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态混凝土的插孔加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886发布日期:2018-12-14 22:5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态混凝土的插孔加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态混凝土的插孔加浆组件。



背景技术:

依据黄登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按照业主监理单位关于黄登水电站防渗区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采用插孔加浆方式的要求。在确定变态混凝土插孔间距及加浆量参数后,如何保证变态混凝土区域施工质量,避免因加浆不规范造成浆液浪费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是变态混凝土插孔加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高,可确保变态混凝土区域施工质量的插孔加浆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变态混凝土的插孔加浆组件,包括插孔模具,以及与插孔模具配合的插孔器;所述插孔模具包括矩形的框架,三组平行设置于框架上的定位构件,以及一组设置于框架相对两侧的提手;所述定位构件包括两平行的定位杆,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于两定位杆之间的定位管;相邻定位构件上的定位管错位设置;其中一侧的定位构件与框架的该侧边框重合,另一侧的定位构件与框架的该侧边框相隔一段距离,使边框该侧形成定位部;所述插孔器包括可插入定位管内的圆钢,固定设置于圆钢一端、与圆钢构成T形的手柄钢管,以及设置于圆钢杆部的施力横杆;所述圆钢相对手柄钢管的一端呈锥体状。

优选的是,所述圆钢与手柄钢管焊接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圆钢的锥体状一端为圆锥或菱形锥。

优选的是,所述圆钢与施力横杆焊接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采用圆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加工简易,使用方便;不仅能良好的控制现场变态混凝土区域插孔间距,且插孔施工效率高,便于现场过程管控。为进一步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确保变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插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2所示变态混凝土的插孔加浆组件,包括插孔模具1,以及与插孔模具1配合的插孔器2;所述插孔模具1包括矩形的框架3,三组平行设置于框架3上的定位构件,以及一组设置于框架3相对两侧的提手4;所述定位构件包括两平行的定位杆5,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于两定位杆5之间的定位管6;相邻定位构件上的定位管6错位设置;其中一侧的定位构件与框架3的该侧边框重合,另一侧的定位构件与框架3的该侧边框相隔一段距离,使边框该侧形成定位部;所述插孔器2包括可插入定位管6内的圆钢8,固定设置于圆钢8一端、与圆钢8构成T形的手柄钢管9,以及设置于圆钢8杆部的施力横杆7;所述圆钢8相对手柄钢管9的一端呈锥体状。

其中所述圆钢8的锥体状一端可以为圆锥或菱形锥。

本实施例中,插孔器采用φ28圆钢与φ32手柄钢管焊接而成,φ28圆钢一端嵌入φ32手柄钢管,另一端做打磨处理呈锥形头,锥头长度不小于100mm,圆钢的杆部设置定位及供脚掌施力的施力横杆,施力横杆与圆钢焊接连接。插孔模具的框架采用φ14圆钢加工,采用L=3cm DN48钢管控制插孔点距;加浆采用标准量杯,量杯可采用DN80钢管制作,净高25cm,底口用δ=5mm钢板封堵,钢管、钢板和把手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确保焊缝质量不漏浆。各杆件焊接牢靠后用磨光机对焊缝位置做打磨处理,避免划伤。

坝前变态混凝土防渗区浇筑时,首先将碾压混凝土摊铺均匀,人工将插孔模具放在距模板、岩面周边0.15m处,用插孔器依次插入插孔模具的定位管进行插孔,加浆杯盛等量浆液加浆,单孔一杯,严格控制单孔加浆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