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清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248发布日期:2019-04-13 01:0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清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清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不正规的工厂会将未处理或简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水中,对水资源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河水中会长满水藻,如果不及时处理,河水会进一步被污染。除藻的方法有许多,物理除藻的方法在控制了污染源之后,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现有技术效率比较低,并且耗费人力成本比较高,是臻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为cn201610241678.8公开了一种池塘除藻装置,包括设置在岸上的两个推进器,设置在所述推进器之间的连接绳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绳上的除藻挡板,所述除藻挡板包括若干块相互连接固定的除藻挡块。本发明能应用于水面与地面落差较大以及池体形状不规则的情况,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有效,操作使用方便,作用长度易调节,除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是该种设备仍然存在体积巨大和不易操作的缺陷。

中国专利申请为cn201710406324.9公开了一种水利除藻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及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叶片和支撑架,以及水藻收集及处理装置。通过对整个装置进行设置,使得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将水藻进行清除,并且清除之后的水藻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真正达到变害为利的目的。但是该种设备仍然存在收集效果不好且切割后水藻在水中中死亡破坏水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清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水利清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吊秤,所述吊秤通过绳索连接有集藻机构,所述集藻机构包括集藻箱、水桨和电机,所述集藻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设于下箱体上方,所述上箱体上方设有进藻口,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滤网,所述电机设于下箱体底部,所述水桨固定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下箱体底部设有通水孔。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四周设有侧插槽,所述侧插槽中滑动连接有侧插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底插槽,所述底插槽内滑动连接有底插板,所述侧插板和底插板的中部安装有滤网,所述底插板上的滤网与通孔对齐。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转轴,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主动齿轮设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底座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安装于转轴上,所述转轴固定于升降机构上,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滑板、升降丝杠和升降电机,所述转轴固定于升降支架的下方,所述升降支架设有滑槽,所述滑板有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中,所述滑板有一端垂直于滑槽伸出滑槽并连接于吊秤,所述升降电机设于升降支架上,所述升降丝杠连接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丝杠转动连接于升降支架并设于滑槽中,所述滑板与升降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控制器设于升降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滑槽内并位于升降电机和滑板之间,所述限位块设于靠近升降电机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电机、吊秤、升降电机和旋转电机皆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集藻机构,可以实现对水藻的收集,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可以将收集的水藻从水中送至地面,可拆卸插板的设计可以方便清理收集到的水藻,本发明清藻效果好,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集藻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旋转机构,201-旋转电机,202-主动齿轮,203-从动齿轮,204-转轴,3-升降机构,301-升降支架,302-滑板,303-升降丝杠,304-升降电机,4-吊秤,5-集藻机构,501-集藻箱,5011-上箱体,5012-下箱体,502-侧插板,503-底插板,504-水桨,505-电机,6-通孔,7-侧滑槽,8-底插槽,9-通水孔,10-滤网,11-控制器,12-滑槽,13-限位块,14-隔板,15-进藻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利清藻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上设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连接有吊秤4,所述吊秤4通过绳索连接有集藻机构5,所述集藻机构5包括集藻箱501、水桨504和电机505,所述集藻箱501包括上箱体5011和下箱体5012,所述上箱体5011设于下箱体5012上方,所述上箱体5011上方设有进藻口15,所述上箱体5011和下箱体5012之间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中部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处设有滤网10,所述电机505设于下箱体5012底部,所述水桨504固定安装于电机505的输出轴上,所述下箱体5012底部设有通水孔9,可以实现通过上箱体5011和隔板14对水藻的收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5011四周设有侧插槽7,所述侧插槽7中滑动连接有侧插板502,所述隔板14上设有底插槽8,所述底插槽8内滑动连接有底插板503,所述侧插板502和底插板503的中部安装有滤网10,所述底插板503上的滤网与通孔6对齐,实现滤网10的可拆卸性,方便修理和拆除,且利于收集后对水藻的清理。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利清藻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上设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连接有吊秤4,所述吊秤4通过绳索连接有集藻机构5,所述集藻机构5包括集藻箱501、水桨504和电机505,所述集藻箱501包括上箱体5011和下箱体5012,所述上箱体5011设于下箱体5012上方,所述上箱体5011上方设有进藻口15,所述上箱体5011和下箱体5012之间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中部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处设有滤网10,所述电机505设于下箱体5012底部,所述水桨504固定安装于电机505的输出轴上,所述下箱体5012底部设有通水孔9,可以实现通过上箱体5011和隔板14对水藻的收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5011四周设有侧插槽7,所述侧插槽7中滑动连接有侧插板502,所述隔板14上设有底插槽8,所述底插槽8内滑动连接有底插板503,所述侧插板502和底插板503的中部安装有滤网10,所述底插板503上的滤网与通孔6对齐,实现滤网10的可拆卸性,方便修理和拆除,且利于收集后对水藻的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电机201、主动齿轮202、从动齿轮203和转轴204,所述旋转电机20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主动齿轮202设于旋转电机201的输出轴上,所述转轴204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所述从动齿轮203固定安装于转轴204上,所述转轴204固定于升降机构3上,所述主动齿轮202和从动齿轮203啮合,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支架301、滑板302、升降丝杠303和升降电机304,所述转轴204固定于升降支架301的下方,所述升降支架301设有滑槽12,所述滑板302有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12中,所述滑板302有一端垂直于滑槽12伸出滑槽12并连接于吊秤4,所述升降电机304设于升降支架301上,所述升降丝杠303连接于升降电机304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丝杠303转动连接于升降支架301并设于滑槽12中,所述滑板302与升降丝杠303螺纹连接,所述控制器11设于升降支架301上,通过升降机构3和旋转机构2可以实现对集藻箱501下水、出水、上岸等运输,方便对水藻的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架301上设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设于滑槽12内并位于升降电机304和滑板302之间,所述限位块13设于靠近升降电机304的端部,保护升降电机3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架301上设有控制器11,所述电机506、吊秤4、升降电机304和旋转电机201皆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

工作过程及原理:首先将本装置的底座固定于受污染水域旁,通过控制器11启动旋转电机201驱动主动齿轮202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03转动,带动集藻机构5旋转,待动集藻机构5置于受污染水面上方,通过控制器11关闭旋转电机201启动升降电机304带动升降丝杠303转动,丝杠303转动使滑板302在滑槽12中向下滑动,带动集藻机构5向下运动,待集藻箱501的上表面置于河水平面下方,通过控制器11关闭升降电机304启动电机505带动水浆转动,在集藻箱501内部形成向下的水流,此时水藻被吸入上箱体5011内部,待收集完毕,通过控制器11启动升降电机304带动升降丝杠303转动,丝杠303转动使滑板302在滑槽12中向上滑动,带动集藻机构5向上运动,待集藻机构5置于受污染水面上方时,通过控制器关闭升降电机304启动旋转电机201驱动主动齿轮202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03转动,带动集藻机构5旋转,待动集藻机构5置于处理水藻位置时,通过控制器关闭旋转电机201,拔出侧插板502和底插板503对水藻进行清理。

基于上述,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集藻机构,可以实现对水藻的收集,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可以将收集的水藻从水中送至地面,可拆卸插板的设计可以方便清理收集到的水藻,本发明清藻效果好,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