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258发布日期:2018-11-07 20:4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升式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自升式平台是以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海洋装备。而当其升起作业时,需要潜水泵来提供海水以满足冷却其他机械设备以及其他日用海水的需要。

目前在自升式平台上潜水泵有两种安装方式比较常用,其一是直接安装在桩腿上,其二是通过绞盘安装在舷侧,相比起来,潜水泵安装在桩腿上尤为常见。在这种结构形式下,由于潜水泵会根据水深经常调节,现有技术中常配置一种旋转式止动机构以稳固潜水泵,此种装置需要操作空间大,不便于船上的管路设备布置及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占据空间小,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设置在甲板上以调整潜水泵的高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甲板上,且其上部为一平台结构,

并排设置的第一滑轨部和第二滑轨部,分别设置有沿竖直面的长条形通孔形成导轨,以及,

止动部,通过一滑动轴滑动设置于所述长条形通孔,且所述滑动轴的两个端部外伸出所述长条形通孔且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长条形通孔;其中,

所述止动部沿所述长条形通孔滑移至甲板外以对所述潜水泵限位。

本技术方案,止动部为直线滑移式结构,相比旋转式结构减少了操作空间,节约了夹板面积。直线推动的操作方式也比人力转动止动结构更为简单易行。

优选的,所述止动部的上表面外伸设置有方便握持的握持部。

具体的,所述握持部为支耳。

具体的,所述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和所述平台结构,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夹板上且位于所述平台结构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止动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止动板和第二止动板,其中,所述第一止动板和所述第二止动板与所述潜水泵的管路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直线推动的操作方式比旋转式结构人力转动止动部件更为简单易行。

2、直线滑移式结构所需的操作空间小,节约甲板面积。

3、减少了成本,易于生产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潜水泵止动装置的止动部外伸的状态图。

图2是潜水泵止动装置的止动部回收的状态图。

图3是潜水泵止动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甲板,110、潜水泵管路,111、工字形结构,200、支撑座,210、平台结构,220、支撑脚,300、第一滑轨部,310、第二滑轨部,320、长条形通孔,400、滑动轴,500、止动部,510、第一止动板,520、第二止动板,530、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止动装置,设置在甲板100上以调整潜水泵的高度,其包括支撑座200、并排设置的第一滑轨部300和第二滑轨部310、以及止动部500。标号110为潜水泵管路。

支撑座200设置在甲板100上,且其上部为一平台结构210,起到支撑整个止动装置的作用。第一滑轨部300和第二滑轨部310并排固设在平台机构210上,且两个滑轨部的侧壁上包括有竖直面的长条形通孔320形成导轨。止动部500通过一滑动轴400滑动设置于长条形通孔320,且滑动轴400的两个端部外伸出长条形通孔320且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长条形通孔320。

当需要固定潜水泵的高度时,参照图1所示,止动部500沿长条形通孔320滑移至甲板100外,卡置工字形结构111以对潜水泵限位。而当需要调整潜水泵的高度时,止动部500沿长条形通孔320收回,参照如图2所示。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止动部500的上表面外伸设置有方便握持的握持部,以方便操作人员移动。示例性的,握持部可选用支耳530。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座200包括若干支撑脚220和平台结构210,支撑脚220设置在夹板上且位于平台结构210的下方。参照图3所示,止动部500包括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止动板510和第二止动板520,其中,第一止动板510和第二止动板520与潜水泵的管路错开设置。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