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239发布日期:2018-12-05 20:2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基坑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实施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其取费应当参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速度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的支护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监控报警值不仅是设计计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合理施工流程和保护周围环境安全的主要依据,对于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因为需要移动所以底部会设置有移动结构,但是在不使用时底部移动结构会直接影响放置稳定性,并且移动结构只存在底部导致从基坑内拉起时较为费力,极大的浪费了工作人员的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在不使用时底部移动结构会直接影响放置稳定性,而提出的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外表面通过安装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监测摄像头,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位于安装轴承座下方的滑动槽,所述机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动槽连通且对称的两个安装槽,所述滑动槽背面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安装螺纹孔,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U形板,两个所述安装槽相互靠近一侧的内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卡接U形板,所述连接U形板靠近卡接U形板的一侧通过连接杆插接在卡接U形板的内表面上,所述连接U形板底部的内表面上通过插销活动连接有移动滚轮,所述连接U形板的右侧通过安装螺杆螺纹连接在安装螺纹孔的内表面上,所述连接U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滚轮。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滑动槽背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通过限位弹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匹配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挂环,所述牵引挂环正面的形状为弧形且弧度为一百八十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弹簧的长度不小于七厘米,所述限位弹簧的弹性系数为十牛顿每厘米。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内表面上安装螺纹孔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安装螺纹孔呈矩形阵列,所述安装螺纹孔正面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U形板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连接U形板和滑动滚轮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轴承座上方的压强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安装槽和滑动槽连通起到使移动结构可以滑动变换到装置两侧的作用,再设置连接杆和安装螺杆起到对移动结构切换方向后固定的作用,通过灵活的调节移动结构相对于装置的方向达到保证放置稳固和两侧稳固的效果,通过将移动结构滑动到装置两侧达到提升从基坑内升起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限位弹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牵引挂环、3安装轴承座、4监测摄像头、5滑动槽、6安装槽、7安装螺纹孔、8连接U形板、9卡接U形板、10连接杆、11移动滚轮、12安装螺杆、13滑动滚轮、14连接板、15限位弹簧、16定位板、17定位孔、18电动推杆、19压强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基坑监测综合报警系统用监测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挂环2,牵引挂环2正面的形状为弧形且弧度为一百八十度,机体1的外表面通过安装轴承座3固定连接有监测摄像头4,机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位于安装轴承座3下方的滑动槽5,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动槽5连通且对称的两个安装槽6,滑动槽5背面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安装螺纹孔7,滑动槽5内表面上安装螺纹孔7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安装螺纹孔7呈矩形阵列,安装螺纹孔7正面的形状为圆形,安装槽6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U形板8,两个安装槽6相互靠近一侧的内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卡接U形板9,连接U形板8靠近卡接U形板9的一侧通过连接杆10插接在卡接U形板9的内表面上,连接U形板8底部的内表面上通过插销活动连接有移动滚轮11,连接U形板8的右侧通过安装螺杆12螺纹连接在安装螺纹孔7的内表面上,连接U形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滚轮13,连接U形板8和连接杆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U形板8和滑动滚轮13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为焊接,机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滑动槽5背面的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正面通过限位弹簧15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6,限位弹簧15的长度不小于七厘米,限位弹簧15的弹性系数为十牛顿每厘米,定位板16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10匹配的定位孔17,机体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电动推杆18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轴承座3上方的压强传感器19,利用压强传感器19检测基坑内支护安全数据的作用,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是根据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的特点和基坑等级确定,周边建筑物报警值应结合建筑物裂缝观测确定,并应考虑建筑物原有变形与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变形的叠加,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的确定。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拧动安装螺杆12使连接杆10右侧解除固定,再移动连接U形板8使连接杆10从卡接U形板9的内表面拔出,再通过滑动滚轮13在滑动槽5内表面滑动达到使移动结构位于装置两侧的效果,进而保证了放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控制滑动滚轮13滑动使连接U形板8位于安装槽6的内表面上,再移动连接U形板8使连接杆10插接在卡接U形板9的内表面上,最后拧动安装螺杆12螺纹连接在安装螺纹孔7的内表面起到对连接U形板8位置彻底固定的作用,通过将移动结构固定在装置底部达到便于稳固移动的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控制滑动滚轮13滑动使连接U形板8位于滑动槽5的内表面上,再挤压定位板16和移动连接U形板8使连接杆10插接在定位孔17的内表面上,最后拧动安装螺杆12螺纹连接在安装螺纹孔7的内表面起到对移动结构固定的作用,通过将移动结构灵活固定在装置两侧达到便于装置从基坑内部拉出的效果,从而通过移动结构的滑动上升达到节约工作人员体力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