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滤和防溢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0167发布日期:2019-01-16 06:2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过滤和防溢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公共设施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



背景技术:

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指建筑物排除污水和雨水的管道;也指城市、厂区或村庄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地下通道,下水道入口一般比较深,为了方便疏通和维修需要预留一定量的通口,这些通口使用下水道井盖覆盖。

下水道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物体坠落,一方面下水道井盖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磨损较大,遭遇意外撞击时产生破碎的现象,由于下水道内未设置防护拦截装置,造成破碎的碎片径直的掉落到下水道底部,带来堵塞的风险并且清理不便,另一方面,生活中存在店铺商家向下水道内倾倒厨余垃圾、或路边行人的烟头被环卫工人清扫到下水道内的现象,长时间的垃圾堆积减少了下水道的容量且会造成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影响正常污水的流动,如中国专利号cn201520286781.5公开的一种带有多层过滤的下水道井盖,通过多个过滤层对进入下水道的污水进行过滤净化,却无法对过滤的杂质等进行清理,当有垃圾等杂物堆积在过滤层上更是存在堵塞过滤层的风险,清理极为不便,并且由于某些下水道管路的堵塞,其他低位下水道可能会出现污水倒灌现象,地下污水漫溢出下水道,造成污水横流的现象,不仅对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后期解决处理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垃圾进行过滤,防止污物堵塞、防止污水外溢的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包括井盖本体、过滤组件和防溢组件,所述井盖本体外侧设置护板,护板一侧通过铰轴与井盖本体铰接,井盖本体上部开设有阶梯孔,阶梯孔内设置漏板,漏板上开设若干漏孔,井盖本体下部固定设置有横向加强板和竖向加强板,所述横向加强板和竖向加强板的底部设置所述过滤组件;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环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置于固定环内且与固定环活动连接,过滤网下部间隔设置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包括集水板和下水筒,所述集水板和下水筒固定连接,下水筒上部设置防坠板,下水筒下部一侧设置转轴、另一侧对应设置挡水板,转轴轴向一侧连接有配重块、另一侧连接有与下水筒下端配合的防溢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井盖本体一侧设置铰接块、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开合井盖本体的凹槽,铰接块上固定设置铰轴,所述护板一侧开设有与铰轴配合的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井盖本体为圆形,所述阶梯孔包括上阶梯孔和下阶梯孔,井盖本体、上阶梯孔和下阶梯孔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漏板置于上阶梯孔内,漏板与井盖本体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漏板上部圆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由大径段和小径段组成,大径段和小径段上下分布,所述井盖本体上、对应第一螺纹孔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直径和第一螺纹孔的小径段直径相同,通过紧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使漏板与井盖本体螺栓连接,紧固螺栓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大径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加强板和竖向加强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横向加强板和两个竖向加强板呈井字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和过滤网上下分布,过滤网为顶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固定环底部的内侧壁上设置第一翻边,过滤网顶部的外壁上设置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上设置拉手,第一翻边的内壁与过滤网外壁贴合,第二翻边的外壁与固定环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水筒下部截面为楔形,集水板与下水筒组合后截面呈漏斗状,集水板上部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的凸缘,所述下水筒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块,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为弧形,挡水板的上端置于下水筒的中部,挡水板的高度大于所述下水筒的高度。

所述井盖本体、漏板、阶梯孔、固定环、过滤网和下水筒的轴线均为同一轴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井盖本体、过滤组件和防溢组件采用分体结构,方便安装使用,井盖本体通过铰轴与护板连接,在下水道井盖压力过大时也不会产生污水顶起下水道井盖的问题,杜绝井盖飘逸而产生安全隐患,漏板可防止大型垃圾进入下水道,过滤网可对进入的细小垃圾进行拦截,防止过多的杂物进入下水道,保障下水道畅通,且漏板与井盖本体螺栓连接,连接后更加牢固防止松动,过滤网与固定环活动连接,单人即可进行垃圾清理、方便快捷,在井盖本体遭遇严重意外撞击而破碎时,防坠板和集水板可对掉落的井盖碎片进行拦截,防止碎片继续掉落到下水道底部带来的堵塞风险,并且进行清理方便,防溢封盖采用自重封堵,配重块力矩大,有水时自动打开、无水时自动封堵,可达到防溢效果,设置挡水板可防止急速下落的污水在防溢封盖的作用下向侧方飞溅,侵蚀下水道侧壁,起到对下水道侧壁进行保护的作用。本发明设计合理,可对垃圾进行过滤和拦截、方便进行清理,也可避免污水上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井盖本体与过滤组件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防溢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的井盖本体与漏板拆分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井盖本体,201为固定环,202为过滤网,301为集水板,302为下水筒,4为护板,5为铰轴,6为阶梯孔,601为上阶梯孔,602为下阶梯孔,7为漏板,8为漏孔,9为横向加强板,10为竖向加强板,11为转轴,12为挡水板,13为配重块,14为防溢封盖,15为铰接块,16为第一螺纹孔,17为第二螺纹孔,18为第一翻边,19为第二翻边,20为凸缘,21为支撑块,22为紧固螺栓,23为拉手,24为凹槽,25为防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防溢和过滤功能的下水道井盖,包括井盖本体1、过滤组件和防溢组件,所述井盖本体1为圆形,所述井盖本体1外侧设置护板4,护板4一侧通过铰轴5与井盖本体1铰接,井盖本体1上部开设有阶梯孔6,所述阶梯孔6包括上阶梯孔601和下阶梯孔602,井盖本体1、上阶梯孔601和下阶梯孔602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漏板7置于上阶梯孔601内,漏板7与井盖本体1螺栓连接,阶梯孔6内设置漏板7,漏板7上开设若干漏孔8,井盖本体1下部固定设置有横向加强板9和竖向加强板10,所述横向加强板9和竖向加强板1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横向加强板9和两个竖向加强板10呈井字形排列,所述横向加强板9和竖向加强板10的底部设置所述过滤组件;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环201和过滤网202,所述固定环201和过滤网202上下分布,过滤网202为顶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过滤网202置于固定环201内且与固定环201活动连接,过滤网202下部间隔设置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包括集水板301和下水筒302,所述集水板301和下水筒302固定连接,下水筒302下部截面为楔形,集水板301与下水筒302组合后截面呈漏斗状,下水筒302上部设置防坠板25,下水筒302下部一侧设置转轴11、另一侧对应设置挡水板12,转轴11轴向一侧连接有配重块13、另一侧连接有与下水筒302下端配合的防溢封盖14,所述挡水板12为弧形,挡水板12的上端置于下水筒302的中部,挡水板12的高度大于所述下水筒302的高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井盖本体1一侧设置铰接块15、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开合井盖本体1的凹槽24,铰接块15上固定设置铰轴5,所述护板4一侧开设有与铰轴5配合的圆孔;所述漏板7上部圆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16,第一螺纹孔16由大径段和小径段组成,大径段和小径段上下分布,所述井盖本体1上、对应第一螺纹孔16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第二螺纹孔17直径和第一螺纹孔16的小径段直径相同,通过紧固螺栓22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16和第二螺纹孔17使漏板7与井盖本体1螺栓连接,紧固螺栓22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6大径段的直径。

所述固定环201底部的内侧壁上设置第一翻边18,过滤网202顶部的外壁上设置第二翻边19,第二翻边19上设置拉手23,第一翻边18的内壁与过滤网202外壁贴合,第二翻边19的外壁与固定环201内壁贴合;所述集水板301上部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的凸缘20,所述下水筒302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块21,转轴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21转动连接;所述井盖本体1、漏板7、阶梯孔6、固定环201、过滤网202和下水筒302的轴线均为同一轴线。

安装时,井盖本体1连同护板4安装在下水道上方,井盖本体1的上平面与地面齐平,防溢组件位于井盖本体1的下方,防溢组件通过凸缘20与下水道侧壁安装,漏板7主要对大型垃圾进行过滤,过滤网202可对污物进行拦截,防止过多的杂物进入下水道,保障下水道畅通,设置的配重块13的力矩大于防溢封盖14的力矩,当有污水自上而下流经下水筒302时可使防溢封盖14翻转,开放通道,使污水尽快流入下水道,而无污水流下时因为配重块13的力矩大,则使防溢封盖14盖住下水筒302,不需要外力控制,自动完成封堵,适合交通道路使用。

当过滤网202拦截污物较多时,通过拧动紧固螺栓22使漏板7与井盖本体1分离,此时过滤网202显露,通过拉手23将过滤网202提出进行清理即可;当井盖本体1遭遇严重撞击破碎时,碎片掉落在防坠板25上,对碎片进行清理即可。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