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滤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8365发布日期:2020-05-29 13:4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滤坝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滤坝。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态滤坝主要用于流域生态修复,主要通过附着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盐进行降解,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然而,这种方式对于河道这种停留时间较短的水体去除污染物的效果不佳,使得流经生态滤坝后的水体营养盐含量偏高,达不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另外,深潭浅滩在水体修复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深潭能良好解决河道水体停留时间过短的问题。因此,通过生态滤坝对水体进行初次净化在经由深潭浅滩对水体进行二次净化能更好的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目前,对于生态滤坝可以构建深潭浅滩的应用未见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滤坝。它能促使流域内深潭浅滩的快速构建,最后通过深潭浅滩对流域内的水体进行净化,从而恢复流域生态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态滤坝,包括坝前溶氧盘、滤坝表层、滤坝基层和填料层,其特征是:在生态滤坝迎水面前设置有一排坝前溶氧盘;滤坝表层是由钢筋网制成的中空长方体,滤坝基层和滤坝填料层设置在滤坝表层内部;滤坝基层为阶梯状,迎水面高,背水面底,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滤坝基层最后一阶阶梯的宽度与滤坝表层所形成的长方体的内径一致;滤坝表层内部除滤坝基层外其余部分均为滤坝填料层。

所述的坝前溶氧盘个数根据生态滤坝的长度决定,每隔5~10m设置一个坝前溶氧盘。

所述的滤坝基层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0.5~3m,阶梯阶数为2~5阶,最后一阶阶梯高度为0.5~1m,滤坝基层由条石、大碎石或水泥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构成。

所述的滤坝填料层材料为海矿石、陶粒、填料或珊瑚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构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发明能够在生态滤坝达到净化水体的同时,通过水体跌落在生态滤坝背水面形成深潭,再通过在生态滤坝迎水面前方对水体进行充氧,使进入深潭后的水体具有高溶氧,可以有效避免深潭水体容易溶氧不高的情况,充分发挥深潭的生态修复效果;水体在经由深潭往后流速变慢,在深潭后方形成浅滩,由生态滤坝及深潭的净化后到达浅滩的水体内污染物浓度较低,促使浅滩内动植物生态系统的重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生态滤坝的坝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生态滤坝的滤坝表层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生态滤坝河道布设示意图;

图中,1-滤坝表层;2-滤坝基层;3-滤坝填料层;4-坝前溶氧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专利,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专利的限定。

如图1,2,3所示,生态滤坝,包括坝前溶氧盘4、滤坝表层1、滤坝基层2和填料层3,其特征是:在生态滤坝迎水面前设置有一排坝前溶氧盘4,坝前溶氧盘4为水体进行充氧,使水体进入生态滤坝背水面后方形成的深潭时含有较高的溶解氧,提高深潭在流域内的生态修复效果;滤坝表层1是有钢筋网制成的中空长方体,滤坝基层2和滤坝填料层3设置在滤坝表层1内部,滤坝表层1采用钢筋网不仅能较好的起到固定滤坝基层2和滤坝填料层3的作用,还能使水体充分与滤坝填料层3内填料相接触,促进微生态的生长与挂膜;滤坝基层2为阶梯状,迎水面高,背水面底,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滤坝基层2最后一阶阶梯的宽度与滤坝表层1所形成的长方体的内径一致,滤坝基层2采用阶梯状主要通过水体跌落所产生的速度和能量来对生态滤坝背水面后方的泥沙层进行冲击,从而快速的形成深潭;滤坝表层1内部除滤坝基层2外其余部分均为滤坝填料层3。

所述的坝前溶氧盘4个数根据生态滤坝的长度决定,每隔5~10m设置一个坝前溶氧盘4。

所述的滤坝基层2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0.5~3m,阶梯阶数为2~5阶,最后一阶阶梯高度为0.5~1m,滤坝基层2由条石、大碎石或水泥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构成,最后一阶阶梯的高度设置是使最后产生的速度和能量足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深潭。

所述的滤坝填料层3材料为海矿石、陶粒、填料或珊瑚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构成。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它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是对本发明一种生态滤坝进行了详细介绍,未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均为公知技术。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这个实施例子的说明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凡依上述构思所作的相类似改变,理应属于本发明的涵盖内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滤坝,由坝前溶氧盘(4)、滤坝表层(1)、滤坝基层(2)和填料层(3)所组成,其特征是在生态滤坝迎水面前设置有一排坝前溶氧盘(4),所述的滤坝基层(2)和滤坝填料层(3)设置在滤坝表层(1)的内部,所述的滤坝表层(1)由钢筋网制成的中空长方体形状,所述的滤坝基层(2)为阶梯状,迎水面高,背水面底,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滤坝,其特征是所述的滤坝基层(2)最后一阶阶梯的宽度与滤坝表层(1)所形成的长方体的内径一致,滤坝表层(1)内部除滤坝基层(2)外其余部分均为滤坝填料层(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滤坝,其特征是所述的坝前溶氧盘(4)个数根据生态滤坝的长度决定,每隔5~10m设置一个坝前溶氧盘(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滤坝,其特征是所述的滤坝基层(2)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0.5~3m,阶梯阶数为2~5阶,最后一阶阶梯高度为0.5~1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滤坝,其特征是所述的滤坝基层(2)由条石、大碎石或水泥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滤坝,其特征是所述的滤坝填料层(3)材料为海矿石、陶粒、填料或珊瑚石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滤坝。由坝前溶氧盘、滤坝表层、滤坝基层和填料层所组成,其特征是在生态滤坝迎水面前设置有一排坝前溶氧盘,所述的滤坝基层和滤坝填料层设置在滤坝表层的内部,所述的滤坝表层由钢筋网制成的中空长方体形状,所述的滤坝基层为阶梯状,迎水面高,背水面底,迎水面高度高于常水位。本发明能够在生态滤坝达到净化水体的同时,通过水体跌落在生态滤坝背水面形成深潭,再通过在生态滤坝迎水面前方对水体进行充氧,使进入深潭后的水体具有高溶氧,可以有效避免深潭水体容易溶氧不高的情况,充分发挥深潭的生态修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映津;陈雪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1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