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质软土用搅拌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071发布日期:2018-11-30 20:1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桩,尤其是一种淤泥质软土用搅拌桩。



背景技术: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淤泥质软土广泛分布,市政及公路项目修建时,软土地基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和质量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水泥土搅拌桩已普遍运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在工程实践中,纯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软土强度和变形提升幅度不是很大,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淤泥质软土用搅拌桩,增大处理的软土强度和变形提升幅度,提高处理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淤泥质软土用搅拌桩,包括本体和本体上设置的搅拌叶;所述本体包括从内而外设置的水泥土层、钢管层和水泥砂土层;本体的底部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设置于本体下端1/3-1/2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向下倾斜,与本体之间的夹角为70-80°。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砂土层的厚度是水泥土层半径的3-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钢管隔离水泥土层和水泥砂土层,外层的水泥砂土层,强度和变形方面比水泥搅拌桩更能满足淤泥质软土的搅拌需要;本体的底部为椭圆形,下端设有倾斜的搅拌叶,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水泥土层、12-钢管层、13-水泥砂土层、2-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淤泥质软土用搅拌桩,包括本体1和本体1上设置的搅拌叶2。本体1的底部为椭圆形。本体1包括从内而外设置的水泥土层11、钢管层12和水泥砂土层13。水泥砂土层13是将砂掺在水泥土中形成,原料为淤泥质软土、水泥、砂,其中,水泥量按加固体质量计算确定,砂土掺入量按其含量与加固体质量的比值为10%确定,此时,固化土的强度增加明显,由于掺加了砂粒,使抗剪强度增加,同时砂粒起到团粒化作用,从而使其在强度和变形方面比水泥搅拌桩更能满足淤泥质软土的搅拌需要。

具体的,搅拌叶2可以采用棱台结构,呈交互对生式分布在本体1下端1/3-1/2的范围内。搅拌叶2向下倾斜,与本体1之间的夹角为70-80°,更适用于淤泥质软土环境,提高搅拌效果。水泥砂土层13的厚度是水泥土层11半径的3-5倍,保证搅拌桩的强度的同时不影响其变形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