引导杆转动。引导杆和滚动体套筒的组合可为上述连接装置的一部分,该连接装置将盘片组件与保护顶部或连接基部连接。在此,由引导杆和滚动体套筒组成的其中一个组件与盘片组件连接并且相应另一个组件与保护顶部或连接基部连接。

盘片组件可沿着由引导杆限定的移动路径固定在其与连接基部或/和保护顶部的相对位置中。对此,可设置能主动操纵的固定器件、诸如至少一个摩擦锁合的夹紧件或至少一个形状锁合的锁定器件或可设置被动的固定器件、诸如至少一个可松脱的(überwindbar)卡锁部。

为了避免由于盘片组件与地面加工机的其他构件碰撞而受到损坏,地面加工机可具有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例如接近传感器或/和触觉传感器的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检测盘片组件是否处于预先给定的允许位置区域中,从该允许位置区域开始对于盘片组件相对于驾驶台底部的运动无需担心发生碰撞。保护顶部的运动控制于是可构造成,只有当通过传感器组件传递给控制保护顶部运动的控制装置的检测信号显示出盘片组件处于预先给定的允许位置区域中时允许从运行位置移位到运输位置中。

对于尽可能好地保护盘片组件免受外部干扰,当保护顶部处于下降的运输位置中时,于是地面加工机可具有与连接基部固定的遮蔽件,该遮蔽件至少朝驾驶台限定容纳空间,盘片组件在保护顶部下降到运输位置中时处于该容纳空间中。在相反的方向上、即远离驾驶台地有机器本体作为进入阻挡部或驾驶台的侧壁部。但是如果破坏者进入驾驶台,则特别有助于朝驾驶台遮蔽容纳空间。

遮蔽件可由至少一个反正存在于驾驶台中组件形成,例如由设备箱或操作台形成。该组件可实施成坚固的并且长时间抵挡破坏攻击。但是作为遮蔽件可设置特殊的遮蔽板,例如由金属或/和优选填充的塑料构成。

因为盘片组件通常是面式的、尤其平坦的盘片组件,其在两个彼此以及相对于盘片组件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局部空间方向上延伸,遮蔽件优选至少与盘片组件的主延伸面相对地限定容纳空间。在此,遮蔽件优选覆盖整个的盘片面并且尤其优选朝盘片组件的主延伸面的所有侧面直达盘片之上、尤其整个盘片组件之上。

遮蔽件可朝驾驶台以及远离驾驶台地遮蔽容纳空间,使得盘片组件在下降的位置中也可从机器本体受到保护,例如以防在机器本体中运动的部件或凝聚的(niederschlagend)蒸气等。

为了在下降的位置中尽可能全面地保护盘片组件,遮蔽件可构造成闭合地环绕运动轨道。

盘片组件优选是前部或挡风玻璃组件,其位于驾驶台的沿地面加工机的向前行驶方向在前的端部区域上。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盘片组件也可为具有优选透明的后窗玻璃的后壁。不太优选地,盘片组件也可为侧壁,而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是具有透明的盘片。

盘片组件优选在机器横向方向上、即平行于俯仰轴线地延伸。虽然上述盘片组件可为驾驶台的唯一的盘片组件,但是除了盘片组件之外可与其间隔开地在地面加工机上设置另一类似的或同种的组件。仅为了更好地与上述盘片组件进行区分,在下面另一组件称为“壁部组件”。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地面加工机与盘片组件间隔开地具有包括面式的壁部的壁部组件。壁部组件可具有更靠近保护顶部的上部的边缘、与上部的边缘间隔开距离保护顶部较远的下部的边缘和跨接在上部的边缘和下部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的两个侧边缘。壁部组件可在相比于其下部的边缘更靠近其上部的边缘的上部的连接区域中与保护顶部连接且可在相比于其上部的边缘更靠近其下部的边缘的下部的连接区域中与作为连接基部的机器框架或/和驾驶台底部连接。壁部组件可与保护顶部共同地提升和下降且对此可以其下部的边缘更靠近驾驶台底部且远离驾驶台底部地容纳在地面加工机上。

壁部组件可具有透明的壁部或不透明的壁部。该壁部优选是后壁部或在透明的后壁部是后部玻璃,其位于驾驶台的沿向前行驶方向在后跟随的端部区域上。壁部组件优选如盘片组件那样沿着地面加工机的俯仰轴线延伸。在保护顶部处于运行位置中时,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可在其提升的位置中相对彼此平行延伸,但是也可围绕与俯仰轴线平行的轴包围一角度。但是优选地,至少盘片组件的上部的边缘和壁部组件的上部的边缘相对彼此平行地延伸,确切地说特别优选地平行于俯仰轴线地、即在机器横向方向上延伸。优选地,盘片组件以及壁部组件在其提升的位置中与保护顶部的运动轨道平行地布置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从而可以最小可能的运动空间需求使组件下降。进一步优选地,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在其下降的位置中也相对彼此平行,即当保护顶部处于其运输位置中时,于是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在其下降的位置中也相对彼此平行。只要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的平行性是无需的或不期望的,可通过上述配置实现,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在其提升的位置和其下降的位置中分别具有相同的相对于彼此的相对布置,例如以相同的角度相对彼此倾斜。

上面关于盘片组件以及关于盘片所述的内容在必要修改的情况下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壁部组件或其壁部,其中,盘片组件的盘片由壁部组件的壁部代替。只要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可围绕或/和沿着侧向或横向运动轴线运动地与保护顶部以及线形引导部的引导件连接,于是盘片组件和壁部组件的侧向运动轴线和横向运动轴线优选相对彼此平行。

保护顶部可具有罩式支架,该罩式支架与升降引导件连接以便共同地提升和下降运动。升降引导件与固定在连接基部上的升降配合引导件共同作用以便引导保护顶部的提升和下降运动。两个部件:升降引导件和升降配合引导件共同形成了对保护顶部的用于提升和下降运动的运动引导。优选地,升降引导件和升降配合引导件形成节省空间的可伸缩式运动引导部。升降引导件和升降配合引导件中的一个部件,优选升降引导件于是可驶入相应的另一部件、优选升降配合引导件中以及可从其中驶出。

利用运动引导部可在保护顶部在运行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时在构造空间需求很小的情况下实现上面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顶部的直线形的运动轨道。

原则上可想到的是,将罩式支架可相对于升降引导件运动地布置在其上,例如布置在与提升和下降运动轨道正交的方向上。由此保护顶部可作为整体平行于驾驶台底部地移位。但是由于保护顶部结构的尽可能高的稳定性,罩式支架优选刚性地与升降引导件连接。

为了改变、尤其为了增大驾驶台底部的可利用保护顶部遮盖的面,至少一个顶部罩可相对于罩式支架运动地容纳在罩式支架上。至少一个顶部罩可相对于罩式支架沿着拉出轨道平移运动,拉出轨道与保护顶部的提升和下降运动的运动轨道包围一角度。该角度优选是直角或在80°至100°的范围中的角,使得利用至少一个顶部罩的很小的移位路径就可实现通过保护顶部覆盖的驾驶台底部面的明显改变。优选地,拉出轨道至少在保护顶部的运行位置中平行于驾驶台底部面。

在本申请中原则上“运输位置”仅表示保护顶部的这样的位置,该位置在其与驾驶台底部的高度间距减小时允许保持预先给定的运输量。但是使用术语“运输位置”首先没有说明保护顶部或其部件沿着俯仰轴线或沿着滚动轴线相对于机器框架移位而处于哪个相对位置中。因此,在保护顶部相应地朝驾驶台底部下降时,保护顶部与至少一个顶部罩相对于罩式支架的相对位置无关地位于运输位置中。

驾驶台优选沿着俯仰轴线通过侧壁部限定。驾驶台沿着滚动轴线通常在两侧邻接到机器框架上。为了在保护顶部移动到运输位置中时难以接近到驾驶台,保护顶部可在运输位置中优选占据保护位置,在该保护位置中保护顶部以其侧边缘区域置于侧壁部的边缘区域上或/和在其指离驾驶台的侧面上从后方接合该边缘区域。同样地,保护顶部在保护位置中可以其前边缘区域和后边缘区域置于机器框架的沿着滚动轴线限定驾驶台的边缘区域上或/和在其指离驾驶台的侧面上从后方接合该边缘区域。由此实现了通过保护顶部的运输位置而变小的驾驶台体积的近似密封的闭合。

对于机器运输以及与其关联的对预先给定的最大运输量的保持可恰好有利的是,虽然保护顶部被带入运输位置中,但是驾驶台至少局部是可接近到的且可利用的,以便将近乎装载好的地面加工机从驾驶台开始移动到运输车上。为了使其实现,可规定,在运输位置中在分别观察罩式支架和驾驶台底部沿着地面加工机的偏转轴线在与偏转轴线正交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的情况下在投影平面中通过投影的罩式支架占据的面小于由驾驶台底部占据的面。由此,罩式支架不能遮盖驾驶台底部的整个面。进一步优选规定,至少一个顶部罩相对于罩式支架可占据机动操作位置,在该机动操作位置中驾驶台底部的机动操作区域未通过保护顶部遮盖。因此,在顶部罩运动到机动操作位置中时,于是虽然保护顶部下降到运输位置中但是驾驶台的机动操作区域仍然未被保护顶部遮盖,使得在该区域中机器驾驶员至少可操纵机器的运动驱动机构且可观察到机器的周围环境。因此优选地规定,操纵装置或操纵装置的能够控制机器的至少一个行驶运行的部件位于驾驶台的在机动操作位置中未被遮盖的机动操作区域中。也可想到的是,将操纵装置或其部件可运动地布置在驾驶台中,使得操纵装置或其一个部件在必要时可被带入上述未被遮盖的机动操作区域中。

由至今的机器运行的认识已经表明,为了机动操作机器在保护顶部下降到运输位置中时并且利用至少一个顶部罩在机动操作位置中,驾驶台的横向端部区域、即沿着俯仰轴线最靠外的区域作为机动操作区域是有利的。为了实现驾驶台的横向端部区域可保持不被下降到运输位置中的保护顶部遮盖,由驾驶台底部占据的面沿着地面加工机的俯仰轴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可超出由投影的罩式支架占据的面。优选地,于是在由滚动轴线、偏转轴线和俯仰轴线构成的笛卡尔坐标系中看拉出轨道沿着俯仰轴线具有最大的轨道分量,使得拉出轨道可沿着俯仰轴线可靠地充分移位,以便能形成驾驶台的横向端部上的未被遮盖的机动操作区域或/和以便可用保护顶部覆盖在运行中为了改进驾驶员的视野而增大的、尤其扩宽的驾驶台。

优选地,罩式支架沿着俯仰轴线位于机器横向中部,其中尤其优选地,罩式支架的沿着俯仰轴线待测量的横向中部位于在相同方向上待测量的机器横向中部上。通常在将机器装载到运输车上之前无法预料,基于相应在装载地主要的空间情况有利地应在何处形成机动操作区域。在由驾驶台占据的面沿着俯仰轴线在两侧超出由投影的罩式支架占据的面时,机动操作区域于是可形成在驾驶台的两个横向端部中的每一个上,其中,在由滚动轴线、偏转轴线和俯仰轴线构成的笛卡尔坐标系中看拉出轨道沿着俯仰轴线具有最大的轨道分量。

可由保护顶部遮盖的面的尽可能大的变化、在期望的情况下超出驾驶台底部以及保护顶部的位置和尺寸的针对相应的运行情况尽可能好的匹配性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至少两个顶部罩可彼此独立地或/和彼此共同地相对于罩式支架运动地设置在罩式支架上。因为在地面加工机运行中保护顶部的尺寸和位置通常必须最频繁地沿着俯仰轴线变化,以便根据太阳照射和天气影响最佳地保护驾驶台上的机器驾驶员并且以便能够避开在地面加工机的进给路径中的障碍物,例如交通信号灯、路标、树等,而不会将机器带离其预先设置的进给路径,至少两个顶部罩分别优选可沿着俯仰轴线相对于罩式支架运动。优选地,顶部罩的各个拉出轨道平行于俯仰轴线延伸,如上所述。

在至少两个顶部罩的相应的拉出轨道彼此不平行或同轴时,于是在本申请中针对保护顶部的有利构造方案关于拉出轨道所述的内容适用于至少一个顶部罩的拉出轨道。

保护顶部不仅可用于在运行中以及在未使用阶段期间遮盖驾驶台,而且还又可承载地面加工机的功能构件。对此,在较具体的构造方案中可规定,功能构件支架可在准备好运行的功能位置和准备好运输的收起位置之间相对于支承构件运动地布置在作为支承构件的罩式支架上或升降引导件上。这种功能构件支架可承载至少一个功能构件,该功能构件例如构造成用于确定机器或作业装置的位置或/和用于确定机器或作业装置、尤其铣削滚轮相对于待加工的地面的相对布置。例如,功能构件支架可承载用于校平的激光传感器或/和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例如gps、glonass或galileo的接收器。

由于功能构件支架在功能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的可移位性,由功能构件支架承载的功能构件在功能位置中可显著地从保护顶部以及从机器的最高点突出,这恰好在上述激光传感器的优选情况下是有利的,由此安置在机器之外的光源或通常为:信号可轻易地到达该功能构件。尽管如此,功能构件在收起位置中可至少在机器高度方向上没有突出超过机器本体的轮廓。

优选地,功能构件支架可在功能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枢转,因为可简单地引导枢转运动并且可以很小的空间需求实施。因为机器平行于滚动轴线通常比平行于俯仰轴线具有明显更大的尺寸,枢转轴线优选平行于俯仰轴线延伸。于是在功能构件支架枢转时,该功能构件支架沿着滚动轴线移位并且可确保功能构件支架在其收起位置中没有突出超过其余的机器本体且以不期望的方式确定尺寸。

功能构件支架优选在收起位置中通过保护顶部保护以防不期望地移位到功能位置中。进一步优选地,功能构件支架在功能位置中也通过保护顶部保护以防不期望地移位到收起位置中。这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只有在至少一个顶部罩、优选在两个顶部罩处于沿着其相应的拉出轨道拉出的预定位置中时,于是功能构件支架可从其至少一个位置移位到相应另一位置中。因此,可在其位置之间枢转的功能构件支架的优选情况下该功能构件支架优选可围绕优选与俯仰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在功能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枢转,拉出轨道的三个彼此成对正交的延伸分量中的最大延伸分量平行于该枢转轴线延伸。而在此考虑在由俯仰轴线、偏转轴线和滚动轴线构成的笛卡尔坐标系中的拉出轨道。优选地,拉出轨道平行于俯仰轴线延伸。

因此,为了实现对功能构件支架的防止从功能位置不期望地移位到收起位置中的上述保护功能至少一个顶部罩具有这样的凹口,功能构件支架在功能位置中贯穿所述凹口、而在收起位置中没有贯穿所述凹口。如果有多于一个的顶部罩,则在顶部罩处于彼此靠近的预先确定的位置中时凹口优选由至少两个顶部罩、特别优选由恰好两个顶部罩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驾驶台可在侧面增大,使得有更多的人员可舒适地停留在此处或/和使得机器驾驶员可沿着俯仰轴线运动越过另一区域并且由此具有更大的视野。对此,在结构上优选地规定,沿着地面加工机的俯仰轴线限定至少一个驾驶台的侧壁部可相对于驾驶台底部至少、优选仅沿着俯仰轴线平移移位。

为了使增大的驾驶台在增大的区域中也可为灵活的,可在驾驶台底部上布置至少一个附加底部构件,为了增大驾驶台底部面所述附加底部构件可相对于主驾驶台底部区段运动。由此在无需增大驾驶台的情况下,于是机器的宽度可保持得很小。优选地,至少一个附加底部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因为驾驶台应沿着俯仰轴线增大,附加底部构件的枢转轴线优选平行于滚动轴线延伸。为了简化操纵,使附加底部构件的运动与紧邻其的侧壁部的运动联接,使得同时随着侧壁部用于增大驾驶台的移位同样使配属于该侧壁部的附加底部构件如此移位,使得该附加底部构件在驾驶台的增大的区段中形成灵活的底部区段。在通过侧壁部朝相反方向移位而减小驾驶台的情况下,附加底部构件通过优选与侧壁部的运动耦合而运动回到未使用位置中。

开头所述的可通过驾驶台上的操纵装置控制的功能装置可为机器的运动驱动机构或/或转向装置或/和可为地面加工的作业装置、例如铣削滚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地面加工机、尤其如上所述的地面加工机的高度尺寸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应用方案的地面加工机的粗略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地面加工机的保护顶部构造的粗略前视图;

图3从侧面在看向图2的剖面iii-iii的情况下示出了图2的保护顶部构造的粗略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2和图3的保护顶部构造的粗略侧视图,其中保护顶部处于运行位置;

图5示出了图4的保护顶部构造的粗略侧视图,其中保护顶部处于运输位置;

图6示出了图2至图5的保护顶部构造的具有两个彼此尽可能接近的顶部罩的保护顶部的粗略俯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6的具有两个彼此远离的顶部罩和可在其之间看到的罩式支架的保护顶部的粗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概括性地用10表示呈大型旋耕机或大型铣路机形式的地面加工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地面加工机包括机器框架12,该机器框架形成机器本体13的基础支架。机器本体13包括机器10的机器框架12和与机器框架12连接的、必要时可相对于该机器框架运动的构件。

机器本体13包括前部的升降柱14和后部的升降柱16,所述前部的升降柱和后部的升降柱的一端与机器框架12连接且另一端与前部的行走机构18或与后部的行走机构20连接。机器框架12与行走机构18和20的间距可通过升降柱14和16改变。

行走机构18和20示例性地示出为链式行走机构。单个的或所有的行走机构18或/和20也可与此不同地为轮式行走机构。

图1的观察者沿与图1的绘图平面正交的机器横向方向q的方向看向地面加工机或简称“机器”10。与机器横向方向q正交的机器纵向方向用l表示并且平行于图1的绘图平面延伸。机器高度方向h同样平行于图1的绘图平面延伸并且正交于机器纵向方向和机器横向方向l或q。图1中的机器纵向方向l的箭头尖指向前进方向。机器高度方向h平行于机器10的偏转轴线gi延伸,机器纵向方向l平行于滚动轴线ro延伸且机器横向方向q平行于俯仰轴线ni延伸。

地面加工机10具有驾驶台24,机器驾驶员可通过驾驶台经由操作台26控制机器10。

作业构件组28、在此例如作为具有容纳在铣削滚轮箱30中的铣削滚轮32的铣削构件组28布置在机器框架12之下,铣削滚轮可围绕沿机器横向方向q延伸的铣削轴r旋转,以便由此在地面加工期间可从地基u的支承表面ao开始以由机器框架12的相对高度位置确定的铣削深度剥除地基材料。因此,在本申请中铣削滚轮32是作业装置。替代性地或附加地,铣削滚轮32可相对于机器框架12调节高度地容纳在机器框架上。

机器框架12通过升降柱14和16的高度可调节性也用于在地面加工时调节机器10的铣削深度或一般来说作业深度。示例性示出的地面加工机10是这样的大型铣削机,对于该大型铣削机典型的是,铣削构件组28沿机器纵向方向l布置在前部的行走机构18和后部的行走机构20之间。这种大型铣削机或用于剥除地面的机器通常可具有运输带,以便将剥除的地面材料从机器10运走。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中未示出在机器10中原则上也存在的运输带。

在图1的侧视图中不可看见的是,机器10不仅在其前部的端部区域中而且在其后部的端部区域中分别具有两个升降柱14或16,所述升降柱分别具有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18或20。前部的升降柱14此外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分别借助于行走机构连接结构34、例如沿机器横向方向q接合行走机构18的连接叉与行走机构18联接。后部的升降柱16与其相应的行走机构20经由与行走机构连接结构34构造相同的行走机构连接结构36连接。行走机构18和20构造基本相同且形成机器的行驶机构22。行走机构18和20通过马达驱动,通常通过未示出的液压马达驱动。

容纳在机器框架12上的内燃机39形成机器10的驱动力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铣削滚轮32通过内燃机被驱动而转动。此外,通过内燃机39的功率在机器10上提供液压储存器,通过液压储存器可运行机器上的液压马达和液压致动器。因此,内燃机39也是机器10的推动力源。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有通过双箭头d示出的行走方向的行走机构18具有径向内部的容纳和引导结构38,可环绕的履带40布置在容纳和引导结构上并且用于环绕运动。

升降柱14以及行走机构18一起通过未详细示出的转向装置可围绕转向轴s转动。优选附加地、但是也替代性地,升降柱16以及行走机构20一起可通过转向装置围绕与转向轴s平行的转向轴转动。

驾驶台24通过保护顶部构造42遮盖,该保护顶部构造包括保护顶部44,该保护顶部经由前部的盘片组件46和后部的壁部组件48与机器框架12或机器本体13连接。如根据下图详细描述地,保护顶部44可借助于运动引导部50提升和下降地布置在机器框架12上。在图1中示出保护顶部44处于其提升的运行位置,在该提升的运行位置中机器10准备好用于加工运行。

图2以沿着滚动轴线ro从机器前侧至机器后部的观察方向粗略地示出了驾驶台24及其保护顶部构造42。图3以观察图2的剖面iii-iii的方式示出了驾驶台24和保护顶部构造42的侧面剖视图。图4沿着俯仰轴线ni示出了图3的驾驶台24的粗略的未经剖切的视图。关于下面对驾驶台24以及尤其保护顶部构造42的描述应总体上参考图2、图3和图4。

盘片组件46在高度方向h上、即平行于偏转轴线gi地在上部的边缘46a和下部的边缘46b之间延伸。两个边缘46a和46b通过盘片组件46的侧边缘46c和46d连接成平面式的、尤其平坦的盘片组件46。在此,侧边缘46c和46d由透明的盘片52形成,该透明的盘片承载上部的连接装置54和下部的连接装置56。连接装置54和56刚性地与盘片52连接以便与其共同运动并因此为盘片组件46的一部分。

盘片组件46借助于上部的连接装置54在上部的连接区域58中与保护顶部44连接并且借助于下部的连接装置56在下部的连接区域60中经由线形引导部62与机器框架12连接。

线形引导部62包括沿着俯仰轴线ni彼此带有间距设置的、平行的两个引导轨道62a,在引导轨道中下部的连接装置56以及盘片组件46的下部的连接区域60可沿着引导轨道62a运动。在示出的示例中,引导轨道62a与机器框架12连接(参见图3至图5)。

更具体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引导杆62b可在平行的引导轨道62a上移动地得到引导。在引导轨道62b上在图2中仅以虚线示出的滚动体套筒56a可沿着由引导杆62b的纵向轴线限定的横向运动轴线lb平移地运动且围绕该横向运动轴线lb旋转地运动。滚动体套筒56a刚性地与下部的连接装置56以及与盘片52连接。

上部的连接装置54可承载其他的功能机构、例如刮水器66。在图2中同样示出了用于盘片52的未详细示出的清洁设备的喷水容器67。

如在图3的剖视图中最好看出地,上部的连接装置54以与下部的连接装置56类似的方式经由与俯仰轴线ni平行的引导杆68和与上部的连接装置54固定连接的滚动体套筒54a与保护顶部44的罩式支架70连接。在此,引导杆68与罩式支架70固定连接。因此,盘片组件46可沿着由引导杆68的纵向轴线限定的侧向运动轴线sb平移地运动且可围绕该侧向运动轴线sb旋转地运动。因此,在罩式支架70和保护顶部44与盘片组件46之间以及在线形引导部62和与机器框架固定的驾驶台底部64与盘片组件46之间都不能传递围绕与俯仰轴线ni平行的弯曲力矩轴的扭矩。在罩式支架70和盘片组件46之间以及在盘片组件46和线形引导部62之间同样可少许传递平行于俯仰轴线ni作用的横向力。侧向运动轴线sb和横向运动轴线lb相对彼此且相对于俯仰轴线ni平行。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驾驶台底部64通过减振器65与机器框架12连接,以便为机器驾驶台24上的机器驾驶员减轻尤其通过铣削运行引起的振动。在本申请的范围中,通过振动脱耦引入的相对微运动可忽略。驾驶台底部64与机器框架固定。

盘片组件46通过借助于滚动体套筒54a和56a以及相关联的引导杆62b和68的所述支承不仅可相对于保护顶部44而且可相对于驾驶台底部64平行于俯仰轴线ni移动。为了机器驾驶员可手握,盘片组件46在两个侧边缘46c和46d上分别具有手柄构型件47,从而机器驾驶员可使盘片组件46沿着俯仰轴线ni在其运动范围中进入看起来分别对其合适的位置。因此,在机器10在地面加工机运行期间连续向前行驶的情况下与物体,例如交通信号灯、枝杈等发生碰撞时盘片组件46例如可从碰撞区域中运动出来。

罩式支架70承载两个顶部罩72a和72b。顶部罩72a和72b各自可相对于罩式支架70沿着与俯仰轴线ni平行的拉出轨道ab移位。顶部罩72a和72b也可共同地相对于罩式支架70沿着拉出轨道ab移位。在一方面顶部罩72a和72b与另一方面罩式支架70之间的另一可相对运动性不存在。

罩式支架70可通过运动引导部50沿着运动轨道hb(参见图3)在图1至图4示出的经提升的运行位置和图5示出的下降的运输位置之间提升和下降。

根据图3的剖面图详细阐述优选构造成可伸缩式的运动引导部50:运动引导部50包括为了共同运动而与机器框架12连接的并且因此与机器框架固定的引导管50a和可相对于该引导管沿着与引导管50a的管滚动轴线重合的运动轨道hb运动的引导管50b。为了使保护顶部44更稳固地运动,引导管50a和50b成对地设置,确切地说沿着俯仰轴线ni相对彼此错开。两个引导管对50a、50b优选构造成相同的。可运动的引导管50b形成在上面描述导言中的升降引导件且与机器框架固定的引导管50a形成升降配合引导件。

在与机器框架固定的引导管50a中容纳呈活塞-缸-组件74形式的运动致动器,该活塞-缸-组件的缸74a铰接在与机器框架固定的引导管50a上。可从缸74a驶出且可驶入缸中的活塞杆74b以其自由的纵向端部铰接在可运动的引导管50b上。因此,通过操纵活塞-缸-组件74可使保护顶部44靠近驾驶台底部64并且远离驾驶台底部。

通过盘片组件46与保护顶部44、尤其与罩式支架70的所述连接方式使得,在保护顶部44在其运行位置和其运输位置之间移位时,盘片组件46与保护顶部44共同地沿着运动轨道hb移位。因为盘片组件46在其下部的连接区域60中经由下部的连接装置56和线形引导部62以所述方式与驾驶台底部64连接,随着保护顶部44在其运行位置和其运输位置之间的移位使得盘片组件46的下部的边缘46b根据保护顶部44的运动方向靠近驾驶台底部64或远离驾驶台底部。

由此,盘片组件46可下降到容纳空间76中,在该容纳空间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更好地受到保护以防来自外部的破坏攻击。容纳空间76在远离驾驶台24的方向上通过机器本体13遮盖,使得仅可在虽然保护顶部44下降到运输位置中但人员仍可进入于是变小的驾驶台24时才可接近到下降到容纳空间76中的盘片组件46。

为了于是可防止对盘片组件46的攻击,可设置遮蔽件78,该遮蔽件具有遮蔽板78a,在保护顶部的运输位置中所述遮蔽板朝向驾驶台24地与盘片组件46基本平行相对而置且由此保护该盘片组件以防从驾驶台24接近。附加地,遮蔽件78可具有与遮蔽板78a基本平行的另一遮蔽板78b,该另一遮蔽板在朝离驾驶台24的方向、即朝向机器本体13的前部的区域限定容纳空间76。遮蔽板78a在图5示出的盘片组件的下降的位置中沿着俯仰轴线ni优选朝两个方向伸出到盘片组件46上。此外,遮蔽板78a在盘片组件的下降的位置中沿着偏转轴线gi至少朝向保护顶部44地、优选也朝相反方向伸出到盘片组件46上。优选也同样适用于另一遮蔽板78b。优选地,遮蔽件78围绕盘片组件46的运动轨道环绕地包围容纳空间76,以便尽可能完全地遮蔽下降到容纳空间76中的盘片组件46。遮蔽板78a可直接与驾驶台底部64连接、尤其焊接。背离驾驶台24遮蔽的遮蔽板78b可直接与机器框架12连接、尤其焊接。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遮蔽板78a和78b与机器框架固定。

上面关于盘片组件46所述的内容以如下方式相应地适用于壁部组件48,即,代替盘片52设置壁部53。而且具有优选透明的壁部53的壁部组件48经由线形引导部可平行于俯仰轴线ni地相对于保护顶部44并且同样相对于驾驶台底部64移位地容纳在保护顶部构造42上或机器框架12上。同样地,通过壁部组件48与保护顶部44以及与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线形引导部的相应的可转动运动的连接防止在保护顶部44和壁部组件48之间以及在壁部组件48和驾驶台底部64之间传递围绕与俯仰轴线ni平行的弯曲力矩轴的弯曲力矩。

盘片组件46的横向运动轴线lb和壁部组件48的下端部区域上的相应的横向运动轴线优选平行地延伸。由此,盘片52和壁部54可在保护顶部44处于其运行位置时在其经提升的位置中以及在保护顶部44处于其运输位置时在其下降的位置中相对彼此平行定向。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壁部53和盘片52的平行定向不仅在其相应的最终位置中、而且在其每个中间位置中实现。

在驾驶台24的较靠近机器后部的后部的区域上可设置设备箱80,在设备箱中例如可容纳用于机器驾驶员的工具或/和特殊作业服或/和膳食。设备箱80可实施成结实的并且在沿着俯仰轴线ni足够宽的情况下用作朝向驾驶台24对下降的壁部组件48的遮蔽件。在图2至图5中仅用虚线示出了可选存在的设备箱80。

在图2中粗略地示出了在驾驶台底部64的两侧上的各一个沿着俯仰轴线ni限定驾驶台24的侧壁部82。在图2中的侧壁部82与图2的绘图平面正交地延伸并因此基本平行于偏转轴线gi并且平行于滚动轴线ro。

两个侧壁部82可平行于俯仰轴线ni移位。这在图2中左边的侧壁部82的示例上可通过用直线示出的拉入位置和用虚线示出的伸出位置看出。由此,驾驶台24可在必要时扩宽,即,沿着俯仰轴线ni增大。为了调节侧壁部在驾驶台底部64之下设置调节致动器84、优选呈活塞-缸-组件形式。代替气动式的或液压式的活塞-缸-组件也可设置机电式致动器84。优选地,致动器84可相对彼此独立地调节,使得驾驶台24也仅可选择性地朝侧面扩宽。

驾驶台底部64包括主驾驶台底部区段64a,主驾驶台底部区段位置固定地与机器框架连接。驾驶台底部64在侧壁部82的区域中具有附加底部构件64b,附加底部构件可运动地与主驾驶台底部区段64a连接,在示出的示例中可枢转运动地连接在一个主驾驶台底部区段的每个横向端部区域上。附加底部构件64b与主驾驶台底部区段64a连接所围绕的枢转轴线平行于滚动轴线ro地延伸。但是这仅是粗略的示意图。附加底部构件64b的动力学也可为不同的,例如可包括结合的转动和移动运动。每个附加底部构件64b与最靠近其的侧壁部82通过联接件86优选以机器方式联接以便共同运动。联接件86用于使附加底部构件64b通过调节其联接的侧壁部82翻转到伸出的位置中,使得该附加底部构件与主驾驶台底部区段64a处于共同的延伸平面中并且因此形成具有增大面的驾驶台底部64。在侧壁部82调节回到拉入位置中时,联接件86用于通过使对应的附加底部构件64b移位到图2中用实线示出的位置中使驾驶台底部64的面再次减小。为了清楚在图2中仅示出了调节致动器84和附加底部构件64b。

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了侧壁部82的轮廓。图5示出了,在保护顶部44下降到其运输位置中时,于是保护顶部44、尤其顶部罩72a和72b在朝离驾驶台24的方向跨接侧壁部82的上部的边缘。在此,侧壁部82处于其拉入的位置中。在图2中还可看出,在侧壁部的拉入的位置中保护顶部44沿着俯仰轴线ni分别在朝离驾驶台24的方向伸出到侧壁部82上。通过在运输位置中从后方接合难以通过用于下降的保护顶部44的位置改变而进行的杠杆作用而受到损害。

在图2至图7中示出了功能构件支架88,该功能构件支架在其如图2至图4、图6和图7中所示的功能位置中位于保护顶部44之上。功能构件支架88在其沿着俯仰轴线ni的方向的两个端部区域上分别承载功能构件90,在示出的示例中承载激光传感器90。

如在图7中最清楚看出地,功能构件支架88经由与其正交延伸的悬臂92可围绕枢转轴线fs枢转地铰接在罩式支架70上。功能构件支架88可经由悬臂92围绕枢转轴线fs以180°在其在图2、图3、图4、图6和图7中示出的功能位置和其在图5示出的收起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可用手进行。

由此,在机器10的运行中需要功能构件90并且可在保护顶部44的上部的边界面之下移位时,在不需要功能构件或例如在运输时或在机器10的应用领域中与物体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发生干扰时,功能构件90可从保护顶部44沿着俯仰轴线gi在朝离驾驶台24的方向突起。

功能构件支架88或/和悬臂92在功能构件支架88的功能位置中贯穿保护顶部44中的开口94,该开口在顶部罩72a和72b中的每一个中构造成基本相同的部件。由此,在顶部罩72a和72b如在图6中所示地沿着其分界缝72c接触时,于是功能构件支架88可以简单的方式机器式地通过顶部罩72a和72b锁止以防不期望地从其功能位置调节到收起位置中,反之亦然。在图7中可看出相应的开口半部94a和94b,在所述开口半部中顶部罩72a和72b彼此离开地沿着与俯仰轴线ni平行的拉出轨道ab移位,以便增大通过保护顶部44遮盖的面。

在图7中顶部罩72a和72b彼此反向离开地移位。但是它们可共同地同向地相对于罩式支架70移位,以便提供机动操作区域96(参见图6),在该机动操作区域中驾驶台底部64尤其在主驾驶台底部区段64a的区域中未被保护顶部44遮盖,使得机器驾驶员可在机动操作区域96中自身位于驾驶台24上并且可在保护顶部44下降到其运输位置中时操作机器10。由于在功能位置中功能构件支架88贯穿开口9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只有在功能构件支架88先前被带入其收起位置中时于是才可形成机动操作区域96。但是无需存在功能构件支架88。

如在图6中示出地,驾驶台底部、称为驾驶台底部变体64’与上述不同地也可沿着俯仰轴线ni在其在图6中示出的具有小的遮盖面的配置方式中突出到保护顶部44之上。于是两个顶部罩72a和72b沿着其共同的拉出轨道ab的很小的移位就足以提供充分的机动操作区域96’。如果在保护顶部的运输位置中驾驶台底部64未如所述地沿着俯仰轴线ni突出到保护顶部之上,可通过顶部罩72a或/和72b相对于罩式支架70的相应增大的相对运动性以足够的面提供机动操作区域96。图6仅在质的方面示意性地重现了真实的尺寸比例。

下面图2、图4和图5示出了锁止件97,该锁止件平行于驾驶台底部64与其带有很小间距地延伸。通过操纵锁止件97可将保护顶部44锁止在其运输位置中并且进行解锁。机器驾驶员可使锁止件97竖立在支承表面ao上并且为了解锁保护顶部44无需上升到驾驶台24上就可将保护顶部带入运行位置中。

在顶部罩72a、72b中分别成型凹陷的槽构型98,该槽构型用于排放出现的降雨。顶部罩72a和72b的外部的顶部面朝其相应的槽构型倾斜,使得碰撞到顶部罩72a、72b上的雨水朝槽构型98流动。在槽构型98中,雨水由于槽底部的相应倾斜而沿着图7中的箭头99流动。为了清楚起见不是所有箭头99都具有附图标记。

罩式支架70的在顶部罩72a、72b彼此拉开时向上露出的区段在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沿着俯仰轴线ni构造成凹形的并且沿着滚动轴线ro至少在其横向中部区域中倾斜。由于凹形,碰撞到罩式支架70上的降雨朝横向中部流动。由于横向中部区域倾斜,降雨沿着滚动轴线ro从罩式支架70流走,优选朝机器10的后部的纵向端部流走。在罩式支架70上箭头99也粗略地指示碰撞的降雨的流动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