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槽式便池的电控节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9942发布日期:2018-11-02 21:2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槽式便池的电控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公共厕所由于如厕人数较多,大多使用装有自动虹吸阀的水箱进行自动冲水,自动虹吸阀利用膜片封住冲水管,当水箱内的水位高过自动虹吸阀的U型管顶端,膜片在虹吸作用下离开冲水管、实现自动冲水操作。这种水箱对进水管路不加控制,每当水箱内的水位高过自动虹吸阀的U型管顶端就进行一次冲水操作。但公共厕所常常有很明显的使用频率差异,譬如在午夜至凌晨这个时段就很少有人使用,因此这种水箱存在浪费大量水资源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槽式便池的电控节水装置,可以根据如厕情况进行冲水操作,节约水资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槽式便池的电控节水装置,它包括装有自动虹吸阀的水箱,所述水箱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还连接有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固定在槽式便池中段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路的通水/断水,所述红外探测器每检测到一次如厕即控制所述电磁阀进行固定时长的通水操作。

优选地,所述自动虹吸阀包括设有阀腔开孔的阀腔、U型管和位于阀腔底部、覆盖住冲水管顶端的膜片;所述U型管的一根管路与所述阀腔连通,另一根管路与所述冲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的表面涂有油漆,所述铁片的重量为75~85g。自动虹吸阀利用铁片的自重增强膜片对于冲水管的密封效果,还给出了铁片的最佳重量范围,避免出现虹吸阀无法开启的情况。铁片在使用时长期浸泡在水中,其表面涂漆可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U型管与所述冲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止气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单向止气嘴为内径逐渐缩小的管状,所述单向止气嘴内设有一个圆珠,所述圆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单向止气嘴的最小内径,所述单向止气嘴内径最大的一端设有防虫网。单向止气嘴不仅起到单向连通的作用,还能起到防止蛆虫爬入虹吸阀内部的作用,可以避免因蛆虫爬入虹吸阀内部造成的虹吸阀故障,因而能够降低虹吸阀在使用中的故障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探测器(固定在槽式便池中段的正上方)能够正确地检测到实际如厕的人,红外探测器每检测到一次如厕即控制电磁阀进行固定时长(可人为设定)的通水操作,当如厕次数达到设定值,水箱内的水位会高过自动虹吸阀的U型管顶端,从而进行一次冲水操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智能节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自动虹吸阀;2-铁片;3-阀腔;4-膜片;5-阀腔开孔;6-冲水管;7-U型管;8-单向止气嘴;9-圆珠;10-红外探测器;11-电磁阀;12-进水管路;13-水箱。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槽式便池的电控节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节水装置涉及的单向止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节水装置涉及的自动虹吸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槽式便池的电控节水装置,它包括装有自动虹吸阀1的水箱13,水箱13的进水管路12中装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还连接有红外探测器10,红外探测器10固定在槽式便池中段的正上方;电磁阀11用于控制进水管路12的通水/断水,红外探测器10每检测到一次如厕即控制电磁阀11进行固定时长的通水操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自动虹吸阀1包括设有阀腔开孔5的阀腔3、U型管7和位于阀腔3底部、覆盖住冲水管6顶端的膜片4;U型管7的一根管路与阀腔3连通,另一根管路与冲水管6连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膜片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铁片2,铁片2的表面涂有油漆,铁片2的重量为75~85g。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U型管7与冲水管6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止气嘴8。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更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单向止气嘴8为内径逐渐缩小的管状,单向止气嘴8内设有一个圆珠9,圆珠9的直径大于单向止气嘴8的最小内径,单向止气嘴8内径最大的一端设有防虫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红外探测器10每检测到一次如厕即控制电磁阀11进行固定时长的通水操作,当如厕次数达到设定值,水箱13内的水位会高过U型管7的顶端,在虹吸作用下阀腔3内的水会进入U型管7再从冲水管6流走,由于阀腔开孔5小于U型管7的管径,因此阀腔3的进水速度小于出水速度、阀腔3中的水逐渐减少,膜片4在虹吸作用下向阀腔3顶部凹进、脱离冲水管6(即虹吸阀开启),实现冲水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