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水强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577发布日期:2018-11-16 20:32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水强排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钢筋混凝土顶板的新型集水强排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顶板排水系统中,在混凝土顶板的上面附着防水层,防水层上面设置排水层,排水层上面覆盖植被层,上面植被层的水经排水层渗透和导流后,慢慢的进入顶板边部的排水层的盲沟带,即排水盲沟中,再经排水盲沟直接将水排出墙体之外的。这种传统的排水结构比较被动,排水速度较慢,一旦发生水多溢满的情况,排水系统就会不能及时将积水排出,导致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传统利用盲沟带直接排水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将植被层渗下的水及时采集到排水层并排出至集水井中的新型集水强排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集水强排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土顶板、防水层、排水层和植被层,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侧面设置有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内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设置于混凝土顶板侧面的集水井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盲沟包括碎石填充层和盲沟外覆无纺布层,所述盲沟外覆无纺布层包裹在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外表面;所述排水管插装于所述碎石填充层的中央,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管体外覆无纺布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横向插装于所述集水井的中部,且与所述集水井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水井设置在混凝土顶板的侧面,集水井附近的的排水盲沟为双层排水盲沟;所述双层排水盲沟包括集水井与混凝土顶板之间的直管型排水盲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管型排水盲沟与集水井之间的斜管型排水盲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水井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斜管型排水盲沟,两所述斜管型排水盲沟与所述直管型排水盲沟构成三角形结构的双层排水盲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两斜管型排水盲沟内分别设置有一排水支管;所述直管型排水盲沟内设置有一排水总管;两排水支管的首端分别与集水井连通,两排水支管的尾端分别与排水总管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斜管型排水盲沟与所述直管型排水盲沟的盲沟外覆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碎石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集水强排系统,主要是应用于带有植被的钢筋混凝土顶板,主要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1、在保障建筑使用功能以及不增加顶板构造体系造价的前提下,排水支管能够将植被层渗下的水及时的采集到管体中,然后再集中排放到排水管中排出,增加了排水的面积和速度。

2、节约工期:排水板直接空铺防水层上,不需再做刚性保护层,不需要养护等待,铺完排水板、滤水层可马上回填土,大大缩短工期。

3、外排水方案:大部分雨水经外排水系统排泄,渗入土壤的少量雨水再经强排水系统排泄。外排水系统(地表水排放系统)-设置通向消防通道地表的排水通道,如明沟或暗沟,排放大雨、暴雨在种植顶板形成的地表集水。

4、土壤渗透水排放系统:在种植顶板卷材防水层上面设置30高DS塑料防护排水板、土工布滤水层,结合强排系统,排放顶板上土层中多余的水分。

5、渗透水回收利用:汇集到集水井中的渗透水可通过强排将水输送到储水池中,收集好的渗透水在各方面进行利用,如绿化灌溉、景观用水、洗车用水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这也是符合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与集水井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中:混凝土顶板1、防水层2、排水层3、植被层4、盲沟外覆无纺布层5、排水管6、碎石填充层7、管体外覆无纺布层8、集水井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集水强排系统,主要是应用于带有植被的钢筋混凝土顶板1, 在保障建筑使用功能以及不增加顶板构造体系造价的前提下,排水支管能够将植被层渗下的水及时的采集到管体中,然后再集中排放到排水管6中排出,增加了排水的面积和速度。

整个集水强排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土顶板1、防水层2、排水层3和植被层4。混凝土顶板1的侧面设置有排水盲沟,排水盲沟内部设置有排水管6,排水管6与设置于混凝土顶板侧面的集水井9连通。

排水盲沟包括碎石填充层7和盲沟外覆无纺布层5,盲沟外覆无纺布层5包裹在碎石填充层7的外表面。排水管6插装于碎石填充层5的中央,排水管6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管体外覆无纺布层8。由附图1所示,排水盲沟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其最外面的盲沟外覆无纺布层在盲沟的侧边缘贴合在一起,并与排水层连通。

如附图3所示,排水管横向插装于集水井9的中部,且与集水井内部连通。排水管与集水井的纵向轴向垂直设置。

集水井9设置在混凝土顶板1的侧面,集水井9附近的排水盲沟为双层排水盲沟。双层排水盲沟包括集水井与混凝土顶板之间的直管型排水盲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管型排水盲沟与集水井之间的斜管型排水盲沟。集水井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斜管型排水盲沟,两所述斜管型排水盲沟与所述直管型排水盲沟构成三角形结构的双层排水盲沟。

斜管型排水盲沟与直管型排水盲沟结构相同,都是由中央的排水管、中部的碎石填充层和外面的盲沟外覆无纺布层构成,排水管外表面包裹一层管体外覆无纺布层。

两斜管型排水盲沟内的排水管被称为排水支管;直管型排水盲沟内的排水管为排水总管。两排水支管的首端分别与集水井连通,两排水支管的尾端分别与排水总管连通。

两个斜管型排水盲沟与直管型排水盲沟的盲沟外覆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碎石填充物。

雨洪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合理的利用雨洪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及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集水强排系统,能够将植被层渗下的水充分收集并沿排水盲沟中的排水管收集并导出至集水井,收集好的渗透水在各方面进行利用,如绿化灌溉、景观用水、洗车用水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这也是符合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

在种植顶板卷材防水层上面设置30高DS塑料防护排水板、土工布滤水层,结合强排系统,排放顶板上土层中多余的水分。防水层上面的排水板铺设完成后,在顶板边缘下方500mm设置排水盲沟,连接按顶板面积、当地降雨量设计的集水井,集水井内置自动离心泵(按当地条件设计)。使用时,顶板土壤渗透水经过滤至排水板,因顶板与盲沟存在落差,排水板的水会汇集到盲沟,然后至集水井,通过启动集水井里的离心泵完成集水强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