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1985发布日期:2019-04-20 05:5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耙吸式挖泥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挖泥船挖深的需要,对于大于35米挖深的耙吸挖泥船需要配备水下泵,国内带水下泵的耙吸挖泥船较少。

目前应用水下泵时,舷旁密封不好,导致船舶外观污染,船舶周围的水体污染,装舱产量和时间也受影响。关于舷旁的密封装置产品,目前各设计院所和制造厂有自己的标准产品,属于保密产品,但均没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国外设计的产品看起来好像是好用的,但也属于保密产品。随着大型耙吸挖泥船的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设计和制造一款好用又经济的密封结构和系统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各大疏浚公司使用的舷旁密封装置的产品,使用的多为固定式空心密封圈,该密封形式不利于滑块的畅顺滑动,摩擦力大,密封性能不好,泥沙会从弯管和滑块的接头处冲出来,且活动件多,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且不影响套管滑动的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包括耙管和安装在耙管一端的吸口对接件,耙管包括位于内部的衬管和位于衬管外部可沿衬管滑动的套管以及位于吸口对接件外端的法兰盘,耙管上位于吸口对接件的内端设有耐磨扣环,吸口对接件套在耙管上位于耐磨扣环和法兰盘间,吸口对接件的内端和外端的端面分别设有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吸口对接件内还设有与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均相通的气道,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内均设有中空的气囊部。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包括一道环绕耙管设置的气囊部,内橡胶气囊密封圈上位于气囊部的内周通过若干紧固螺栓与吸口对接件的内端的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内橡胶气囊密封圈的内周设有沉头孔,紧固螺栓的螺栓头隐藏在沉头孔内。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包括两道环绕耙管同心设置的气囊部,外橡胶气囊密封圈上位于气囊部的内周通过若干紧固螺栓与吸口对接件的外端的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外橡胶气囊密封圈的内周设有沉头孔,紧固螺栓的螺栓头隐藏在沉头孔内。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环绕吸口对接件的外周设有若干与径向设置的气道,各气道均与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内的气囊部相通。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气囊部在充气前后沿耙管轴向的变形量在1~5mm之间。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气囊部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道波浪纹。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均采用邵氏硬度为55~60的橡胶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将可通过充气进行变形的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安装在用于对接的耙管和吸口对接件之间,通过控制气囊部的充气量来调节对接位置的密封性能,可实现对接位置的良好密封,同时,内橡胶气囊密封圈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通过耙管带动两端的耐磨扣环和法兰盘扣压在密封件上实现密封,不影响套管的活动,且能增强对接口整体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件安装部分的详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件与气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发明为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包括耙管1和安装在耙管1一端的吸口对接件2,耙管1包括位于内部的衬管11和位于衬管11外部可沿衬管11滑动的套管12以及位于吸口对接件2外端的法兰盘13,耙管1上位于吸口对接件2的内端设有耐磨扣环14,吸口对接件2套在耙管1上位于耐磨扣环14和法兰盘13间,吸口对接件2的内端和外端的端面分别设有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吸口对接件2内还设有与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均相通的气道5,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内均设有中空的气囊部6。

此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对接密封结构将可通过充气进行变形的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安装在用于对接的耙管1和吸口对接件2之间,通过控制气囊部6的充气量来调节对接位置的密封性能,可实现对接位置的良好密封,同时,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的密封性能通过耙管1带动两端的耐磨扣环14和法兰盘13扣压在密封件上实现密封,不影响套管12的活动,且能增强对接口整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包括一道环绕耙管1设置的气囊部6,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上位于气囊部6的内周通过若干紧固螺栓与吸口对接件2的内端的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的内周设有沉头孔,紧固螺栓的螺栓头隐藏在沉头孔内。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包括两道环绕耙管1同心设置的气囊部6,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上位于气囊部6的内周通过若干紧固螺栓与吸口对接件2的外端的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的内周设有沉头孔,紧固螺栓的螺栓头隐藏在沉头孔内。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环绕吸口对接件2的外周设有若干与径向设置的气道5,各气道5均与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内的气囊部6相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气囊部6在充气前后沿耙管1轴向的变形量在1~5mm之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气囊部6的外端面设有若干道波浪纹7。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均采用邵氏硬度为55~60的橡胶制作。

此密封结构中,气囊部6的厚度大于固定安装的吸口对接件2安装位置的深度,使得气囊部6有部分伸出于吸口对接件2的端面,由此,在耙管1滑动时,可通过两端的耐磨扣环14和法兰盘13挤压气囊部6排气。

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环绕耙管1成环状设置,吸口对接件2两端与耐磨扣环14和法兰盘13间均留有间隙,能使得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有活动空间,不会由于其硬度而导致在变形过程中被损坏,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气囊部6的端面设置波浪纹7,在气囊部6被压缩后,能增加其变形量,避免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或者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在压缩过程中被损坏。

内橡胶气囊密封圈3和外橡胶气囊密封圈4在其材料选择时,考虑到其变形能力,并需兼顾其抗压性能,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还要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以保障其整体的安全性。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