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地基褥垫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087发布日期:2018-10-19 21:57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复合地基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地基褥垫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工程应用复合地基较多,常用的复合地基有水泥搅拌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旋喷桩等等。复合地基与基础之间需要设置褥垫层调整桩土之间的应力比使桩和地基土共同受力、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褥垫层的材料通常为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碎石等水稳性、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与建筑工程相比水利工程对于沿建筑物基础底面的防渗有较高的要求。而褥垫层通常是满铺于基础底面,此时若直接应用于对于基础底面防渗有要求的工程,褥垫层将成为一个渗漏通道,对防渗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褥垫层的防渗,现在常用的方法通常是另外设置防渗设施,如在褥垫层一周设置密排搅拌桩围封褥垫层防渗,这将增加工程造价及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地基褥垫层结构,能够简化防渗处理、减少工程造价、加快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地基褥垫层结构,包括若干设在地下的复合桩基以及设在底面上的建筑物底板,所述建筑物底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复合桩基对应的褥垫层,所述褥垫层的一端与对应复合桩基相连,所述褥垫层的另一端与建筑物底板相连,每相邻的两个褥垫层之间设有间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褥垫层包括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工膜为凹形结构,所述防渗土工膜的凹形槽内设有碎石砂,所述防渗土工膜的顶部与建筑物底板相连,所述防渗土工膜的底部与对应复合桩基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渗土工膜为双层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渗土工膜上对应复合桩基的位置设有折叠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渗土工膜与碎石砂之间设有薄层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物底板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防渗土工膜穿过混凝土垫层后与建筑物底板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褥垫层为方柱形或圆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每个复合桩基设有单独的褥垫层且相邻的两个褥垫层之间设置间隔,有效的简化防渗处理,而且没有多种打桩机械的互相干扰,使得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复合地基褥垫层结构,包括若干设在地下的复合桩基1以及设在底面上的建筑物底板2,建筑物底板2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复合桩基1对应的褥垫层,褥垫层的一端与对应复合桩基1相连,褥垫层的另一端与建筑物底板2相连,每相邻的两个褥垫层之间设有间隔。通过对每个复合桩基设有单独的褥垫层且相邻的两个褥垫层之间设置间隔,有效的简化防渗处理,而且没有多种打桩机械的互相干扰,使得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优选的,褥垫层包括防渗土工膜31,防渗土工膜31为凹形结构,防渗土工膜31的凹形槽内设有碎石砂32,防渗土工膜31的顶部与建筑物底板2相连,防渗土工膜31的底部与对应复合桩基1相连。利用防渗土工膜31来包裹碎石砂32使得褥垫层变为一个密封的包裹,渗流需要从包裹底部通过,增加了渗径,提升褥垫层的防渗透性能。

进一步优选的,防渗土工膜31为双层结构,进一步提升褥垫层的防渗透性能。

进一步优选的,防渗土工膜31上对应复合桩基1的位置设有折叠区311,通过折叠防渗土工膜31来增加复合桩基1顶部防渗土工膜31的厚度,使得复合桩基1顶部的防渗土工膜31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即使复合桩基1顶部的防渗土工膜31被复合桩基1刺坏也不会影响整体的防渗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防渗土工膜31与碎石砂32之间设有薄层砂33,即在防渗土工膜31与碎石砂32之间铺设一层粒度较细的砂砾,防止碎石将防渗土工膜31刺坏。

进一步优选的,建筑物底板2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垫层4,防渗土工膜31穿过混凝土垫层4后与建筑物底板2相连,通过混凝土垫板将建筑物底板2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褥垫层为方柱形或圆柱形结构。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