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726发布日期:2019-06-14 23:2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穿越地质断裂带的防水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一项薄弱施工环节,并且隧道穿越地质断裂带防水的处理措施通常采用橡胶止水带法。橡胶止水带的设计根据百年地质错动量设计。

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如W型那样具有经较大拉扯后性能不被破坏的止水带,将其形成环状围设在隧道结构内,参考图1示出的隧道上部截图(下部与之水平对称),外侧止水带2靠近隧道初支轮廓且其固定部紧贴隧道迎土面钢筋,随结构混凝土一并施工;内侧止水带1远离隧道初支轮廓,结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作。这两部分是变形缝防水体系的独立构件,但两者经拉扯后形成的凸起部分同时置于两侧矩形的端头钢板3的空间内。

然而,现有的施工工艺具体缺陷有以下几点:

1、由于止水带重量大,材料本身容易出现环向褶皱,不易定位。所以在定位过程中耗时较长;控制止水带轮廓精度较差。

2、外侧止水带安装通过钢筋固定,使得在与钢筋焊接固定后,无法调节;止水带会带钢筋整体出现下垂。

3、由于生产线直线加工工艺,造成止水带焊接成环形后,由于内外弧长差,止水带凸起部分褶皱,端头钢板间距和平顺度很难控制。

4、端头钢板无固定点,固定难度大,精度很难控制;并且变形缝缝宽控制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以提高止水带和端头钢板的安装精度和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该可调节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内侧止水带和外侧止水带凸起外侧的端头钢板,两道对称设在所述端头钢板外端两侧的环形内撑环以及对称设在所述环形内撑环两侧的调节丝杆;所述环形内撑环由多段调弧形子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构成,其顶部用于顶住所述外侧止水带与混凝土连接的位置;所述调节丝杆一端与所述环形内撑环连接,另一端与初期支护混凝土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内撑环由16b槽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螺杆为双向螺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外侧止水带通过环形内撑环固定,(1)环形内撑环能对止水带实现较好的支撑固定,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下垂容易褶皱的缺点;(2)环形内撑环为端头钢板提供了一个平整的固定面,面贴面,便于端头钢板的安装,易于操作;(3)环形内撑环为由多段调弧形子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具有伸缩调节功能,任何时候都对止水带位置进行微调,同时也便于装卸和隧道洞内运输。此外,设在环形内撑环两边的调节丝杆可以左右微调,让整个钢板的间距控制在需求范围。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可调节的内撑环和调节丝杠,使止水带、端头钢板无论从轮廓精度,还是平面、立面位置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可以完全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达到设计要求15cm±5mm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内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内侧止水带,2—外侧止水带,3—端头钢板,4—环形内撑环,5—调节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其具体包括设在内侧止水带1和外侧止水带 2凸起外侧的端头钢板3,两道对称设在外侧止水带2一侧端头钢板 3两侧的环形内撑环4以及对称设在环形内撑环4两侧的调节丝杆5。

具体地,内侧止水带1和外侧止水带2均为W型橡胶止水带,实际施工过程中外侧止水带2与Ω型止水带和PE板配合使用,其中,Ω型止水带为了保护W型橡胶止水带的功能,PE板是为了防止浇筑二衬混凝土时损坏止水带。内侧止水带1在外侧止水带2及混凝土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后安装施工。

环形内撑环4为由多段调弧形子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比如设置6个固定调节点,每个调节点配置两根20cm长的Ф25 双向螺杆,使每个节点可伸缩范围10cm。其中,使用双向螺杆是为了便于从其左右两个方向均可做旋转调整。

环形内撑环4顶部用于顶住外侧止水带2与混凝土连接的位置;每环刚度能够承受350kg橡胶止水带的重量,满足要求。实际制作时可以采用16b槽钢制成(宽度不能超过W型与Ω型止水带的固定螺栓,且要保证受力的腹板厚度要满足荷载要求,满足Ф25螺杆及螺母的安装和操作空间,具备与端头钢板面与面焊接的条件,故选用 16b),这样既满足止水带的固定,又便于端头钢板3的安装,且能够为端头钢板提供一个平整的固定面,面贴面,易于操作。

调节丝杆5一端与环形内撑环4连接,另一端与两边的初期支护混凝土结构连接,作为支撑支点。对于端头钢板3的安装,由于无法进行整体安装,通常通过预制分割成小件后进行现场逐块拼装焊接。考虑现场的可行性,将端头钢板3划分为20块进行预制,共4种型号,由仰拱至拱顶分块进行对称拼装、焊接。为便于施工选择Ф42 钢管与KZ-45顶托进行搭配使用,通过旋转调节丝杆5进行微调施工,以调节止水带的左右位置,使其准确安装于变形缝中。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端头钢板3精度问题:如果钢板层次不齐,模板无法安装。所以在安装时必须保证钢板平齐,按照设计轮廓固定。在初期支护轮廓有偏差时,环形内撑环4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钢板的作用,并且还可以防止钢板不齐而导致混凝土漏进止水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