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注浆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680发布日期:2019-01-29 17:5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注浆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行业预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注浆预制桩。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工程都运用到后注浆技术,但基本都是现浇桩,而本实用新型由于它特殊的功能,是用于室内地基加固工程,所以做成后注浆的预制桩就成为了必须,而桩间的连接问题,就成为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因此需要考虑异形桩边缘的吻合、中心注浆管的连通,桩连接后的竖向承载力以及横向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那么桩间连接处的制作工艺与方法需要不断的改进,如何找到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效益好的预制桩成为了当今建筑行业的首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注浆预制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注浆预制桩,包括顶模和底模,所述顶模通过螺栓与侧向模板顶部螺接,所述侧向模板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模螺接,所述底模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架,所述侧向模板内设置有钢筋,所述钢筋顶部与顶模下表面贴合,且钢筋底部贯穿底模并支撑在底部支架斜面上,所述钢筋外壁设置有箍筋,所述侧向模板中部设置有中心钢管,所述中心钢管的上端位于顶模下表面,所述中心钢管底部贯穿底模的中心支撑在底部支架上。

所述顶模包括圆形钢板一、通孔一、钢柱、钢片和U型钢筋,所述圆形钢板一中心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圆形钢板一的顶部对称设置有U型钢筋,所述圆形钢板一两侧对称设置有钢片,且钢片的中心线与通孔一轴线垂直,所述圆形钢板一底部通孔一的四周设置有钢柱。

所述底模包括圆形钢板二、通孔二、通孔三和通孔四,所述圆形钢板二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二,且通孔二与通孔一内径相等,所述通孔二的四周开设有通孔三,所述通孔三、钢柱和钢筋三者的个数相等,所述通孔三的四周开设有通孔四。

所述中心钢管包括粗钢管和细钢管,所述细钢管顶部延伸至粗钢管内孔,且细钢管顶部焊接在粗钢管上。

所述钢筋包括弯曲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竖直部分顶部设置有弯曲部分,且弯曲部分的角度设置为10°-30°,所述钢筋设置为螺纹钢筋。

所述钢柱的直径比钢筋直径大4-8mm,所述钢柱的长度比钢筋下端突出混凝土的长度长10-20mm。

所述通孔二的内径大于细钢管外径,且通孔二内径大于细钢管外径0-1mm。

所述通孔三内径大于钢筋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注浆预制桩连接处所用的顶模和底模,通过顶模和底模的设置解决了中心钢管和周围钢筋相对位置设置问题,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操作方法。

2、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嵌接及中心钢管套接的连接方式,大大的提高了两预制桩连接处的抗剪能力。

3、本实用新型顶模、侧向模板和底模均采用钢板制成,有很高的强度,可重复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为这种后注浆预制桩提供一种连接办法,不需要附加其他安装材料,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并且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模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模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模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模结构示意图;

1-顶模,2-底模,3-侧向模板,4-底部支架,5-钢筋,6-箍筋,7-中心钢管,8-粗钢管,9-细钢管,10-圆形钢板一,11-通孔一,12-钢柱,13-钢片,14-U型钢筋,15-圆形钢板二,16-通孔二,17-通孔三,18-通孔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后注浆预制桩,包括顶模1和底模2,所述顶模1通过螺栓与侧向模板3顶部螺接,所述侧向模板3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模2螺接,所述底模2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架4,所述侧向模板3内设置有钢筋5,所述钢筋5顶部与顶模1下表面贴合,且钢筋5底部贯穿底模2并支撑在底部支架4斜面上,所述钢筋5外壁设置有箍筋6,所述钢筋5和箍筋6可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数量的调整,所述侧向模板3中部设置有中心钢管7,所述中心钢管7的上端位于顶模1下表面,所述中心钢管7底部贯穿底模2的中心支撑在底部支架4上。

所述顶模1包括圆形钢板一10、通孔一11、钢柱12、钢片13和U型钢筋14,所述圆形钢板一10中心开设有通孔一11,所述通孔一11用于确定中心钢管7的位置,所述圆形钢板一10的顶部对称设置有U型钢筋14,所述U型钢筋14便于顶模1的安装与拆卸,所述圆形钢板一10两侧对称设置有钢片13,且钢片13的中心线与通孔一11轴线垂直,所述钢片13用于顶模1与所述侧向模板3连接,所述圆形钢板一10底部通孔一11的四周设置有钢柱12,钢柱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图2-4所示。

所述底模2包括圆形钢板二15、通孔二16、通孔三17和通孔四18,所述圆形钢板二15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二16,且通孔二16与通孔一11内径相等,所述通孔二16的四周开设有通孔三17,所述通孔17、钢柱12和钢筋5三者的个数相等,所述通孔三17的四周开设有通孔四18,所述通孔四18通过螺栓将底模2与侧向模板3固定安装,如图5所示。

所述中心钢管7包括粗钢管8和细钢管9,所述细钢管9顶部延伸至粗钢管8内孔,且细钢管9顶部焊接在粗钢管8上,所述粗钢管8上端位于顶模1底部,所述细钢管9底端贯穿底模2上的通孔二16。

所述钢筋5包括弯曲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竖直部分顶部设置有弯曲部分,且弯曲部分的角度设置为10°-30°,所述钢筋5设置为螺纹钢筋,所述钢筋5的弯曲部分是为了给放入顶模1时的顶模上的钢柱12留出位置,并且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段钢筋5搭接部分,增加了两预制桩连接处的抗剪能力,多根所述钢筋5和所述箍筋6在顶模1与底模2的辅助下组成钢筋笼,钢筋笼的底端贯穿混凝土下表面。

所述钢柱12的直径比钢筋5直径大4-8mm,所述钢柱12的长度比钢筋5下端突出混凝土的长度长10-20mm。

所述通孔二16的内径大于细钢管9外径,且通孔二16内径大于细钢管9外径0-1mm,方便细钢管9的穿出通孔二16。

所述通孔三17内径大于钢筋5的外径,方便钢筋5穿出通孔三17。

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注浆预制桩的预制桩之间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顶模1的制作,第一做一个与预制桩直径相等的圆形钢板一10,预制桩直径100-300mm,第二在顶模1的中心钻一个通孔一11,第三在顶模1下部焊接四根钢柱12,在顶模1顶部焊接两个U型钢筋14,第四在圆形钢板一10两侧焊接两块钢片13,并在每个钢片13上钻两个孔;底模2的制作,第一做一个比预制桩直径大的圆形钢板二15,在圆形钢板二15中心钻通孔二16,在通孔二16四周钻四个通孔三17,在通孔三17四周钻均匀布置的通孔四18;绑钢筋笼,第一将钢筋5截取一定的长度,根据钢柱12的长度通过勾股定理计算算出钢筋5需要弯曲的长度和角度,将制作好的钢筋5从竖直部分套入箍筋6及两块底模2,绑好钢筋5弯曲部分的箍筋6,第二拆除两块底模2,继续放入箍筋6,并在最外端放入一块底模2,依次绑好中间部分的箍筋6,最后拆下底模2;焊接中心钢管7,因为细钢管9突出混凝土部分要完全插入粗钢管8内孔,所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经过计算截取粗钢管8和细钢管9的长度,并将细钢管9插入粗钢管8内孔后将细钢管9焊接在粗钢管8上。

步骤二,首先通过螺栓将底模2与侧向模板3固定安装,依次插入钢筋笼和中心钢管7,钢筋笼和中心钢管7与侧向模板3上边缘对齐,其次其坐落在底部支架4上,配置混凝土,浇筑振捣,抹面,最后将顶模1放在最上方,通过螺栓将顶模1与侧向模板3固定连接,1-2h拆除顶模1,此时预制桩顶端预留出与钢筋5位置对应且直径稍大的孔洞,该孔洞即为钢柱12的位置,待24h后拆除侧向模板3和底模2,养护28天之后即可投入使用。

步骤三,将上部预制桩的中心钢管7的细钢管9套入下部预制桩顶部的中心钢管7的粗钢管8内,此时上部预制桩钢筋5嵌入步骤二形成的孔洞内,然后将上部预制桩细钢管9插入下部预制桩粗钢管8内,最后通过植筋胶将两个预制桩相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