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3962发布日期:2018-11-30 20:1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污染整治的重视,对河湖、景观水污染的生态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河湖等的污染较为复杂,除了水质状况恶化外,水面还漂浮有各种垃圾。

然而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一般是,采用人工打捞垃圾。这种治理方式不但费力费时,而且效率较低,水面垃圾的清除还不彻底,治理效果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控制,省时省力,便于清理水中垃圾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悬浮板;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悬浮板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支撑杆、扇叶及滚轮;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滚轮,且所述滚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扇叶;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横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一凸块;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上;所述横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杆,且所述横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设有所述第三齿轮,且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固定安装有所述连接杆;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滚轮上;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悬浮板上;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安装在所述悬浮板上。

优选的,所述悬浮板的侧壁设有卡槽,且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卡槽的直径相同、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侧壁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块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一防护网安装在所述扇叶之间;所述第二防护网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连接杆之间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且所述第二防护网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滚轮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设有所述收集框。

优选的,所述悬浮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呈一侧壁为空的三棱柱结构,且所述收集框的侧壁均设有多个孔洞。

优选的,所述收集盒的侧壁均设有多个孔洞。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该平台安装在河道口,通过水流带动所述驱动机构转动为该平台的运行提供动力,依次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的所述收集框的转动,以此来收集垃圾,利用水流,无需人工,省时省力;通过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侧壁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杆,且多个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安装有所述收集框,多个所述收集框一直往返运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固定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悬浮板,1a、卡槽,2、驱动机构,21、第一转动轴,22、支撑杆,23、扇叶,24、滚轮,3、固定杆,3a、固定槽,4、转向机构,41、第一齿轮,42、横杆,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45、第二转动轴,46、第一凸块,5、连接杆,6、收集框,7、收集盒,8、防护机构,81、第一防护网,82、第二防护网,9、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固定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悬浮板1;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悬浮板1上;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转动轴21、支撑杆22、扇叶23及滚轮24;所述第一转动轴21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且所述第一转动轴21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固定安装有所述滚轮24,且所述滚轮24固定安装有所述扇叶23;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包括第一齿轮41、横杆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第二转动轴45以及第一凸块46;所述第一齿轮41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1上;所述横杆4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杆3,且所述横杆42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3;所述第二转动轴45设有所述第三齿轮44,且所述第二转动轴45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所述第一齿轮42与所述第二齿轮43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43与所述第三齿轮44啮合;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轴21上;收集框6,所述收集框6固定安装有所述连接杆5;防护机构8,所述防护机构8固定安装在所述滚轮24上;收集盒7,所述收集盒7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悬浮板1上;第二凸块9,所述第二凸块9安装在所述悬浮板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悬浮板1的侧壁设有卡槽1a,且所述第二凸块9与所述卡槽1a的直径相同、长度相同,实现了将所述第二凸块9安装在所述卡槽1a上,以便于多个平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杆3的侧壁设有固定槽3a,所述固定槽3的宽度所述第一凸块46的宽度,实现了对安装在所述固定杆3上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护机构8包括第一防护网81和第二防护网82;所述第一防护网81安装在所述扇叶23之间;所述第二防护网82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三齿轮44与所述连接杆5之间的所述第二转动轴45上,且所述第二防护网82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滚轮24的侧壁上,通过所述第一防护网81以及所述第二防护网82的防护,将垃圾阻挡在防护网外,垃圾不会卡在平台内部,使平台停止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5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均设有所述收集框6,实现了在水流的快速运动下,多个所述收集框6一起运动,不会让垃圾逃走,有效的收集垃圾。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悬浮板1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杆5的长度的两倍,从而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设有的所述收集框6不会接触所述悬浮板1,减小摩擦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集框6呈一侧壁为空的三棱柱结构,且所述收集框6的侧壁均设有多个孔洞,以此来减小水的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集盒7的侧壁均设有多个孔洞,从而实现水的流出,减小所述悬浮板1的承受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齿轮4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41以及所述第二齿轮44的直径,从而减小了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的使用原理为:首先,测量河道口的大小,用于确定安装多少台该平台,将多个平台通过所述卡槽1a与所述第二凸块9固定,并将两端最外侧的平台通过绳索固定在河道口;平台上的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水流带动所述扇叶23的转动为平台提供动力,通过所述第一齿轮41、所述第二齿轮43及所述第三齿轮44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45上的所述连接杆5顶端设置的所述收集框6转动,当所述收集框6转动到与水面平齐时,将水面的垃圾铲起,由于所述收集框6的侧壁设有多个孔洞,减小了水的阻力;当所述收集框6随着所述转动轴45转动到所述收集盒7的上方时所述收集框6中的垃圾就会掉落进所述收集盒7的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水中漂浮可移动施工平台,该平台安装在河道口,通过水流带动所述驱动机构2转动为该平台的运行提供动力,依次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1、所述第二齿轮43以及所述第三齿轮44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45上安装的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的所述收集框6的转动,以此来收集垃圾,利用水流,无需人工,省时省力;通过在所述第二转动轴45的侧壁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杆5,且多个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均安装有所述收集框6,多个所述收集框6一直往返运动,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