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319发布日期:2018-09-25 21:3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的进水和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水箱进水和排水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箱内一般包括用于填充水箱中水的进水阀和用于将水箱中的水排出的排水阀,进水阀和排水阀为独立的阀结构,独立安装在水箱内,这样往往有以下问题:1.占用大部分水箱空间,导致水箱的储水容积减小;2.需要分别安装进水阀和排水阀,安装操作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十分紧凑,可大大节约水箱内的空间、且安装方便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进排水一体控制阀,其设于水箱内,包括:

壳体;

进水控制机构,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填充所述水箱中的水,包括进水开闭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开闭阀打开或关闭的浮桶组件,所述浮桶组件包括在所述水箱中的水的作用下可上下浮动的浮桶;

排水控制机构,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排出所述水箱中的水,包括排水开闭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水开闭阀打开或关闭的启动组件、与所述排水开闭阀的出水口连通的液压组件,以及与所述液压组件联动以打开或关闭设于所述进排水一体控制阀上的排水口的密封组件;

所述进水开闭阀和所述排水开闭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浮桶组件、所述液压组件和所述密封组件由上而下依次纵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优选的,还包括一横向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且与外部水源接通的通水体,所述进水开闭阀和排水开闭阀横向并列设于所述通水体顶面,并且,所述进水开闭阀和排水开闭阀的进水口均与所述通水体内的通水道接通,所述进水开闭阀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道与所述水箱内腔接通,所述排水开闭阀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道与所述液压组件接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开闭阀包括形成在所述通水体上的进水阀座及与所述进水阀座配合形成有进水阀腔的进水阀盖,所述进水阀座上设有进水过水口,所述进水阀腔内活动设有可开闭所述进水过水口的进水胶垫,所述进水胶垫背离所述进水过水口的一侧与所述进水阀盖之间形成进水背压腔,所述进水背压腔上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水泄压孔,所述浮桶组件在水箱水的作用下控制所述进水泄压孔的开闭。

优选的,所述浮桶组件还包括顶部开口、用于容置所述浮桶的浮池,以及转动装接在所述通水体上的进水抬杆,所述进水抬杆的一端与所述浮桶联动配合,另一端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泄压孔,所述浮池底部设有第一泄水孔。

优选的,所述排水开闭阀包括形成在所述通水体上的排水阀座及与所述排水阀座配合形成有排水阀腔的排水阀盖,所述排水阀座上设有排水过水口,所述排水阀腔内活动设有可开闭所述排水过水口的排水胶垫,所述排水胶垫背离所述排水过水口的一侧与所述排水阀盖之间形成排水背压腔,所述排水背压腔上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水泄压孔,所述启动组件控制所述排水泄压孔的开闭。

优选的,所述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通水体上且可通断电的电磁体和与所述电磁体相磁吸配合的铁片,还包括一转动装接在所述通水体上的排水抬杆,所述铁片设于所述排水抬杆一端,所述排水抬杆的另一端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泄压孔。

优选的,所述液压组件包括筒体和设于所述筒体内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底壁之间形成液压腔,所述筒体侧壁的底部设有过流口,所述第二出水管道经由所述过流口与所述液压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活塞上固设有第一磁体,所述筒体底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一磁体相磁吸配合的第二磁体;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密封盘和连接杆,所述密封盘与所述排水口相贴合或相分离配合,所述连接杆纵向设置在所述密封盘顶面并向上穿过所述筒体底壁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连接在所述通水体上并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分别布置在所述浮桶和所述筒体的两侧;所述筒体的两侧之外还固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两端形成开口,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由所述第一导管的顶端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顶端形成开口,所述第二出水管道由所述第二导管的顶端开口插入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底端与所述过流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罩、上下开口的外壳体和上下开口的内壳体,所述上罩的底端和所述外壳体的上开口相扣合固定并将所述通水体限位固定在所述上罩和所述外壳体之间,所述进水开闭阀和所述排水开闭阀容置于所述上罩的内腔中,所述浮桶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通水体上,所述内壳体套设在所述筒体外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套接在所述内壳体之外并与所述内壳体可上下相对滑动地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水开闭阀和排水开闭阀设于壳体的顶部,并且将浮桶组件、液压组件和密封组件由上而下依次纵向并列设置在壳体内,使得该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结构十分紧凑,可大大节约水箱内的空间,并且安装方便、外观简洁美观。

(2)、现有技术中当排水阀采用液压式排水阀时,还须额外设置一管道接通液压式排水阀与供水管,导致管道数量较多,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横向布置的通水体,并使得进水开闭阀和排水开闭阀横向并列设于通水体顶面并与通水体内的通水道接通,且进水开闭阀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道与水箱内腔接通,排水开闭阀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道与液压组件接通,从而只需设置一根管道与供水源接通即可,减少了连接供水源管道的数量,并且阀内部管路连接十分清晰,合理,构思十分巧妙。

(3)、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连接在通水体上并向下延伸,且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分别布置在浮桶和筒体的两侧并与筒体两侧之外设有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插接连通,结构十分简单紧凑,易于成型。

(4)、通过将上罩和外壳体相扣合固定并将通水体限位固定在上罩和外壳体之间,浮桶组件可活动地设于通水体上,将内壳体套设在筒体外并与筒体固定连接,并将外壳体套接在内壳体之外并与内壳体可上下相对滑动地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对浮桶组件的高度调节十分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通水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处于初始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处于进水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处于浮桶组件浮起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处于排水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高度调节到较高位置时的纵向剖面图。

图中:

壳体:11-上罩;12-外壳体;13-内壳体;131-齿槽

20-进水开闭阀;21-进水阀座;211-进水过水口;22-进水阀腔;23-进水阀盖;24-进水胶垫;25-进水背压腔;26-进水泄压孔

30-排水开闭阀;31-排水阀座;311-排水过水口;32-排水阀腔;33-排水阀盖;34-排水胶垫;35-排水背压腔;36-排水泄压孔;

40-浮桶组件;41-浮桶;42-浮池;43-进水抬杆;

50-启动组件;51-电磁体;52-铁片;53-排水抬杆;54-复位弹性件;

60-液压组件;61-筒体;611-第一导管;612-第二导管;62-活塞;63-液压腔;64-过流口;65-第一磁体;

66-第二磁体;67-垫盘;

70-密封组件;71-密封盘;72-连接杆;

80-通水体;81-第一出水管道;82-第二出水管道;83-通水道;

90-底座;91-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进排水一体控制阀,其设于水箱(未图示) 内,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进水控制机构和排水控制机构;其中,进水控制机构用于填充水箱中的水,其包括进水开闭阀20、用于控制进水开闭阀20打开或关闭的浮桶组件40,浮桶组件40包括在水箱中的水的作用下可上下浮动的浮桶41;排水控制机构用于排出水箱中的水,其包括排水开闭阀30、用于控制排水开闭阀30打开或关闭的启动组件50、与排水开闭阀30的出水口连通的液压组件60,以及与液压组件60联动以打开或关闭设于该进排水一体控制阀上的排水口91的密封组件7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在于将进水开闭阀20和排水开闭阀30设于壳体的顶部,且将浮桶组件40、液压组件60和密封组件70由上而下依次纵向并列设置在壳体内,这样的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结构十分紧凑,体积大大缩小,功能可靠,并且安装方便、外观更简洁美观。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横向设置在壳体顶部且与外部水源接通的通水体80,通水体80内设有通水道,进水开闭阀20和排水开闭阀30横向并列设于通水体80顶面,并且,进水开闭阀20和排水开闭阀30 的进水口均与通水体80内的通水道83接通,进水开闭阀20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道81与水箱内腔接通,排水开闭阀30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道82与液压组件60接通。

本实施例采用的进水开闭阀20和排水开闭阀30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具体如下:

进水开闭阀20包括形成在通水体80上的进水阀座21及与进水阀座21配合形成有进水阀腔22的进水阀盖23,进水阀座21上设有进水过水口211,进水阀腔22内活动设有可开闭进水过水口211的进水胶垫24,进水胶垫24背离进水过水口211的一侧与进水阀盖23之间形成进水背压腔25,进水背压腔25上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水泄压孔26,浮桶组件40在水箱水的作用下控制进水泄压孔26的开闭。

进水开闭阀20的工作原理大致是:当进水泄压孔26被打开时,进水背压腔25的水可从进水泄压孔26流出实现泄压,进水胶垫2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远离进水过水口211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进水过水口211,水流可流入进水阀腔22并从进水开闭阀20的出水口流出并流入第一出水管道81;当进水泄压孔 26被关闭时,进水背压腔25中的水无法泄出,进水胶垫2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靠近进水过水口211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进水过水口211,实现止水。

排水开闭阀30包括形成在通水体80上的排水阀座31及与排水阀座31配合形成有排水阀腔32的排水阀盖33,排水阀座31上设有排水过水口311,排水阀腔32内活动设有可开闭排水过水口311的排水胶垫34,排水胶垫34背离排水过水口311的一侧与排水阀盖33之间形成排水背压腔35,排水背压腔35 上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水泄压孔36,启动组件50控制排水泄压孔36的开闭。

排水开闭阀30的工作原理大致是:当排水泄压孔36被打开时,排水背压腔35的水可从排水泄压孔36流出实现泄压,排水胶垫3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远离排水过水口311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排水过水口311,水流可流入排水阀腔32并从排水开闭阀30的出水口流出并流入第二出水管道82;当排水泄压孔 36被关闭时,排水背压腔35中的水无法泄出,排水胶垫3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靠近排水过水口311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排水过水口311,实现止水。

本实施例中,浮桶组件40还包括顶部开口、用于容置浮桶41的浮池42,以及转动装接在通水体 80上的进水抬杆43,进水抬杆43的一端与浮桶41联动配合,另一端打开或关闭进水泄压孔26,水箱中的水可流入浮池42内,浮桶41随浮池42中的水位变化而上升或下落,浮池42底部设有第一泄水孔(未图示),第一泄水孔允许浮池42内的水缓慢流出,从而使得浮桶41可延时下落,以起到延时进水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启动组件50包括设置在通水体80上且可通断电的电磁体51和与电磁体51相磁吸配合的铁片52,还包括一转动装接在通水体80上的排水抬杆53,铁片52设于排水抬杆53一端,排水抬杆53的另一端打开或关闭排水泄压孔36,还设有一用于使排水抬杆53复位的复位弹性件54,本实施例的复位弹性件54为压缩弹簧,启动组件50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体51通断电的开关件(未图示),开关件可以是手动操作的,也可以是电控的,当开关件采用手动操作式时,在开关件被操作时,电磁体51被通上电而产生磁性,从而可吸合铁片52,铁片52与电磁体51吸合过程中带动排水抬杆53转动,排水抬杆 53打开排水泄压孔36;当释放开关件时,电磁体51失去通电而磁性消失,在复位弹性件54的作用下,排水抬杆53反向转动而使得铁片52与电磁体51相分离,排水抬杆53关闭排水泄压孔36,这样可以通过改变开关件的操作时间而改变排水控制机构的排水量,当然还可以设置现有技术常用的机械延时机构,通过延时结构控制开关件的操作时间。当开关件采用电控式时,只需直接设置开关件的操作时间即可,从而直接控制排水控制机构的排水量。可以理解的,这里开关件也可以是感应器,当感应器感应到排水信号时 (如触摸或挥手等),电磁体51实现通电。

本实施例中,液压组件60包括筒体61和设于筒体61内可上下滑动的活塞62,活塞62与筒体61 底壁之间形成液压腔63,筒体61侧壁的底部设有过流口64,第二出水管道82经由过流口64与液压腔63 连通,当水流从过流口64流入液压腔63时,水压驱动活塞62向上移动,从而可带动密封组件70向上移动以打开排水口91,当排水开闭阀30止水时,活塞62和密封组件70在自重下进行复位。

为了使得活塞62可充分复位,以保证密封组件70可对排水口91进行有效密封,优选的是,在活塞62上固设有第一磁体65,在筒体61底部固设有与第一磁体65相磁吸配合的第二磁体66,在第一磁体 65和第二磁体66磁性力下,活塞62可往下充分移动到位。本实施例的活塞62周圈设有纵向延伸的环形周壁,活塞62的环形周壁与筒体61的内壁相贴触,为了防止环形周壁将过流口64封堵住,在筒体61底部还设有垫盘67,垫盘67包括底壁和直径与活塞62相匹配的顶圈,底壁和顶圈之间连接有若干栏栅,若干栏栅之间形成过流间隙,活塞62复位时,其环形周壁刚好抵接在垫盘67的顶圈上。

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0包括固定连接的密封盘71和连接杆72,密封盘71与排水口91相贴合或相分离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排水口91,密封盘71上还设有密封胶垫,连接杆72纵向设置在密封盘71顶面并向上穿过筒体61底壁与活塞6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管道81和第二出水管道82连接在通水体80上并向下延伸,且第一出水管道81和第二出水管道82分别对称布置在浮桶41和筒体61的两侧;筒体61的两侧之外还固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导管611和第二导管612,第一导管611的两端形成开口,第一出水管道81由第一导管611的顶端开口插入第一导管611,第一出水管道81的水从第一导管611的底端开口流至水箱中以对水箱进行供水;第二导管612的顶端形成开口,第二出水管道82由第二导管612的顶端开口插入第二导管612,第二导管 612的底端与过流口64连通。

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上罩11、上下开口的外壳体12和上下开口的内壳体13,上罩11的底端和外壳体12的上开口相扣合固定并将通水体80限位固定在上罩11和外壳体12之间,进水开闭阀20和排水开闭阀30容置于上罩11的内腔中,浮桶组件40可活动地设于通水体80上,内壳体13套设在筒体61 外并与筒体61固定连接,外壳体12套接在内壳体13之外并与内壳体13可上下相对滑动地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上罩11和外壳体12的高度,进而调节通水体80的高度,由于浮桶组件 40设置在通水体80上,从而浮桶组件40的高度可调节,也即可对水箱水位进行调节,以适配不同大小的水箱。本实施例采用在内壳体13的外壁上沿纵向设有一排齿槽131,在外壳体12内壁上设有弹扣(未图示),该弹扣可在该排齿槽131上滑移,从而使得内壳体13和外壳体12可相对滑动地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为了使得二者之间在相对位置调节好后不容易跑位,本实施优选是还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进行锁扣的锁扣件(未图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水箱的底壁上设有的安装孔(未图示)处的底座90,排水口91开设在底座90上,筒体61的底部与底座9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如图6所示,当水箱中没有水或没有足够的水,需要将水箱填满水时,只需打开供水源的供水开关,使得水流流至通水体80内的通水道83中,此时,由于水箱中没有水或没有足够的水,浮桶组件40的浮池42 中也没有水,浮桶41处于下落状态,浮桶41带动进水抬杆43打开了进水泄压孔26,进水胶垫2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远离进水过水口211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进水过水口211,水流可流入进水阀腔22并从进水开闭阀20的出水口流出并流入第一出水管道81,第一出水管道81中的水进而流入第一导管611中并从第一导管611的底端开口流至水箱中以对水箱进行供水。

如图7所述,当水箱中的水持续上升并进入浮池42中,浮桶41在浮池42中水的作用下浮起,浮桶41带动进水抬杆43关闭了进水泄压孔26,此时,进水背压腔25中的水无法从进水泄压孔26泄出,进水胶垫2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靠近进水过水口211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进水过水口211,实现止水。

如图8所述,当需要将水箱中的水排出时,只需操作开关件,使得电磁体51被通上电而产生磁性,从而吸合铁片52,铁片52与电磁体51吸合过程中带动排水抬杆53转动,排水抬杆53打开排水泄压孔 36,排水胶垫3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远离排水过水口311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排水过水口311,水流可流入排水阀腔32并从排水开闭阀30的出水口流出并流入第二出水管道82,第二出水管道82的水流入第二导管612,并经过流口64流入液压腔63,流入液压腔63中的水驱动活塞6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密封组件70向上移动以打开排水口91实现排水。当排水结束后,释放开关件或开关件自动关闭,电磁体51失去通电而磁性消失,在复位弹性件54的作用下,排水抬杆53反向转动而使得铁片52与电磁体51相分离,排水抬杆53重新关闭排水泄压孔36,使得排水背压腔35中的水无法泄出,排水胶垫34在水压的作用下往靠近排水过水口311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排水过水口311,实现止水。此时,又回到如图6所示的进水状态,如此往复进行水箱的进水和排水工作。

如图9所示,当需要将水箱的工作水位调高时,也即需要将进排水一体控制阀的高度调节到较高位置时,首先将外壳体12和内壳体13之间的锁扣件进行解扣使得二者可相对滑动,然后只需单手向上推拉外壳体12或上罩11,这样外壳体12或上罩11便可以带动通水体80和浮桶组件40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水位的调节,调节好后再将外壳体12和内壳体13通过锁扣件重新锁扣起来,防止跑位,使得水位调节功能可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