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式渗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1959发布日期:2018-11-23 18:2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式渗井。



背景技术:

公路路基的病害,大多是水损害造成,采用渗井可有效排除路基周围特殊区域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传统的砌砖、砌石渗井稳定性差,易受周围土体作用而变形甚至损坏,使用寿命短;传统砌砖、砌石渗井施工工序复杂,基坑回填周期长,坑壁易失稳,安全风险高;渗水效率低,需设置较多的渗管辅助排水;施工工期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排水效率高、施工简便的预制式渗井。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预制式渗井,其安装于土体内,包括:圈座、井身、井底反滤层、进水管和渗管,所述圈座水平设于土体内;所述井身设于所述圈座的上表面,且井身包括从上而下依次拼接的圆筒状的井口段、上部井身和下部井身,所述井口段和上部井身由普通混凝土块构成,所述下部井身由透水混凝土块构成;所述井底反滤层设于所述井身内的下部;所述进水管的管体穿过井身,一端伸出于井身外部,另一端位于井身内部且位于井底反滤层的上部;所述渗管的管体穿过下部井身,一端伸出于所述井身外部土体的渗水层中,另一端位于所述井底反滤层的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下部井身设于土体的渗水层中,且下部井身的外壁沿周向设有井身反滤层,所述井身反滤层由多个粒径为10mm-50mm的卵石层层围设成环状结构;

渗管的管体穿过下部井身和井身反滤层,一端伸出于所述井身反滤层外部的土体中。

优选的是,所述井口段的底面沿周向设有第一凹槽,上部井身的顶面沿周向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内嵌于所述第一凹槽,上部井身的底面沿周向设有第二凹槽,下部井身的顶面沿周向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内嵌于所述第二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井底反滤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砂层、土工布层、大卵石层和中卵石层,且所述渗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中卵石层内。

优选的是,所述预制式渗井还包括井座和井盖,所述井口段的顶面向井身内水平延伸形成环形的井座;

所述井盖的下底面沿内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弧形的内限位块,所述井盖的下底面沿外周向在所述内限位块的外侧设有多个弧形的外限位块,且所述内限位块和外限位块依次交错布置,相邻的内限位块和外限位块之间留有缝隙;

所述井座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内限位槽和多个外限位槽,多个内限位块分别内嵌于多个内限位槽,多个外限位块分别内嵌于多个外限位槽;所述内限位块的高度及外限位块的高度相等,内限位槽的深度及外限位槽的深度相等,且内限位块的高度大于内限位槽的深度。

优选的是,所述井盖的顶面为中心高边缘低的锥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式渗井的井身为预制,通过现场拼装施工完成,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式渗井的井身采用混凝土预制式井身,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可增加渗井使用寿命,减少修复成本;

3、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式渗井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可缩短渗井的回填周期,避免坑壁失稳造成的安全风险,使用寿命长,工程造价较低;

4、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式渗井的井身采用分段式设计,渗井下部井身和渗管采用透水混凝土预制,具有良好的渗水效果,抗压、抗剪性能较好,并且提高了排水效率;

5、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式渗井的井盖可允许地面的水进入渗井并能防止杂物进入渗井内部,促进地面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渗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井盖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井盖的立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井盖;2-井口段;3-上部井身;4-下部井身;5-渗管;6-圈座;7-进水管;8-砂层;9-土工布层;10-大卵石层;11-中卵石层;12-井身反滤层;13-井座;14-内限位块;15-外限位块;16-内限位槽;17-外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预制式渗井,其安装于土体内,包括:圈座6、井身、井底反滤层、进水管7和渗管5,所述圈座6水平设于土体内;所述井身设于所述圈座6的上表面,且井身包括从上而下依次拼接的圆筒状的井口段2、上部井身3和下部井身4,所述井口段2和上部井身3由普通混凝土块构成,所述下部井身4由透水混凝土块构成;所述井底反滤层设于所述井身内的下部;所述进水管7的管体穿过井身,一端伸出于井身外部,另一端位于井身内部且位于井底反滤层的上部;所述渗管5的管体穿过下部井身4,一端伸出于所述井身外部土体的渗水层中,另一端位于所述井底反滤层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式渗井的井身包括分段预制的井口段2、上部井身3和下部井身4,井身各段从上到下依次拼接,并设于环形的圈座6上,其中井口段2和上部井身3不透水,下部井身4可透水并设于土体的渗水层中,各部分的高度可根据土体结构及地下水位而调整;进水管7采用不透水材料、渗管5采用透水材料预制,路基附近的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经进水管7进入渗井井身内部,然后通过井底反滤层或者下部井身4渗出井身外部土体的渗水层中,渗管5可增大渗井的排水量和排水距离,相比传统砖砌和片石砌式渗井,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式渗井既能提升渗透效率,又能解决传统渗井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井身耐久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部井身4设于土体的渗水层中,且下部井身4的外壁沿周向设有井身反滤层12,所述井身反滤层12由多个粒径为10mm-50mm的卵石层层围设成环状结构,由于下部井身4为可透水的结构,为防止井身外部的土体进入渗井内部,设卵石构成的井身反滤层12。

渗管5的管体穿过下部井身4和井身反滤层12,一端伸出于所述井身反滤层12外部的土体中,以将井身内的水排向更远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井口段2的底面沿周向设有第一凹槽,上部井身3的顶面沿周向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内嵌于所述第一凹槽,上部井身3的底面沿周向设有第二凹槽,下部井身4的顶面沿周向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内嵌于所述第二凹槽,井身的各段结构通过凸块和凹槽的结构配合搭接,结构稳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井底反滤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砂层8、土工布层9、大卵石层10和中卵石层11,且所述渗管5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中卵石层11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式渗井还包括井座13和井盖1,所述井口段2的顶面向井身内水平延伸形成环形的井座13;

所述井盖1的下底面沿内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弧形的内限位块14,所述井盖1的下底面沿外周向在所述内限位块14的外侧设有多个弧形的外限位块15,且所述内限位块14和外限位块15依次交错布置,相邻的内限位块14和外限位块15之间留有缝隙;

所述井座13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内限位槽16和多个外限位槽17,多个内限位块14分别内嵌于多个内限位槽16,多个外限位块15分别内嵌于多个外限位槽17;所述内限位块14的高度及外限位块15的高度相等,内限位槽16的深度及外限位槽17的深度相等,且内限位块14的高度大于内限位槽16的深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井盖1下底面的内限位块14与井座13顶面的内限位槽16配合搭接,井盖1下底面的外限位块15和井座13顶面的外限位槽17配合搭接,将井盖1固定于井座13上部;内限位块14的高度及外限位块15的高度相等,内限位槽16的深度及外限位槽17的深度相等,且内限位块14的高度略大于内限位槽16的深度,井盖1的底面高于井座13的顶面,以使井盖1与井座13之间留有空隙,而由于内限位块14和外限位块15依次交错布置,且相邻的内限位块14和外限位块15之间留有缝隙,地面的水可经内限位块14和外限位块15之间的缝隙流入渗井井身内部从而排入地下,同时交错布置的内限位块14和外限位块15还可防止杂物进入井身内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井盖1的顶面为中心高边缘低的锥面,避免井盖1表面积水。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圈座6采用C15普通混凝土现浇而成;

所述井口段2采用普通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壁厚250mm,井身直径1000mm、高度1000mm,井座13内径700mm;

所述井盖1为混凝土井盖或铸铁井盖;

所述上部井身3采用普通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壁厚250mm,高度500mm或1000mm,使用时的拼接长度视地下水位而定;

所述下部井身4采用细粒式透水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无侧限抗压强度R≥20MPa,透水系数Kt≥0.05cm/s;

所述井身反滤层12采用粒径为10mm-50mm的卵石填筑;

所述渗管5采用细粒式透水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主骨料粒径为2.36mm-4.75mm、水灰比为0.3、设计孔隙率为25%、骨胶比为4.24、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0%,混凝土无侧限抗压强度R≥20MPa,抗折强度Ff≥2.5Mpa,透水系数Kt≥0.05cm/s,且渗管5外包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200mg/m2

所述进水管7为PVC管或PE管,直径为100mm-200mm;

所述井底反滤层的构成:所述砂层8粒径为0.075mm-4.75mm,土工布层9采用透水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200mg/m2,大卵石层10粒径为30mm-50mm、中卵石层11粒径为10mm-30mm。

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

S1:施工厂区测量放线,开挖基坑,进行基坑处置;

S2:浇筑圈座6混凝土并养护;

S3:待圈座6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安装下部井身4和渗管5;

S4:填筑井身反滤层12,并回填渗管5上部土体;

S5:安装上部井身3和进水管7;

S6:在井身内下部施作井底反滤层,先填筑粒径为10mm-30mm的中卵石,再填筑粒径为30mm-50mm的大卵石,然后铺设透水土工布,最后填筑粒径为0.075mm-4.75mm的沙砾,形成从上而下的砂层8、土工布层9、大卵石层10、中卵石层11;

S7:安装井口段2和井盖1;

S8:回填渗井周围土体。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