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地机的铲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949发布日期:2018-09-14 20:4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地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平地机的铲刀装置。



背景技术:

平地机是土方工程中用于整形和平整作业的主要机械,广泛用于公路、机场等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平地机之所以有广泛的辅助作业能力。是由于它的刮土板能在空间完成6度运动。它们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组合进行。平地机在路基施工中,能为路基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目前,公告号为CN2037011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平地机及其铲刀工作装置,它包括刀片、安装板、铲刀支撑、引伸油缸、第一油缸和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导轨,刀片安装在安装板的下边缘,导轨沿着刀片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安装板的背面,铲刀支撑的内侧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卡槽,导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卡槽捏,第一油缸座固设在铲刀支撑上,引伸油缸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油缸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安装板背面的两导轨之间。

这种平地机及其铲刀装置由于设置了铲刀支撑,并且将引伸油缸至少部分设置在铲刀支撑与安装板之间,使得引伸油缸被保护,有效防止引伸油缸被砸伤,提高了引伸油缸的使用寿命,但是当要处理的地面凹凸不平时,铲刀不能紧贴工作地面,导致地面平整得不彻底,从而使得地面平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平地机的铲刀装置,通过调节铲刀的高度以适应平整凹凸不平地面的工作情况,从而增强地面的平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平地机的铲刀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活动连接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上设置有铲刀和用于调整所述铲刀水平角度的回转机构,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铲刀高度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推拉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推拉杆一端与所述伸缩架铰接,所述机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推拉杆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且用于推拉所述推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平地机的工作地面凹凸不平时,而铲刀由于不能紧贴工作地面而使得地面平整不彻底;驱动机构驱动,使得推拉杆移动,从而带动铲刀在限位槽中滑动,使得铲刀紧贴工作地面,增强了铲刀平整地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用于推拉所述推拉杆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转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的支撑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联动,另一端与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推拉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转动的过程中拉动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支撑杆形成简易的杠杆,第一传动杆作为动力,通过带动第二传动杆从而实现推拉杆的移动,推拉杆移动带动铲刀贴紧工作地面,从而增强了铲刀平整地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包括套杆和与所述套杆螺纹连接的内杆,所述内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套杆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与套杆螺纹连接,实现了调节杆长度的调节,通过拧动套杆,减少内杆与套杆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增长调节杆的长度,调节杆长度的变大能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移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推拉杆的下移程度增大,使得铲刀能紧贴较低的工作地面;通过拧动套杆,增大内杆与套杆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减小调节杆的长度,调节杆长度的变小能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移动幅度减小从而使得推拉杆的下移程度减小,使得铲刀能紧贴较高的工作地面,从而增强了铲刀平整地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远离所述内杆的一端沿所述套杆侧壁开设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内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动套杆,连接件在连接槽中滑动,减少内杆与套杆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增长调节杆的长度,调节杆长度的变大能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移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推拉杆的下移程度增大,使得铲刀能紧贴较低的工作地面;通过拧动套杆,连接件在连接槽中滑动,增大内杆与套杆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减小调节杆的长度,调节杆长度的变小能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移动幅度减小从而使得推拉杆的下移程度减小,使得铲刀能紧贴较高的工作地面,从而增强了铲刀平整地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架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的架体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架体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推拉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移动,第一传动杆移动带动第二传动杆内杆移动,从而使得推拉杆移动,从而带动铲刀紧贴地面,而支撑座相对架体滑动,从而使得伸缩架的长度发生改变适配铲刀位置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转盘和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铲刀设置在所述转盘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带动转盘做以转盘轴心为圆心的旋转运动,转盘转动,带动铲刀做以转盘轴心为圆心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铲刀水平方向的角度调节,配合高度调节组件以适应一些斜坡类工作地面的要求,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的联动部,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联动部联动,所述铲刀设置在所述联动部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带动联动部转动,从而带动年产到做以联动部轴心为圆心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铲刀水平方向的角度调节,配合高度调节组件以适应一些斜坡类工作地面的要求,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外齿轮,所述联动部上设置有轮齿,所述外齿轮与所述轮齿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带动外齿轮转动,外齿轮与联动部上的轮齿啮合,从而带动联动部做以联动部轴心为圆心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铲刀水平方向的角度调节,配合高度调节组件以适应一些斜坡类工作地面的要求,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下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所述铲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带动铲刀相对支撑块移动,从而增大了铲刀的工作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铲刀通过螺栓与所述气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铲刀通过螺栓与气缸连接,方便铲刀的维修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当平地机的工作地面凹凸不平时,而铲刀由于不能紧贴工作地面而使得地面平整不彻底;第一电机驱动,使得推拉杆移动,从而推拉刀,使得铲刀紧贴工作地面,增强了铲刀平整地面的效果;

2. 内杆与套杆螺纹连接,实现了调节杆长度的调节,通过拧动套杆,减少内杆与套杆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增长调节杆的长度,调节杆长度的变大能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移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推拉杆的下移程度增大,使得铲刀能紧贴较低的工作地面;通过拧动套杆,增大内杆与套杆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减小调节杆的长度,调节杆长度的变小能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移动幅度减小从而使得推拉杆的下移程度减小,使得铲刀能紧贴较高的工作地面,从而增强了铲刀平整地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伸缩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铲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高度调节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调节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铰接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机壁;12、支撑臂;13、球关节;121、限位槽;2、伸缩架;21、架体;211、限位块;212、滑轨;213、滑块;22、支撑座;221、转轴;222、铰接块;223、铰接孔;224、连接柱;3、回转机构;31、转盘;311、连接部;312、联动部;313、连接杆;314、轮齿;32、第二电机;321、外齿轮;33、支撑块;331、气缸;332、连接块;333、固定块;334、第一螺纹孔;335、螺栓;4、铲刀;5、高度调节组件;6、推拉杆;7、驱动机构;71、第一电机;72、传动组件;721、调节杆;722、第一传动杆;723、第二传动杆;724、支撑杆;725、套杆;726、内杆;727、连接环槽;728、第二螺纹孔;73、连接件;731、连结部;732、转动部;733、环扣;734、长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平地机的铲刀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上活动连接有伸缩架2,伸缩架2上设置有铲刀4和用于调整铲刀4水平角度的回转机构3,机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铲刀4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5。

如图2所示,机体1包括机壁11和两个支撑臂12,两个支撑臂12分别固定连接在机壁11上端的两侧,且机壁11下端通过球关节13活动连接有伸缩架2。伸缩架2包括架体21和支撑座22,架体21靠近支撑臂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211,限位块211的横截面呈“L”形,与架体21之间形成滑轨212。滑轨21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13。

滑块213远离机壁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下方设置有回转机构3,回转机构3包括转盘31和第二电机32,转盘31分为连接部311和联动部312。支撑座22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221,转轴221远离支撑座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311,连接部311由两根连接杆313组成,两根连接杆313垂直相交一体成型,且两根连接杆313的相交处与转轴221下端固定连接。联动部312呈圆环状,且在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轮齿314,使得联动部312形成一个内齿轮。联动部312内连接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2的上方,且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外齿轮321,外齿轮321位于联动部312内且与联动部312啮合。

如图3所示,联动部312远离支撑座22的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3,支撑块33靠近机壁11(见图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缸331,气缸3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的连接块332,连接块332靠近机壁11(见图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33,固定块333靠近支撑块33的一端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334,四个第一螺纹孔334分别分布在固定块333的四角。每个第一螺纹孔334内分别螺纹连接有螺栓335,螺栓335的头部与固定块333抵紧,且螺栓335的尾部与铲刀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固定块333与铲刀4的固定连接。气缸331运作,气缸331的活塞杆发生移动,带动固定块333移动,从而带动铲刀4相对于支撑座22位移,使得铲刀4的作业覆盖范围更大。

如图4所示,每个支撑臂12上分别设置有高度调节组件5,且高度调节组件5包括推拉杆6和驱动机构7,支撑臂12远离机壁11(见图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由第一电机71和传动组件72构成。第一电机71位于支撑臂12远离机壁11(见图2)的一端且与支撑臂1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与传动组件72联动。传动组件72包括调节杆721、第一传动杆722、第二传动杆723和支撑杆724。调节杆721一端与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传动杆72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722远离调节杆72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杆723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723远离第一传动杆722的一端与推拉杆6转动连接。第一传动内杆726与推拉杆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724,支撑杆724一端与第二支撑杆724的中部转动连接,且支撑杆72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臂12上。

如图5所示,调节杆721包括套杆725与内杆726,套杆725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728,第二螺纹孔728内螺纹连接有内杆726,内杆726远离套杆725的一端与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套杆725远离内杆726的一端侧壁开设有横截面呈圆环状的连接环槽727,连接环槽727内滑动连接有连接件73。连接件73包括连结部731和固定连接在连结部731上且呈圆柱体的转动部732,连结部731为带有环扣733的长杆734,环扣733与连接环槽727配合实现连接件73与调节杆721转动连接,转动部732与第一传动杆722(见图4)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两个支撑臂12上分别自上而下开设有限位槽121,推拉杆6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21中,支撑座22远离架体21的一侧两端分别铰接有两个铰接块222,铰接块222远离架体21的一端开设有铰接孔223。推拉杆6自上而下延伸至两个铰接孔223之间,铰接孔223之间连接有连接柱224。连接柱224自其中一个铰接孔223起开始伸长,且与推拉杆6下端固定连接,并与推拉杆6固定连接至另一个铰接孔223,实现推拉杆6与支撑座22的铰接,使得支撑座22位于两根推拉杆6之间,两个推拉杆6与支撑座22形成“U”形。

具体动态过程:由于不同工作地面的凹凸程度不同,通过调整调节杆721的长度适应不同的工作地面,内杆726与套杆725螺纹连接,实现了调节杆721长度的调节。

通过拧动套杆725,减少内杆726与套杆725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增长调节杆721的长度,调节杆721长度的变大能使得第一传动杆722的移动幅度增大,使得第二传动杆723的移动幅度增大,使得推拉杆6的下移程度增大,使得铲刀4能紧贴较低的工作地面;

通过拧动套杆725,增大内杆726与套杆725的螺纹连接程度,从而减小调节杆721的长度,调节杆721长度的变小能使得第一传动杆722的移动幅度减小从而使得推拉杆6的下移程度减小,使得第二传动杆723的移动幅度增大,使得铲刀4能紧贴较高的工作地面。

驱动第一电机71,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带动调节杆721转动,调节杆72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722移动,第一传动杆722带动第二传动杆723移动,第二传动杆723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推拉杆6上下移动,推拉杆6推拉支撑座22,从而带动铲刀4上下移动,实现铲刀4的高度调节,使得铲刀4在作业时能紧贴地面,增强了铲刀4的地面平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