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1995发布日期:2019-04-02 23:5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



背景技术: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对于管道的出入口需要进行覆盖处理,所以在道路上可见大量的预留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 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具有强度高,外观美,使用方便,防盗,耐候性强,耐腐蚀,耐酸碱等特点,尤其是在城市中心道路施工时,由于行驶车辆密集,需要用到高强度不易下陷的井盖,而大部分城市路面上井盖和路面贴合不紧,车辆压过时轮胎会和井盖产生碰撞,井盖因此成为城市的噪音源之一,而且影响行车品质与安全,即使原先修筑的路面与井盖齐平,在后期长期使用后会有所下陷或者重新铺装路面造成路面太高,这都造成井盖与路面不平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可以根据路面高度来调节井盖高度,并且不影响井盖的抗压强度,增加路面的平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可以保持与路面高度平齐,增加路面的整体平整性,并且可后期根据需要进行高度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包括圆形井盖,支撑圈,调节圈,所述支撑圈由支撑侧圈,放置圈与支撑底圈组成,所述支撑侧圈为竖向设置将放置圈上方外缘包围,所述支撑侧圈形成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井盖的外径,所述放置圈为水平设置,其形成的内径小于所述圆形井盖的外径,由此,所述圆形井盖可以放置在所述放置圈上并且被所述支撑侧圈包围避免侧滑,所述支撑底圈为竖向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放置圈的下方,所述支撑底圈用于支撑整个支撑圈与井盖,所述调节圈由上部槽口圈与下部圈组成,所述上部槽口圈为凹形槽口状,其槽口深度与所述支撑圈的支撑底圈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底圈可以放置在所述调节圈的上部槽口圈内,同时,所述调节圈的下部圈的高度也与其上部槽口圈的槽口深度相同,所述调节圈设置有多个,所述下部圈也可以放置在另一个调节圈的上部槽口圈的槽口内,这样组成的结构是圆形井盖放置在所述支撑圈内,所述支撑圈放置在所述调节圈上,而调节圈可以继续放置下一个调节圈上,这样可以一级一级的增加高度,根据所需要的高度调节调节圈的数量,往往在市政道路施工时,井盖的下部基础与路面标高计算不精确或者施工偏差造成安装完成的井盖突出于地面或者凹陷在地面下,造成路面不平整,影响行车质感,甚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往往道路修整时需要在路面上重新铺筑沥青或水泥造成路面标高增加,而井盖高度不变,造成很多井盖凹陷在地面内,而本实用新型的井盖可以调节井盖高度,比如路面修整后路面标高增加可以在支撑圈或调节圈下方继续增加调节圈来增高井盖的标高,做到与地面一致,提高地面平整度,而且操作步骤少,调节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圈与调节圈的上部槽口圈的内外圈边以及调节圈的下部圈上都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可以锚入固定螺栓进行固定,这样支撑圈的支撑底圈套入到所述调节圈上的上部槽口圈内时,可以将支撑底圈与上部槽口圈上的固定孔对位再锚入固定螺栓,这样可以将支撑圈与调节圈紧固在一块,提高结构强度,同样,在下方继续增加调节圈后,上一个调节圈的下部圈套入在下一个调节圈的上部槽口圈内,将两者间的固定孔对位,锚入固定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井盖上还设置有贯穿的孔洞,可以作为提升孔使用,在需要打开井盖检查或施工时可以通过钢丝等伸入孔洞内将井盖提升打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部支撑圈,所述底部支撑圈的上部为凹形槽口状,其底部为平直状,所述底部支撑圈的上部槽口的深度与所述支撑圈的支撑底圈的高度及调节圈的下部圈的高度相同,所述底部支撑圈可用于放置在最下方,用以支撑上方的调节圈或支撑圈,由于其底部为平直状,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压强,提高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完成效果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贴合市政道路可调节高度的铸铁井盖,如图1所示,包括圆形井盖1,支撑圈2,调节圈3,所述支撑圈2由支撑侧圈21,放置圈22与支撑底圈23组成,所述支撑侧圈21为竖向设置将放置圈22上方外缘包围,所述支撑侧圈21形成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井盖1的外径,所述放置圈22为水平设置,其形成的内径小于所述圆形井盖1的外径,由此,所述圆形井盖1可以放置在所述放置圈22上并且被所述支撑侧圈21包围避免侧滑,所述支撑底圈23为竖向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放置圈22的下方,所述支撑底圈23用于支撑整个支撑圈2与井盖1,所述调节圈3由上部槽口圈31与下部圈32组成,所述上部槽口圈31为凹形槽口状,其槽口深度与所述支撑圈2的支撑底圈23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底圈23可以放置在所述调节圈3的上部槽口圈31内,同时,所述调节圈3的下部圈32的高度也与其上部槽口圈31的槽口深度相同,所述调节圈3设置有多个,所述下部圈32也可以放置在另一个调节圈3的上部槽口圈31内,这样组成的结构是圆形井盖1放置在所述支撑圈2内,所述支撑圈2放置在所述调节圈3上,而调节圈3可以继续放置下一个调节圈3上,这样可以一级一级的增加高度,根据所需要的高度调节调节圈3的数量,如图2所示,往往在市政道路施工时,井盖的下部基础与路面标高计算不精确或者施工偏差造成安装完成的井盖突出于地面或者凹陷在地面下,造成路面不平整,影响行车质感,甚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往往道路修整时需要在路面上重新铺筑沥青或水泥造成路面标高增加,而井盖高度不变,造成很多井盖凹陷在地面内,而本实用新型的井盖可以调节井盖高度,比如路面修整后路面标高增加可以在支撑圈2或调节圈3下方继续增加调节圈来增高井盖的标高,做到与地面一致,提高地面平整度,而且操作步骤少,调节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圈23与调节圈3的上部槽口圈31的内外圈边以及调节圈3的下部圈32上都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固定孔4,所述固定孔4上可以锚入固定螺栓进行固定,这样支撑圈2的支撑底圈23套入到所述调节圈3上的上部槽口圈31内时,可以将支撑底圈23与上部槽口圈31上的固定孔4对位再锚入固定螺栓,这样可以将支撑圈2与调节圈3紧固在一块,提高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同样,在下方继续增加调节圈3后,上一个调节圈3的下部圈32套入在下一个调节圈3的上部槽口圈31内,将两者间的固定孔4对位,锚入固定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井盖1上还设置有贯穿的孔洞11,可以作为提升孔使用,在需要打开井盖检查或施工时可以通过钢丝等伸入孔洞11内将井盖1提升打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部支撑圈5,所述底部支撑圈5的上部为凹形槽口状,其底部为平直状,所述底部支撑圈5的上部槽口的深度与所述支撑圈2的支撑底圈23的高度及调节圈3的下部圈32的高度相同,所述底部支撑圈5可用于放置在最下方,用以支撑上方的调节圈3或支撑圈2,由于其底部为平直状,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压强,提高支撑强度。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