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雨水落水管末端的雨水收集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101发布日期:2018-10-13 02:0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雨水落水管末端的雨水收集罐,属于建筑排水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出“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现有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设备,有的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有的需要电力驱动,耗费能源,运行管理难度大,均难以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雨水落水管末端的雨水收集罐,用以解决建筑物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所述的用于建筑雨水落水管末端的雨水收集罐,包括初期雨水弃流罐1,雨水收集罐2,浮球3,限位管4,净水管5,排水管6,溢流管7,支架8,雨水落水管9,雨水收集罐进水管10,透水孔11,圆柱型塑料泡沫12,其中浮球3直径略大于雨水落水管9的管径,限位管4管径略大于浮球3直径,浮球3底部粘接圆柱型塑料泡沫12,用于增加浮力,保持升降过程的稳定性,圆柱型塑料泡沫12高度是浮球3直径的1~3倍,限位管4下端与初期雨水弃流罐1底部之间距离等于圆柱型塑料泡沫12高度,限位管4开有透水孔11,透水孔11直径应大于1cm,透水孔11总面积应大于限位管4表面积的二分之一,保证限位管4的透水能力。

水罐的容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控制目标要求及“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取得。初期雨水弃流量V1=屋面弃流径流厚度δ×屋面汇水面积F,屋面弃流径流厚度δ采用2~3mm。雨水收集储水量V2=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70%就地消纳利用的降雨量×屋面汇水面积F。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安装,易于维护;能够弃流初期雨水,有效收集水质较洁净的雨水利用;整体造价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罐弃流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罐雨水收集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罐溢流状态示意图。

图中:1-初期雨水弃流罐,2-雨水收集罐,3-浮球,4-限位管,5-净水管,6-排水管,7-溢流管,8-支架,9-雨水落水管,10-雨水收集罐进水管,11-透水孔,12-圆柱型塑料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初期雨水弃流罐1,雨水收集罐2,浮球3,限位管4,净水管5,排水管6,溢流管7,支架8,雨水落水管9,雨水收集罐进水管10,透水孔11,圆柱型塑料泡沫12,其中浮球3直径略大于雨水落水管9的管径,限位管4管径略大于浮球3直径,浮球3底部粘接圆柱型塑料泡沫12,用于增加浮力,保持升降过程的稳定性,圆柱型塑料泡沫12高度是浮球3直径的1~3倍,限位管4下端与初期雨水弃流罐1底部之间距离等于圆柱型塑料泡沫12高度,限位管4开有透水孔11,透水孔11直径应大于1cm,透水孔11总面积应大于限位管4表面积的二分之一,保证限位管4的透水能力。浮球3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以提高使用寿命。

水罐的容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控制目标要求及“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取得。初期雨水弃流量V1=屋面弃流径流厚度δ×屋面汇水面积F,屋面弃流径流厚度δ采用2~3mm。雨水收集储水量V2=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70%就地消纳利用的降雨量×屋面汇水面积F。

开始下雨时,初期雨水弃流罐1内无水,浮球3位于限位管4底部。待初期雨水流入,初期雨水弃流罐1内水位不断升高托起浮球3,当浮球3受水的浮力升起,紧密顶住雨水落水管9的底部阻塞雨水进入,使雨水无法流入雨水弃流罐1后将沿雨水收集罐进水管10进入雨水收集罐2。若雨水收集罐2中雨水注满,多余的雨水顺溢流管7排走。在雨停后,初期雨水弃流罐1通过排水管6放空排入污水管道并输送污水处理厂处理等待下次降雨,浮球3在初期雨水弃流罐1放空后落回限位管4底部。雨水收集罐2中的雨水可回收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