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0496发布日期:2019-01-25 17: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变形监测是指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用精密仪器、设备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例如岩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土层孔隙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从大量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起基坑工程事故,无一例外的与监测不力、不准确、不及时有直接关系,基坑工程监测是检验设计方案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有可靠性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经济合理的原则、方便实用的原则,支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的监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监测内容,基坑开挖前应进行支护结构完整性检测,并断定缺陷的位置,距基坑顶部边缘两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应进行变形监测,桩侧土压力测试,是支护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参数,在一级安全等级的基坑工程中,常常要求进行测试,锚杆现场抗拔试验的目的是,以求得锚杆的允许拉力等,对岩土体性状因受施工影响而引起变化的监测,其重点是在距基坑开挖深度两倍范围内,以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及时查明岩土体中可能存在的滑裂面的位置,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基坑边坡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动态监测是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用新的监测资料与原设计采用值进行对比,判断现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原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现有的全站仪在进行基坑监测时,需要先通过专门的支架将全站仪支撑于地面,又由于基坑监测地多为未完成施工的区域,故其地面较不平坦,不便于利用支撑架对全站仪进行支撑,且测量过程中全站仪已发生倾斜,不易保证其始终保持平衡,且当需更换监测点时,不便于对已支撑好的全站仪进行移动搬运,在移动过程中易对仪器造成损毁,不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全站仪在进行基坑监测时,需要先通过专门的支架将全站仪支撑于地面,又由于基坑监测地多为未完成施工的区域,故其地面较不平坦,不便于利用支撑架对全站仪进行支撑,且测量过程中全站仪已发生倾斜,不易保证其始终保持平衡,且当需更换监测点时,不便于对已支撑好的全站仪进行移动搬运,在移动过程中易对仪器造成损毁,不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且耗时耗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的固定底座表面两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的固定底座底部表面且接近其边沿处一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的固定滑块底部表面的三等分点出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所述的固定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表面远离固定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底座顶部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的支撑底座顶部表面边沿一周的三等分点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伸缩杆,所述的支撑伸缩杆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块,所述的支撑伸缩杆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通过支撑连接块设置有全站仪托盘,所述的全站仪托盘顶部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的固定卡槽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的固定弹簧未与固定卡槽相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的全站仪托盘底部表面且位于其三等分线所在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二滑槽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滑块,所述的支撑滑块未与第二滑槽相接触的一面与支撑连接块之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滑块由永磁铁制成,所述的支撑连接块与支撑伸缩杆通过一体式焊接成型,且所述的支撑连接块为铁制品。

优选的,所述的全站仪托盘外观呈圆形,且所述的全站仪托盘的半径大于第二滑槽的长。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环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底座和支撑底座均为圆形,且所述的固定底座和支撑底座以及全站仪托盘的圆心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伸缩杆为拉杆式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和固定支撑杆均为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块的高与固定底座的高大小相同。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坑变形监测装置,通过固定底座表面两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固定底座底部表面且接近其边沿处一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固定滑块底部表面的三等分点出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固定片表面远离固定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底座顶部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顶部表面边沿一周的三等分点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伸缩杆,支撑伸缩杆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块,支撑伸缩杆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通过支撑连接块设置有全站仪托盘,全站仪托盘顶部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卡槽,固定卡槽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未与固定卡槽相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全站仪托盘底部表面且位于其三等分线所在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滑块,支撑滑块未与第二滑槽相接触的一面与支撑连接块之间相连接,达到了便于使用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稳定性的目的,使用时,选好适宜的全站仪监测点后,利用固定孔以及与其相适配的固定件二者配合使用,从而可将固定片牢牢固定于地面,从而可对整个装置进行有效固定,既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稳定性,且便于拆卸,后通过固定支撑杆伸缩对固定底座的平衡度进行调节,例如,当地面凹凸不平时,可利用各固定支撑杆伸缩适宜长度,从而可上下调节固定底座的高度,从而可使得固定底座保持平衡,从而有利于保证其上的全站仪能够保持平衡,获得的测量数据真实有效,且整个装置的平衡度便于调节,使用方便,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后将全站仪置于全站仪托盘上的固定卡槽内,并将固定环套设在全站仪底部,利用固定弹簧和固定环的弹性可伸缩功能从而可对置于固定卡槽内的不同规格的全站仪进行固定,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伸缩杆伸缩从而带动支撑底座上移或下降,从而可调节支撑底座以及其上的支撑伸缩杆以及全站仪托盘的高度,从而便于调节全站仪的高度,使用方便,或可利用三根支撑伸缩杆同时收缩时,则支撑伸缩杆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带动全站仪托盘下移,同时支撑伸缩杆远离支撑底座的一端可带动支撑连接块以及支撑滑块沿第二滑槽表面向远离全站仪托盘圆心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向下调节全站仪托盘以及其上的全站仪的高度,全站仪托盘外观呈圆形,且全站仪托盘的半径大于第二滑槽的长,从而可允许支撑滑块可在第二滑槽表面来回滑动,从而可使得支撑伸缩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伸缩,从而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全站仪的高度,操作方便,节省时间,或可根据需要利用伸缩杆和支撑伸缩杆二者配合使用,利用二者同时伸缩可有效扩大全站仪的高度调节范围,且当需要转动全站仪的方向时,利用第一滑槽和固定滑块二者之间相对滑动,则可轻松利用第一滑槽在固定滑块表面滑动从而可带动固定底座转动,从而可轻松调节全站仪的方向,无需再移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搬运,便于对全站仪的高度以及方向进行调节,无需多次移动整个装置,且整个装置稳定性较高,有利于延长全站仪的使用寿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底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槽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站仪托盘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固定转轴、3固定块、4万向轮、5第一滑槽、6固定滑块、7固定支撑杆、8固定片、9固定孔、10伸缩杆、11支撑底座、12支撑伸缩杆、13支撑连接块、14全站仪托盘、15固定卡槽、16固定弹簧、17固定环、18第二滑槽、19支撑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表面两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转轴2转动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高与固定底座1的高大小相同,以免固定块13对固定片8造成阻碍而使得固定滑块6无法带动固定片8沿固定底座1底部表面一周自由滑动。固定块3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固定底座1底部表面且接近其边沿处一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滑块6,第一滑槽5和固定滑块6均呈圆环形,利用二者相对滑动,则可轻松转动固定底座1,从而可轻松调节全站仪的方向,且无需再移动整个装置,使用方便。固定滑块6底部表面的三等分点出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7,固定支撑杆7为电动伸缩杆,当地面凹凸不平时,可利用各固定支撑杆7伸缩适宜长度,从而可上下调节固定底座1的高度,从而可使得固定底座1保持平衡,从而有利于保证其上的全站仪能够保持平衡,获得的测量数据真实有效,且整个装置的平衡度便于调节,使用方便,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固定支撑杆7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8,固定片8表面远离固定支撑杆7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9,利用与固定孔9相适配的固定件与固定孔9配合使用,从而可将固定片8牢牢固定于地面,从而可对整个装置进行有效固定,既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稳定性,且便于拆卸。固定底座1顶部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伸缩杆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1,伸缩杆10均为电动伸缩杆,利用伸缩杆10伸缩从而带动支撑底座11上移或下降,从而可调节支撑底座11以及其上的支撑伸缩杆12以及全站仪托盘14的高度,从而便于调节全站仪的高度,使用方便。支撑底座11顶部表面边沿一周的三等分点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伸缩杆12,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块13,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通过支撑连接块13设置有全站仪托盘14,全站仪托盘14顶部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卡槽15,固定卡槽15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6,固定弹簧16未与固定卡槽15相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7,固定环17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利用固定环17的弹性可伸缩功能从而可对置于固定卡槽15内的不同规格的全站仪进行固定。全站仪托盘14底部表面且位于其三等分线所在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8,第二滑槽18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滑块19,支撑滑块19未与第二滑槽18相接触的一面与支撑连接块13之间相连接,支撑滑块19由永磁铁制成,支撑连接块13与支撑伸缩杆12通过一体式焊接成型,且支撑连接块13为铁制品,则可利用支撑滑块19与支撑连接块13之间通过磁性吸附力相互吸附连接在一起,从而可将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与全站仪托盘14连接在一起,且便于对不同规格的全站仪托盘14进行安装更换,以便于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全站仪。固定底座1和支撑底座11均为圆形,且固定底座1和支撑底座11以及全站仪托盘14的圆心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使得支撑伸缩杆12上的支撑连接块13可分别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二滑槽18表面的支撑滑块19连接在一起,且支撑伸缩杆12为拉杆式伸缩杆,当使得三根支撑伸缩杆12同时收缩时,则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带动全站仪托盘14下移,同时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可带动支撑连接块13以及支撑滑块19沿第二滑槽18表面向远离全站仪托盘14圆心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向下调节全站仪托盘14以及其上的全站仪的高度,全站仪托盘14外观呈圆形,且全站仪托盘14的半径大于第二滑槽18的长,从而可允许支撑滑块19可在第二滑槽18表面来回滑动,从而可使得支撑伸缩杆12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伸缩,从而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全站仪的高度,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且可利用第二滑槽18两端对支撑滑块19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支撑滑块19从第二滑槽18表面滑落。 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搬运,便于对全站仪的高度以及方向进行调节,无需多次移动整个装置,且整个装置稳定性较高,有利于延长全站仪的使用寿命,使用方便。

使用时,选好适宜的全站仪监测点后,利用固定孔9以及与其相适配的固定件二者配合使用,从而可将固定片8牢牢固定于地面,从而可对整个装置进行有效固定,既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稳定性,且便于拆卸,后通过固定支撑杆7伸缩对固定底座1的平衡度进行调节,例如,当地面凹凸不平时,可利用各固定支撑杆7伸缩适宜长度,从而可上下调节固定底座1的高度,从而可使得固定底座1保持平衡,从而有利于保证其上的全站仪能够保持平衡,获得的测量数据真实有效,且整个装置的平衡度便于调节,使用方便,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后将全站仪置于全站仪托盘14上的固定卡槽15内,并将固定环17套设在全站仪底部,利用固定弹簧16和固定环17的弹性可伸缩功能从而可对置于固定卡槽15内的不同规格的全站仪进行固定,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伸缩杆10伸缩从而带动支撑底座11上移或下降,从而可调节支撑底座11以及其上的支撑伸缩杆12以及全站仪托盘14的高度,从而便于调节全站仪的高度,使用方便,或可利用三根支撑伸缩杆12同时收缩时,则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带动全站仪托盘14下移,同时支撑伸缩杆12远离支撑底座11的一端可带动支撑连接块13以及支撑滑块19沿第二滑槽18表面向远离全站仪托盘14圆心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向下调节全站仪托盘14以及其上的全站仪的高度,全站仪托盘14外观呈圆形,且全站仪托盘14的半径大于第二滑槽18的长,从而可允许支撑滑块19可在第二滑槽18表面来回滑动,从而可使得支撑伸缩杆12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伸缩,从而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全站仪的高度,操作方便,节省时间,或可根据需要利用伸缩杆10和支撑伸缩杆12二者配合使用,利用二者同时伸缩可有效扩大全站仪的高度调节范围,且当需要转动全站仪的方向时,利用第一滑槽5和固定滑块6二者之间相对滑动,则可轻松利用第一滑槽5在固定滑块5表面滑动从而可带动固定底座1转动,从而可轻松调节全站仪的方向,无需再移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搬运,便于对全站仪的高度以及方向进行调节,无需多次移动整个装置,且整个装置稳定性较高,有利于延长全站仪的使用寿命,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