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式预制雨水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889发布日期:2018-12-07 23:3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式预制雨水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净化功能的景观式预制水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中“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还将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带到各个低洼地带如隧道、公园湖泊等地方,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由此,各地市政建设部门均增加了大量的排水设施,但现有的雨水排水设施往往只具备简单的雨水输送功能,功能十分有限,且还是无法避免将地面上的垃圾带入到其他水体中。公布号为CN108005218A的专利申请文件提供了一种具有雨污分流功能的雨水渠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雨水渠本体、分流板和盖板,所述雨水渠本体为下面窄上面宽的梯形水渠,所述雨水渠本体内壁两侧设置有梯台,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梯台上,所述分流板为空心薄板;所述空心薄板内装满过滤球;所述盖板设置在雨水渠本体顶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其中过滤球内开有小孔并装满活性炭,可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为:当长时间使用之后,过滤球内积满泥沙,导致活性炭失去过滤能力,进而导致无法有效净化和回收利用雨水,因而需要定期对分流板进行更换,致使该设备的使用成本较高,且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式预制雨水渠,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同时还极大提升了其观赏性,具有美化城市、改善环境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式预制雨水渠,其包括渠体、盖板、过滤板和截流板,其中:所述渠体为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流槽的槽状结构且其两端和上方均设有开口;

所述盖板安装在渠体上方开口处并对渠体上方开口进行封闭,所述盖板的中心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通孔,所述盖板上还设有分布在通孔两侧的若干第一漏水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还对称式地固定有两个水平滑轨,所述两个滑轨的截面均为L型且其水平的横向部相对设置;

所述过滤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其两侧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突出部,使得所述过滤板可通过其两侧的条形突出部安装在盖板的两个滑轨之间,所述过滤板上表面中心设有种植槽且种植槽底部设有若干第二漏水孔,所述过滤板上还设有位于种植槽两侧的缓流槽,所述缓流槽底部高于种植槽的底部且缓流槽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三漏水孔与种植槽相通;

所述截流板包括与渠体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板体并安装在渠体的端部开口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建设时,先在种植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卵石、细砂和泥土,并在泥土内种植观赏性植物,即可通过砂土来实现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可完全摒弃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活性炭来净化这一手段,不仅极大降低了建设成本,还极大减小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雨水中的泥沙杂质所含有机物及其他无机盐还可被绿化植物所吸收,可帮助植物生长,增加了观赏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通过水泥/树脂预制而成,以此实现模块化生产,提高建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状态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景观式预制雨水渠,其包括渠体10、盖板20、多个过滤板30和截流板40,其中:

所述渠体10为沿其长度方向设有U型导流槽的槽状结构且其两端和上方均设有开口,所述渠体10的两个侧壁顶端的内侧分别设有阶梯形的安装槽101,且所述安装槽101的长度与渠体10长度一致,所述渠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凸的第一连接部102和内凹的第二连接部103,其中第一连接部102为导流槽内壁沿长度方向延伸的U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103为开设在导流槽内壁的U型凹陷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102与第二连接部103相匹配,当多个渠体10依次首尾连接时,各渠体10的第一连接部102可放入相邻渠体10的第二连接部103内;

所述盖板20为矩形板状且其宽度与渠体10两侧壁的安装槽101之间的距离一致,使得所述盖板20通过两个安装槽101安装在渠体10上方开口处并对渠体10上方开口进行封闭,所述盖板20的中心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通孔201,所述盖板20上还设有分布在通孔201两侧的若干第一漏水孔202,所述盖板20的下表面还对称式地固定有两个水平滑轨203,所述两个滑轨203的截面均为L型且其水平的横向部相对设置,其中滑轨203L型结构的横向部与盖板20下表面之间形成卡槽;

所述过滤板30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其两侧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突出部301,两侧条形突出部301的远端间距与两个滑轨203的竖直部的近端距离相一致,且条形突出部301的厚度与卡槽的厚度相一致,使得所述过滤板30可通过其两侧的条形突出部301安装在盖板20的两个滑轨203之间,所述过滤板30上表面中心设有种植槽302且种植槽302底部设有若干第二漏水孔303,所述过滤板30上还设有位于种植槽302两侧的缓流槽304,所述缓流槽304底部高于种植槽302的底部且缓流槽304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三漏水孔305与种植槽302相通;

所述截流板40包括与渠体10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板体401及分别连接在板体401两侧的第三连接部402和第四连接部403,其中第三连接部402的形状和尺寸均与第一连接部102相同,第四连接部403的形状和尺寸均与第二连接部103相同,使得可通过第三连接部402与第二连接部103相配合或者第四连接部403与第二连接部103相配合,而将截流板40安装在渠体10的任一端的开口处;

所述渠体10两端的底部和板体401的底部分别设有支撑部50,且所述支撑部50上均设有连接孔51,当多个渠体10首尾连接或截流板40与渠体10连接时,可通过螺栓插入连接孔51内而实现渠体10之间或渠体10与截流板40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先在地面挖好用于放置渠体10的沟壑,然后将渠体10依次首尾连接直至预定的水池或其他大型水体,同时在离水池最远端的渠体10上安装截流板40,再将过滤板30通过滑轨203安装在盖板20下方,且滑动过滤板30使得种植槽302正好位于通孔201正下方,并使得缓流槽304位于第一漏水孔202的正下方,再将盖板20与过滤板30一起安装到渠体10上方,最后通过通孔201在种植槽302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卵石层61、细砂层62和泥土层63,并在泥土层63内种植绿化植物64。当下雨时,携带有杂质的雨水通过盖板20上的第一漏水孔202流入大缓流槽304内进行初次沉淀,然后通过第三漏水孔305进入种植槽302内并被泥沙进一步过滤和净化,最后经第二漏水孔303漏入导流槽内并最终流入预定的水池内进行存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